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磨组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909323发布日期:2019-06-14 22:39阅读:154来源:国知局
研磨组件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食物料理机用研磨组件。



背景技术:

诸如食物料理机类的食物料理机正广泛受到家庭用户的欢迎。一般而言,这类食物料理机都具有食物粉碎、加热等功能,可以实现食材的自动烹饪,营养价值高,深受消费者喜爱,从而给消费者的生活带来便利。

食物料理机目前在市场现有的产品形态基本为机头上置式产品,即,电机与刀片均设置于机头处,通过电机带动刀片旋转进行粉碎切割。市场上也有部分采用磨轮进行研磨的产品。

食物料理机的研磨组件包括动磨和静磨,动磨内置于静磨内,动磨可由马达带动,相对静磨转动,进而对食材进行研磨,动磨配置有导料部,导料部产生径向的吸附力,用于将食材从横向进口吸入。

此类研磨组件在磨碎时动磨和静磨之间若同轴度精度不高,二者之间的研磨齿会接触,从而研磨组件被损坏。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研磨组件,其中动磨被稳定支撑。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研磨组件包括动磨、静磨和轴杆组件,所述轴杆组件包括轴杆座和轴杆,所述静磨相对所述轴杆座固定设置且设置在所述动磨内,所述动磨具有与所述轴杆传动连接的轴杆结合部,所述动磨内还设有轴套,所述轴套套在所述轴杆外,位于所述轴杆结合部和所述轴杆之间。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轴杆结合部具有突出于其上表面的筒部,所述轴套固定在所述筒部内,所述轴杆穿过所述轴套及筒部。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筒部与所述轴套过盈配合或者焊接、螺接或者通过注塑、压铸等工艺一体成型。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筒部或者所述轴套提供与所述轴杆顶端传动连接的孔。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轴套具有大径部和小径部,所述大径部与所述筒部的内壁面轴孔配合,所述小径部突出所述筒部顶端,所述小径部提供与所述轴杆顶端传动连接的孔。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筒部顶端具有端壁,所述轴套与所述筒部的内壁面轴孔配合,所述端壁提供与所述轴杆顶端传动连接的孔。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静磨的顶端具有沉孔,所述沉孔内设置有对所述轴杆进行密封的密封件,所述密封件的接触所述轴杆的密封唇边由所述弹性轴套的下端压紧。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轴杆的顶端设置有可拆卸的轴向限位件,所述动磨的下侧由所述密封件限位,且上侧由所述轴向限位件限位。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动磨还包括筒状动磨体,所述轴杆结合部与所述筒状动磨体分体成型,所述轴杆结合部固定连接在所述筒状动磨体顶部,并与所述顶部之间存在作为出料口的缝隙。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轴套为弹性材料。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研磨组件,由于在轴杆和轴杆结合部之间设置有轴套,通过轴套来确保动磨和轴杆之间的同轴度,有利于保证动磨和静磨之间的同轴度,因此动磨可以被稳定地支撑,不会与静磨发生碰撞。

附图说明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的以及其他的特征、性质和优势将通过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的描述而变得更加明显,其中: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食物料理机的立体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食物料理机的半剖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食物料理机的分解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食物料理机的底座组件、杯体组件及上盖组件分离时的立体视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食物料理机的研磨组件的立体图;

图6为图5所示研磨组件的剖视图;

图7为图5所示研磨组件的分解视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食物料理机的局部放大视图;

图9A-9F为图5所示研磨组件的动磨的不同角度的侧视图、主视图及剖视图;

图10A-10B为图5所示研磨组件的静磨的不同角度的立体图;

图11A-11B为图5所示研磨组件的轴杆组件的基座的不同角度的立体图;

图12为本实用新型研磨组件的锁紧组件及轴杆的分解视图;

图13为本实用新型研磨组件锁紧组件的剖视图,其上安装了动磨和静磨;

图14为图13所示锁紧组件的部分立体分解图。

图15为本实用新型研磨组件动磨的一变换实施方式的分解视图;

图16为图15所示动磨的剖视图;

图17为本实用新型对应图15所示动磨的研磨组件的剖视图。

图18为本实用新型研磨组件的另一变换实施方式的分解视图,其中轴杆组件的轴杆座被省略;

图19为图18所示研磨组件的剖视图;

图20为图18所示研磨组件的动磨的分解视图;

图21为图18所示动磨的剖视图;

图22A至图22B为图18所示研磨组件的静磨的不同角度的立体图;

图23A、图23B为本实用新型研磨组件的动磨的轴杆结合部的一个变换实施方式的不同角度的立体图;

