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多功能一体式炉具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490974发布日期:2019-01-04 23:27阅读:226来源:国知局
一种多功能一体式炉具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家用电器,由于是涉及一种具有涮、烤、蒸、煮、焖等多种烹饪方式的多功能一体式炉具。



背景技术:

目前餐饮行业中具有涮、烤、煮功能的炉具基本上只具有单一或者两种以下的烹饪功能,如,单涮、单烤或者涮烤一体、烤煮一体等方式,炉具一般使用传统热源加热,如碳火,固体酒精,电热管、电热盘、电磁加热等方式,其中采用碳烤方式的炉具容易产生污染、不环保、容易导致用餐环境较差,不整洁,清洗麻烦等问题,特别不能在密闭的室内使用,容易导致一氧化碳中毒,所以碳火热源的炉具不适合所有餐饮行业,而电磁加热和固体酒精加热方式,由于本身的特点并不适合多种烹饪方式。

功能多的炉具一般以涮烤式、煮烤式等双功能为主的炉具,而且基本上都采用电热管或电热盘等作为热源,不同烹饪功能配备独立的热源加热,不同功能分开独立操作,这种方式操作繁琐、耗时、单独配备热源,热量不能互相利用,热量浪费比较多,不节能;一般的烤盘上是平板或者深度很浅的平板锅,烤食物时容易产生溅油的情况,造成餐桌餐具有油污,清洗麻烦,用餐环境不整洁。

单一功能的炉具无法满足不同食客丰富的烹饪需求或者为了满足客户的多样的餐饮需求需同时提供多台不同功能的炉具以满足不同的烹饪需要,这将导致餐桌或者厨房拥挤不堪,造成用餐环境较差,多设备操作也具有一定的用电安全隐患,同时也将增加餐饮投资人的炉具采购成本,一定程度上影响餐饮行业的发展。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旨在提供一种多功能一体式炉具,该炉具同时具备涮、烤、蒸、煮、焖等多种烹饪方式,以解决现有炉具功能单一的问题。

具体方案如下:

一种多功能一体式炉具,包括,

锅体,所述锅体包括壳体以及由壳体所围成的容纳腔体,所述容纳腔体内具有位于腔体中部的第一加热区和环绕在第一加热区周围的第二加热区;

锅盖,所述锅盖盖在容纳腔体的开口处,以和容纳腔体形成密闭结构;

加热部,所述加热部安装在锅体内,所述加热部包括电加热盘和多个电加热管,所述电加热盘安装在第一加热区的底部,所述多个电加热管竖直的安装在第二加热区的底面上,并且环绕在第一加热区的周围;

多个旋转基座,所述多个旋转基座间隔的安装在第二加热区的底面上,每个旋转基座上都具有用于固定烧烤签的固定部和与之固定连接的受驱动部;

驱动机构,所述驱动机构安装在锅体内,其具有动力部、驱动部和将动力部的动力传递至驱动部的传动部,所述驱动部与每个旋转基座的受驱动部均驱动连接,以驱动旋转基座自转。

优选的,所述驱动部包括转轴和固定安装在转轴上的齿轮盘,所述转轴与容纳腔体的底面相垂直,每个旋转基座的底部都安装有一齿轮作为其受驱动部,通过所述齿轮和齿轮盘上的轮齿相互啮合实现驱动连接。

优选的,所述动力部包括一横置的电机,所述的传动部是一对相互垂直啮合的锥齿轮组,将横置的电机的输出轴的动力传递至垂直设置的转轴。

优选的,所述电加热管是倒U型加热管。

优选的,所述第二加热区的底面上还设有集油槽,所述集油槽的还设置有具有供烧烤签穿过的通孔。

优选的,所述集油槽是一环形凹槽,该环形槽上设置多个所述通孔;或者所述集油槽是对应所述旋转基座数量的碗状凹槽,每个碗状凹槽设置一个所述通孔。

优选的,还包括烧烤签,所述烧烤签为一杆体,所述杆体具有与所述旋转基座的固定部配合的第一端,该杆体在靠近该第一端设置有排油伞,排油伞为从中部往周缘朝向该第一端方向倾斜的周面结构。

