床护栏立柱拼接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866187发布日期:2019-02-15 20:12阅读:610来源:国知局
床护栏立柱拼接结构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儿童床具防护技术领域,具体是涉及一种方便操作且连接牢靠的床护栏立柱拼接结构。



背景技术:

由于现有的床一般是在床架上直接放置床垫,对于儿童来说,极有可能在休息时翻身而不慎落床,因此,床护栏在日常生活中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应用,已经成为婴幼儿成长过程中的必需品。

床护栏产品的技术发展历程大致如下:

第1代床护栏几乎全部为翻折床护栏;这类床护栏的特征为:

1、尺寸偏小,长度在120cm或以内;原因为:①、欧洲标准规定床护栏布套出厂时就应该在上面,客户不能自行拆卸,所以做大难度太大;②、国外一般有儿童房,床护栏只是挡睡觉之用,不像国内将床当做游戏场所。

2、嵌入床沿的深度不够,10cm以内,部分甚至只有2-5cm。

3、高度很低,只要小孩睡觉不掉床即可,甚至规定了不能超过60cm的规定。

4、需进行两边解锁才能完成床护栏下翻。

5、这类床护栏几乎全部为单片使用,在国内应用交叉安装(床侧、床尾都安装)时,会出现5-10cm大缝隙,同时因为插入床垫下方的支撑杆交叉导致:①、交叉部位隆起;②、一侧床护栏不稳定。

第2代床护栏:

这类床护栏针对国内市场进行技术特征改良,依然全部为翻折床护栏,特点是:

1、增大床栏尺寸。

2、提高嵌入深度。

3、将床护栏加高。

这样带来不足的地方及未解决的问题为:

1、直接拉大尺寸,床护栏的摇晃性有很大的问题。

2、支撑杆交叉安装的问题依然没有解决。

第3代床护栏,即现在市场销售的绝大部分产品,这类床护栏开始针对床护栏稳定性、交叉安装、床护栏适应不同床垫厚度进行改良,主要特点为:

1、立柱变成制造上下伸缩款,这样床栏下横杆适应不同床垫厚度,以此一定程度上避免防踩空问题,但是无法完全解决问题;这类产品的问题为:①、非常摇晃;②、成本代价高。

2、开始设计出固定的2面装床护栏,即2面床护栏呈90度夹角,将2面床栏的支撑杆打穿,用螺丝进行固定,解决交叉安装的缝隙问题;但带来的问题是:①、销售非常麻烦,销售需要确定安装在左侧还是右侧;②、交叉部位的缝隙会随着使用时间越长,缝隙越大,从而不安全。

3、开始出现底部支撑杆扁平化的产品,以试图解决2面床护栏邻接处支撑杆干涉的问题,但实际为伪需求,面临强度不够的问题。

第4、5代床护栏开始进行细分分化,既然有大量用户需要多面安装,开始出现了3面、4面床围栏;但因为全部固定的原因,这类床护栏的解锁方式为上下伸缩解锁,与过去翻折床护栏相比出现细分。

截止到目前为止,没有一款产品可以满足客户的1片、2片、3片、4片床护栏需求,各种形态都是细分产品,即便能拼起来也有很多问题,比如拼接处不牢靠,会位移;拼接后有大缝隙。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针对上述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足,首先提供了一种操作简单、连接牢固且成本较低的床护栏立柱拼接结构,该拼接结构通过在两立柱下端设置柱脚,将两立柱下端相连,使两立柱下端首先保证稳定的支撑;再进一步又通过在两立柱上设置帽体,帽体同时与两立柱相连,这样就将两面相邻近的床护栏拼接处连接固定,使拼接处更为牢固可靠,同时又最大程度填补或缩小了拼接处的缝隙。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床护栏立柱拼接结构,包括至少两面以对接趋势相邻近的床护栏,每一面床护栏包括间隔相对的两个立柱以及连接两个立柱的横杆;两面床护栏中在对接处相邻近的两个立柱下端设有柱脚,所述的柱脚同时与两个立柱插接配合;两个立柱上端又设有帽体,所述的帽体同时与两个立柱上端插接配合。

