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防刮碰的压力锅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604569发布日期:2018-10-09 19:24阅读:246来源:国知局
一种防刮碰的压力锅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厨房家电技术领域,尤指一种防刮碰的压力锅。



背景技术:

目前的压力锅包括锅体和锅盖,锅盖一般包括上盖和金属钢盖,金属钢盖上设有盖牙,锅体上设有锅牙,盖牙和锅牙相对旋转实现锅盖的扣合或分离,由于现有技术中,锅盖的盖牙比较尖锐,容易与锅体中的保温罩接触,发出尖锐的声音,降低了用户体验,同时容易划伤锅体。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防刮碰的压力锅,该防刮碰的压力锅能够防止盖牙直接与锅体接触,避免由此产生的噪音。

为了达到本实用新型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防刮碰的压力锅,包括锅体和设置在所述锅体上的锅盖,所述锅盖包括上盖和金属钢盖,所述金属钢盖上设有盖牙,所述锅体上设有锅牙,盖牙和锅牙相对旋转实现锅盖的扣合或分离,所述上盖上设有筋位,所述筋位的端面高于所述金属钢盖的端面,所述锅盖扣合到所述锅体时,所述筋位与所述锅体相抵。

可选地,所述上盖上设有凸起,所述锅盖扣合到所述锅体时,所述凸起引导所述锅盖扣合。

可选地,所述凸起临近所述锅体的一侧设有倾斜面,所述锅盖扣合到所述锅体时,所述倾斜面与所述锅体的边缘贴合。

可选地,所述凸起沿所述锅盖的圆周方向间隔排布。

可选地,所述筋位的端面为圆角。

可选地,所述上盖包括外盖和内衬,所述内衬位于外盖和金属钢盖之间,所述筋位设置在所述内衬上。

可选地,所述筋位位于所述内衬临近所述金属钢盖一侧的边沿上。

可选地,所述筋位与所述内衬一体成型。

可选地,所述筋位的端面比所述金属钢盖的端面高0.5-3mm。

可选地,所述筋位为圆环状。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本实用新型中上盖上筋位的端面高于金属钢盖的端面,以使在锅盖扣合到锅体时,筋位与锅体相抵,避免了金属钢盖的盖牙直接与锅体接触,产生尖锐的声音,同时也避免了盖牙划损锅体。

2、本实用新型中筋位位于内衬临近金属钢盖一侧的边沿上,使筋位位于金属钢盖盖牙的外侧,并将盖牙包裹,防止了用户直接碰触金属钢盖的盖牙,使用户刮伤。

3、本实用新型中筋位的端面为圆角,当锅盖扣合到锅体时,筋位的圆角端面与锅体接触,一方面降低了筋位与锅体接触时发出的声音,另一方面也避免了筋位划损锅体。

4、本实用新型中上盖上凸起的倾斜面用于在锅盖扣合到锅体时,倾斜面与锅体的边沿接触,引导锅盖扣合,从而增强了开合盖用户体验,使用户合盖简单快捷。

5、本实用新型中凸起的倾斜面为圆弧状,以使倾斜面与锅体的边缘完全贴合,在锅盖扣合到锅体的过程中,倾斜面与锅体的边沿的接触为面接触,使锅盖扣合的更加顺畅,增强了锅盖扣合的手感。

6、本实用新型中筋位的端面比金属钢盖的端面高0.5-3mm,当筋位的端面低于金属钢盖的端面0.5mm时,筋位的端面过低,无法有效地阻挡金属钢盖的盖牙与锅体接触;当筋位的端面高于金属钢盖的端面3mm时,筋位的端面过高,增加了锅盖的整体高度,浪费材料,增加了成本。

本实用新型的其它特征和优点将在随后的说明书中阐述,并且,部分地从说明书中变得显而易见,或者通过实施本实用新型而了解。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和其他优点可通过在说明书、权利要求书以及附图中所特别指出的结构来实现和获得。

附图说明

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申请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限制。

图1为本实用新型压力锅的爆炸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压力锅中锅盖的剖视图;

图3为图2中a处的放大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压力锅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压力锅中锅盖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压力锅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下文中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进行详细说明。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任意组合。

一种防刮碰的压力锅,包括锅体和设置在锅体上的锅盖,锅盖包括上盖和金属钢盖,金属钢盖上设有盖牙,锅体上设有锅牙,盖牙和锅牙相对旋转实现锅盖的扣合或分离,上盖上设有筋位,筋位的端面高于金属钢盖的端面,锅盖扣合到锅体时,筋位与锅体相抵;避免了金属钢盖的盖牙直接与锅体接触,产生尖锐的声音,同时也避免了盖牙划损锅体。

