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柱保护脚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762370发布日期:2019-01-29 17:47阅读:529来源:国知局
立柱保护脚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立柱保护脚,属于货架连接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立柱保护脚是对货架立柱的底部进行保护的工件,其可用于在叉车操作运输时对立柱进行保护,放置叉车膨胀货架立柱。申请号为201010618656.1的中国发明专利申请公开了一种防护脚,可用于对立柱的底部进行保护,其具体的结构包括防护脚板、倾角、倒角、安装板和安装孔,其安装板位于防护脚板的外侧,在安装时,地面上的碰撞螺栓插入安装板上的安装孔内对整个防护脚进行固定,由于安装板位于防护脚板的外侧,完成固定后,膨胀螺栓同样位于防护脚板的外侧,不能满足客户对安装美观效果的要求,另外外露的膨胀螺栓有磕碰人员和扎破叉车轮胎的风险,不利于客户对安全的需要。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立柱保护脚,解决现有技术中的立柱保护脚由于安装时膨胀螺栓位于保护脚的外侧而安全性差的技术缺陷。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所采取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立柱保护脚,包括护脚主体和两个可拆卸的安装在护脚主体上的连接件,所述的护脚主体包括矩形的第一支撑板、第二支撑板、第三支撑板、第四支撑板和三角固定板,所述的第一支撑板的一边与第二支撑板的一边固定连接,所述的第三支撑板的一边与第一支撑板远离第二支撑板的一边固定连接,第四支撑板与第二支撑板远离第一支撑板的一边固定连接,并且所述的第三支撑板与第四支撑板平行,所述的三角固定板的两边分别与第一支撑板和第二支撑板的底部固定连接,三角支撑板上开有贯穿起上下的第一通孔,所述的连接件包括竖直支撑板和水平支撑板,所述的两个竖直支撑板分别安装在第三支撑板和第四支撑板上,两个水平支撑板的一端分别与竖直支撑板的底部固定连接,并且两个水平支撑板分别位于靠近另一个连接件的一侧,所述的水平支撑板上开有贯穿起上下两端的第二通孔。本申请采用设置在地面上的膨胀螺栓穿过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将整个立柱保护脚固定在地面上,由于开设第一通孔的三角固定板和开设第二通孔的水平支撑板均位于第三支撑板与第四支撑板之间,即立柱保护脚所围城的空间内部,因此用于固定本申请的膨胀螺栓与本申请所保护的立柱一样位于立柱保护脚内侧,不会对立柱保护脚外侧的人或者其他物体造成剐蹭或者割伤,安全性好,也比现有技术的立柱保护脚更美观。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的第一支撑板、第二支撑板、第三支撑板和第四支撑板一体成型。本申请采用一体成型制造护脚主体,整个护脚主体的强度更高,稳定性更好。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的第三支撑板和第四支撑板上均分别开有上下两个第三通孔,所述的竖直支撑板上开有上下两个横向腰形孔,所述的两个竖直支撑板通过安装在横向腰形孔与第三通孔内的螺栓以及与螺栓相配合的螺母分别安装在第三支撑板和第四支撑板上。本申请通过在竖直支撑板上开设横向腰形孔,在安装时可在水平方向上移动连接件,以适应地面上膨胀螺栓的位置,更方便本申请的安装固定。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的第一支撑板与第二支撑板的高度相等,第三支撑板与第四支撑板的高度相等,并且第三支撑板的高度小于第一支撑板的高度,第三支撑板和第四支撑板的顶部分别与第一支撑板和第二支撑板的顶部位于同一水平面上。本申请由于第三支撑板的和第四支撑板的高度小于第一支撑板和第二支撑板的高度,第三支撑板和第四支撑板的底部与地面并不接触,可与立柱保护脚的内部连通,方便对立柱保护脚内部进行清扫。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的竖直支撑板的底部靠近三角固定板的一侧开有直角的缺口,本申请中竖直支撑板上开缺口,与第三支撑板和第四支撑板底部抬高的部位相配合,进一步的方便立柱保护脚内部的清理。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的第三支撑板和第四支撑板顶部远离第一支撑板的一侧设置倒角,所述的竖直支撑板的顶部设置有斜度与倒角斜度相同的倾角,本申请最大程度的避免产生尖角,进一步的提高安全性。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申请通过将用于与固定立柱保护脚的膨胀螺栓的通孔设置在立柱保护脚的内部,在固定本申请时,膨胀螺栓位于立柱保护脚的内部,不会对经过的工人或者附件的其他物体造成损伤,安全性更好,并且也更美观,本实用新型还具有结构简单的优点。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主视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俯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右视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的立体分解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另一角度的立体分解示意图。

其中:1、护脚主体;2、连接件;3、第一支撑板;4、第二支撑板;5、第三支撑板;6、第四支撑板;7、三角固定板;8、第一通孔;9、竖直支撑板;10、水平支撑板;11、第二通孔;12、第三通孔;13、横向腰形孔;14、缺口;15、倒角;16、倾角。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进一步的说明。

