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淋水填料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235685发布日期:2019-03-30 08:20阅读:182来源:国知局
一种新型淋水填料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属于冷却塔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新型淋水填料。



背景技术:

冷却塔是利用空气同水的接触(直接或间接)来冷却水的设备,现有的冷却塔淋水填料,大多为片状或波纹状的填料片相互连接构成,相邻的两个填料片之间形成有水和空气通过的通道,用于水和空气实现热交换。

在欧洲专利号wo2000033011a1的专利中,提出了一种扁球形的填料块,这种填料块无序的堆叠在一起构成冷却塔的填料。

上述两类填料,第一种,片状或波纹状的填料片相互连接构成的填料,布水相对均匀,但水与空气在其形成的通道内会快速通过,导致其换热效率不够理想;第二种,扁球形的填料块无序堆叠在一起构成的填料,安装方便,使水得到了细化,延长了水在通道内的逗留时间,但也导致风阻增加,影响热交换效率。



技术实现要素:

因此,本发明正是鉴于上述问题而做出的,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新型淋水填料,该新型淋水填料由多个填料片依次排列构成,每个填料片上设置的半球状凸起,使相邻的填料片之间形成由多条气液通道,水与空气在此气液通道中可以充分混合,充分接触,在不影响风通量的情况下,提升热交换效率。

为实现所述目的的一种新型淋水填料,包括:填料片本体、半球状凸起、气液通道、悬挂孔;所述填料片本体具有正面和反面,在其正面和反面上均设置有多个半球状凸起,该半球状凸起横列呈等距间隔排布,其纵列呈等距交错排布,该气液通道为相邻的两个填料片本体之间空隙形成的通道,悬挂孔为多个,沿填料片本体上边等距间隔设置;

所述新型淋水填料由多个填料片本体依次垂直排列构成,相邻的两个填料片本体之间,多个半球状凸起顶端呈相互抵接状态,进而在两个填料片本体之间形成有多条气液通道;

所述填料片本体为两个矩形的薄片构成,该两个矩形的薄片正面设置有多个半球状凸起,其反面对应呈多个半球状凹槽设置,两个矩形的薄片反面相贴在一起,形成一个正反两面均设置有多个半球状凸起的填料片本体;

所述半球状凸起为中空的半球体,该半球状凸起的球面具有四个弧形沟槽,及三个凸起的弧形肋条,其中间的弧形肋条沿半球状凸起顶端通过。

进一步地,所述两个矩形的薄片反面相贴在一起,形成一个正反两面均设置有多个半球状凸起的填料片本体时,其对应的两个半球状凸起呈相扣状态,两个半球状凸起的中空部相互连通。

进一步地,所述沿填料片本体上边设置的多个悬挂孔为圆形通孔,在多个填料片本体上,设置在相同位置,以保证安装时,相邻的填料片本体上,相对应的半球状凸起顶端呈相互抵接状态。

进一步地,所述填料片本体表面设置的半球状凸起,会增加填料片本体表面积,进而增加水在填料片本体表面形成水膜的面积,使水与空气接触面积增加,提升热交换效率。

进一步地,所述半球状凸起表面设置有多个微孔槽,该微孔槽直径设置为0.5毫米至1.5毫米;微孔槽在与水接触时,会出现毛细现象,利用毛细作用带来的液体表面对固体表面的吸引力,使下落的水吸附在半球状凸起表面形成水膜。

进一步地,所述气液通道受半球状凸起的弧形沟槽所约束,该气液通道管径呈连续的收缩、放大状态,使上升气流通过时,呈现出连续的压缩、释放过程。

进一步地,所述弧形沟槽,沿其上端至下端的内壁上设置有半螺旋凹槽,该半螺旋凹槽与相邻的弧形沟槽内壁上的半螺旋凹槽对应设置,两个对应设置的半螺旋凹槽在气液通道内相互呼应,引导上升气流在气液通道内形成旋流。

进一步地,所述呈中空设置的半球状凸起,使弧形沟槽在受到压力时,产生近似于鲨鱼皮在受到压力时产生的微小收缩。

进一步地,所述矩形的薄片及矩形的薄片上设置的半球状凸起,只需一个模具,一次性注塑成型。

进一步地,所述填料片本体在搬运过程中,其一个矩形的薄片上的半球状凸起卡放在另一个矩形的薄片上对应的半球状凹槽内。

有益效果

1、在本技术方案中,新型淋水填料由多个填料片依次排列构成,纵列呈等距交错排布的半球状凸起,使水在下落过程中,受到连续的分割、细化,进而使水与空气充分混合、充分接触,提升热交换效率。