优选的,所述烧烤签的杆体在远离该第一端的末端为第二端,该第二端设置有把手,以及所述烧烤签的杆体上还连接设置有多个挂钩。

优选的,还包括一焖锅,所述焖锅的周壁上设有距离底面一定高度的多个传热通孔,所述焖锅的外径适配于所述第一加热区。

优选的,所述第一加热区和第二加热区的底部以及第二加热区的周侧上都设有隔热层。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多功能一体式炉具和现有技术相比较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多功能一体式炉具采用电加热管和电加热盘组合式供热,避免了采用碳火涮烤时带来的污染问题,不同烹饪方式下均可以实现热源高效相互利用,工作效率高,节约能源,该炉具即可单功能使用也可多功能同时使用,更换不同的焖锅又可快速实现多种组合烹饪功能,满足多样的用餐需求。

2、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多功能一体式炉具的烧烤钢签采用立式固定到旋转基座上,与电加热管平行设置,因此油滴不会滴在热源上避免油烟的产生,解决了水平式烧烤滴油或者烧烤盘烧烤溅油的弊端;而产生的油滴能够收集在集油槽里,不会污染炉具。

3、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多功能一体式炉具的焖锅的周壁上设有多个传热孔,所述多个传热孔和焖锅的底面之间具有间距,传热孔可将加热管的热量快速辐射到焖锅内部,提高焖锅烹饪的效率。

附图说明

图1示出了多功能一体式炉具的示意图。

图2示出了烧烤签、集油槽和旋转基座的示意图。

图3示出了焖锅的示意图。

图4和图5示出了多功能一体式炉具烹煮食物时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进一步说明各实施例,本实用新型提供有附图。这些附图为本实用新型揭露内容的一部分,其主要用以说明实施例,并可配合说明书的相关描述来解释实施例的运作原理。配合参考这些内容,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应能理解其他可能的实施方式以及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图中的组件并未按比例绘制,而类似的组件符号通常用来表示类似的组件。

现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多功能一体式炉具包括锅体1和锅盖2,所述锅体包括壳体以及由壳体所围成的容纳腔体10,所述容纳腔体内具有位于腔体中部的第一加热区10a和环绕在第一加热区周围的第二加热区10b;所述锅盖2盖在容纳腔体的开口处,以和容纳腔体形成密闭结构;锅体内还设有加热部,所述加热部3包括电加热盘30和多个电加热管32,所述电加热盘30安装在第一加热区10a的底部,所述多个电加热管32竖直的安装在第二加热区10b的底面上,并且环绕在第一加热区10a的周围;第二加热区的底面上还具有多个间隔安装的旋转基座4,每个旋转基座上都具有用于固定烧烤签的固定部40和与之固定连接的受驱动部42;以及一驱动机构5,所述驱动机构5安装在锅体内,其具有动力部50、驱动部52和将动力部的动力传递至驱动部的传动部54,所述驱动部与每个旋转基座的受驱动部均驱动连接,以驱动旋转基座自转。

参考图1,在第一加热区上可以放置汤锅或者焖锅,实现涮、蒸、煮、焖等烹饪,将烧烤签放置在第二加热区上的旋转基座上可以实现烧烤的功能,该炉具的结构相对简单,同时具有涮、烤、蒸、煮、焖多功能的一体式炉具,克服现有炉具功能单一的缺点。而且由于现有的炉具对汤锅或者焖锅的加热只能对汤锅或者焖锅的底部进行加热,因此汤锅或者焖锅内存在温度差,而本新型提供的炉具的电加热管的一面能够对放置在第一加热区内的汤锅或者焖锅的侧面进行加热,不仅可以提高加热效率,而且还使其锅体内的温度分布更加的均匀;而电加热管的另一面产生的热能够对竖直放置在第二加热区上的烧烤签上食物进行加热,这也符合烧烤加热的方式,这不仅提高了烹饪的效率,而且还能够充分的利用电加热盘和电加热管的所产生的热量。

