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保温杯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390131发布日期:2019-04-13 00:25阅读:608来源:国知局
智能保温杯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保温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智能保温杯。



背景技术:

水是生命之源。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生活品质和饮水水质的要求越来越高,而又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物联网、云端等走进人们的生活,越来越多的产品智能化。

保温杯的工作原理是通过双层不锈钢抽真空,保温层通过镀铜等工艺达到热水保温的效果,用户在一段时间内可以喝到不同温度的热水。现有的保温杯只有保温效果,而用户在使用时,不能很直观的了解到实时的水温,以及保温杯中所储存热水的水质,这样会造成用户使用时需触感感知温度,容易造成对用户的烫伤。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上述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智能保温杯,可实现杯内水的实时温度和水质的显示,并具有防倒吸和密封性好的优点。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智能保温杯,包括一保温杯本体、一TDS传感器、一温度传感器、一PCB板、一电源和一显示屏;所述保温杯本体形成一液腔和一安装空间;所述TDS传感器和所述温度传感器设置于或部分设置于所述液腔内;所述PCB板和所述电源设置于所述安装空间内;所述显示屏固定于所述保温杯本体的表面;所述TDS传感器、所述温度传感器、所述显示屏和所述电源连接所述PCB板。

优选地,所述TDS传感器包括一TDS传感器本体和两探针,所述液腔和所述安装空间之间一安装通道,所述TDS传感器本体固定于所述安装空间内,所述探针通过所述安装通道伸入所述液腔内,且所述探针与所述安装通道之间设置有一第一密封件。

优选地,所述温度传感器采用热敏电阻,所述热敏电阻设置于一所述探针内。

优选地,所述保温杯本体包括一杯盖组件、一杯身组件、一功能段组件和一底盖组件;所述杯盖组件与所述杯身组件形成相互配合的第一螺纹连接结构,所述杯身组件的底部和所述功能段组件顶部形成相互配合的第二螺纹连接结构,所述功能段组件的底部和所述底盖组件形成相互配合的第三螺纹连接结构;所述杯身组件形成所述液腔;所述功能段组件形成所述安装空间,所述显示屏固定于所述功能段组件外表面。

优选地,还包括一安装支架,所述安装支架设置于所述安装空间内;所述TDS传感器、所述PCB板和所述电源固定于所述安装支架上;所述电源包括一充电电池和一USB充电口,所述USB充电口和所述充电电池连接所述PCB板。

优选地,还包括一连接板,所述连接板设置于所述功能段组件的顶部并与所述底盖组件螺接。

优选地,所述功能段组件的顶部和底部分别设置有一第二密封件。

优选地,所述杯盖组件包括一上杯盖和一下杯盖,所述上杯盖的后端与所述下杯盖的后端枢接;所述上杯盖的前端与所述下杯盖配合形成一开关机构,所述开关机构包括一按钮、一弹簧、一按钮安装槽、一锁片和一限位片;所述上杯盖的前端向下延伸形成所述锁片;所述下杯盖的前端沿水平方向形成所述按钮安装槽,所述按钮安装槽顶部形成与所述锁片配合的通槽,所述锁片可自所述通槽伸入所述按钮安装槽内;所述按钮包括一按压头和一杆件,所述限位片固定于所述杆件上,所述弹簧套设于所述杆件外并压设于所述限位片和所述按钮安装槽之间;当所述锁片插设于所述按钮安装槽内时,所述限位片抵压所述锁片并对所述锁片限位;所述下杯盖与所述杯身组件形成相互配合的所述第一螺纹连接结构。

优选地,所述下杯盖中部固定有一柔性吸嘴并开设有一气孔,所述上杯盖内壁形成一吸嘴压件和一柱状件;当所述上杯盖与所述下杯盖闭合时,所述吸嘴压件与所述下杯盖配合密封夹紧所述柔性吸嘴的端部,所述柱状件封堵所述气孔。

优选地,所述杯身组件包括层叠布设的一内层钣金杯身件、一中层钣金杯身件和一外层钣金杯身件。

本实用新型由于采用了以上技术方案,使其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TDS传感器、温度传感器、PCB板和显示器的配合实现了杯内水的实时温度和水质的显示。气孔的采用,能够防止用户喝水后杯内压强变小产生倒吸,同时气孔的水表面会形成张力,可以避免杯子倾斜时水流出。吸嘴压件和柱状件的采用,可以在上杯盖合上后,封堵气孔并密封夹紧柔性吸嘴端部,防止了杯内漏水。第一密封件和第二密封件的采用提高了杯体的密封性能。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智能保温杯的上杯盖闭合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智能保温杯的上杯盖打开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智能保温杯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智能保温杯的上杯盖与下杯盖的连接结构示意图;

图5是图4中A区域的放大图;

图6是图4中B区域的放大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智能保温杯的爆炸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安装支架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根据附图1~8,给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予以详细描述,使能更好地理解本实用新型的功能、特点。

