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抽屉元件的自回缩和阻尼装置和具有至少一个抽屉元件的家具或家用电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432542发布日期:2019-04-17 03:41阅读:224来源:国知局
用于抽屉元件的自回缩和阻尼装置和具有至少一个抽屉元件的家具或家用电器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抽屉元件的自回缩和阻尼装置,具有第一驱动器,该第一驱动器具有用于接合外部激励器的第一驱动器叉状部并且沿第一引导弯曲部被可移动地引导;并且具有第二驱动器,该第二驱动器沿第二引导弯曲部被可移动地引导。在这种情况下,其中一个驱动器联接到阻尼元件,而另一个驱动器联接到储能单元,其中两个驱动器部分地联接在一起。本发明还涉及具有至少一个抽屉元件的家具或家用电器。



背景技术:

自回缩和阻尼装置用于将滑动元件阻尼地主动回缩到回缩或伸出的端位置。合适的滑动元件例如是可移动的家具部件或家用电器的可移动元件,诸如抽屉、器具载体或食品载体。滑动元件通常安装在引导装置诸如拉出引导件上,使得它们可以被从家用主体或家用电器的内部空间中拉出。在这种意义上的家用电器尤其是制冷器具,例如冰箱或冷冻箱,还有烹饪器具,诸如烤箱或蒸汽炊具,以及洗碗机。滑动元件也是可移动门、家具门以及带折叠门的客厅门或房间隔板,其通过引导元件安装在导轨上。或者,滑动元件也可用于车间手推车、医疗领域或药房柜子中。

为了舒适地操作滑动元件,提供了上述的自回缩和阻尼装置,其阻尼滑动元件进入端位置的运动并且将滑动元件拉入该端位置。为此目的,至少一个外部激励器安装在移动滑动元件上和/或安装在引导该元件的引导装置上,该激励器相应地在移动滑动元件上或在引导该元件的引导装置上连接到自回缩和阻尼装置的驱动器,使得加速和/或减速力可以在自回缩和阻尼装置与滑动元件之间传递。自回缩和阻尼装置可以集成到所述引导装置中或作为单独的单元安装在家具主体或家用电器的内部空间内以与外部激励器联接。

自回缩和阻尼装置可以与家具用品、家用电器或引导件的固定部分相关联,在这种情况下,外部激励器位于可移动抽屉元件上或引导件的可移动部分上。然而,该布置也可以以如下方式颠倒:使得自回缩和阻尼装置位于可移动抽屉元件上或引导件的可移动部分上,而外部激励器与家具、家用电器或引导件的固定部分相关联。

已知自回缩和阻尼装置,其具有驱动器,该驱动器沿引导弯曲部被可移动地引导并且联接到阻尼元件和储能单元。在这种情况下,由储能单元施加的阻尼力和自回缩力作用在一个驱动器的相同移位路径上,除非阻尼元件由于其内部结构而仅为部分移位路径提供阻尼。

此外,从公开文献kr20120002183a中已知一种自回缩和阻尼装置,其中两个单独的驱动器分别沿它们自己的引导弯曲部被引导。第一驱动器设计用于与外部激励器联接。该驱动器与第二驱动器相比沿更长的引导弯曲部被引导,第二驱动器联接到自回缩弹簧。在第一移动区段中,仅第一驱动器与激励器一起移动并且阻尼抽屉元件在该移动区段中的运动。在该第一移动区段之后,布置在第一驱动器上的内部驱动器接合在第二驱动器的驱动器叉状部中,使得第一驱动器和第二驱动器联接在一起,其中外部激励器仍然接合在第一驱动器的驱动器叉状部中。接着是第二移动区段,在第二移动区段中,阻尼与自回缩机制一起发生,直到抽屉元件已经到达回缩的端位置。

在一些应用中,特别是对于冷却器件的抽屉元件或者也对于在其完全回缩位置接合锁定元件的抽屉元件,自回缩和阻尼装置的运动顺序是有利的,其中最大可能的力作用于回缩路径的端部,从而实现到抽屉元件的完全回缩的端位置的最安全的可行回缩。根据所描述的现有技术,自回缩和阻尼装置不能做到这一点。如果例如被设计为抽屉、装置载体或食品载体的滑动元件在该端位置被卸载或装载,则这也适用于完全伸展的端位置。那么,有利的是,滑动元件安全地保持在完全伸展的端位置。为了实现该目标,在现有技术中需要具有附加部件的单独机构。



技术实现要素:

