一种铁塔用爬梯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147599阅读:1946来源:国知局
一种铁塔用爬梯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铁塔施工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铁塔施工用爬梯。



背景技术:

在铁塔施工中,施工人员为了能够对铁塔上层结构进行施工,需要爬上铁塔,一般在施工人员身上绑好安全带后,施工人员就会沿铁塔一侧固定的爬梯向上攀爬。但是,现有技术中的爬梯仅为简易的梯子结构,稳定性较差,而且在施工中爬梯固定效果很不好,施工人员使用时具有一定的安全隐患。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结构稳定、使用安全、结构新颖的铁塔用爬梯。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本实用新型公开的一种铁塔用爬梯,包括:

爬梯主体,所述爬梯主体上间隔固定有踏板;

固定座,所述固定座固定于所述爬梯主体的下端的端部,所述爬梯主体通过所述固定座支撑于地面上;

沿所述爬梯主体的厚度方向,所述爬梯主体呈双层结构;沿所述爬梯主体的高度方向,所述爬梯主体呈多层交错叠加结构。

进一步的,沿所述爬梯主体的厚度方向,所述爬梯主体包括攀爬部、以及置于所述攀爬部后侧的加强部,所述攀爬部和所述加强部均为框架式结构,且所述加强部和所述攀爬部的边框通过间隔设置的连接板固连;

所述攀爬部上间隔固定有多个所述踏板,每个所述踏板至少具有两个踩踏部;

所述攀爬部和所述加强部之间的距离不大于所述攀爬部和/或所述加强部的厚度。

进一步的,所述踏板包括水平延伸的第一踩踏部、以及置于所述第一踩踏部最前端并相对于所述第一踩踏部垂直向下延伸的第二踩踏部。

进一步的,沿所述爬梯主体的长度方向,所述爬梯主体呈具有多个爬梯分体的交错叠加结构,且相邻两个所述爬梯分体中,置于下方的所述爬梯分体位于置于上方的所述爬梯分体的前侧;

所述爬梯分体的上部具有第一安装板,相邻两个所述爬梯分体通过所述第一安装板固连。

进一步的,相邻两个所述爬梯分体中,置于上方的所述爬梯分体的攀爬部位于置于下方的所述爬梯分体的加强部的正上方。

进一步的,置于最下方的所述爬梯分体的下端面固定有所述固定座,其余所述爬梯分体的下端面设置有第二安装板,所述第二安装板与所述第一安装板搭接并固连。

进一步的,所述固定座包括呈板式结构的基座,所述基座的下表面均布有锚固螺栓。

进一步的,所述加强部靠近铁塔一侧的侧面间隔设置有紧固组件,所述爬梯主体通过所述紧固组件与所述铁塔固定。

进一步的,所述紧固组件包括与所述加强部固连的第一紧固件、以及与所述第一紧固件螺栓固连的第二紧固件,所述第一紧固件与所述第二紧固件之间具有安装空间,所述铁塔的边框置于所述安装空间内。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铁塔用爬梯,双层爬梯主体结构、以及多层交错叠加式的结构,可以确保爬梯的稳定性,还可以让爬梯与倾斜的塔体贴合更紧密,保证了施工人员的人身安全。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中记载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铁塔用爬梯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所示的一种铁塔用爬梯的踏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1所示的一种铁塔用爬梯的紧固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爬梯分体;2、攀爬部;3、加强部;4、踏板;5、基座;6、锚固螺栓;7、紧固组件;8、第一安装板;9、第二安装板;10、连接板;11、第一踩踏部;12、第二踩踏部;13、第一紧固件;14、第二紧固件;15、安装空间。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更好地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介绍。

参见图1-3所示;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铁塔用爬梯,包括:

爬梯主体,爬梯主体上间隔固定有踏板4;

固定座,固定座固定于爬梯主体的下端的端部,爬梯主体通过固定座支撑于地面上;

沿爬梯主体的厚度方向,爬梯主体呈双层结构;沿爬梯主体的高度方向,爬梯主体呈多层交错叠加结构。

其中,具体的,沿爬梯主体的厚度方向,爬梯主体包括攀爬部2、以及置于攀爬部2后侧的加强部3,攀爬部2和加强部3均为框架式结构,且加强部3和攀爬部2的边框通过间隔设置的连接板10固连;

攀爬部3上间隔固定有多个踏板4,每个踏板4至少具有两个踩踏部;

