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钢构罐体的旋转梯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147594阅读:6767来源:国知局
一种用于钢构罐体的旋转梯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旋转梯,具体涉及一种用于钢构罐体的旋转梯。



背景技术:

随着工业技术的不断进步,钢构罐体的应用越来越多,比如化工行业的储气罐、反应罐,环保行业的厌氧罐等,其直径从几米到几十米,其高度从十几米到几十米。毫无疑问,这些罐类设备在安装、调试、运行的过程中,都需要使用到登高的设备——梯子。

目前,这类设备上比较常用的梯子,有直爬梯、螺旋梯及Z形梯等,其中直爬梯依附在罐类设备的外壁,直上直下,工作人员攀爬时,基本上都是手脚并用的,虽直爬梯省料省空间,但存在攀爬累,带物资、工具攀爬困难的缺陷;螺旋梯也是依附于罐类设备的壁,沿着壁逐步上升,攀爬相对轻松,不要手脚并用,但是一个罐设备就要配一个梯子,而且只能现场制作,当罐体成形以后,要用上攀爬类的辅助设备,进行制作;Z形梯是独立与罐类设备之外的,需要构建出较大的框架结构要有一定的空间,才能形成折返上升的通道,不仅占地面积较大,且耗材也大。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不仅占用空间小、材料消耗少、而且方便人员携带物资、工具上下的用于钢构罐体的旋转梯。

一种用于钢构罐体的旋转梯,包括螺旋梯步,螺旋梯步呈左旋或右旋方式设置在钢构罐体沿高度方向的一侧,且螺旋梯步螺旋支撑在与钢构罐体相平行的中心立柱上,螺旋梯步中贯通设有多个指向钢构罐体不同高度处的操作平台,以及多个连接于钢构罐体不同高度处的调节连杆,螺旋梯步包括螺旋排列在中心立柱上的踏步组,踏步组由多组圆心角不同的扇形踏步组合排列构成,各踏步的外围设有与踏步组同步盘旋而上的护栏。

作为对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所述扇形踏步包括圆心角为22.5度与45度的两种扇形踏步。

作为对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所述调节连杆包括连杆杆体,连杆杆体的中部设有双头螺母,两端设有锁紧螺母。

作为对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所述护栏的底部设有防护栏脚踢板。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旋转梯,独立于罐体之外却又能与罐体密切联系,不仅制造安装方便、耗材少,而且占地面积小、适用性好,更为重要的是方便操作人员安全上下,也便于其携带物资工具对钢构罐体进行使用维护。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使用状态示意图(应用在两个罐体上时);

图4为本实用新型中调节连杆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进行详细阐述,以使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和特征能更易于被本领域技术人员理解,从而对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做出更为清楚明确的界定。

参见图1,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用于钢构罐体的旋转梯,包括螺旋梯步1,为了解决背景技术中所述的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螺旋梯步1呈左旋或右旋方式设置在钢构罐体2沿高度方向的一侧,且螺旋梯步1螺旋支撑在与钢构罐体2相平行的中心立柱3上,螺旋梯步1中贯通设有多个指向钢构罐体2不同高度处的操作平台4,以及多个连接于钢构罐体2不同高度处的调节连杆5,螺旋梯步1包括螺旋排列在中心立柱3上的踏步组11,踏步组11由多组圆心角不同的扇形踏步111组合排列构成,各踏步12的外围设有与踏步组11同步盘旋而上的护栏6。

首先,依据钢构罐体的数量、位置及钢构罐体所需要的操作平台4角度方位,选择旋转梯的数量、安装位置及需采用的是左旋还是右旋结构。(例如图2中相邻的双罐,采用的即为将旋转梯安装在两个罐体之间,占地面积小,旋转梯的利用范围大,两个罐体应用一个旋转梯即可,然后根据罐体所需操作平台4的角度方位,根据该罐体方案,采用右旋方式,护栏6阻碍点少,更方便人员往操作平台4上的走动;例如图3中间隔较大的双罐,由于罐体之间的距离大,采用共同的操作平台4较为浪费,故两个罐体都各自采用了对应的旋转梯,当其中一个罐体确定位置后,其操作平台4位置已定,即可确定该对应的旋转梯合适左旋还是右旋方式,另一罐体也可以根据周围的道路、环境、空间等因素进行选择是左旋还是右旋(本图3中为一个设计为左旋,另一个设计为右旋,操作方便外形美观)。可以预见的是,两个以上的罐体,也可根据此方式进行旋转梯位置、旋转方向等设计前提的选用。

其次,判断好旋转梯的数量、安装位置及旋转方向后,即可对旋转梯进行加工制造,可以在工厂批量生产,不需要购置额外的攀登设备。通过搭配不同角度的扇形踏步111、不同数量的操作平台4,可以适应不同高度、不同螺旋角度、不同数量的操作平台及层距的旋转梯的制造要求。

最后,旋转梯加工完成后,利用调节连杆5将其与钢构罐体2连接,中心立柱3的底部设置基础底座,将基础底座紧固于地面即可。

本实施例中,扇形踏步111包括圆心角为22.5度与45度的两种扇形踏步。

操作平台4垂直于钢构罐体2的轴线,故占据90度,将扇形踏步分22.5度和45度,该种组合方式能够确保扇形踏步111组合后达到螺旋上升的配合要求。

(比如一层平台与二层平台之间距离1.8米,而梯步的间距为18厘米,则一层到二层之间需要10个梯步,如果都用22.5度梯步,10个梯步不够一周(一周需要16个梯步,16X22.5°=360°),而实际上一层平台到二层平台需要12个22.5度的梯步,所以需要用到45°梯步,两者组合就能达到要求了。)

本实施例中,参见图4,调节连杆5包括连杆杆体51,连杆杆体51的中部设有双头螺母52,两端设有锁紧螺母53。旋转调节连杆5上的双头螺母52,调整连杆的张紧度,再用锁锁紧螺母53锁死即可,操作较为方便。

本实施例中,护栏6的底部设有防护栏脚踢板7。目的在于,进一步提高使用时的安全性。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仅局限于上述实施例,凡属于本实用新型思路下的技术方案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前提下的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