因此,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自回缩和阻尼装置,其在行进到所连接的抽屉元件的完全回缩和/或伸展位置时提供尽可能大的自回缩力,从而确保回缩到抽屉元件的端位置。本发明的另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具有这种自回缩和阻尼装置的家具或家用电器。

该目的通过具有独立权利要求的相应特征的自回缩和阻尼装置或家具或家用电器来解决。有利的实施例和进一步的改进是从属权利要求的主题。

根据本发明的自回缩和阻尼装置的特征在于,第一驱动器联接到储能单元,并且第二驱动器联接到阻尼元件,其中在回缩运动的第一区段中,储能单元和阻尼元件作用在外部激励器上,并且在回缩运动的第二区段中,仅储能单元作用在外部激励器上。

因此,当被拉入到端位置时,所联接的抽屉元件在第一区段中经历受阻尼的自回缩运动。在第一区段的末端处,第一驱动器和第二驱动器之间的联接被释放,并且自回缩和阻尼装置的移位路径的剩余第二区段以非阻尼方式发生,因此仅自回缩力起作用。该第二区段导致更安全地到达所联接的抽屉元件的端位置,在该第二区段中,自回缩和阻尼装置不再以阻尼方式起作用。在第二区段的末端处,第一驱动器并且因此外部激励器尽可能地回缩到自回缩和阻尼装置中。

对此一个原因在于在第二区段中停止阻尼元件本身引入到运动序列中的摩擦损失。另一个原因是阻尼元件保持回缩速度低,这基本上是期望的,但是特别是在自回缩的最后部分中,存在抽屉元件在其拉出引导件中从滑动或滚动摩擦移动到使运动中断的静摩擦的危险。

由于阻尼元件在移位路径的第二区段中的分离,略微增加的回缩速度防止了在引导抽屉元件时抽屉元件通过静摩擦(而不是滚动或滑动摩擦)的开始而停止。利用根据本发明的自回缩和阻尼装置,自回缩功能和阻尼功能分别被分配给驱动器中之一。通过设计可以清楚地机械地确定驱动器之间的联接。以这种方式,可以指定第一区段或第二区段的长度与总行进距离的比率。

第二区段的优选长度在第一驱动器总位移的20%至40%之间,特别地在第一驱动器总位移的30%至35%之间。总移位路径对应于第一区段和第二区段的长度之和。在典型的应用中,指定的条件代表了在足够的阻尼和安全插入端位置之间的良好折中。

在自回缩和阻尼装置的有利实施例中,第二驱动器具有第二驱动器叉状部,以与布置在第一驱动器上的内部激励器相互作用,以将两个驱动器联接在一起。在回缩运动的第一区段中,第一驱动器以其内部激励器优选地接合在第二驱动器的第二驱动器叉状部中,从而联接两个驱动器。在第一区段的末端处,第二驱动器被引导通过第二引导弯曲部,使得在移位路径的第二区段中消除了这两个驱动器之间的联接。这可以以构造简单且可靠的方式实现,因为第二引导弯曲部在第一区段和第二区段之间的过渡区域中具有成角度的端部区段,其中成角度的端部区段远离第一引导弯曲部指向。第二驱动器(或第二驱动器的一部分)回缩到成角度的端部区段中使驱动器叉状部至少在一侧上远离内部激励器移动,内部激励器然后被释放并且可以进一步移动到回缩运动的第二区段中。

在自回缩和阻尼装置的另一有利实施例中,制动装置布置在第二引导弯曲部的成角度的端部区段的区域中,其将第二驱动器固定在端部区段中。这防止第二驱动器由于重力从倾斜的端部区域滑回脱出,特别是如果倾斜的端部区段而向下指向的话。

在自回缩和阻尼装置的另一有利实施例中,储能单元具有至少一个拉伸弹簧和/或至少一个压缩弹簧。上述弹簧也可以例如通过具有拉伸弹簧和压缩弹簧的储能单元组合,所述拉伸弹簧和压缩弹簧通过联接滑架彼此连接,联接滑架以滑动方式在自回缩和阻尼装置的壳体上被引导。这种组合能够以储能单元的短安装长度实现第一驱动器的长移位路径。

在自回缩和阻尼装置的另一有利实施例中,阻尼元件是线性阻尼器。原则上,也可以使用其它类型的阻尼元件,例如,旋转阻尼器,但是线性阻尼器对于第二驱动器的线性位移运动是有利的。

