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提高加热效率的加热锅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030755发布日期:2019-03-02 03:55阅读:235来源:国知局
一种可提高加热效率的加热锅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烹饪器具,特别是涉及一种可提高加热效率的加热锅。



背景技术: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烹饪器具的产品越来越丰富。其中,电烤炉以其干净方便,烘烤食物味道好,空气炸锅以其速度快,营养健康等优势受到越来越多的人喜爱。

现有的电烤炉和空气炸锅的结构主要包括上盖和锅体,在上盖内设置发热管和离心风扇。使用时将食物放置在锅体内,启动电烤炉或空气炸锅,发热管将热量从上向下辐射到食物上,同时离心风扇转动以使锅体内的空气加快对流,使得食物均匀受热。这种烘制食物的主要原理是产生热风循环,以循环的热风带走食物表面的水分,达到油炸和/或烤制的效果。但这种方案是将热源安装在锅体的上方,离心风扇产生的气流也属于直吹式,热辐射主要集中在食物的上表面,致使食物各处受热不均,烤出来的食物各部分质量不一,影响食物品质。同时,仅从食物的上方进行加热,使得烤制食品的时间较长。这些问题影响了电烤炉以及空气炸锅的进一步推广使用。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一个目的是要提供一种可提高加热效率的加热锅,包括锅体和盖体,设置于加热锅内的加热元件和离心风扇,还包括:

所述离心风扇的周向设置有用于引导气流的导风件。

其中,所述加热元件用于对其周围的空气进行加热,以产生加热空气;所述离心风扇用于抽吸所述加热空气并将其输送至导风件;所述导风件用于向下引导从所述离心风扇旋出的空气,以使得所述空气快速到达并加热食物。

进一步地,所述导风件整体上为圆环状;

可选地,所述导风件与所述离心风扇同轴布置;

可选地,所述导风件与所述离心风扇布置在相同的高度位置处。

进一步地,所述导风件包括多个增旋元件,所述多个增旋元件沿其周向围绕设置,所述多个增旋元件中任意相邻两个增旋元件限定一个出风口;

其中,所述离心风扇布置成在工作时能将所述加热空气由所述离心风扇的侧面吹向所述导风件,使得所述加热空气流经所述多个增旋元件时发生和/或增加所述加热空气的旋转,然后通过所述出风口旋转地吹向所述锅体。

进一步地,所述离心风扇具有第一表面,所述第一表面处形成有一个或多个通气孔;

其中,所述离心风扇布置成在工作时能由所述通气孔对所述锅体产生抽吸作用,从而使得所述锅体内的加热空气由所述通气孔流入所述离心风扇,然后由所述离心风扇将所述加热空气吹向所述导风件。

进一步地,所述加热锅还包括:

蒸汽腔;和

用于在所述蒸汽腔内形成蒸汽的蒸汽发生器;

其中,所述蒸汽腔具有一个或多个蒸汽出口,并且所述离心风扇布置成在工作时能经由所述蒸汽出口对所述蒸汽腔产生抽吸作用,从而使得所述蒸汽腔内的所述蒸汽经由所述蒸汽出口流出所述蒸汽腔,然后由所述离心风扇将其输送至所述导风件。

进一步地,所述离心风扇具有第二表面,所述蒸汽腔部分地是由所述第二表面限定,所述蒸汽出口形成在所述第二表面处。

进一步地,所述离心风扇具有一内部空间,所述蒸汽出口与所述内部空间连通,以使得所述离心风扇的吸入空气与所述蒸汽在所述内部空间处混合后一起流出所述离心风扇。

进一步地,每一增旋元件构造成从所述导风件的周缘开始以第一预设角度倾斜地向靠近和/或远离所述离心风扇的方向延伸,其中,所述第一预设角度为所述增旋元件与所述导风件的竖直轴线之间的夹角;

可选地,所述第一预设角度为40-80°;

可选地,所述锅体的底部具有向上凸起的凸起部,以推动旋转的加热空气沿着所述凸起部向上移动;

可选地,所述离心风扇还包括与所述蒸汽出口对应的导流片,每一所述导流片构造成从所述第二表面开始以第二预设角度在所述蒸汽出口上方倾斜地向上延伸;

可选地,所述导流片至少延伸覆盖所述蒸汽出口的整个长度和宽度;

可选地,所述第二预设角度为15-45°。

特别地,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加热锅,包括锅体和设置在所述锅体上方的盖体,所述盖体具有:

加热元件,用于对其周围的空气进行加热,以产生加热空气;

离心风扇,用于抽吸所述加热空气并将其输送至导风件;

