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落杯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235686发布日期:2019-03-30 08:20阅读:155来源:国知局
一种落杯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取货门,尤其涉及一种落杯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全球化及物流技术的发展,货物在销售的过程中,日益追求精细化的分类销售,以满足消费者的个性化需求。因此,在商场或超市中,智能化及无人化的设备越来越多,如自动售货机、无人流水线等。

目前,在大多自动售货机中,仅能销售已包装成型的产品,如罐装产品,然而,在现有技术中,自动售货机无法自动销售需要承载食品的杯体,如放置爆米花、冰淇淋等,仍需要人工进行手动操作。而导致这一问题的主要原因来自于无法实现有序的自动落杯,从而无法保证后续工序的顺利进行。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的缺点或不足,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落杯装置,实现有序落杯,保证后续工序的顺利进行。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基座,用于固定在所述支架上,并开设有用于容纳落杯的镂空部;

夹持机构,具有相互配合且相对的第一夹持部和第二夹持部,并可往复滑动的设置在所述基座上,用于在其滑动至不同的预设位置时,分别夹持叠加的两个落杯中的一个;

其中,所述第二夹持部用于在所述第一夹持部脱离对第一落杯的夹持前,滑动至对第二落杯进行夹持的位置;

所述第一夹持部用于在所述第二夹持部脱离对所述第二落杯的夹持前,滑动至对叠加在第二落杯上的杯体进行夹持的位置。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夹持部和所述第二夹持部之间的高度落差小于或等于所述叠加的两个落杯的杯檐之间的落差距离。

进一步的,所述夹持机构包括:相对平行的两个滑块、分别设置在各滑块上的第一限位块和第二限位块、连接两个滑块的连接块;其中,相对的两个第一限位块构成所述第一夹持部;相对的两个第二限位块构成所述第二夹持部。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限位块和所述第二限位块上均设有配合斜面,以使得所述落杯的杯檐在所述配合斜面的作用下分别滑入所述第一限位块或第二限位块的顶端,并被其所承托。

进一步的,所述落杯装置还包括:设置在所述基座上用于配合所述滑块的滑轨,且所说滑块底部开设有用于配合所述滑轨滑动的轨道槽。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夹持部与所述第二夹持部在其滑动方向上的最大间隔距离小于或等于其穿过所述杯檐对应的圆周时所形成的弦长。

进一步的,所述落杯装置还包括设置在所述基座上的驱动机构;其中,所述驱动机构包括:驱动件、与所述夹持机构连接的驱动件、与所述驱动件连接的驱动组件;并且,所述基座上开设有用于容纳所述驱动件的滑槽,且所述驱动件在所述驱动组件的驱动作用下,沿滑槽的轴向推动所述夹持机构滑动。

进一步的,所述驱动组件包括:驱动电机、与所述驱动电机主轴连接的偏心轮、设置在所述滑槽中且两端分别抵持所述驱动件和所述滑槽末端的弹簧;其中,当所述驱动电机在驱动所述偏心轮转动时,驱动所述驱动件带动所述夹持机构从初始位置滑动至终止位置,并压缩所述弹簧,以使得第一夹持部脱离对第一落杯的夹持,并使得第二夹持部对第二落杯进行夹持;当所述驱动电机停止驱动所述偏心轮后,所述弹簧在回弹作用下,推动所述驱动件带动所述夹持机构从终止位置滑动至初始位置,以使得第二夹持部脱离对第二落杯的夹持,并使得第一夹持部对叠加在第二落杯上的杯体进行夹持。

进一步的,所述驱动件为套筒,且所述弹簧的一端插入所述套筒内部并抵持其筒底部。所述驱动机构还包括:固定在所述基座上用于固定驱动电机的基板、固定在所述基座上用于容纳所述驱动组件的电机壳;所述落杯装置还包括:盖合在所述基座上用于容纳所述夹持机构和所述驱动件的盖体;其中,所述偏心轮设置在所述基板与所述基座之间,且所述驱动电机的主轴穿过所说基板上的轴孔与所述偏心轮的导向限位触动杆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落杯装置包括:设置在所述基座上并位于所述镂空部相对两侧的卡合部,以用于配合插入杯罩,并配合所述夹持机构,在所述夹持机构的滑动方向对所述落杯进行限位;设置在所述镂空部下方的导向杯罩;其中,所述杯罩与所述卡合部连接后,将位于所述镂空部中依次叠加的杯体容纳在内部。