作为优选,立柱下端敞口,所述的柱脚上凸设有两个插柱,两个插柱分别插在两个立柱下端。

作为优选,在立柱上设有安装孔,在插柱上设有螺孔,所述的立柱还通过螺丝与插柱相连。

作为优选,两面床护栏中在对接处相邻近的两个立柱上端各设有一堵头,所述的帽体同时与两个堵头插接配合。

作为优选,在帽体底面上设有两个凸柱,两堵头顶面上设有插槽,凸柱插置在两堵头顶端插槽内。

作为优选,在帽体底面上设有与两堵头上端插接配合的腔体,两堵头上端插在帽体的腔体内。

作为优选,所述的堵头上端收缩形成与腔体配合的插头,所述的插头插置在腔体内。

为了适应整体造型和立柱摆放位置,作为优选,所述的帽体整体呈L形,是由第一帽体与第二帽体一体连接组成,第一、第二帽体各自与两立柱插接配合。

作为优选,所述的柱脚整体呈L形,是由第一柱脚与第二柱脚一体连接组成,第一、第二柱脚各自与两立柱插接配合。

为了使立柱下端与柱脚连接更为紧密牢靠,作为优选,沿插柱周缘处形成有插缝,立柱为中空扁管结构,立柱下端的管壁插置在插缝内。

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的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及有益效果是: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床护栏立柱拼接结构,该拼接结构通过在两立柱下端设置柱脚,将两立柱下端相连,使两立柱下端首先保证稳定的支撑;再进一步又通过在两立柱上设置帽体,帽体同时与两立柱相连,这样就将两面相邻近的床护栏拼接处连接固定,使拼接处更为牢固可靠,同时又最大程度填补或缩小了拼接处的缝隙。

附图说明

图1为实施例中床护栏立柱下端通过柱脚相连的示意图;

图2为实施例中床护栏立柱与柱脚的拆分结构示意图;

图3为实施例中柱脚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能够更清楚地理解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的详细描述。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实用新型,但是,本实用新型还可以采用其他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他方式来实施,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如下:

具体实施例:本实用新型涉及各部件的参考方位,比如左、右、上、下、侧面、旁侧等,是以床护栏在正常使用状态下描述的。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邻接”、“邻近”、“内、外侧面”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床护栏必须具有特定的方向、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术语“套设”、“相连”、“连接”、“固定”、“支撑”、等术语均应做广义理解,例如,“连接”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相连”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或者本实用新型的具体解释来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譬如套环可以是金属材料制成,也可以是尼龙或者橡胶材料制成,其只要满足能够将两立柱套接于其中即可。

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如下:

具体实施例:一种床护栏立柱组装结构,如图1-3所示,包括至少两面以对接趋势相邻近的床护栏1,每一面床护栏1包括间隔相对的两个立柱2以及连接两个立柱2的横杆3,两面床护栏1中在对接处相邻近的两个立柱2上端各设有一堵头4;同时在两个所述堵头上方又设有一帽体5,所述的帽体5同时与两堵头4插接配合;两面床护栏1中在对接处相邻近的两个立柱2下端设有柱脚6,所述的柱脚6同时与两个立柱2下端插接配合。

立柱2下端敞口,所述的柱脚6上凸设有两个插柱7,两个插柱7分别插在两个立柱2下端。

具体的说,所述的立柱2为中空扁管形状,沿插柱7周缘处形成有插缝8,插缝8亦形成于柱脚6上,立柱2下端的管壁插置在插缝8内。再进一步说,为实现更稳固紧密的连接,在立柱2上设有安装孔9,在插柱7上设有螺孔(未图示),所述的立柱2还通过螺丝与插柱7相连。

在帽体5底面上设有与两堵头4上端插接配合的腔体(未图示),所述的堵头4插置在腔体内。

再进一步说,所述的帽体5整体呈L形,是由第一帽体51与第二帽体52一体连接组成,第一、第二帽体51、52各自与两堵头4插接配合。

所述的柱脚6亦整体呈L形,是由第一柱脚61与第二柱脚62一体连接组成,第一柱脚61与第二柱脚62上各设有一个插柱7,第一、第二柱脚61、62各自与两立柱2插接配合。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