所述导风件,用于向下引导所述加热空气并同时形成和/或增加所述加热空气的旋转;

蒸汽腔,所述蒸汽腔具有一个或多个蒸汽出口;和

用于在所述蒸汽腔内形成蒸汽的蒸汽发生器;

其中,所述离心风扇布置成在工作时能经由所述蒸汽出口对所述蒸汽腔产生抽吸作用,从而使得所述蒸汽腔内的所述蒸汽经由所述蒸汽出口流出所述蒸汽腔,然后由所述离心风扇将其输送至所述导风件。

进一步地,所述导风件设置在所述离心风扇的下方;

其中,所述离心风扇布置成在工作时能将加热空气和/或混合后的气体由所述离心风扇的下方吹向所述导风件。

本实用新型的方案,由于在沿着离心风扇的周向或者在离心风扇的下方设置导风件,使得加热空气能够在从离心风扇中吹出再流经导风件后以旋风的方式吹向食物,实现了对食物的立体加热,提高了加热效率以及食物的受热均匀度。又由于设置蒸汽腔,使得食物在受到立体加热的同时,还受到高温蒸汽的加热的效果,由此增加了烘烤食物的湿度。因此,使得烹饪食物的手段更加多样化,品质更高,味道更加贴切食用者的喜好。将导风件沿离心风扇的周向围绕所述离心风扇进行设置的方式,不需要占用较大空间,可以实现在不增加盖体的体积的前提下对风向进行旋转。

进一步地,本实用新型中导风件沿离心风扇的周向围绕离心风扇进行设置时,加热空气或者混合后的气体从离心风扇的侧面吹出,再流经导风件进行旋转,这种方式使得风从离心风扇的侧面吹出后直接吹向锅体的侧壁,形成的旋风的体积较大,风量较足,进而使得食物受热非常均匀。上述方式与加热空气或者混合后的气体从离心风扇的下方吹出,再流经导风件进行旋转的方式相比,风从离心风扇的侧面吹出时,风汇聚到导风件的效果较好,从离心风扇吹出的风均会变为旋风再吹向锅体。风从离心风扇的下方吹出时,风汇聚到导风件的效果相对较差,从离心风扇吹出的风有一部分会被直接吹向锅体,而不是变成旋风之后吹向锅体。此外,在锅体的底部设置凸起部,使得旋风被吹向锅体的底部时,在凸起部的导向作用下,再沿着该凸起部向上移动,并进一步被抽吸至离心风扇内,进而参与热风的循环。

此外,本实用新型中在离心风扇的第二表面处开设蒸汽出口以及设置导流片,同时使得蒸汽出口与离心风扇的内部空间进行连通,这些设计为将蒸汽从蒸汽腔中抽吸出并吹向锅体提供了可能。即这样设计使得蒸汽被离心风扇从蒸汽腔中抽吸至离心风扇内部,然后随着离心风扇的转动参与热空气的循环,进而吹向锅体内的食物。此外,为了达到将蒸汽从蒸汽腔中抽吸出并吹向锅体的目的,需要精确控制各个结构的特征以及数据,例如多个蒸汽出口的布置方式、导流片的延伸方式以及预设角度的设置,上述各个结构的特征以及数据都是经过大量实验验证所得。

根据下文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例的详细描述,本领域技术人员将会更加明了本实用新型的上述以及其他目的、优点和特征。

附图说明

后文将参照附图以示例性而非限制性的方式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具体实施例。附图中相同的附图标记标示了相同或类似的部件或部分。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该理解,这些附图未必是按比例绘制的。附图中:

图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加热锅的示意性结构图,其中箭头示出了加热空气的流动方向;

图2是图1所示加热锅的导风件的示意性结构图;

图3是图2所示加热锅的导风件的A向视图;

图4是图1所示加热锅的离心风扇的示意性结构图;

图5是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加热锅的示意性结构图;

图6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的加热锅的示意性结构图;

图7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的加热锅的示意性结构图。

具体实施方式

图1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加热锅的示意性结构图。图2是图1所示加热锅的导风件的示意性结构图。该加热锅一般性可以包括锅体4和设置在该锅体4上部的盖体3。该锅体4限定了可以盛放烹饪食物的烹饪空间。该锅体4内设置有食物烘烤架27,用于放置食物。该盖体3内设置有加热元件16、电机12和离心风扇1。该加热元件16设置在离心风扇1的下部,并在该盖体3和该锅体4盖合时位于锅体4内,用于发出热量,以对周围的空气进行加热,从而烘烤食物。图3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加热元件16的示意性结构图。该加热元件16可以是如图3所示的电加热元件16,也可以是从其他类型的热交换器。电机12具有输出轴121,用于输出驱动力。离心风扇1与该输出轴121相连,其能够在电机12的驱动力作用下进行转动,搅动锅体4内的被加热空气,并加快锅体4内的空气流通速度,使得食物受热均匀。为了防止被烫伤,可以在加热元件16的下方设置一防烫格栅26,该防烫格栅26构造成尽可能避免影响上方离心风扇的出风量和风速的结构形状。