图24为本实用新型研磨组件的动磨的轴套的一个变换实施方式的立体图;

图25为本实用新型研磨组件的动磨的一个变换实施方式的剖视图;

图26A、图26B为本实用新型研磨组件的动磨的轴杆结合部的一个变换实施方式的不同角度的立体图;

图27为本实用新型研磨组件的动磨的轴套的一个变换实施方式的立体图;

图28为本实用新型研磨组件的动磨的一个变换实施方式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和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在以下的描述中阐述了更多的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实用新型,但是本实用新型显然能够以多种不同于此描述的其它方式来实施,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不违背本实用新型内涵的情况下根据实际应用情况作类似推广、演绎,因此不应以此具体实施例的内容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需要注意的是,图1至图11B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这些以及后续其他的附图均仅作为示例,其并非是按照等比例的条件绘制的,并且不应该以此作为对本实用新型实际要求的保护范围构成限制。

图1至图4示出了一个实施例的食物料理机的结构。图5至图7示出了一个实施例中研磨组件的结构。图8示出了研磨组件在杯体底部的配置。图9A 至图9E示出了动磨的结构,图10A、图10B示出了静磨的结构。

如图1至图4所示,该料理机100主要包括上盖组件101、杯体组件102 和底座组件103。上盖组件101覆盖杯体组件102的上部开口,在杯体组件102 内设置研磨组件104,杯体组件102设置在底座组件103上。在杯体组件102 一侧设置有把手105,方便用户取用。

在图1至图4所示的实施例中,食物料理机100是一种电机下置式料理机,即底座组件103内部安装有驱动电机106和相应的电路等结构。研磨组件104 包括后述的动磨107和静磨108以及轴杆组件109。

杯体组件102包括杯体1020、发热盘1021、发热盘支架1022、耦合器支架1023、耦合器1024、杯座1025。杯体1020底部固定连接发热盘1021,发热盘1021位于在发热盘支架1022上,发热盘支架1022底壁安装有发热盘支架1023,发热盘支架1023上搭载上耦合器1024,发热盘支架1022、耦合器支架1023设置在杯座1025中,并且发热盘1021、杯体1020底部由杯座1025 接收,发热盘1021和杯体1020底部开口之间由密封元件10、11密封,发热盘1021、发热盘支架1022、耦合器支架1023、杯座1025具有中心孔,供研磨组件104穿过,如后所述,由研磨组件104的轴杆组件的轴承套穿过,该轴承套再螺纹连接锁紧螺母1029,从而将发热盘1021、发热盘支架1022、耦合器支架1023、杯座1025紧固连接。上耦合器1024与底座组件103上的耦合器 1031对接,向发热盘1021供电。研磨组件104的轴杆111穿过所述轴承套,其底部连接上联轴器110。

底座组件103中可设有下联轴器112和电机106。下联轴器112固定在电机106的输出轴上,从而可在电机106带动而旋转,下联轴器112和上联轴器 110连接,将动力传递到轴杆111,轴杆111再将动力传递到研磨组件104,研磨组件104对杯体组件102内的食材进行研磨,上盖组件101盖合于杯体组件 102上,与杯体组件102合围成一个用于加工食材的腔体,上联轴器110与下联轴器112连接,由此,上联轴器110可通过下联轴器112的旋转而被带动旋转,进而上联轴器110可带动轴杆111旋转。轴杆111固接于研磨组件104内部的动磨107,从而可带动该动磨107旋转。研磨组件104的动磨107与静磨 108之间的相对运动,实现了研磨功能。

如图5、图6、图7所示,研磨组件104包括动磨107、静磨108、轴杆组件109。如图9A到图9E所示,动磨107包括筒状动磨体70、轴杆结合部74、导料部和粉碎部。在如图所示的实施例中,导料部和粉碎部与筒状动磨体70 结合成一体。在如后所述的实施例中,将理解到,筒状动磨体70、轴杆结合部 74、导料部和粉碎部中的全部或者一部分可以是分体件。导料部包括在筒状动磨体70内壁上设置的两导料叶片73,导料叶片73可以是螺旋叶片,在另一实施例中,也可以是其他形式的叶片,能起到轴流推动作用的均可以。粉碎部包括在筒状动磨体70外侧设置的多个刀片71、72,两刀片71在水平方向延伸,两刀片81相对水平方向上翘。筒状动磨体70的内壁设置有动磨齿700,其用于研磨。刀片71、72的数量可以变化,例如粉碎部仅包括两刀片,两刀片在水平方向延伸,也可以多于两刀片。

