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温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295061发布日期:2018-12-18 21:02阅读:411来源:国知局
保温壶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家用器具,尤其涉及一种保温壶。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中的保温壶一般由壶体及内胆组成,并且壶体一般为圆筒形,为了提升壶体的美感,有些厂家将壶体设计成异形结构,这种结构设计使得壶身与壶底的连接结构受到了一定程度的制约,例如,现有技术中将构成壶体的壶身与壶底通过卡钩进行连接,这就不利于用户将壶身与壶底进行拆解,因此,当内胆损坏后则不能对其进行更换,从而增加了用户的使用成本。



技术实现要素:

有鉴于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结构简单可靠,外形美观的保温壶。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保温壶,包括壶体及位于所述壶体内的内胆,所述壶体包括壶身、壶底及底托组件;

所述壶身内设有螺纹圈;

所述壶底的底面具有一通孔,所述底托组件的上端具有与所述螺纹圈螺接的螺纹,其下端具有承托部;

所述底托组件穿设所述通孔,其上端与所述螺纹圈螺接,其下端的承托部承托所述壶底,以连接所述壶身及所述壶底。

作为优选,所述壶身的内壁上设有多个固定筋,所述螺纹圈通过多个所述固定筋固定在所述壶身内。

作为优选,所述底托组件包括内壶底及旋转件,所述内壶底呈筒状结构,其上端设有所述螺纹;

所述旋转件呈圆盘状,其下端沿其径向向外延伸形成外沿,所述外沿形成所述承托部,所述旋转件的上端穿过所述通孔与所述内壶底的底部连接。

作为优选,所述旋转件与所述内壶底通过超声波焊接工艺连接,所述旋转件与所述内壶底连接的表面设有超声波线。

作为优选,所述底托组件还包括用于支撑所述内胆的内胆托,所述旋转件的中部设有螺纹孔,所述内胆托上设有外螺纹,所述内胆托螺接在所述螺纹孔内,且其上端与所述内胆的底部抵接,所述内胆托相对所述旋转件转动时,所述内胆托上下移动,以调节至支撑所述内胆的位置。

作为优选,所述壶底的底面具有一凹陷部,所述凹陷部环设在所述通孔的外围,所述旋转件承托所述壶底后,所述旋转件的外沿嵌入所述凹陷部内。

作为优选,所述壶身的内壁上设有卡位筋,所述壶底的内壁上设有定位槽,所述壶身与所述壶底连接后,所述卡位筋伸入所述定位槽内,以防止所述壶身与所述壶底相对转动。

作为优选,所述壶体呈多边形结构,所述壶体的下端呈锯齿状结构,所述壶底的上端呈与所述壶体的下端相对接的锯齿状结构。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有益效果在于: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保温壶结构简单可靠,用户能够对壶身与壶底进行反复拆装,从而提升了更换内胆的便利性,同时,壶身与壶底之间具有良好的连接可靠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保温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保温壶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

1-壶身;11-螺纹圈;12-固定筋;13-卡位筋;14-手柄;15-壶塞组件;2-壶底;21-定位槽;3-底托组件;31-内壶底;32-旋转件;321-外沿;33-内胆托;4-内胆。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领域技术人员更好的理解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详细说明。

如图1至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保温壶,包括壶体及位于壶体内的内胆4,壶塞组件15用于封盖内胆4的胆口,其中,壶体包括壶身1、壶底2及底托组件3,壶身1上设有手柄14;壶身1内设有螺纹圈11;壶底2的底面具有一通孔,底托组件3的上端具有与螺纹圈11螺接的螺纹,其下端具有承托部;底托组件3穿设通孔,其上端与螺纹圈11螺接,其下端的承托部承托壶底2,以连接壶身1及壶底2。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保温壶结构简单可靠,用户能够对壶身1与壶底2进行反复拆装,从而提升了更换内胆4的便利性,同时,壶身1与壶底2之间具有良好的连接可靠性。

具体的,如图2所示,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实施例中,壶身1的内壁上设有多个固定筋12,螺纹圈11通过多个固定筋12固定在壶身1内;底托组件3包括内壶底31及旋转件32,内壶底31呈筒状结构,其上端设有螺纹;旋转件32呈圆盘状,其下端沿其径向向外延伸形成外沿321,外沿321形成承托部,旋转件32的上端穿过通孔与内壶底31的底部连接。进一步的,为了便于将底托组件3与壶底2进行装配,同时还能保证内壶底31与旋转件32之间具有可靠的连接性,旋转件32与内壶底31连接的表面设有超声波线(图中未示出),并通过超声波焊接工艺将旋转件32与内壶底31固定连接。

本实施例的保温壶,底托组件3能够相对壶底2旋转,因此旋转件32在将内壶底31与螺纹圈11拧紧的过程中,壶底2与壶身1之间不会发生相对转动,从而提高了对壶体整体外形的设计空间。如图1所示,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实施例中,壶体呈多边形结构,壶体的下端呈锯齿状结构,壶底2的上端呈与壶体的下端相对接的锯齿状结构。壶体的这种形状设计,使得壶身1与壶底2之间在进行连接时,不能够发生相对转动或仅仅存在很小的转动范围,然而通过上述的连接结构则能够完成壶身1与壶底2之间的稳定可拆卸式连接。进一步的,为了更好的提升壶身1与壶底2之间的连接可靠性及紧密性,壶身1的内壁上设有卡位筋13,壶底2的内壁上设有定位槽21,壶身1与壶底2连接后,卡位筋13伸入定位槽21内,以防止壶身1与壶底2相对转动,其中,卡位筋13及定位槽21的数量、布置位置及具体结构设置可根据不同需求做相应调整,本实施例在此不做具体限定。

另外,为了使提升壶体对内胆4的支撑性能,底托组件3还包括用于支撑内胆4的内胆托33,旋转件32的中部设有螺纹孔,内胆托33上设有外螺纹,内胆托33螺接在螺纹孔内,且其上端与内胆4的底部抵接,内胆托33相对旋转件32转动时,内胆托33上下移动,以调节至支撑内胆的位置。进一步的,壶底2的底面具有一凹陷部,凹陷部环设在通孔的外围,旋转件32承托壶底2后,旋转件32的外沿321嵌入凹陷部内。其中,外沿321的厚度不大于凹陷部的深度,从而保证整个壶体的底面的平整性,使得保温壶能够平稳的放置在桌面上。

以上实施例仅为本实用新型的示例性实施例,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由权利要求书限定。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本实用新型的实质和保护范围内,对本实用新型做出各种修改或等同替换,这种修改或等同替换也应视为落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