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梯子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147590阅读:448来源:国知局
一种梯子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日常生活用品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梯子。



背景技术:

在日常生活中,当人们进行爬高操作时梯子是必用的工具。梯子最基本的用途是登高。随着科学技术的日益进步和人们安全防范意识的提高,在能够满足爬高功能的基础上,安全性是人们选用梯子的另一项重要指标。申请号为200420025117.7的专利公开了一种梯子,其在梯本体的两侧都设有支撑架,该支撑架为三角架,具体包括支撑架本体以及与支撑架本体相连接的撑脚。该梯子虽然解决了梯子容易滑动的问题,使得梯子在使用过程中安全有了一定保障,但该梯子的缺陷是:梯子的撑脚占地面积较大,不方便在较小空间内操作。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提供一种结构简单、使用方便、安全性能好、能在较小空间内操作的梯子。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梯子,包括两根侧杆以及固定在两根侧杆之间的多个攀爬横杆,每根侧杆的底部通过转轴连接有支撑三棱柱,所述转轴的一端设有通孔且转轴上套装有轴套,所述轴套固定在支撑三棱柱的一侧面,所述轴套上设有多个柱形凸起且相邻的两个柱形凸起之间形成一个卡口,所述卡口及通孔通过插闩插接固定。

进一步地,所述侧杆的顶端设有插孔且侧杆的顶端固定连接有安全锁链,所述安全锁链的自由端连接有锁链插闩。

进一步地,所述支撑三棱柱的两侧面底部设有齿状凸起。

进一步地,所述柱形凸起为八个且柱形凸起之间形成八个卡口。

本实用新型相对现有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的梯子在侧杆的底部通过转轴连接有支撑三棱柱,侧杆底部可沿转轴转动,使得梯子可根据空间大小或需求调整与地面的角度,支撑三棱柱增大了梯子与地面的接触面积,增大了与地面的摩擦力,使得梯子不易滑动,梯子在使用过程中安全能够得到保证,安全性能高,能在较小的空间内操作使用,同时,固定在支撑三棱柱的一侧面的轴套上设有多个柱形凸起且相邻的两个柱形凸起之间形成一个卡口,在转轴的通孔及与通孔对应的一对卡口内插入插闩就能将转轴锁死,梯子在使用过程中不会发生翻转,使得梯子与地面形成固定的角度。另外,本实用新型在侧杆的顶端设有插孔且侧杆的顶端固定连接有安全锁链,安全锁链的自由端连接有锁链插闩,当梯子位置固定后,可将安全锁链栓于攀爬的目标物上,并将锁链插闩插入插孔内,防止操作时梯子脱离支撑物体,进一步提高了梯子的安全性能。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支撑三棱柱的结构示意图。

本实用新型附图标记含义如下:1、侧杆;2、攀爬横杆;3、转轴;4、支撑三棱柱;5、通孔;6、轴套;7、柱形凸起;8、卡口;9、插闩;10、插孔;11、安全锁链;12、锁链插闩;13、齿状凸起。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如图1-2所示,一种梯子,包括两根侧杆1以及固定在两根侧杆1之间的多个攀爬横杆2,侧杆1的顶端设有插孔10且侧杆1的顶端固定连接有安全锁链11,安全锁链11的自由端连接有锁链插闩12,每根侧杆1的底部通过转轴3连接有支撑三棱柱4,支撑三棱柱4的两侧面底部设有齿状凸起13,齿状凸起13能进一步增大与地面的摩擦力,转轴3的一端设有通孔5且转轴3上套装有轴套6,轴套6固定在支撑三棱柱4的一侧面,轴套6上设有八个柱形凸起7且相邻的两个柱形凸起7之间形成一个卡口8,卡口8及通孔5通过插闩9插接固定。

使用时,将梯子的侧杆1靠在接近攀爬目标的支撑物体上,侧杆1的底部可绕转轴3转动,根据空间大小和需求调整侧杆1与地面的倾斜角度,待调整完毕后,在转轴3的通孔5及与通孔5对应的一对卡口8内插入插闩9将转轴3锁死,梯子与地面形成固定的角度,然后将安全锁链11栓于攀爬的目标物上,并将锁链插闩12插入插孔10内,防止操作时梯子脱离支撑物体。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