考虑到动磨107的动平衡,刀片可以在圆周方向360度范围内均匀分布。刀片的至少一侧具有刃口,在图9A至图9E中,仅示出了一侧具有刃口的情况,如图9D所示,刃口710或720朝向,这样的设置有利于将物料向下拉或压,有利于将物料送入到研磨组件104内。设置上翘的刀片72也有利于增强搅打效率。刀片71、72的主要功能是将物料进入研磨组件104前预先粉碎,预先粉碎的物料再进入到研磨组件104内,有利于增强防堵功能。如图9B所示,刀片72的上翘角度a可以在10度到25度或者0度到30度之间选择。各刀片的刀刃可以是钝刃或者利刃。对于防堵功能较好的实施例中,由于无需反转操作,刀片可以仅在一个旋转方向侧设置刀刃。如图9A至9E,还可以看出,各刀片的刀尖的正转或反转侧均为圆角,在刀片上的棱边或者棱线最好都以圆滑过渡为宜,这样有助于保持食材的流型,减少进入研磨组件的阻力。

导料部的两导料叶片73在数量上也可以变化,为了增加动磨107的动平衡,导料叶片73在圆周方向360度内均布或者以轴线对称分布。在如图所示的实施例中,导料叶片73为螺旋叶片,其起始端突出于筒状动磨体70,其终止端设置于筒状动磨体70内,从筒状动磨体70的内壁凸出,从起始端到终止端以螺旋状延伸,在优选的实施例中,从起始端到终止端螺旋叶片的径向尺寸渐缩,如图9E所示,其起始端相对于筒状动磨体70或者动磨底端面要突出 L1的距离,L1可以在0到6mm范围内选择,终止端非常接近研磨齿700。在优选的实施例中,各螺旋叶片的轴向方向的上、下螺旋面与筒状动磨体70的内壁面连接处设置成过渡圆角,这样可以在送料时将食材往研磨区域挤压,以加快食材的磨碎速度,同时避免积料,方便清洗。

如图9F所示,各螺旋叶片的起始端,即突出于筒状动磨体70的那部分的上螺旋面设置成圆弧面730,这样也方便引导进料。如图9C所示,刀片71的根部与筒状动磨体70之间的连接处也设置有过渡圆角710,这也能避免积料,方便清洗。

继续参照图9A到图9F,筒状动磨体70按照功能区域可以分成上、下两部分,上部分用于设置研磨齿700,下部分用做导料部、粉碎部的环状支撑部。在如图所示的实施例中,筒状动磨体70的上部分为直筒状,下部分为渐扩的锥筒状。在一个实施例中,筒状动磨体70整体可以为锥筒状或者直筒状。

继续参照图9A到图9F,筒状动磨体70的顶端设置轴杆结合部74,轴杆结合部74在如图所示的实施例中为圆板,其中部具有扁位孔740,轴杆结合部 74和筒状动磨体70之间具有缝隙,这些缝隙的数量、开口大小可以根据不同情况有所变化,其作为研磨组件的出料口。扁位孔740由轴杆11的顶端的扁头穿过,以实现型面连接,借此将轴杆11可以驱动动磨107,动磨107在轴杆 11上的上方限位可以通过图6所示的锁紧组件120来实现。在一个实施例中锁紧组件可以是螺母。如图所示的锁紧组件的实施方式在后面将具体描述。动磨 107在轴杆11上的下方限位可以通过轴杆11上的轴肩来实现。轴杆结合部74 除了如图所示的实施方式外,还可以是其他方式,例如通过支撑筋将轴套部支撑在筒状动磨体70的上方,供轴杆穿过。另外,在后述实施例中,还将进一步讨论轴杆结合部74的另一实施例。

继续参照图9A到图9F,筒状动磨体70如前所述,为研磨齿700、刀片 71、72,导料叶片73的载体,后述的实施例还进一步讨论,针对不同功能部分,筒状动磨体70可以分体成几个零件分别以不同工艺加工。研磨齿700可以是直齿或者斜齿,或者其他形式的研磨齿。

如图10A和图10B所示,静磨108呈柱体状,其柱身设置有研磨齿,研磨齿包括两部分,下部分为静磨齿810,上部分为粗磨齿812。静磨108的上端面具有沉孔815,还具有中心孔816,轴杆111从中心孔816中穿出。静磨 108还具有位于底部的结合部814,结合部814为中空状,其环壁设置有螺纹,其用于与轴杆组件109的基座91相接。静磨108的底部柱身为渐缩的锥体,通过后面的描述,将理解到渐缩的柱锥体状将有助于防堵。