请参阅图1~图3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一种智能保温杯,包括一保温杯本体1、一TDS传感器2、一温度传感器、一PCB板3、一电源4和一显示屏5;保温杯本体1形成一液腔131和一安装空间141;TDS传感器2和温度传感器设置于或部分设置于液腔131内;PCB板3和电源4设置于安装空间141内;显示屏5固定于保温杯本体1的表面;TDS传感器2、温度传感器、显示屏5和电源4连接PCB板3。本实施例中,显示屏5采用FPC柔性屏。

请参见图3和图7,保温杯本体1包括一杯盖组件、一杯身组件13、一功能段组件14和一底盖组件15;杯盖组件与杯身组件13形成相互配合的第一螺纹连接结构,杯身组件13的底部和功能段组件14顶部形成相互配合的第二螺纹连接结构,功能段组件14的底部和底盖组件15形成相互配合的第三螺纹连接结构;杯身组件13形成液腔131;功能段组件14形成安装空间141,显示屏5固定于功能段组件14外表面。

请参见图3~图6,其中,杯盖组件包括一上杯盖11和一下杯盖12,上杯盖11的后端与下杯盖12的后端枢接;上杯盖11的前端与下杯盖12配合形成一开关机构,开关机构包括一按钮161、一弹簧162、一按钮安装槽163、一锁片111和一限位片164;上杯盖11的前端向下延伸形成锁片111;下杯盖12的前端沿水平方向形成按钮安装槽163,按钮安装槽163顶部形成与锁片111配合的通槽,锁片111可自通槽伸入按钮安装槽163内;按钮161包括一按压头和一杆件,限位片164固定于杆件上,弹簧162套设于杆件外并压设于限位片164和按钮安装槽163之间;当锁片111插设于按钮安装槽163内时,限位片164抵压锁片111并对锁片111限位;下杯盖12与杯身组件13形成相互配合的第一螺纹连接结构。

下杯盖12中部固定有一柔性吸嘴121并开设有一气孔122,上杯盖11内壁形成一吸嘴压件112和一柱状件113;当上杯盖11与下杯盖12闭合时,吸嘴压件112与下杯盖12配合密封夹紧柔性吸嘴121的端部,柱状件113封堵气孔122。本实施例中,柔性吸嘴121采用硅胶材质。

杯身组件13包括层叠布设的一内层钣金杯身件132、一中层钣金杯身件133和一外层钣金杯身件134。内层钣金杯身件132、中层钣金杯身件133和外层钣金杯身件134形成双层保温层。还包括一底钣金件。外层钣金杯身件134采用SUS304,中层钣金杯身件133采用SUS201,内层钣金杯身件132为SUS316,底钣金件采用SUS201,其中外层钣金杯身件134、中层钣金杯身件133和底钣金件在底部焊接,内层钣金杯身件132、中层钣金杯身件133和外层钣金杯身件134在杯口焊接,抽真空区域为外中底钣金所形成的空间,在底钣金件开抽真空层。焊接好的三层不锈钢杯体,需要与连接板144塑料件进行强配,并利用治具调整位置,达到一个正确而又稳定的固定位置。

三层不锈钢组成的杯体,其中外部两层作为保温层,保证了杯体的保温性能,同时为温度传感器与TDS传感器2保留了装配空间。

用户可以通过按压按钮161使限位片164脱出锁片111的扣位,实现对上杯盖11的解锁,然后上杯盖11被压弯变形的柔性吸嘴121弹开,从而完成上杯盖11的打开。

气孔122的采用,能够防止用户喝水后杯内压强变小产生倒吸,同时气孔122的水表面会形成张力,可以避免杯子倾斜时水流出。吸嘴压件112和柱状件113的采用,可以在上杯盖12合上后,封堵气孔122并密封夹紧柔性吸嘴121端部,防止了杯内漏水。

请参阅图3和图8,还包括一安装支架143,安装支架143设置于安装空间141内;TDS传感器2、PCB板3和电源4固定于安装支架143上;电源4包括一充电电池41和一USB充电口42,USB充电口42和充电电池41连接PCB板3。

还包括一连接板144,连接板144设置于功能段组件14的顶部并与底盖组件15螺接。

功能段组件14的顶部和底部分别设置有一第二密封件145。

TDS传感器2包括一TDS传感器本体21和两探针22,液腔131和安装空间141之间一安装通道,TDS传感器2本体固定于安装空间141内,探针22通过安装通道伸入液腔131内,且探针22与安装通道之间设置有一第一密封件142。温度传感器采用热敏电阻,热敏电阻设置于一探针22内。

以上结合附图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说明,本领域中普通技术人员可根据上述说明对本实用新型做出种种变化例。因而,实施例中的某些细节不应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本实用新型将以所附权利要求书界定的范围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