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卧式滚筒结构的鸡蛋壳/液分离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490934发布日期:2019-01-04 23:27阅读:191来源:国知局
一种卧式滚筒结构的鸡蛋壳/液分离器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的是食品加工生产设备,更具体地说是一种卧式滚筒结构的鸡蛋壳/液分离器。



背景技术:

鸡蛋是一种非常重要的食物,人们在制做各种面包、蛋糕或菜肴的时候都会使用到鸡蛋,鸡蛋要先将鸡蛋壳打破,然后再取出蛋黄和蛋清,而在操作人,人们无法使用工具大量自动地进行蛋液分离,而现有的蛋液分离生产线一般都是应用于大企业的规模生产应用上,所以对于家庭或者小型生产加工厂来说,都还是采用手工地破壳取液操作,不仅十分地不便,而且在破壳取液的过程中破碎的鸡蛋壳经常混入鸡蛋液中,影响鸡蛋液的纯净度。所以设计出一种小型的,家用式的蛋、液分离器,对于普通家庭或者小型加工厂家具有非常好的实际应用价值。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公开的是一种卧式滚筒结构的鸡蛋壳/液分离器,其主要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不足和缺点。

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卧式滚筒结构的鸡蛋壳/液分离器,包括机台体,所述机台体内装设有一水平方向设置的盛液桶腔及其配设的桶盖,该盛液桶腔内配合装设有一沿水平方向设置的旋转滚筒以及一与该旋转滚筒相驱动连接设置的传动电机,所述旋转滚筒的外侧壁上设有若干个连接弹簧体,该连接弹簧体的另一端与所述盛液桶腔相连接设置,该旋转滚筒上设有出液口,该出液口通过一连接管体穿设出所述盛液桶腔;所述旋转滚筒内可拆卸地活动装设有一开口敞开的放置桶体,该放置桶体的底部中间向上凸起,形成一与所述旋转滚筒相配合安装的安装位,所述放置桶体的侧壁上沿部设有若干个与所述旋转滚筒的上部相配合活动卡设的卡接件;所述放置桶体的表面设有若干个透液孔,该放置桶体的透液孔上还配合覆盖有一层过滤筛网层。

更进一步,所述旋转滚筒的底部中间位置设有一与所述安装位相配合固定装设的安装块。

更进一步,所述卡接件有三个,均匀布设在所述放置桶体侧壁上沿的周缘。

更进一步,所述机台体上还设有一出液管,该出液管与所述连接管体相连通设置。

通过上述对本实用新型的描述可知,和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

本实用新型在使用时,将需要破壳使用的鸡蛋直接从盛液桶腔的开口处倒入,再盖上桶盖,然后启动电机,这时,所述传动电机进行间隔性地正、反方向高速转动,驱动所述旋转滚筒进行正、反方向地旋转,而放置桶体内的鸡蛋先被桶壁撞破后,在高速旋转产生的离心力作用下,从所述放置桶体的透液孔甩出,并甩入所述旋转滚筒内,再流入所述连接管体,最后从出液管流出,而鸡蛋壳被置留在所述放置桶体内,完成蛋液的自动分离。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实用,操作十分便捷,而且可以使蛋液得到非常好地分离,不会参杂有破碎蛋壳屑,适合于家庭或小型加工厂家的实际应用和推广。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参照附图说明来进一步地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一种卧式滚筒结构的鸡蛋壳/液分离器,包括机台体1,所述机台体1内装设有一水平方向设置的盛液桶腔2及其配设的桶盖21,该盛液桶腔2内配合装设有一沿水平方向设置的旋转滚筒3以及一与该旋转滚筒3相驱动连接设置的传动电机4,所述旋转滚筒3的外侧壁上设有若干个连接弹簧体5,该连接弹簧体5的另一端与所述盛液桶腔2相连接设置,该旋转滚筒3上设有出液口31,该出液口31通过一连接管体6穿设出所述盛液桶腔2;所述旋转滚筒3内可拆卸地活动装设有一开口敞开的放置桶体7,该放置桶体7的底部中间向上凸起,形成一与所述旋转滚筒3相配合安装的安装位71,所述放置桶体7的侧壁上沿部设有若干个与所述旋转滚筒3的上部相配合活动卡设的卡接件72;所述放置桶体7的表面设有若干个透液孔73,该放置桶体7的透液孔73上还配合覆盖有一层过滤筛网层74。

更进一步,所述旋转滚筒3的底部中间位置设有一与所述安装位71相配合固定装设的安装块32。

更进一步,所述卡接件72有三个,均匀布设在所述放置桶体7侧壁上沿的周缘。

更进一步,所述机台体1上还设有一出液管11,该出液管11与所述连接管体6相连通设置。

本实用新型在使用时,将需要破壳使用的鸡蛋直接从盛液桶腔的开口处倒入,再盖上桶盖,然后启动电机,这时,所述传动电机进行间隔性地正、反方向高速转动,驱动所述旋转滚筒进行正、反方向地旋转,而放置桶体内的鸡蛋先被桶壁撞破后,在高速旋转产生的离心力作用下,从所述放置桶体的透液孔甩出,并甩入所述旋转滚筒内,再流入所述连接管体,最后从出液管流出,而鸡蛋壳被置留在所述放置桶体内,完成蛋液的自动分离。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实用,操作十分便捷,而且可以使蛋液得到非常好地分离,不会参杂有破碎蛋壳屑,适合于家庭或小型加工厂家的实际应用和推广。

上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设计构思并不仅局限于此,凡是利用此构思对本实用新型进行非实质性地改进,均应该属于侵犯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的行为。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