如图6和图7所示,轴杆组件109包括轴杆座,该轴杆座包括基座91、轴承套92,轴承套92内设置有两轴承93,还在轴承套92的两端设置有密封件 94。基座91在图11A、图11B中单独示出,其具有向下凸出的凸缘912以及向上在中心凸出的筒部910,基座91还具有中心孔901。如图6和图7所示,轴承套92具有法兰边921,轴承套92位于基座91下侧,基座91位于静磨108 下侧。基座91的筒部910由静磨108的结合部814接收,二者可以是螺纹连接,或者其他连接方式,二者可以是刚性连接,无需拆卸,连接处可以通过密封件或者密封材料或者密封结构来密封。轴承套92的法兰边912和基座91之间借助于紧固件90连接固定,紧固件90可以是螺钉或铆钉。密封垫95由轴承套92穿过并位于法兰边912的下方,密封垫95具有向上凸出的密封圈950,密封圈950夹在法兰边912和基座91的向下凸出的凸缘912之间,对轴承套 92和基座91之间进行密封。密封垫95还有其他密封作用,这也将在后面进一步描述。

如图6所示,位于上方的密封件94固定在轴承套92内,其密封部位嵌在基座91的中心孔901和轴杆111之间,密封件94可以是油封,其上侧由基座 91限位,其下侧由轴承93限位,轴承93固定在轴承套92内,其下侧由卡在轴杆111上的卡簧96与对应的垫片97配合限位。在轴承套92的下部分内,也设置有轴承93,其上方由另一配对的垫片97、卡簧96限位,下侧由固定在轴承套92内壁上的卡簧98限位,在轴承套92的下端还设置有另一密封件94,该密封件94的上下两端分别由如图所示的卡簧98限位。

如图8所示,发热盘1021穿过在杯体1020底部开口1026中,固定在杯体1020的底部,发热盘1021的上侧具有沉孔1027(见图3),发热盘1021 还具有穿孔1028,穿孔1028从沉孔1027的底部穿过发热盘1021。轴杆组件 109从发热盘1021的穿孔1028中穿出,轴杆组件109的基座91、轴承套92 的法兰边921以及密封垫95由沉孔1027接收。基座91的向下凸出的凸缘912 与沉孔1027的孔壁之间可以为紧配合或者焊接或者其他方式刚性连接且连接处可以设置成密封,防止物料进入到二者的配合位置。密封垫95夹在法兰边 921和沉孔1027之间,借助于前述锁紧螺母1029产生的拉力,密封垫95上被施加足够的压力,以达到密封效果。

继续参照图8,动磨107的刀片的刀尖与杯体1020(包含作为其底部的发热盘1021)的侧壁之间的间距D3可以设置成6mm到12mm之间,刀片的下侧面与杯底平面之间的距离D1可以在5mm到15mm之间选择。刀片的下侧面与设置在杯底即发热盘1021上的温控组件3之间的距离D2可以在2mm到 10mm之间选择。根据实用新型人的实践,为了达到更好的粉碎及吸料效果,如图9A、9B所示,两对称设置的刀片的刀尖之间的距离L可以在78mm至 90mm之间选择。

继续参照图8,轴杆组件109的基座91、轴承套92的法兰边921以及密封垫95沉入到沉孔1027后,基座91的上表面可以与发热盘1021的上表面平齐。如图6和图8所示,动磨107相当于悬置在杯体1020的底壁(发热盘1021) 上,其下端全开放,全部可用于进料,这与以往的研磨组件相比,即与动磨设置在静磨内的情况相比,进料区域的大小可以更灵活地设置,因此有助于提升进料速度、缩短制作时间、增强防堵功能。动磨107的下端、基座91、静磨 108的下部之间共同形成研磨组件104的进料口40。如前所述,静磨108的底部柱身为渐缩的锥体,在进料口40中提供有储料腔,该储料腔有助于缓冲过多的物料,因此渐缩的柱锥体状将有助于进料及增加防堵功能。

图12为本实用新型锁紧组件的结构示意图。图13为本实用新型锁紧组件的爆炸图。图14为锁紧组件的部分立体分解图。

如图12至图14所示,适合于前述实施例以及后述各实施例的锁紧组件包括轴杆111和轴端固定组件30,此处的轴端固定组件30安装在轴杆 111的轴端。其中,轴端固定组件30包括扣环31和按压套件,将扣环31 弹性连接在所述按压套件内。轴杆111的上部设置有一固定柱21,固定柱 21采用细圆柱体,其直径小于传动轴的直径。在固定柱21的外壁面上设置有一圈环形外凸的台阶22,例如设置在固定柱21的下半段处,将扣环31 套装在固定柱21上,并扣合在台阶22的下端面和固定柱21的外壁面之间。当解锁所述锁紧组件时,向下按压所述按压套件,撑开扣环31,使得扣环31与固定柱21分离开。