2、在本技术方案中,所述矩形的薄片及矩形的薄片上设置的半球状凸起,只需一个模具,一次性注塑成型,可有效降低填料片的加工成本。

3、在本技术方案中,所述填料片本体在搬运过程中,其半球状凸起卡放在对应的半球状凹槽内,层层堆叠,缩小了占用空间,降低了运输成本。

4、在本技术方案中,所述半球状凸起表面设置有多个微孔槽,该微孔槽直径设置为0.5毫米至1.5毫米;微孔槽在与水接触时,会出现毛细现象,利用毛细作用带来的液体表面对固体表面的吸引力,使下落的水吸附在半球状凸起表面形成水膜。

5、在本技术方案中,所述气液通道受半球状凸起的弧形沟槽所影响,该气液通道管径呈连续的收缩、放大状态,使上升气流通过时,呈现出连续的压缩、释放过程,在此过程中,上升气流会产生湍流,湍流使水与空气充分混合、充分接触,进而提升热交换效率;同时,上升气流由弧形沟槽21上端口释出时,会产生甩尾现象,该甩尾现象使弧形沟槽21上端口的空气中产生大量小湍流,这些小湍流使水与空气进一步的充分混合、充分接触,提升热交换效率。

6、在本技术方案中,所述弧形沟槽,沿其上端至下端的内壁上设置有半螺旋凹槽,该半螺旋凹槽与相邻的弧形沟槽内壁上的半螺旋凹槽对应设置,两个对应设置的半螺旋凹槽在气液通道内相互呼应,引导上升气流在气液通道内形成旋流。

7、在本技术方案中,所述呈中空设置的半球状凸起,使弧形沟槽在受到压力时,产生近似于鲨鱼皮在受到压力时产生的微小收缩,该微小收缩使流经弧形沟槽的水,流速减缓,进而增加水在气液通道内的滞留时间,提升热交换效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中,一种新型淋水填料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中,一种新型淋水填料俯视图。

图3为本发明中,填料片本体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中,矩形的薄片正面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中,矩形的薄片反面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中,填料片本体上的半球状凸起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中,半球状凸起表面局部细节图。

图8为本发明中,两个相对应的半球状凸起示意图。

图9为本发明中,填料片本体横向截面图。

图10为本发明中,填料片本体纵向截面图。

图11为本发明中,矩形的薄片堆叠一起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和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在以下的描述中阐述了更多的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发明,但是本发明显然能够以多种不同于此描述的其他方式来实施,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不违背本发明内涵的情况下根据实际应用情况作出类似推广、演绎,因此不应以此具体实施例的内容限制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如图1、图2、图3所示,本发明提供的一种新型淋水填料,包括:填料片本体1、半球状凸起2、气液通道3、悬挂孔4;所述填料片本体1具有正面和反面,在其正面和反面上均设置有多个半球状凸起2,该半球状凸起2横列呈等距间隔排布,其纵列呈等距交错排布,该气液通道3为相邻的两个填料片本体1之间间隙形成的通道,悬挂孔4为多个,沿填料片本体1上边等距间隔设置;该纵列呈等距交错排布的半球状凸起2,使水在下落过程中,受到连续的分割、细化,进而使水与空气充分混合、充分接触,提升热交换效率。

如图1、图2所示,所述新型淋水填料由多个填料片本体1依次垂直排列构成,相邻的两个填料片本体1之间,多个半球状凸起2顶端呈相互抵接状态,进而在两个填料片本体1之间形成有多条气液通道3;

如图4、图5所示,所述填料片本体1为两个矩形的薄片11构成,该两个矩形的薄片11正面设置有多个半球状凸起2,其反面对应呈多个半球状凹槽12设置,两个矩形的薄片11反面相贴在一起,形成一个正反两面均设置有多个半球状凸起2的填料片本体1;

如图6、图8所示,所述半球状凸起2为中空的半球体,该半球状凸起2的球面具有四个弧形沟槽21,及三个凸起的弧形肋条22,其中间的弧形肋条22沿半球状凸起2顶端通过。

进一步地,如图9、图10所示,所述两个矩形的薄片11反面相贴在一起,形成一个正反两面均设置有多个半球状凸起2的填料片本体1时,其对应的两个半球状凸起2呈相扣状态,两个半球状凸起2的中空部23相互连通。

