折叠柜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567383发布日期:2019-05-03 18:59阅读:来源:国知局

技术特征:

1.一种折叠柜,它包括柜门和外面板,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由上矩框、下矩框、中矩框和H形竖架通过榫式铰接头连接构成的折叠架;其中,上矩框下面的两端与中部,分别通过榫式铰接头各与一个H形竖架的上端连接,这上三个H形竖架的下端分别通过榫式铰接头各与中矩框上面相应的两端与中部连接;同理,中矩框下面的两端与中部,分别通过榫式铰接头各与一个H形竖架的上端连接,该下三个H形竖架的下端分别通过榫式铰接头各与下矩框上面相应的两端与中部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折叠柜,其特征在于:

所述榫式铰接头,它包括设置在所述上矩框、下矩框和中矩框四角与中部上弧方形榫头及其销孔,以及设置在H形竖架四角端头上的弧形榫眼及其两侧边上的销孔,在榫头销孔和榫眼孔中插有铰接销轴,构成铰链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折叠柜,其特征在于:

一个上矩框、下矩框、中矩框和六个H形竖架通过相应的榫式铰接头连接,构成的一个单元折叠柜架。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折叠柜,其特征在于:

若干个单元折叠柜架左/右拼接,或上/下叠接构成的多单元折叠柜架;在完全展开的折叠柜架相应面上安装可拆卸的柜门、外面板,在中矩框上面和H形竖架侧面设置可拆卸的隔层面板和竖隔面板,即构成一个或多单元折叠柜。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折叠柜,其特征在于:

所述的H形竖架、中矩框、上矩框和下矩框分别用相应的竖隔块、中隔块、上隔块和下隔块代替,而它们之间的联接结构和方式仍为榫式铰接头,构成的柜架能折叠,或者完全展开后安装可拆卸的柜门、后面板就构成一个或多单元折叠柜。

6.根据权利要求1或5所述的折叠柜,其特征在于:

所述的上矩框、下矩框、中矩框和H形竖架主要由方管制成,竖隔块、中隔块、上隔块和下隔块为板块形;其中,所述的隔块是H形竖架替换件,其结构主要为方形板块状,可为空芯板或实芯板,四个角上的结构与H形竖架相同,都设有相应的下弧边、上弧边、弧形榫眼和榫眼销轴孔,能通过销轴与弧方形榫头构成铰链接;所述中隔块也为块形结构,包括外套块和内套块,外套块中间为空心槽,能插入/拉出内套块,构成可伸缩结构,在完全展开时通过销柱定位;所述下隔块为长方形的板块,上面四角上和中部的弧方形榫头与下矩框的相同,用于与相应的隔块上对应的弧形榫眼通过销轴联接构成榫式铰接头;同理,上隔块与下隔块对称,也采用块形结构,四角上的弧方形榫头和中部的弧方形榫头结构与上矩框的相同。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折叠柜,其特征在于:

弧形榫眼包括左弧边、右弧边或正弧边;弧形榫眼设在H形竖架的四个端头上,上两端头上为左弧边的榫眼,下两端头为右弧边的榫眼,或者H形竖架的四个端头上都为正弧边榫眼。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折叠柜,其特征在于:

单元折叠柜架的构件在折叠过程中中矩框上下面四个角端通过榫式铰接头链接的四个H形竖架往左向折叠;承杆上下两端通过榫式铰接头链接的两个H形竖架往右折叠,完全折叠后上矩框、下矩框、 六个H形竖架、横隔框和承杆都形成水平叠置。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折叠柜,其特征在于:

所述中矩框由前后两侧的内套管、外套管和三支承杆作形框连接构成,横隔框能作横向伸缩,伸长能使柜架展开,收缩能使柜架折叠;在伸长使折叠架完全展开后,内套管与外套管的互套处通过其上的销柱孔插上销柱定位。

当前第2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