在自回缩和阻尼装置的另一有利实施例中,第二引导弯曲部具有至少一个相对于主引导方向倾斜延伸的回避区段,从而能够实现第二驱动器沿横向于主引导方向的方向的回避运动。由于运输或安装,可能发生如下情况:其中第一驱动器的内部激励器未定位在第二驱动器叉状部中,但第一驱动器处于回缩运动的第一区段中。为了能够将内部激励器移回到第二驱动器叉状部中,沿引导弯曲部设置了回避区段。优选地,第二驱动器具有突出到其行程中的弹簧矛杆,弹簧矛杆在回避运动期间在第二驱动器上施加恢复力。这导致弹性回避运动。当两个驱动器由于回避运动而再次正确定位时,第二驱动器弹回并且第二驱动器叉状部再次主动夹紧内部启动器以建立两个驱动器的联接。

在自回缩和阻尼装置的另一有利实施例中,第二引导弯曲部的至少一个边缘被设计成在区段中是柔性的,从而能够实现第二驱动器沿横向于主引导方向的方向的回避运动。该可替选实施例还允许第二驱动器的回避运动,从而校正两个驱动器的不正确定位。如果第二引导弯曲部形成在自回缩和阻尼装置的壳体的壁中,则可以通过在壁中邻近并且优选平行于第二引导弯曲部形成的一个或多个切口来有利地实现顺从性。

根据本发明的具有至少一个抽屉元件的家具或家用电器的特征在于,其具有作用在抽屉元件上的至少一个上述自回缩和阻尼装置。在这种情况下,自回缩和阻尼装置可以相对于家具或家用电器的主体静止,并且与连接到抽屉元件的外部激励器相互作用。或者,自回缩和阻尼装置可位于抽屉元件上并且与固定的外部激励器相互作用。这导致与自回缩和阻尼装置有关的上述优点。

根据本发明的自回缩和阻尼装置可用于抽屉元件的任何端位置。特别有利的应用用于将抽屉元件回缩到家具或家用电器内的回缩的闭合位置。以相同的方式,还可以使用自回缩和阻尼装置将抽屉元件回缩到打开位置,其中使抽屉元件进入家具主体或家用电器外部的延伸的端位置。例如,可以组合两个或更多个自回缩和阻尼装置以在关闭位置和打开位置使抽屉元件回缩和对其进行阻尼。

附图说明

下面将参考附图中所示的实施例来更详细地解释本发明,其中:

图1a、图1b分别示出了安装在拉出引导件的主体轨道上的第一实施例的自回缩和阻尼装置在不同操作位置的等轴测图;

图2示出了根据图1a的布置的后视图;

图3以等轴测图示出了第一实施例的自回缩和阻尼装置;

图4以等轴测分解图示出了根据图3的自回缩和阻尼装置;

图5a-图5d分别示出了第一实施例的自回缩和阻尼装置在各种操作位置的等轴测图,其中壳体部分地切开;

图6a-图6c分别示出了第一实施例的自回缩和阻尼装置在各种操作位置的等轴测图或侧视图,其中壳体部分地切开;

图7a示出了处于操作位置的第二实施例的自回缩和阻尼装置的等轴测图;

图7b示出了类似于图7a的图,其中壳体部分地切开;

图8a、图8b分别示出了类似于图7a和图7b的处于另一操作位置的第二实施例的自回缩和阻尼装置的等轴测图;

图9以侧视图示出了图8a的截面;

图10以等轴测分解图示出了第二实施例的自回缩和阻尼装置;

图11以等轴截面图示出了具有拉出引导件与自回缩和阻尼装置的家具的实施例;和

图12示出了具有拉出引导件与自回缩和阻尼装置的制冷器具的等轴测局部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图1a、图1b和图2示出了安装在抽屉元件的拉出引导件上的自回缩和阻尼装置10的第一实施例。从拉出引导件示出了具有安装托架2的主体轨道1。出于清楚的原因,未示出相对于主体轨道1安装在该滑动轴承中的运行轨道。外部激励器3附接到这样的运行轨道或附接到与该运行轨道相连接的抽屉元件,并且因此与运行轨道或抽屉元件一起移动。

图1a示出了主体轨道1与自回缩和阻尼装置10的布置的等轴测斜视图,处于对应于部分伸展的抽屉元件的状态。因此,外部激励器3不与自回缩和阻尼装置10接触。

图1b示出了自回缩和阻尼装置10,其具有从与图1a相同的观察方向夹紧并完全回缩的外部激励器3。这对应于抽屉元件的完全回缩状态。图2以后视图即,以安装托架2的安装表面的视图示出了根据图1a的状态。