攀爬部2和加强部3之间的距离不大于攀爬部2和/或加强部3的厚度。

具体的,本实施例公开了一种安装方便、能够确保施工人员人身安全的铁塔施工用爬梯,其主要包括双层结构、且呈交错叠加结构的爬梯主体,在该爬梯主体的厚度方向上,其具有前后预留有一定缓冲距离的攀爬部2和加强部3,其中攀爬部2上设置有施工攀爬时脚踏的踏板4,而攀爬部2后侧的加强部3是为了提高爬梯主体的稳定性而设计的,攀爬部2和加强部3之间通过连接板10加固,而之间的缓冲距离以及该连接板10的设计可以很好地提高爬梯主体的刚性。再者,本实施例还在爬梯主体的最下端的端部设计了固定座,利用固定座可以增大爬梯与地面的接触面积,提高了施工时的稳定性。

优选的,本实施例中踏板4包括水平延伸的第一踩踏部11、以及置于第一踩踏部11最前端并相对于第一踩踏部11垂直向下延伸的第二踩踏部12。本实施例公开的踏板4具体包括两部分,分别为上述方案中的第一踩踏部11和第二踩踏部12,其中第一踩踏部11和第二踩踏部12呈90°角度分布,在施工时,根据施工人员跨步的大小可以选择踩踏哪种踩踏部,可以单独使用第一踩踏部11、也可以单独使用第二踩踏部12、还可以同时使用两种踩踏部。

优选的,沿爬梯主体的长度方向,爬梯主体呈具有多个爬梯分体1的交错叠加结构,且相邻两个爬梯分体1中,置于下方的爬梯分体1位于置于上方的爬梯分体1的前侧;爬梯分体1的上部具有第一安装板8,相邻两个爬梯分体1通过第一安装板8固连。本实施例公开的爬梯主体长度方向采用了交错叠加的多个爬梯分体1结构,由于塔体会有一定的斜度,因此,本实施例将爬梯主体分成与塔体斜度相匹配的多个爬梯分体1,另外,爬梯分体1之间通过第一安装板8固连,第一安装板8能够增大相邻两个爬梯分体1之间的接触面积,安装稳定性高。

优选的,相邻两个爬梯分体1中,置于上方的爬梯分体1的攀爬部2位于置于下方的爬梯分体1的加强部3的正上方。本实施例的爬梯分体1的安装结构如本实施例所述,首先需要确保相邻两个爬梯分体1具有一定的倾斜度,其次还要保证结构的稳定性,因此,本实施例将加强部3置于下一层爬梯分体1的攀爬部2的正上方,这样加强部3整体坐于攀爬部2上,强度较大,可以适当分担来自上方的重力,将力传递到下部的固定座,并传递到地面,结构稳定性好。

优选的,置于最下方的爬梯分体1的下端面固定有固定座,其余爬梯分体1的下端面设置有第二安装板9,第二安装板9与第一安装板8搭接并固连。本实施例又在爬梯分体1的下端设计了第二安装板9,利用第一安装板8和第二安装板9可以增大接触面积,这样就是增大安装面积,同时,两个安装板的设计也让安装施工结构更加灵活,可以采用焊接,也可以采用紧固连接,根据现场施工条件而定。

优选的,本实施例中固定座包括呈板式结构的基座5,基座5的下表面均布有锚固螺栓6。利用固定座的基座5可以增大爬梯主体与地面的接触面积,而利用基座5下方的锚固螺栓6可以提高基座5的附着力,将锚固螺栓6钉入地面,极大地提高了装置整体的稳定性,避免事故的发生。

优选的,本实施例中加强部3靠近铁塔一侧的侧面间隔设置有紧固组件7,爬梯主体通过紧固组件7与铁塔固定。其中,该紧固组件7包括与加强部3固连的第一紧固件13、以及与第一紧固件13螺栓固连的第二紧固件14,第一紧固件13与第二紧固件14之间具有安装空间15,铁塔的边框置于安装空间15内。本实施例的爬梯主体利用该紧固组件7与铁塔的塔体连接一体式结构,另外,本实施例中第一紧固件13和第二紧固件14安装方式简单,紧固效果好,提高了爬梯的稳定性,确保了施工安全。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铁塔用爬梯,双层爬梯主体结构、以及多层交错叠加式的结构,可以确保爬梯的稳定性,还可以让爬梯与倾斜的塔体贴合更紧密,保证了施工人员的人身安全。

以上只通过说明的方式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某些示范性实施例,毋庸置疑,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不偏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可以用各种不同的方式对所描述的实施例进行修正。因此,上述附图和描述在本质上是说明性的,不应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保护范围的限制。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