优选地,所述按压套件包括轴端套32、端盖33和按键34。图6为本实用新型锁紧组件中轴端套的立体图。如图6所示,轴端套32为一中空的腔体,所述腔体的内壁上设置有一圈第一定位台阶321和一圈第二定位台阶322,在扣环31的外壁面上设置有一圈凸起311,通过凸起311将扣环 31安装在第一定位台阶321上。

如图12至图14,按键34的下端部穿设在扣环31内,在扣环31的上端部和按键34的外壁面之间套设有一弹性部件35。端盖33套设在按键34 的外部,使得端盖33与轴端套32连接,并且端盖33位于第二定位台阶322 上。端盖33的底部与扣环31的凸起311的上表面相抵。

进一步优选地,在扣环31上沿凸起311向下延伸设置至少两个扣筋 312,每个扣筋312的下端设有一个向内凸的圆弧面313。同时,在固定柱 21上台阶22的下端面与固定柱21的外壁面之间形成一个内凹曲面211,使得扣筋312的圆弧面313与内凹曲面211匹配扣合。这样可以有效地将需要固定在轴杆111上的部件40进行轴向定位。

特别地,此处的扣筋312以圆周均匀地,两两对称的布置在扣环31的凸起311的下端部。

此外,扣环31上沿凸起311向上延伸设置有一凸台314,将弹性部件 35的一端定位在凸台314上。本实施例中弹性部件35优选为弹簧。弹性部件35的作用在于使得按键34受压后具有自动回弹复位的功能。

按键34的外圆柱下端面设置一圈圆锥面341,在按键34上套装有一上密封圈342,起到密封作用。当按键34按下一次,即可让整个按压套件从轴杆111上松脱出来,从而可以将被固定在轴杆111上的可拆部件拆卸清洗。

进一步地,轴杆111上台阶22的上端部设置一圈环形的圆锥面212,可以起到轴向的导向作用。轴杆111的上部与固定柱21的连接处设置两个一轴心线对称的平面213,以此可以避免套装在轴杆111上的部件自转。

这里的部件指的是需要轴向定位在轴杆111上的零件,可以是套装在轴杆111上需要轴向定位的搅拌刀组、动磨头或静磨头等零件,本实施例中示出的是动磨107,轴杆111的平面213与前述扁位孔740长边抵靠,避免动磨107自转,但本实用新型并不受其限制,其他零件均可以适用上述结构,此处仅为举例。

轴端套32的底端套设在轴杆111上,且轴端套32与轴杆111之间设置有下密封圈323,起到密封作用。

优选地,在端盖33的外壁面上设置有外螺纹,轴端套32的内壁面上设置有内螺纹,使得端盖33与轴端套32螺纹连接,从而限制按键34的轴向移动距离。

根据上述结构描述,本实用新型锁紧组件组装时,首先将需要轴向定位的部件40套装在轴杆111上。然后组装轴端固定组件30,即将扣环31 安装至轴端套32内的第一定位台阶上,将弹性部件35(本实施例中选用弹簧)的一端套在扣环31的凸台314上,另一端套在按键34的外圆柱下端部上,且按键34的下端部上套设上密封圈342,并穿设在扣环31内;接着将端盖33套设在按键34的外部,并与轴端套32螺纹连接。端盖33位于第二定位台阶322上,且端盖33的底部与扣环31的凸起311的上表面相抵,从而限定扣环31的轴向运动。最后将组装好的整个轴端固定组件30 安装到轴杆111上,使得扣环31的扣筋312与轴杆111上台阶22下端形成的内凹曲面211扣合,以此轴向定位部件40。

当需要将部件40从轴杆111上拆卸下来时,只需要按动按键34,按键 34的下端部会向下按压扣环31,将扣环31的扣筋312撑开,从而使得扣环31由扣筋312与轴杆111上的内凹曲面211内松开,整个所述按压套件即可从传动轴的轴端卸下,按键34通过弹性部件35的回弹力复位。这样需轴向定位的部件40即可轻松地从轴杆111上拆卸下来进行清洗。