进一步地,如图1所示,所述沿填料片本体1上边设置的多个悬挂孔4为圆形通孔,在多个填料片本体1上,设置在相同位置,以保证安装时,相邻的填料片本体1上,相对应的半球状凸起2顶端呈相互抵接状态。

进一步地,如图1所示,所述填料片本体1表面设置的半球状凸起2,会增加填料片本体1表面积,进而增加水在填料片本体1表面形成水膜的面积,使水与空气接触面积增加,提升热交换效率。

进一步地,如图6、图7所示,为使半球状凸起表面有效形成水膜,所述半球状凸起2表面设置有多个微孔槽24,该微孔槽24直径设置为0.5毫米至1.5毫米;微孔槽24在与水接触时,会出现毛细现象,利用毛细作用带来的液体表面对固体表面的吸引力,使下落的水吸附在半球状凸起2表面形成水膜;水膜的形成,提升了水与空气的接触面积,进而提升热交换效率。

进一步地,如图1、图2所示,所述气液通道3受半球状凸起2球面的弧形沟槽21所约束,该气液通道3管径呈连续的收缩、放大状态,使上升气流通过时,呈现出连续的压缩、释放过程,在此过程中,上升气流会产生湍流,湍流使水与空气充分混合、充分接触,进而提升热交换效率;同时,上升气流由弧形沟槽21上端口释出时,会产生甩尾现象,该甩尾现象使弧形沟槽21上端口的空气中产生大量小湍流,这些小湍流使水与空气进一步的充分混合、充分接触,提升热交换效率。

进一步地,如图6、图8所示,为了使上升气流在气液通道3内产生旋流,所述弧形沟槽21,沿其上端至下端的内壁上设置有半螺旋凹槽211,该半螺旋凹槽211与相邻的弧形沟槽21内壁上的半螺旋凹槽211对应设置,两个对应设置的半螺旋凹槽211在气液通道内3相互呼应,引导上升气流在气液通道3内形成旋流;旋流使气液通道3中的空气产生旋转,进而带动更多的空气与水膜接触,提升热交换效率。

进一步地,如图9、图10所示,所述设置有中空部23的半球状凸起2,使弧形沟槽21在受到压力时,产生近似于鲨鱼皮在受到压力时产生的微小收缩,该微小收缩使流经弧形沟槽21的水,流速减缓,进而增加水在气液通道3内的滞留时间,提升热交换效率。

进一步地,所述矩形的薄片11及矩形的薄片11上设置的半球状凸起2,只需一个模具,一次性注塑成型,可有效降低填料片的加工成本。

进一步地,如图11所示,所述填料片本体1在搬运过程中,其一个矩形的薄片11上的半球状凸起2卡放在另一个矩形的薄片11上对应的半球状凹槽12内,层层堆叠,缩小了占用空间,降低了运输成本。

本发明工作原理:

本技术方案提供的一种新型淋水填料在使用过程中,其下落的水会受到纵列呈等距交错排布的半球状凸起,连续的分割、细化,进而使水与空气充分混合、充分接触;半球状凸起2表面设置的多个微孔槽24,该微孔槽24在与水接触时,会出现毛细现象,利用毛细作用带来的液体表面对固体表面的吸引力,使下落的水吸附在半球状凸起2表面形成水膜,提升了水与空气的接触面积;相邻的两个填料片本体1之间形成的气液通道3管径呈连续的收缩、放大状态,使上升气流通过时,呈现出连续的压缩、释放过程,在此过程中,上升气流会产生湍流,湍流使水与空气充分混合、充分接触,同时,上升气流由弧形沟槽21上端口释出时,会产生甩尾现象,该甩尾现象使弧形沟槽21上端口的空气中产生大量小湍流,这些小湍流使水与空气进一步的充分混合、接触;两个对应设置的半螺旋凹槽211在气液通道内3相互呼应,引导上升气流在气液通道3内形成旋流,旋流使气液通道3中的空气产生旋转,进而带动更多的空气与水膜接触;

被交错排布的半球状凸起分割、细化的水,在毛细作用下在半球形凸起表面快速形成水膜,上升气流受气液通道约束,压缩、释放产生湍流,受半螺旋凹槽211引导产生旋流,在弧形沟槽21上端口的甩尾现象,产生大量小湍流,这些由本技术方案实施过程中形成的技术效果,可使气液通道内的水与空气,接触面增大,能够充分混合、充分接触,同时增加接触频率,有效提升热交换效率。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