为了使得锅体4内的加热空气能够对食物进行均匀加热,该盖体3内还设置有导风件2。在一个实施例中,该导风件2沿该离心风扇1的周向围绕该离心风扇1进行设置,用以向下引导加热空气并同时形成和/或增加加热空气的旋转。即,从离心风扇1流出的加热空气通常自身已经具有一定的旋转,但是这样的旋转并不足以对加热食品产生显著的影响。在该实施例中,该导风件2整体上为圆环状,并且该导风件2与离心风扇1同轴布置。在一个优选的实施例中,该导风件2与离心风扇1布置在相同的高度位置处。

图4示出了加热锅的离心风扇1的示意性结构图。在该实施例中,如图4所示,该离心风扇1具有上面板、下面板和扇叶103。该上面板与下面板相对设置,该扇叶103加持于该上面板和该下面板之间。该下面板提供离心风扇1的第一表面101,在第一表面101处形成有一个或多个通气孔,使得离心风扇1在工作时能够从该通气孔对锅体4产生抽吸作用,从而使得锅体4内的加热空气由通气孔流入离心风扇1。该离心风扇1构造成使得流入离心风扇1中的加热空气能够从离心风扇1的侧面旋转流出。图2是该加热锅的导风件2的示意性结构图。如图2所示,该导风件2具有多个增旋元件,该多个增旋元件围绕该导风件2的周缘进行设置。该多个增旋元件中的任意相邻两个增旋元件之间限定一个出风口。每一增旋元件构造成从该导风件2的周缘开始以第一预设角度倾斜地向靠近和/或远离离心风扇1的方向延伸,其中,第一预设角度为增旋元件与导风件2的中心轴线之间的夹角。该第一预设角度优选为40°、50°、65°、70°和80°中任一角度,也可以是40-80°中其他任意角度。当将锅体4和盖体3盖合并启动该加热锅时,离心风扇1在电机12的带动下进行转动,以使得离心风扇1通过通气孔对锅体4产生抽吸作用,从而使得锅体4内的加热空气由通气孔流入离心风扇1,并从离心风扇1的侧面流出,吹向该导风件2,在流经增旋元件后发生旋转,然后通过多个出风口流出导风件2,并吹向锅体4,在锅体4内形成旋风以加热食物。

在另一实施例中,该导风件2设置在离心风扇1的斜下方,用于向下引导加热空气并同时形成和/或增加加热空气的旋转。该离心风扇1布置成在工作时能将加热空气和/或混合后的气体由离心风扇1的侧面吹出再向下吹向导风件2。

为了进一步增强离心风扇1对加热空气的抽吸作用,以进一步提高加热效率和食物的受热均匀度,在锅体4的底部设置向上凸起的凸起部41。如图1所示,该凸起部41可以设置在锅体4的底部中央区域。该凸起部41可以构造成沿着该锅体4的径向方向进行延伸,并向上凸起。可以理解的是,在没有凸起部41的情况下,旋风在经过锅体4的底部时,会由于阻尼作用而使得风速降低,当离心风扇1对锅体4内的加热空气进行抽吸时,旋风到达该凸起部41时,会形成向上的推力,使得离心风扇1较容易地实现对旋风的抽吸作用,在在达到同样风量时,电机12对离心风扇1做的功相对减小。为了增大导风件2接受离心风扇1由其侧面吹来的风的风量,可以减小离心风扇1与导风件2之间的间隙。例如可以将离心风扇1部分地与该导风件2交错设置,使得两者之间的间隙为1-2mm。这样可以保证由离心风扇1侧面吹来的风基本上经由导风件2进行旋转。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方案,由于沿离心风扇1的周向围绕该离心风扇1或者在离心风扇1下方设置导风件2,使得加热空气能够在从离心风扇1中吹出再流经导风件2后以旋风的方式吹向食物,实现了对食物的立体加热,提高了加热效率以及食物的受热均匀度。将导风件2沿着离心风扇1的周向围绕该离心风扇1进行设置的方式,不需要占用较大空间,可以实现在不大幅增加盖体3的体积的前提下对风向进行旋转。此外,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导风件2围绕离心风扇1的周向进行设置时,加热空气或者混合后的气体从离心风扇1的侧面吹出,再流经导风件2进行旋转,这种方式使得风被直接吹向锅体4的侧壁,形成的旋风的体积较大,风量较足,进而使得食物受热非常均匀。另外,在锅体4的底部设置凸起部41,使得旋风被吹向锅体4的底部时,在凸起部41的导向作用下,再沿着该凸起部41向上移动,并进一步被抽吸至离心风扇1内,进而参与热风的循环。