实施例1

如图1所示,一种防刮碰的压力锅,包括锅体1和设置在锅体1上的锅盖2,锅盖2包括上盖3和金属钢盖4,金属钢盖4上设有沿其圆周方向间隔排布的盖牙5,锅体1上设有与其对应的锅牙,当锅盖2扣合在锅体1上,锅盖2上的盖牙5与锅体1上的锅牙相对旋转,实现盖牙5与锅牙的扣合或分离。可以理解的是,锅体包括内锅和外锅,锅牙可以是设在锅体的内锅上,也可以是设在锅体的外锅上。

如图2和图3所示,锅盖2中的上盖3上设有筋位6,筋位6为由上盖3 端面伸出的凸筋,且筋位6沿着上盖3的圆周方向延伸形成圆环状,使其环绕金属钢盖4的四周,筋位6的端面高于金属钢盖4的端面,即在锅盖2的竖直方向上,筋位6的端面突出于金属钢盖4的端面,使筋位6的端面与金属钢盖4的端面形成阶梯状,当锅盖2扣合到锅体1时,筋位6的端面代替金属钢盖4的端面与锅体1相抵,使金属钢盖4的端面不与锅体1接触,从而避免了金属钢盖4的盖牙5直接与锅体1接触,产生尖锐的声音,同时也避免了盖牙5划损锅体1。

如图2和图3所示,上盖3包括外盖301和内衬302,内衬302卡接在外盖301与金属钢盖4之间,筋位6设置在内衬302上,筋位6可以与内衬302 可拆卸连接,也可以与内衬302一体成型,例如,内衬302和筋位6均为塑料材质,筋位6与内衬302注塑成一体;筋位6设置在内衬302临近金属钢盖4一侧的边沿,使筋位6更加贴近金属钢盖4的外壁,在锅盖2扣合在锅体1上的过程中,有效的避免了锅盖2以一定角度倾斜的与锅体1扣合,金属钢盖4先与锅体1接触,导致产生尖锐的声音,同时也避免了盖牙5划损锅体1。

如图2和图3所示,筋位6的端面比金属钢盖4的端面高0.5-3mm,即筋位6的端面可以比金属钢盖4的端面高1mm、1.5mm或2mm;筋位6的端面与金属钢盖4的端面这个范围的高度差,能够有效的避免金属钢盖4与锅体1 接触;在本实施例中,当筋位6的端面低于金属钢盖4的端面0.5mm时,筋位6的端面过低,无法有效地阻挡金属钢盖4的盖牙5与锅体1接触;当筋位6的端面高于金属钢盖4的端面3mm时,筋位6的端面过高,增加了锅盖 2的整体高度,浪费材料,增加了成本。

在本实施例中,筋位6除了圆环状外,也可以为多个沿上盖3的端面圆周方向间隔排布的弧形凸筋,从而节省了材料,降低了生产成本。

实施例2

实施例2与实施例1的区别在于,如图4、图5和图6所示,上盖3上设有凸起7,凸起7设置在内衬302上,位于筋位6远离金属钢盖4的一侧,凸起7为突出内衬302端面的凸块,其沿内衬302端面的圆周方向间隔排布,并环绕筋位6的四周,所述锅盖2扣合到所述锅体时,所述凸起7具有导向作用,引导所述锅盖2扣合。进一步的,凸起7临近锅体1的一侧设有倾斜面8,该倾斜面8的倾斜角度与锅体1的边缘匹配,锅盖2扣合到锅体1时,倾斜面8与锅体1的边缘接触,引导锅盖2扣合,从而增强了本实用新型压力锅开合盖的用户体验,使用户合盖简单快捷。

在本实施例中,凸起7的倾斜面8为圆弧状,倾斜面8的圆弧状与锅体1 边缘的圆弧状共圆心,锅盖2扣合到锅体1时,使倾斜面8能够与锅体1的边缘完全贴合,从而使倾斜面8与锅体1的边缘的接触为面接触,使锅盖2 扣合的更加顺畅,增强了锅盖2扣合的手感。

在本实施例中,凸起7除了沿内衬302端面的圆周方向间隔排布外,也可以为沿内衬302端面延伸的圆环状,并使圆环状凸起7与圆环状筋位6共圆心,方便了锅盖2的扣合。

实施例3

实施例3与实施例1的区别在于,筋位6的端面为圆角,即筋位6的端面为圆滑过渡,当锅盖2扣合到锅体1时,筋位6的圆角端面与锅体1接触,一方面降低了筋位6与锅体1接触时发出的声音,另一方面也避免了筋位6 划损锅体1。

虽然本实用新型所揭露的实施方式如上,但所述的内容仅为便于理解本实用新型而采用的实施方式,并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任何本实用新型所属领域内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所揭露的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可以在实施的形式及细节上进行任何的修改与变化,但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仍须以所附的权利要求书所界定的范围为准。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