壶盖及其壶组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275228发布日期:2019-04-03 00:14阅读:206来源:国知局
壶盖及其壶组件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壶,特别是涉及一种壶盖及其壶组件。



背景技术:

壶是日常生活中常用的器具,用于盛装水、咖啡等。盛装咖啡的壶也被称作咖啡壶。

由于壶的壶嘴完全裸露在空气中,壶嘴易于掉入灰尘。为解决上述问题,目前市场上出现了一种带防尘的壶盖。该壶盖固定在壶嘴上、或与壶身连为一体式结构。而壶盖固定在壶嘴上,或与壶身连为一体式结构,其壶盖不便拆卸和清洗。



技术实现要素:

基于此,有必要针对上述问题,提供一种具有防尘且方便清洗的壶盖及其壶组件。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下列技术方案:一种壶盖,该壶盖设于壶的壶口处,所述壶口上还设有壶嘴,其特征在于,所述壶盖包括上盖、防尘盖以及按键,所述防尘盖具有相对设置的第一端及第二端,所述防尘盖的第一端与所述壶嘴匹配并将所述壶嘴盖合,所述上盖的内侧设有连接结构,所述按键具有相对设置的第一端及第二端,所述按键的第一端与所述连接结构连接,所述按键的第二端位于所述上盖的外侧,所述防尘盖的第二端与所述连接结构连接,当使用者按压所述按键时,在所述连接结构的作用下所述防尘盖打开。

在本申请中,通过设置防尘盖、上盖以及按键,在上盖内侧设有连接结构,按压按键,在所述连接结构的作用下使所述防尘盖打开,以倾倒液体,其不仅操作简单,防尘盖易于打开,且连接结构的结构简单,拆卸方便,便于清洗。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连接结构包括设置在所述上盖的内侧表面的第一铰接支点、第二铰接支点、及设置在所述按键上的第三铰接支点,所述按键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一铰接支点铰接,所述防尘盖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二铰接支点铰接,所述防尘盖第二端向外延伸有连接部,所述连接部与所述第三铰接支点铰接。

按键与第一铰接支点铰接,防尘盖与所述第二铰接支点铰接,连接部与所述第三铰接支点铰接;通过铰接实现各部件之间的连接,其不仅结构简单且连接更加方便。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按键包括按压块及第一连动块,所述按压块位于所述壶盖的外侧,所述第一连动块位于所述壶盖的内侧,所述第一连动块远离按压块的一端设有第一转轴,所述第一转轴与所述第一铰接支点之间铰接。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防尘盖包括盖体及第二连动块,所述盖体与壶嘴配合并将所述壶嘴盖合,所述第二连动块远离所述盖体的一端延伸有连接部,所述第二连动块上设有第二转轴,所述第二转轴与所述第二铰接支点铰接,所述连接部上设有第三转轴,所述第三转轴与所述第三铰接支点之间铰接。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上盖相对的两侧设有分别设有安装孔,所述第一连动块从其中一个安装孔穿入并与所述第一铰接支点之间铰接;所述第二连动块从其中另一个安装孔穿入并第二铰接支点铰接。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壶口上设有手柄,所述手柄上设有壶嘴,所述壶盖盖于所述手柄上,所述手柄与所述壶盖之间设有将所述壶口封堵的封堵结构。

封堵结构的设置,可以将壶口封堵,当壶口切斜时,壶中的液体不会倾倒。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封堵结构包括主体、推块以及封堵件,所述主体与所述壶口之间密封连接,所述主体上设有通孔,所述通孔与所述壶口连通,所述推块设置在按键上,所述封堵件一端将所述通孔封堵,另一端与所述推块抵靠。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封堵件包括封水伞、以及弹性件,所述封水伞一端将所述通孔封堵,另一端与所述推块抵靠,所述弹性件套设在封水伞上。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主体上设有定位槽,所述定位槽内设定位柱,所述定位柱上设有定位孔,所述封水伞一端从所述定位孔中穿出并抵靠在推块上,且封水伞与定位孔之间滑动连接,所述弹性件一端抵靠在定位槽槽底,弹性件另一端与所述按键抵靠且所述推块位于弹性件内侧。