如图1a和图1b所示,自回缩和阻尼装置10具有壳体11,壳体11优选地是一体注塑成型的塑料元件。在壳体11上设置有紧固装置110,利用该紧固装置可以将自回缩和阻尼装置10无需工具地固定到安装托架2中之一上。沿纵向延伸方向,壳体11的至少一侧具有切口111。外部激励器3进入切口111中。此外,引导弯曲部112、113设计在壳体11中,驱动器布置在壳体11内部并且可移动地安装在引导弯曲部112、113中。

在该实施例中,第一引导弯曲部112形成在壳体11的上部中,第一驱动器12在该第一引导弯曲部112中被引导。该第一驱动器12联接到储能单元13。第二引导弯曲部113形成在壳体11的下部中。第二驱动器17在该第二引导弯曲部113中被引导。它连接到阻尼元件18。两个引导弯曲部112和113关于其主要引导方向彼此平行地延伸。

图3和图4以等轴测图(图3)或等轴测分解图(图4)示出了从车体轨道1脱离的第一实施例的自回缩和阻尼装置10。首先使用这两个图更详细地解释自回缩和阻尼装置10的细节。随后结合图5a至图5d以及图6a至图6c更详细地描述当回缩或伸展外部激励器3时自回缩和阻尼装置10的运动顺序。

第一驱动器12具有横向突出的引导销120,以及在底部开口的驱动器叉状部121。外部激励器3接合在驱动器叉状部121中。利用引导销120,第一驱动器12在第一引导弯曲部112中被引导,第一引导弯曲部112在壳体11的每个壁中彼此相对地形成。引导弯曲部112形成为拐杖型弯曲部,其具有位于其前部区域中的面向上的弯曲端部区段112a。

前部和后部指定指的是在应用范围内抽屉元件的运动方向。当关闭抽屉元件时,外部激励器3朝向自回缩和阻尼装置10的前部区域移动。由于面向上的成角度端部112a,驱动器120的前部区域在最大伸展位置抬起,因此,外部激励器3可以在驱动到驱动器叉状部121中时被接纳或者在从驱动器叉状部121驱动出来时被释放。

叉状部122布置在驱动器12的上侧上,通过该叉状部122形成与储能单元13的连接。在当前情况下,储能单元13通过拉伸弹簧14和压缩弹簧15的组合来实现。出于绘图原因,拉伸弹簧14不在其整个长度上再现。应该注意的是,可选地,储能单元13可以由仅一个拉伸弹簧、仅一个压缩弹簧和/或一个或多个不同弹簧的其它组合构成。在拉伸弹簧14和压缩弹簧15的当前组合中,具有弹簧头140的拉伸弹簧14被接合以钩入第一驱动器120的叉状部122中并且另一方面被接合到联接滑架16的相当的叉状部161中。

联接滑架16基本上由彼此上下布置的两个平行的管区段构成,其上部表示拉伸弹簧引导部160,拉伸弹簧14被引导通过拉伸弹簧引导部160。在后部封闭的下管区段形成用于压缩弹簧15的压缩弹簧容纳部162。联接滑架16以其拉伸弹簧引导部160在向下开口的套筒115中被引导,套筒115形成在壳体11的后部区域中。在底部开口的套筒115在其开口处具有腹板,所述腹板在拉伸弹簧引导部160和压缩弹簧容纳部162之间的腰部中接合。拉伸弹簧14和压缩弹簧15的组合导致:储能单元13的有利的线性弹簧行为,即使在自回缩和阻尼装置10的安装长度相对较短的情况下第一驱动器120的长引导行程中。

第二驱动器17也具有引导销170,利用该引导销170,在第二引导弯曲部113中引导该第二驱动器17。该引导弯曲部113基本上平行于第一引导弯曲部112形成。它也是具有成角度的端部区段113a的拐杖型弯曲部。在引导弯曲部113的中间区域中,存在斜向上延伸的停放区段113b和斜向下延伸的回避区段113c,其功能将在后面说明。

在其前端处,在第二驱动器17上布置有沿运动方向突出的弹簧矛杆173,该弹簧矛杆173在其侧面上还具有突出的引导销。下面还将更详细地解释该弹簧矛杆173的功能。在前部区域中,引导弯曲部113通向袋状通道114,弹簧矛杆173可以回缩到该袋状通道114中。