如图5所示,本实用新型的加热锅还可以包括蒸汽腔11和用于在该蒸汽腔11内形成蒸汽的蒸汽发生器。该蒸汽腔11具有一个或多个蒸汽出口104,热空气在离心风扇1的内部空间与由蒸汽出口104流入的蒸汽进行混合,然后在离心风扇1作用下一起吹向导风件2,使得混合后的气体在流经增旋元件后发生旋转,然后通过多个出风口流出导风件2,并吹向锅体4,在锅体4内形成旋风以加热食物。如此,使得食物在被均匀烘烤的同时,避免水分过渡流失,提高食物的口感。可以理解的是,该加热锅还可以包括一控制电路,以根据接收到的命令调控烹饪模式。该控制电路可以控制加热元件16、离心风扇1和蒸汽发生器等,可以提供为特定食物所定制的烹饪时间、温度以及湿度。烹饪模式包括多种,例如可以为仅开启烘烤模式,也可以为在开启烘烤模式时增加一定的湿度的模式。当需要在烘烤时增加一定湿度时,控制电路可以根据对特定食物制定的湿度来调节蒸汽发生器所产生的蒸汽。当不需要增加湿度时,控制电路可以关闭蒸汽发生器,以在不增加湿度的前提下对食物进行烘烤。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由于设置蒸汽腔11,使得食物在受到立体加热的同时,还受到高温蒸汽的加热的效果,由此增加了烘烤食物的水分。因此,使得烹饪食物的手段更加多样化,品质更高,味道更加贴切食用者的喜好。

在一个可选实施例中,该蒸汽腔11是由加热锅内必不可少的零部件进行改造的。如图1所示,该导风件2一端连接防烫格栅26,另一端与离心风扇1贴合靠近。在盖体3内还设置有电机支架15。该电机支架15两端均与导风件2相连,用于支撑电机12。该电机12支架具有一通孔,电机12的输出轴121能够穿出该通孔。该导风件2、该电机12支架和该盖体3共同组成了一密封空间,以防止蒸汽腔11内的蒸汽流到该封闭空间,进而避免该封闭空间内的零部件如电机12受损。在图5示的实施例中,该导风件2与离心风扇1部分交错设置,并且该离心风扇1的上表面提供离心风扇1的第二表面102。该蒸汽腔11部分地由该第二表面102限定,蒸汽出口104形成在该第二表面102处。此外,可以根据对蒸汽腔11体积的需求来设计电机12支撑架的形状。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加热锅结构简单,设计巧妙,仅需通过对加热锅内必不可少的零部件进行改造来实现上述效果,不需要额外增加成本。

该离心风扇1的第二表面102处开设有多个蒸汽出口104,每一蒸汽出口104处布置有一导流片105。该导流片105并不是随意布置,经过大量实验验证,在一个优选的实施例中,该导流片105构造成从第二表面102开始以一预设角度在蒸汽出口104上方倾斜地向上延伸。该预设角度优选为15°、20°、30°、35°、40°和45°中任一角度,也可以是15-45°中其他角度。为了进一步优化蒸汽被抽吸的效率,该多个蒸汽出口104的布置可以优化为围绕离心风扇1的中心,并以环形阵列的方式间隔开布置。在另一实施例中,该多个蒸汽出口104也可以矩形阵列的方式间隔开布置。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在离心风扇1的第二表面102处开设蒸汽出口104以及设置导流片105,同时使得蒸汽出口104与离心风扇1的内部空间进行连通,这些设计为将蒸汽从蒸汽腔11中抽吸出并吹向锅体4提供了可能。即这样设计使得蒸汽被离心风扇1从蒸汽腔11中抽吸至离心风扇1内部,然后随着离心风扇1的转动参与热空气的循环,进而吹向锅体4内的食物。此外,为了达到将蒸汽从蒸汽腔11中抽吸出并吹向锅体4的目的,需要精确控制各个结构的特征以及数据,例如多个蒸汽出口104的布置方式、导流片105的延伸方式以及预设角度的设置。