参照图6和图8,动磨107的导料叶片73与静磨108的粗磨齿812相对,导料叶片73在起到导料作用的同时,将物料向粗磨齿812挤压,因此能起到一定程度的研磨作用。结合前述描述,动磨107的研磨齿700与静磨108的精磨齿810相对,二者配合间隙(单边配合间隙)例如0.1-0.3mm左右,物料通过时被进一步研磨,被研磨后的物料从轴杆结合部74和筒状动磨体70之间的缝隙排出。在另一实施例中,动磨107的研磨齿700也可以分为粗齿和细齿。

结合图6、图8以及图2,在食物料理机装配好之后,静磨108内置于动磨107中,二者侧壁之间的间隙构成研磨食材的研磨作业区。在工作状态下,电机106通过上、下联轴器112、110带动轴杆111,轴杆111再带动动磨107,动磨107高速转动,在研磨组件104内产生负压,食材与水形成混合液体被吸入静磨108上的进料口40,并沿着导料部与静磨108之间形成的导料通道由下往上螺旋方式进入研磨作业区,在进入进料口40之间,物料首先被粉碎部预先粉碎,静磨齿和动磨齿对通过二者之间的食材进行挤压研磨,经研磨的食材从研磨组件104的上方排出,粉碎过的食材与浆液从动磨107与静磨108之间的快速地向上飞出,之后,食材混合液体沿水流循环方向进入研磨组件104与杯体组件102的杯壁之间,继续向下后被再次被吸入静磨108上的进料口1135,以实现研磨组件104对食材的持续研磨。可以理解到前述实施例以粗打细磨的方式实现食材的快速粉碎,可磨打较大较硬的食材,避免卡堵,并且具有良好的磨碎效果和粉碎率,同时实现了食材的快速磨碎,既可磨豆浆,又可打果蔬,拓展了实用功能,也实现了一机多用的理念。

根据前述实施例,动磨107底端与杯底之间形成进料通道,可以将动磨107 底端与杯底之间的间隙控制得最小,食材被刀片粗打后,只有比进料通道的宽度小的食材颗粒,才能通过进料通道,再输送到研磨组件内的研磨区域,如此可以增强防堵性能;而且,由于动磨器外表面带有刀刃,而刀刃的位置离杯底很近,就算要磨打较大的食材,可以以粗打细磨的方式实现;并且,即便进料通道很窄,由于动磨107下端全开放,因此也能以较快的速度让物料通过进料通道进入到研磨组件内。

图15至图17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实施例,本实施例沿用前述实施例的元件标号与部分内容,其中采用相同的标号来表示相同或近似的元件,并且选择性地省略了相同技术内容的说明。关于省略部分的说明可参照前述实施例,本实施例不再重复赘述。与前述实施例不同之处主要体现在研磨组件的动磨。如图15所示,动磨107a包括分体成型的轴杆结合部74、筒状动磨体70a、粉碎导料部75a,筒状动磨体70a相对于前述实施例的筒状动磨体70而言,导料部、粉碎部的承载部分分离出来,粉碎导料部75a包括一体成型的粉碎部和导料部,其包括载体部750,载体部750相当于是将筒状动磨体70的底部分离出来,用于承载粉碎部的刀片71、72以及用于承载导料部的导料叶片73。如前所述,载体部750可以为柱筒状或者带锥度的喇叭状。筒状动磨体70a 的顶部具有在直径方向两端分别设置的卡槽701,轴杆结合部74具有两凸耳 741,凸耳741与对应的卡槽701卡接、焊接或者其他方式刚性连接。

继续参照图12同时参照图13,载体部750具有颈部751,筒状动磨体 70a具有环形裙部702,筒状动磨体通过环形裙部702外套于载体部750的颈部751上,颈部751的外侧壁面与环形裙部702的外侧避免互补,二者实质上全面贴合,通过焊接、旋紧连接、胀形连接、销钉连接等方式刚性连接。如图14所示,动磨107与静磨108配合,其能取得实质上相同的效果,具有良好的防堵性能,除此之外,由于在本实施例中,动磨107a包括分体成型的轴杆结合部74a、筒状动磨体70a、粉碎导料部75a,可以仅将粉碎导料部75a 通过精密铸造工艺成型,而轴杆结合部74a、筒状动磨体70a采用机加工成型即可,降低了动磨精铸材料的比重,同时降低了材料成本和工艺成本。

图18至图23B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又一个实施例,本实施例沿用前述实施例的元件标号与部分内容,其中采用相同的标号来表示相同或近似的元件,并且选择性地省略了相同技术内容的说明。关于省略部分的说明可参照前述实施例,本实施例不再重复赘述。与前述实施例不同之处主要体现在研磨组件的动磨。