两个引导弯曲部112、113具有不同的长度,这导致两个驱动器12、17的不同行进路径。在这种情况下,第一驱动器12的行进路径较长并且表示外部激励器3可以在自回缩和阻尼装置10内执行的回缩运动的整个行进路径。在回缩运动的第一区段a中,第二驱动器17与第一驱动器12一起移动。然后仅由第一驱动器12执行回缩运动的第二区段b。在该示例中,第二区段b的长度是第一驱动器12的总移位路径的约33%。第一驱动器12的总移位路径对应于第一区段a和第二区段b的总长度。

第二驱动器17具有在顶部开口的叉状部171,内部激励器123接合到该叉状部171中,从而将两个驱动器12、17彼此联接。在后部区域中,在第二驱动器17上形成容纳部172,以将该第二驱动器17与阻尼元件18联接。该阻尼元件18被设计为具有活塞杆180的线性操作的气缸阻尼器(也称为线性阻尼器),其在其端部带有球头181,球头181接合在容纳部172中。阻尼元件18具有未指明的紧固装置,利用该紧固装置优选地将阻尼元件18锁定到壳体11上。

图5a-图5d示出了示出了自回缩和阻尼过程处于不同阶段的四个图的顺序。这些图是与图3相当的等轴测图示,但是驱动器12、17的区域被壳体11隐藏,从而提供对驱动器12、17的运动顺序及其相互作用的了解。出于清楚的原因,并非图中的所有元件都用附图标记进行标记。

图5a首先示出了自回缩和阻尼装置10的静止位置,其中抽屉元件伸展。因此,两个驱动器12、17都处于其前部位置,其中储能单元13被最大程度地预加载并且阻尼元件18的活塞杆180最大程度地延伸。在该位置,前部区域中的第一驱动器12向上倾斜以容纳外部激励器(例如,图1a、图1b和图2中的外部激励器3)。第一驱动器12的内部激励器123位于第二驱动器17的驱动器叉状部171中。因此,两个驱动器12、17彼此联接。

在已经将外部激励器3插入驱动器叉状部121中之后,第一驱动器12从其静止位置倾斜并且在储能单元13的力作用下沿回缩位置的方向移动。该运动的中间位置如图5b所示。内部激励器123仍然位于驱动器叉状部171中,使得第二驱动器17与第一驱动器12同步移动并且回缩运动被阻尼。

在图5c所示的连续回缩运动中,第二驱动器17在回缩运动的两个区段a和b之间的过渡区域中到达其第二导轨113的端部,其中沿运动方向前进的引导销170枢转到弯曲的端部区域113a中(在图5c中不可见)。结果,第二驱动器17在后部区域中倾斜,释放第一驱动器12的内部激励器123。在这种情况下,弹簧矛杆173向上旋转。为了实现这种运动,设置了停放区段113b,弹簧矛杆173的引导销位于其中。

此时在随后的第二区段b中,第一驱动器12在储能单元13的力的作用下无阻尼地移动,直到到达第一导轨112的端部。该条件在图5d中示出。

当抽屉元件从根据图5d的关闭状态再次伸展时,局部图5a-图5d中所示的顺序逆向运行。在第二区段b和第一区段a之间的过渡处,内部激励器123联接到第二驱动器叉状部171中并且将第二驱动器17从其后闲置状态提升。

然后两个驱动器12、17在第一区段a(参见图3)中一起移动,直到在第一区段a的前端处,第一驱动器12在前部向上枢转并且释放外部激励器3。自回缩和阻尼装置然后再次处于根据图5a的其前部静止位置。

出于运输或安装的原因,可具有示出为如下的自回缩和阻尼装置10:两个驱动器12、17即使在第一区段a的区域中也不联接,而是内部激励器123位于第二驱动器叉状部171的外部。

这种情况在图6a中以与图5a-图5d类似的方式示出。内部激励器123(在该图示中)位于第二驱动器叉状部171的左侧。在这种情况下,第一驱动器12将不会到达其第一导轨112的前端,从而不能释放激励器3。为了在所示的情况下也返回到常规操作状态,回避区段113c设置在第二导轨113中。当第一驱动器12继续朝向自回缩和阻尼装置10的前端移动时,内部激励器123在其后部区域向下推动第二驱动器17,其中相应的引导销170移动到回避区段113c中。然后第二驱动器17倾斜足够远使得第一驱动器12可以通过。