附图说明

通过阅读参照以下附图所作的对非限制性实施例所作的详细描述,本申请的其它特征、目的和优点将会变得更明显:

图1: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中落杯装置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2: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中落杯装置中的滑块沿A所示方向运动时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3: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中落杯装置中的滑块沿B所示方向运动时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4: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中落杯装置的外部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基座-201;电机壳-203;滑块-204;第一限位块-205;第二限位块-206;连接块-207;配合斜面-208;配合斜面-209;第一落杯-210;第二落杯-211;滑轨-212;驱动件-214;导向触动杆-215;弹簧-216;偏心轮-217;卡合部-221;杯罩-222;盖体-223;导向杯罩-224。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构思、具体结构及产生的技术效果作进一步说明,以充分地了解本实用新型的目的、特征和效果。

如图1至图4所示,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落杯装置,该落杯装置主要是由固定在支架上的基座201、可往复滑动的设置在基座201上的夹持机构所构成。

其中,基座201开设有用于容纳落杯的镂空部(本实施例优选为圆形)。夹持机构,具有相互配合且相对的第一夹持部和第二夹持部,以用于在其滑动至不同的预设位置时,分别夹持叠加的两个落杯中的一个。

并且,如图1和图2所示,第二夹持部用于在第一夹持部脱离对第一落杯210的夹持前(如图2中A所示的方向),滑动至对第二落杯211进行夹持的位置。

第一夹持部用于在第二夹持部脱离对第二落杯211的夹持前,(如图3中B所示的方向)滑动至对叠加在第二落杯211上的落杯进行夹持的位置。并且,需要说明的是,镂空部的形状还可以根据设计需求设计成其他形状,在此不作过多的阐述。

通过上述结构可知,由于本申请采用了具有相对的第一夹持部和第二夹持部在基座201上滑动过程中,分别实现对叠加的两次落杯进行夹持的方式,使得第一夹持部脱离第一落杯210夹持时,通过第二夹持部实现对叠加在第一落杯210上的第二落杯211的夹持,确保镂空部仅落一个落杯,而在第二夹持部脱离对第二落杯211的夹持时,第一夹持部又可滑动至可夹持叠加上第二落杯211上的后续落杯的夹持,以使得第二落杯211从镂空部落下时不会带动后续杯体的脱落。因此,通过第一夹持部和第二夹持部在基座201上往复运动时产生的滑动配合,可较好的实现有序落杯,保证后续工序的顺利进行。

具体地说,在本实施例中,为了确保第一夹持部和第二夹持部能够顺利的对相邻叠加的两个落杯实现交替夹持,作为优选的方式,上述第一夹持部和第二夹持部之间的高度落差小于或等于叠加的两个落杯(如图1中所示的第一落杯210和第二落杯211)的杯檐之间的落差距离。

如图1所示,上述夹持机构主要是由相对平行的两个滑块204、分别设置在各滑块204上的第一限位块205和第二限位块206、连接两个滑块204的连接块207所构成;

其中,相对的两个第一限位块205构成第一夹持部;相对的两个第二限位块206构成第二夹持部,且第二限位块206在滑块204上位于第一限位块205的上方。从而可使得第一夹持部和第二夹持部通过对落杯的杯檐进行承托,或通过配合镂空部的限位作用对落杯的相对两侧进行挤压的方式,实现对落杯的夹持(本实施例优选采用承托落杯杯檐的方式进行夹持)。

如图1所示,第一限位块205设有配合斜面208和第二限位块206上设有配合斜面209,以使得落杯的杯檐在配合斜面的作用下分别滑入第一限位块205或第二限位块206的顶端,并被其所承托。并且,配合斜面208和配合斜面209相对倾斜设置,并且,在本实施例中,配合斜面优选为平面。

并且,落杯的杯檐在配合斜面的作用下分别滑入第一限位块205或第二限位块206的顶端,并被其所承托。以通过配合斜面的作用,在减少第一限位块205或第二限位块206对落杯进行夹持时,对杯檐或杯体造成的损伤外,还可有足够的缓冲高度保证落杯的杯檐滑动至第一限位块205和第二限位块206上,即使各落杯在下落时与第一夹持部或第二夹持部接触的部位不同,仍能承托落杯的杯檐,并对其夹持。