结合图18、图19、图22A所示,静磨108在顶端设置有沉孔平面818,用来装配后述的压片20,在沉孔平面818上还设有至少两个螺纹孔817,用来与紧固件970连接,以将压片20紧固在静磨108上,沉孔平面818的中心部设置有沉孔815,沉孔815为后述的轴承93、油封94的装配孔,沉孔815的孔壁与轴承93的外圈装配方式为过盈配合,使得轴承93被压嵌至沉孔815的底平面上。沉孔815的底平面中心位置还设置有中心孔816,中心孔816贯穿整个静磨108,以容许轴杆111穿过。静磨108的上半段的外形轮廓是一段圆柱体,也可以设置成带一定的锥度,静磨108的上半段的外轮廓面设有静磨齿 810,静磨齿810为条形齿,齿数可以在48条到100条之间选择,以360°圆周均布。从静磨齿810的横截面来看,静磨齿810轮廓可以为顶面为弧面的举行,也可以是顶面为弧面的拱形,或者是V形齿、梯形齿,或顶面是弧面、两侧面是斜面的斜齿。

如图18、图19、图22B所示,静磨108的下半段的外形轮廓是带一定锥度、上大下小的圆锥体819,由圆锥体819的外形轮廓线与静磨轴心线或中心线形成锥角,锥角的范围值为25度至75度。静磨108的下端面中心部位设有向上的沉孔,以形成结合部814,结合部814的孔壁与轴杆组件109的基座91 相接,两者可以是螺纹配合连接,或者在相应的孔壁或外圆周水平打孔,以横向销钉或窝钉连接。圆锥体819与静磨108的上半段,即形成静磨齿的那部分柱体之间以光滑圆弧相接,也可以无圆弧面直接连接。结合部814可以的外侧面可以是圆柱面也可以是设置成带锥度的圆锥面。

如图18、图19所示,压片20通过至少两个紧固件970固定在静磨108 的顶端面上,用于将后述的轴承93、油封94压紧在静磨108上,以防止其从静磨108中松脱。压片20的外形轮廓是有一定料厚的圆片状,料厚不薄于 0.8mm。在压片20的中心部位设有一个轴孔976,轴孔976与其外圆柱面共轴线,其容许轴杆111穿过。在压片20上还设置有至少两个穿孔971,其可以是直孔或者孔口带一定锥度的沉头孔,其供紧固件970穿过。对压片20与静磨 108配合的方式,除了图示的紧固件连接外,还可以是螺纹连接,例如将压片 20的厚度增加到适合于加工外螺纹,例如厚度为3mm以上,在静磨108的顶部的孔壁上加工内螺纹,二者螺纹连接;另一种实施方式将压片20的外形尺寸加大,比静磨108顶部的外径更大,在压片20的端面上通过获得内孔,或以钣金拉深成型获得拉深后所需的零件,再在内孔壁上加工内螺纹,在静磨108 靠近顶端那段的外圆柱面上留一段光面,加工有外螺纹,将两者螺接;又一种实施方式是将压片20和静磨108焊接,另外还包括但不限于将二者通过窝钉窝接,或者销钉连接,或者铆接,或者以自攻螺丝、大头螺丝或者机牙螺丝紧固连接。

如图18、图19所示,油封94装配在静磨108的顶端。静磨107的沉孔 815内设置轴承93,轴承93上方设置密封件94,沉孔815孔端设置压片97,压片97通过紧固件固定在静磨108上,密封件94压在轴承93上,压片97压在密封件94上,紧固件紧固压片97的同时也将密封件94、轴承93轴向固定。轴杆111穿过静磨中的轴承93和密封件94,同样地也穿过轴杆组件109中的轴承和密封件。轴杆111同时由静磨和轴杆组件中的轴承支撑,其支撑位置靠近两端部,因此其转动更加平稳。相对于前述实施例,将轴承全部设置在轴杆组件中,本实施例将轴承从轴承套管内上移静磨内装配,有利于保证动磨与静磨的同轴度,并减小动磨的细磨齿与静磨的研磨齿两者间的配合间隙的配合偏差,避免发生齿间摩擦干涉导致研磨齿磨损。