参考图1,作为驱动机构的一个优选实施方式,所述动力部为电机50,驱动部52包括转轴520和固定安装在转轴上的齿轮盘522,所述转轴520与容纳腔体10的底面相垂直,所述电机50横置,通过一对锥齿轮组500和转轴520实现锥齿轮传动,将横置的电机50的输出轴的动力传递至垂直设置的转轴520,每个旋转基座的底部都固定安装有一齿轮42’作为受驱动部,所述齿轮42’和齿轮盘522上的轮齿相互啮合实现联动连接,以使电机50的转动来实现旋转基座4的自转,从而带动固定在旋转基座上的烧烤签的转动,使得烧烤签上的食物能够均匀受热。

参考图1和图2,作为旋转基座的一个优选方案,所述第二加热区的底面上还设有集油槽6,所述集油槽的还设置有具有供烧烤签穿过的通孔62,所述集油槽可以是一环形凹槽,该环形槽上设置多个所述通孔;或者所述集油槽是对应所述旋转基座数量的碗状凹槽,每个碗状凹槽设置一个所述通孔。所述集油槽覆盖在旋转基座上,所述集油槽的底部还可以具有与转销基座相配合的让位区60,所述集油槽的中部还具有供烧烤签穿过的通孔62,使得烧烤时产生的油滴都收集在集油槽里,不会滴到炉具上,不仅不会产生油烟,并且还能保证炉具的清洁。

参考图2,作为烧烤签的一个优选方案,所述旋转基座的安装部上固定有一烧烤签7,所述烧烤签包括杆体70、把手72和多个挂钩74,所述把手安装在杆体的一端,所述多个挂钩沿杆体的长度方向间隔的固定在杆体上,并且每个挂钩都朝向把手端弯折,所述杆体在远离把手的一侧上设有排油伞76,所述杆体贯穿排油伞的中部,所述排油伞临近把手的顶面为从中部往周缘朝向背离把手方向倾斜的斜面,所述多个挂钩位于排油伞与把手之间,当该烧烤签固定在旋转基座上时,所述排油伞位于集油槽6上方,使得排油伞可以将挂钩上的食物所产生的油滴往四周排开使其滴落到集油槽里,防止油滴滴落到烧烤设备上,对烧烤设备造成影响,并且可以减少油烟的产生。

参考图2,其中优选的,所述烧烤签的杆体的横截面为多边形,或者是杆体固定到旋转基座的固定部上的部分的横截面为多边形,所述旋转基座的安装部为一与杆体形状相配合的多边形凹腔,使得烧烤签插入到凹腔内,由于凹腔内棱角的关系,可以使烧烤签随着旋转基座的转动而转动,该联动转动的方式不仅结构简单,而且便于烧烤签的放置和取出。

参考图1和图3,所述第一加热区内还放置有一焖锅8,所述焖锅的周壁上设有多个传热孔80,所述多个传热孔和焖锅的底面之间具有间距,所述焖锅的外径适配于所述第一加热区。通过该传热孔20,可直接将外部热量直接传入焖锅7内进行加热食物,避免了被密闭的焖锅本体吸收热量,挺高整体的加热效率,焖锅下段留有一小段密闭的区域,用于盛放食物加热时渗出的油滴或水分,也可根据需要在焖食物之前在锅底放适量的水用于焖煮食物。进一步优选的,参考图3,所述多个传热孔呈多行多列环设在焖锅的周壁上,以使放置在焖锅内的食物进行均匀加热。

参考图1,作为锅体的一个优选方案,所述第一加热区和第二加热区的底部以及第二加热区的周侧上都设有隔热层9,位于第二加热区周侧上的隔热层的内壁上还设有热反射层90。以减少热量的损失,增加烹煮食物的效率。

参考图4,在第一加热区内放置常规的煮锅时,可以实现涮、蒸、煮和焖的功能,而第二加热区可以实现烧烤的功能。参考图5,当第一加热区内放置本实用新型所公开的焖锅时,虽然不具备涮、蒸和煮的功能,但是可以更快的将食物焖熟。

尽管结合优选实施方案具体展示和介绍了本实用新型,但所属领域的技术人员应该明白,在不脱离所附权利要求书所限定的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内,在形式上和细节上可以对本实用新型做出各种变化,均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