另外,如图1所示,落杯装置还包括:设置在基座201上用于配合滑块204的滑轨212,且所说滑块204底部开设有用于配合滑轨212滑动的轨道槽(图中未标示)。从而通过轨道槽与滑轨212的相互配合,使得滑块204能够平稳在基座201上进行滑动。

并且,第一夹持部与第二夹持部在其滑动方向上的最大间隔距离小于或等于其穿过杯檐对应的圆周时所形成的弦长。以确保第一夹持部与第二夹持部能够顺利交接。

如图1所示,上述落杯装置还包括设置在基座201上的驱动机构。其中,上述驱动机构主要是由驱动件214、与夹持机构中的连接块207连接的驱动件214、与驱动件214连接的驱动组件所构成。

并且,基座201上开设有用于容纳驱动件214的滑槽(图中未标示),且驱动件214在驱动组件的驱动作用下,沿滑槽的轴向推动夹持机构滑动。

详细地说,在本实施例中,上述驱动组件主要是由:驱动电机、与驱动电机主轴连接的偏心轮217、设置在滑槽中且两端分别抵持驱动件214和滑槽末端的弹簧216所构成。

其中,当驱动电机在驱动偏心轮217转动时,驱动驱动件214带动夹持机构从初始位置滑动至终止位置,并压缩弹簧216,以使得第一夹持部脱离对第一落杯210的夹持,并使得第二夹持部对第二落杯211进行夹持。

当驱动电机停止驱动偏心轮217后,弹簧216在回弹作用下,推动驱动件214带动夹持机构从终止位置滑动至初始位置,以使得第二夹持部脱离对第二落杯211的夹持,并使得第一夹持部对叠加在第二落杯211上的杯体进行夹持。

由上可知,通过偏心轮217的转动,实现驱动件214在滑槽中的加速移动,从而有利于第一夹持部和第二夹持部在交接时,能够快速移动至相应位置并夹持住落杯。并且,通过弹簧216的回弹作用,使得驱动件214能够复位至初始位置,以完成往复运动。通过这种设置结构还可以无需采用齿轮传递进行传递,从而简化了结构,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稳定性。

显然,实现上述第一夹持部和第二夹持部进行交替的目的时,不限于上述驱动组件,其驱动组件还可以通过齿轮传递的方式直接驱动驱动件214,或通过贵两组驱动组件来带动第一夹持部和第二夹持部的运动,本实施例仅选用优选的方式,而对其他的替代方案不作过多的阐述和说明。

此外,值得一提的是,驱动机构还包括:固定在基座201上用于固定驱动电机的基板、固定在基座201上用于容纳驱动组件的电机壳203。并且,所述落杯装置还包括:盖合在所述基座201上用于容纳所述夹持机构和所述驱动件214的盖体223。其中,偏心轮217设置在基板与基座201之间,且驱动电机的主轴穿过所说基板上的轴孔与偏心轮217的导向限位触动杆215连接。以方便驱动组件的固定和安装,并启动到对内部传动部件进行保护的作用。

另外,如图1所示,落杯装置还包括设置在基座201上并位于镂空部相对两侧的卡合部221,以用于配合插入杯罩222,并配合夹持机构,在夹持机构的滑动方向对落杯进行限位(即四个方位对其限位)。其中,杯罩222与卡合部221连接后,将位于镂空部中依次叠加的杯体容纳在内部。以方便对叠加的杯体的保护,防止叠加的杯子出现落尘或在基座201移动时出现倒塌的现象。并且,落杯装置还包括设置在所述镂空部下方的导向杯罩224,以对镂空部中落下的落杯进行导向限位。

本实用新型的第二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落杯装置,本实施例是对上述实施例的进一步改进,其改进之处在于,在本实施例中,驱动件214为套筒,且弹簧216的一端插入套筒内部并抵持其筒底部。以通过套筒对弹簧216起大到限位和导向的作用,防止弹簧216因挤压而产生非轴向上的变形而产生卡死的现象。

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限定,仅仅参照较佳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可以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均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