如图20和图21所示,动磨107c包括轴杆结合部74b、筒状动磨体70b、粉碎导料部75b,还包括轴套76。轴杆结合部74b、筒状动磨体70b、粉碎导料部75b分体成型,筒状动磨体70b的上端外侧面具有外螺纹703,下端内壁厚度减薄,形成环形裙部702b,整个筒状动磨体70b呈直筒状。粉碎导料部 75b包括载体部750b以及在载体部750b向上凸出的颈部751b,粉碎用的刀片71、72形成于载体部750b上,导料叶片73形成于粉碎导料部75b的内壁。颈部751b为直筒状。轴杆结合部74b包括圆板743以及圆环742,圆环742 具有内螺纹,圆板743中心具有向上凸出的筒部744,筒部744的封闭上端具有扁位孔740,扁位孔740也可以是D形孔或者其他非圆形孔。圆板743和圆环742之间可以通过多个连接筋连接,二者之间的缝隙作为动磨107的出料口。轴杆结合部74b与筒状动磨体70b通过外螺纹703和圆环742的内螺纹连接。轴套76内置于筒部744,与筒部744紧配合或者过盈配合,其装配方式可以利用专用压嵌模具,将轴套76压入到筒部744内,除此之外,在轴套76为金属材料的情况下,轴套76与筒部744之间还可以采用焊接、螺接、压铸等连接,轴套76采用塑料材料,可以通过注塑与筒部744成一体。同样地,由于包括分体成型的轴杆结合部74b、筒状动磨体70b、粉碎导料部75b,可以仅将粉碎导料部75b通过精密铸造工艺成型,而轴杆结合部74a、筒状动磨体70a采用机加工成型即可,降低了动磨精铸材料的比重,同时降低了材料成本和工艺成本。除此之外,轴杆结合部74b在中部具有凸出的筒部744,内嵌轴套76,轴杆111穿过筒部744时,轴杆111的轴身与轴套76内壁按照前述方式配合,如此可以保持轴杆111与轴杆结合部74b在一个较长的范围内紧配合,该紧配合有助于确保轴杆111与动磨的同轴度。由于动磨与静磨的研磨齿间的间隙狭小,如果在工作过程中,同轴度有变动,研磨齿的间隙可能过大或过小,不利于研磨物料。紧配合的程度可以设置有利于动磨的拆卸。继续参照图19,由于静磨内的密封件94的密封部位一方面接触轴杆111,另一方面由轴套76抵顶,因此,同时对轴套76与轴杆111之间的间隙也能增加密封作用。在一个实施例中,轴套76本身也同时提供密封作用。

轴杆结合部与轴套的配合结构还可以是其他实施方式,图23A至图25示出了一种变换实施方式,图27至图28示出了另一种变换实施方式。

如图23A至图25所示,轴杆结合部74b的筒部744的扁位孔替换为圆孔 755,圆孔755并非用于与轴杆111的顶端配合,而是与轴套76配合,轴套76 为一个包括大径部761、小径部762的圆筒体,大径部761和小径部762的连接出形成一圈台阶平面763。小径部762的顶端设置有扁位孔740,扁位孔740 也可以是D字形或多边形等非圆形孔或者型面孔,扁位孔741用于与轴杆111 顶端配合,防止动磨自转,用于传动。如图25所示,轴套76的大径部761外圆周面与轴杆结合部的筒部744的内壁轴孔配合,配合方式如前所述可以是过盈配合或者焊接、螺接或者通过注塑、压铸等工艺一体成型。在一个实施例中,采用专用压嵌模具,将轴套76压入筒部744内。轴套76的小径部761从筒部 744的圆孔755伸出,二者同样可以是紧配合。

如图26A至图28所示,轴杆结合部74b的筒部744为直筒部,没有防转平面,筒部744不直接与轴杆111配合,而直接与轴套76配合,然后由轴套 76与轴杆111配合。如图28所示,轴套76为圆筒体,包括大径部764和小径部765,大径部764的顶端面上形成与轴杆111顶部配合的扁位孔740,扁位孔740同样可以是其他形式的适合于防止转动的或者用于传动的形状。如图28 所示,小径部765与筒部744的内壁面7440轴孔配合,配合方式如前所述可以是过盈配合或者焊接、螺接或者通过注塑、压铸等工艺一体成型。大径部764 为头部,位于筒部744外,大径部764和小径部765连接处的台阶面与筒部744 的顶端面相抵。

本实用新型虽然以较佳实施例公开如上,但其并不是用来限定本实用新型,任何本领域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内,都可以做出可能的变动和修改,例如粉碎用的刀片的布置位置不限于位于动磨底端,还可以上移,在动磨轴向高度的一半以下都可以,又如前述锁紧组件除了对动磨的轴向进行限位外,还可以对其他转动件进行限位,例如粉碎刀头。因此,凡是未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内容,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变化及修饰,均落入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所界定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