一种壶,包括一壶身,该壶身的一端敞口形成壶口,所述壶口上还设有壶嘴,所述壶口处壶盖,所述壶盖用于将所述壶嘴盖合。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壶盖及其壶组件的优点在于:

通过设置防尘盖、上盖以及按键,在上盖内侧设有连接结构,当使用者按压所述按键时,在所述连接结构的作用下所述防尘盖打开,以倾倒壶中的液体,其不仅操作简单,防尘盖易于打开,且连接结构的结构简单,拆卸方便,便于清洗。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壶盖在盖合状态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壶盖在开启状态下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1所述壶盖的俯视图。

图4为图3所述壶盖沿A-A线的剖视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壶盖在开启状态下的剖视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壶盖省略上盖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壶盖的另一角度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壶盖中的按键的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壶盖中的防尘盖的结构示意图。

图10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壶盖中的上盖的结构示意图。

图11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壶盖中的封堵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0表示壶;100表示壶身;110表示壶口;111表示壶嘴、112表示手柄;200表示壶盖;210表示上盖;211表示安装孔;220表示防尘盖;220a表示防尘盖的第一端;220b表示防尘盖的第二端;221表示连接部;2211表示第三转轴;222表示盖体;223表示第二连动块;2231表示第二转轴;230表示按键;230a表示按键的第一端;230b表示按键的第二端;231表示按压块;2311表示按压件;232表示第一连动块;2321表示第一转轴;240表示连接结构;241表示第一铰接支点;242表示第二铰接支点;243表示第三铰接支点;300表示封堵结构;310表示主体;311表示通孔;312表示定位槽;313表示定位柱;3131表示定位孔;320表示推块;330表示封堵件;331表示封水伞;332表示弹性件。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壶10,该壶10包括壶身100以及壶盖200。在壶身100的一端设有壶口110,在壶口110上设有壶嘴111。壶盖200将壶口110和壶嘴111一并盖合,以免灰尘等杂质从壶嘴111处进入壶口110后,掉入壶身100内部。

在本实施例中,如图3至图7所示,壶盖200包括上盖210、防尘盖220以及按键230。防尘盖220具有相对设置的第一端220a及第二端220b。防尘盖的第一端220a与壶嘴111匹配并将壶嘴111盖合,以防止灰尘等从壶嘴111进入壶身100内部。在上盖210的内侧设有连接结构240。按键230具有相对设置的第一端230a以及第二端230b,按键的第一端230a与连接结构230连接;按键的第二端230b位于上盖210的外侧并供使用者按压。防尘盖的第二端220a与连接结构240连接。使用时,使用者按压位于上盖210的外侧的按键230,即按压按键的第二端230b,在连接结构240的作用下防尘盖220打开呈如图2所示状态,即,可将壶身100内部的液体从壶嘴111处流出。

具体地,如图8至图10所示,连接结构240包括设置在上盖210内侧表面的第一铰接支点241、第二铰接支点242、以及设置在所述按键230上的第三铰接支点243。按键的第一端230a与第一铰接支点241铰接;防尘盖的第二端220b与第二铰接支点242铰接,在防尘盖的第二端220b向外延伸有连接部221。连接部221用于与第三铰接支点243铰接。

详细参见图8,按键230包括按压块231、及第一连动块232。按压块231位于壶盖200的外侧,第一连动块232位于壶盖200的内侧。第一连动块232远离按压块231的一端设有第一转轴2321,且第一转轴2321与第一铰接支点241之间铰接,以实现按键230与上盖210之间的铰接连接。

为了方便按压按键230,在按压块231上设有按压区域,所述按压区域上设有按压槽,在按压槽内设有按压件2311。

详细参见图9,防尘盖220包括盖体222,及第二连动块223。盖体222与壶嘴111配合并将壶嘴111盖合,以防止灰尘等杂质进入壶身100内部。第二连动块223远离盖体222的一端延伸有连接部221。在第二连动块223上设有第二转轴2231,第二转轴2231与第二铰接支点242铰接,以实现防尘盖220与上盖210连接。在连接部221上设有第三转轴2211。第三转轴2211与第三铰接支点243之间铰接,以实现连接部221与按键230之间的连接。