如图1、图2、图3、图4和图5所示的立柱保护脚,包括护脚主体1和两个可拆卸的安装在护脚主体1上的连接件2,所述的护脚主体1包括矩形的第一支撑板3、第二支撑板4、第三支撑板5、第四支撑板6和三角固定板7,所述的第一支撑板3与第二支撑板4的高度与宽度均分别相等,所述的三角固定板7的形状为等腰三角形,三角固定板7的两个腰的长度与第一支撑板3的宽度相等,所述的第一支撑板3的一边与第二支撑板4的一边固定连接,第一支撑板3与第二支撑板4成一夹角,本申请中第一支撑板3与第二支撑板4之间的夹角优选的设置为90°,所述的第三支撑板5的一边与第一支撑板3远离第二支撑板4的一边固定连接,第四支撑板6与第二支撑板4远离第一支撑板3的一边固定连接,并且所述的第三支撑板5与第四支撑板6平行,本实用新型优选的将所述的第一支撑板3、第二支撑板4、第三支撑板5和第四支撑板6采用一体成型的方式制作而成,用以增强本申请整体的强度和稳定性,所述的三角固定板7的两边分别与第一支撑板3和第二支撑板4的底部固定连接,本实施例优选的采用焊接的方式将三角固定板7相等的两条边分别与第一支撑板3的底部和第二支撑板4的底部固定在一起,如此所述的三角固定板7的位置被限定在第一支撑板3和第二支撑板4之间,所述的三角固定板7上开有贯穿起上下的第一通孔8,地面上的膨胀螺栓(图中未示出)穿过第一通孔8后,与螺母相配合,将护脚主体1安装在地面上,所述的连接件2包括竖直支撑板9和水平支撑板10,本实施例优选的将竖直支撑板9和水平支撑板10采用一体成型制作,整个连接件2的强度更高,使用时稳定性更好,所述的两个竖直支撑板9分别可拆卸的安装在第三支撑板5和第四支撑板6上,两个水平支撑板10的一端分别与竖直支撑板9的底部固定连接,并且两个水平支撑板10分别位于靠近另一个连接件2的一侧,如此两个连接件2的水平支撑板10也位于第三支撑板5和第四支撑板6之间,所述的水平支撑板10上开有贯穿起上下两端的第二通孔11,地面上的膨胀螺栓穿过第二通孔11后与螺母配合实现将连接件2固定在地面上,本申请中两个连接件2上的第二通孔11与三角固定板7上的第一通孔8构成三角状,使得整个立柱保护脚的固定点位于三角形的三个顶点上,利用三角形的稳定性特征,实现立柱保护脚与地面固定的稳定性,本申请用于固定立柱保护脚的三根膨胀螺栓均位立柱保护脚的内部,不仅美观,而且可放置对其他物体或者人员造成剐蹭等,安全性更好。

本申请在所述的第三支撑板5和第四支撑板6上均分别开有上下两个第三通孔12,第三支撑板5上的两个第三通孔12之间的距离和第四支撑板6上的两个第三通孔12之间的距离相等,并且第三支撑板5上下方的一个第三通孔12与第三支撑板5底部边沿的距离和第四支撑板6上下方的一个第三通孔12与第四支撑板6底部边沿之间的距离相等,所述的竖直支撑板9上开有上下两个横向腰形孔13,两个竖直支撑板9上的上下两个横向腰形孔13之间的距离相等,并且等于第三支撑板5上的两个第三通孔12之间的距离,所述的两个竖直支撑板9通过安装在横向腰形孔13与第三通孔12内的螺栓以及与螺栓相配合的螺母分别安装在第三支撑板5和第四支撑板6上。当地面上的膨胀螺栓位置有偏差时,可听过调整连接件2的水平位置使其与地面上的膨胀螺栓相适应,以便于本申请整体的固定,调整连接件2的位置时,螺栓在横向腰形孔13内相对移动。

本申请优选的将所述的第三支撑板5的高度设置为小于第一支撑板3的高度,第三支撑板5和第四支撑板6的顶部分别与第一支撑板3和第二支撑板4的顶部位于同一水平面上,这样在第三支撑板5和第四支撑板6的底部就形成与离职保护脚内部用于固定立柱的空间相通的槽口,方便对立柱的底部进行清扫等工作。本申请优选的在所述的竖直支撑板9的底部靠近三角固定板7的一侧开有直角的缺口14,与第三支撑板5和第四支撑板6底部与地面之间的高度差相配合,进一步的方便立柱保护脚内部的清理,在所述的第三支撑板5和第四支撑板6顶部远离第一支撑板3的一侧设置倒角15,所述的竖直支撑板9的顶部设置有斜度与倒角15斜度相同的倾角16,第三支撑板5、第四支撑板6以及连接件2上远离三角固定板7的一侧顶部均没有尖角,放置由于尖角对人或物体造成的刮伤,更进一步的提高了本申请的安全性。

以上说明书中未做特别说明的部分均为现有技术,或者通过现有技术既能实现。而且本实用新型中所述具体实施案例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案例而已,并非用来限定本实用新型的实施范围。即凡依本实用新型申请专利范围的内容所作的等效变化与修饰,都应作为本实用新型的技术范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