为了在蒸汽腔11中形成蒸汽,在第一个实施例中,如图5所示,在盖体3内还包括输水装置,该输水装置包括第一储水箱17、泵18和输水管19。该第一储水箱17用于储存水,其设置在电机12支架上部,以利用该电机12支架进行支撑。该泵18与第一储水箱17相连,其构造成能够将水从该第一储水箱17泵送至输水管19。该泵18设置在电机12支架上部,以利用该电机12支架进行支撑。该输水管19一端与泵18相连通,另一端与蒸汽腔11相连通,以将水输送至蒸汽腔11中。该输水管19的数量可以为一个,也可以为多个,只要能够满足蒸汽腔11中对蒸汽的量的要求即可。为了避免水滴不经汽化而直接进入到食物所在的锅体4,输水管19的出水口191设置成与多个蒸汽出口104沿着离心风扇1的径向错开,并进一步将导流片105构造成至少延伸覆盖蒸汽出口104的整个长度和宽度。形成蒸汽的过程是,加热元件16向上散发散热量,离心风扇1吸收该热量使得离心风扇1的第二表面102具有非常高的热量,当由输水管19滴入的水滴落在离心风扇1的第二表面102时,水会在第二表面102发生汽化并形成蒸汽。蒸汽参与加热空气的循环的过程是,蒸汽通过第二表面102的蒸汽出口104进入离心风扇1的内部空间,并在内部空间与离心风扇1吸入的加热空气进行混合后一起吹向导风件2,使得混合后的气体在流经增旋元件后发生旋转,然后通过多个出风口流出导风件2,并吹向锅体4,蒸汽和加热空气的混合气体被从锅体4的底部吸入离心风扇1的第一表面101的通气孔,进而进入离心风扇1的内部空间再次参与循环。为了使得离心风扇1能够吸收足够的热量以使水进行汽化,在一个实施例中,离心风扇1的材料可以选择成金属材料,以使得离心风扇1能够吸收来自加热元件16的热量,以对输送至蒸汽腔11的水进行加热,进而在蒸汽腔11内形成蒸汽。

图6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的加热锅的示意性结构图。在第二个实施例中,如图6所示,其与第一个实施例的区别在于,在该实施例中,水并不是直接滴在离心风扇1的第二表面102,而是滴在蒸发容器20中。该蒸发容器20例如可以是蒸发皿,其设置在输水管19的出水口191下部,用于接收输送至蒸汽腔11的水,并吸收来自加热元件16并经由离心风扇1传递的热量。在工作时,输水装置将水提供至该蒸发容器20,并由处于高温状态的蒸发容器20将水汽化成所述蒸汽,进而在蒸汽腔11内形成蒸汽。为了使得离心风扇1能够吸收足够的热量以使蒸发容器20内的水进行汽化,在一个实施例中,离心风扇1的材料可以选择成金属材料。其中,该输水管19的数量可以为一个,也可以为多个,只要能够满足蒸汽腔11中对蒸汽的量的要求即可。该蒸发容器20的数量与输水管19的数量保持一致。

图7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的加热锅的示意性结构图。在第三个实施例中,如图7所示,在盖体3内还包括第二储水箱21、蒸汽发生元件22、抽风元件23和蒸汽管24。该第二储水箱21用来储存水。该蒸汽发生元件22设置在第二储水箱21内,用以提供蒸汽。该蒸汽发生元件22例如可以是振荡器。抽风元件23设置在所述第二储水箱21处,用以将蒸汽从第二储水箱21吹向蒸汽管24。该蒸汽管24一端与抽风元件23相连通,另一端与蒸汽腔11相连通,用于将蒸汽输送至蒸汽腔11。在一个实施例中,该抽风元件23可以是涡轮离心风扇。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还提供的三种形成蒸汽的方式。第一种方式是水滴直接滴在离心风扇1的第二表面102,在高温的第二表面102处发生汽化形成蒸汽。第二种方式是水滴滴在蒸发容器20内,在蒸发容器20内蒸发形成蒸汽。第三种方式蒸汽发生元件22产生蒸汽后,通过蒸汽管24输送至蒸汽腔11。前两种方式是直接在蒸汽腔11内产生蒸汽,是借助加热元件16的热量将水进行蒸发形成蒸汽,最大限度地利用了加热元件16的热量。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上述形成蒸汽的三种方式较为简单,所用到的零部件结构简单,成本较小。

至此,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认识到,虽然本文已详尽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多个示例性实施例,但是,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仍可根据本实用新型公开的内容直接确定或推导出符合本实用新型原理的许多其他变型或修改。因此,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应被理解和认定为覆盖了所有这些其他变型或修改。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