详细请参见图10,上盖210具有相对的两侧,上盖210相对的两侧设有分别设有安装孔211。第一连动块232从其中一个安装孔211中穿入并与第一铰接支点241之间铰接连接,此时按压块231外露在上盖210的外侧;第二连动块223从其中另一个安装孔211穿入并第二铰接支点242铰接连接。优选地,安装孔211的内径大于按压块231的厚度,以给按压块231足够的操作空间,按压时将防尘盖220打开。

在本实施例中,向下按压位于按键230上的按压件2311,按键230绕第一铰接支点241转动,并第一连动块232向下运动,此时,第一连动块232联动连接部221向下运动,从而连接部221联动第二连动块223,致使第二连动块223绕第二转轴向下运动,以使所述盖体222向上运动,开启防尘盖220。即,可以倾倒壶中的液体。在这里,液体包括、咖啡、开水、果汁等。

可以理解,在本实施例中,上盖210、防尘盖220以及按键230等部件之间的连接均以铰接连接,这种连接方式不仅结构简单,且便于拆装和清洗。其次,通过向下按压按键230,以联动防尘盖220将壶嘴111开启,操作方便且简单。

在这里,值得解释的是,“向下”按压的方向,是将所述按键230向相对于壶身100一端按压。在本实施例中仅仅是为了便于描述从而采用“向下”的描述方式。

在本实施例中,如图4、图5所示,在壶口110处设有手柄112。手柄112与壶身100连接,并壶嘴111设置在手柄112上。壶盖200盖于手柄112上,手柄112与壶盖200之间设有将壶口110封堵的封堵结构300。封堵结构300将壶口110封堵以免壶身100中的液体从壶口流出。

具体地,如图11所示,封堵结构300包括主体310、推块320以及封堵件330。主体310与壶口110之间密封连接。主体310上设有通孔311。通孔311与壶口110连通。当倾倒壶身100中的液体时,液体通过通孔311流至壶嘴111,并倾倒。推块320设置在按键230上。封堵件330的一端将通孔311封堵,另一端与推块320抵靠。

在本实施例中,当按压按键230,以联动将壶嘴111开启的同时,按键230向下运动,此时,推块320挤压封堵件330,以使封堵件330脱离通孔311,从而当壶嘴打开的同时,壶身100内的液体经通孔311流至壶嘴111。

进一步地,所述封堵件330包括封水伞331、以及弹性件332。封水伞331的一端将通孔311封堵,封水伞331另一端与推块320相抵靠。而所述弹性件332套设在封水伞331上。优选地,主体310上设有定位槽312,在定位槽312内设定位柱313,在定位柱313上设有定位孔3131。封水伞331的一端从定位孔3131中穿出并抵靠在推块320上;同时,封水伞331与定位孔3131之间滑动连接。弹性件332套设在定位柱313上,且弹性件332的一端抵靠在定位槽312槽底,弹性件332另一端与按键230抵靠且推块320位于弹性件332内侧。

更进一步地,封水伞331包括堵头、及活塞杆。活塞杆竖直地设置在所述堵头上。活塞杆的一端从定位孔3131中穿出并抵靠在推块320上。活塞杆与定位孔3131之间滑动连接的同时通过密封密封连接。所述堵头上套设有橡胶圈,所述堵头的外径大于通孔311的外径,以便将通孔311封堵。

在本实施例中,向下按压按键230,打开壶嘴111的同时,推块320挤压封水伞331,按键230压缩弹性件332。当倾倒完后,松开按键230,封水伞331在弹性件332的弹力下向上运动,并顶动按键230,使按键230绕第一铰接支点241向上转动,同时,第三转轴2211绕第三铰接支点243向上转动以带动第二转轴2231绕第二铰接支点242向上转动,以使防尘盖220相对上盖210向下转动盖合所述壶嘴111,同时封水伞331将通孔311闭合。

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实用新型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