图6c示出了即将到达第一驱动器12的前止挡处的状态,其中内部激励器123即将到达第二驱动器叉状部171。为了确保第二驱动器170在通过第一驱动器12之后再次呈现水平对准,其中引导销170位于引导弯曲部113的水平区域中,向前突出的弹簧矛杆173设置在第二驱动器17上。当在其后端处向下按压第二驱动器17时,弹簧矛杆173呈现图6b和图6c中所示的弯曲位置。该弯曲位置伴随着使第二驱动器17恢复到其初始水平对准的恢复力。因此,一旦内部激励器123完全到达驱动器叉状部171的位置,后部区域中的第二驱动器17就将弹回到根据图5a的其原始位置,使弹簧矛杆174松弛。系统然后回到其正确的初始运行状态。

图7a至图10示出了自回缩和阻尼装置10的第二实施例。该装置用于单独安装在家用电器内或家具主体内,或者用于安装在抽屉元件上或家具的可移动部件上,其中外部激励器然后附接到家具、家用电器或引导件的固定部分。在第二实施例中,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具有与第一实施例中相同或等同的效果的元件。

图7a首先以等轴倾斜视图示出了自回缩和阻尼装置10以及外部激励器3,外部激励器3定位成即将进入自回缩和阻尼装置10。

关于其基本设计,第二实施例的自回缩和阻尼装置10与第一实施例的自回缩和阻尼装置相当。在下文中,将特别讨论两个实施例之间的差异。

在第二实施例中,第一驱动器12布置在壳体11的下部区域中,第一驱动器12通过其驱动器叉状部121接纳外部激励器3,并且第二驱动器17布置在壳体11的上部区域中,第二驱动器17联接到阻尼元件18。分别再次设置第一导轨112和第二导轨113,它们分别在拐杖型弯曲部上引导第一驱动器12和第二驱动器17。同样,第一引导弯曲部112在前部处具有成角度的端部区段112a,并且第二引导弯曲部113在后部处具有成角度的端部区段113a。

如在第一实施例中那样,两个驱动器12、17在第一区段a的移动中联接,使得发生受阻尼的自回缩运动。在第二区段b中,第二驱动器17从其驱动器叉状部171释放内部激励器123,使得在第二区段b中存在无阻尼的自回缩运动。

在图7b中示出了第一运动区段中的两个驱动器12、17的联接,图7b示出了处于与图7a相同状态的自回缩和阻尼装置10,其具有部分切掉的壳体11。

图8a和图8b示出了处于激励器3的完全回缩状态的自回缩和阻尼装置10,类似于图7a和图7b。如从图8b可以看出,在第二区段b中,第二驱动器17的后端向上枢转,其中相应的引导销170进入成角度的端部区段113a。驱动器12、17的联接被取消,并且第一驱动器12可以无阻尼地移动到其端部止挡处。

由于与第一实施例相比导轨112、113的相反布置,第二导轨113的成角度的端部区段113a向上延伸。由于没有施加弹簧力,第二驱动器17在将两个驱动器12、17断开联接之后可能由于重力滑出图8a或图8b中所示的端位置。

为了防止这种情况,弹性凸起形式的制动装置116布置在成角度的端部区段113a中,如图9所示,在第二设计实施例的自回缩和阻尼装置10的放大区段中。在端位置,引导销170保持在制动装置116上方。然而,在力的作用下,一旦与第一驱动器12的联接已经恢复,引导销170就可以容易地在制动装置116上滑动并且从端位置移出。为了实现制动装置116的弹性效果,在壳体11的壁中围绕成角度的端部区段113a形成切口117。

特别是如在图8a中可以看出,第二实施例中的储能单元13也通过拉伸弹簧14和压缩弹簧15的组合来实现。进而,存在联接滑架16,其在壳体11的形成为套筒115的区段中被引导。

图10以等轴测分解图示出了自回缩和阻尼装置10的结构,作为根据第二实施例的概观。与第一实施例相反,第二实施例的拉伸弹簧14在压缩弹簧15内延伸。图10示出了联接滑架16仅具有用于在其中被引导的压缩弹簧15和拉伸弹簧14的管状容纳部,在上部区域中,同样长形的销163在套筒115中被引导。

关于操作状态,两个实施例之间存在进一步的差异,其中内部激励器123即使在第一移动区段中也未定位在驱动器叉状部171中(参见图6a至图6c和相关描述)。在当前情况下,通过第二引导弯曲部113的至少一个边缘(在当前情况下为上边缘)在其前部区域中具有柔韧性和弹性并且因此为引导销170提供一定的移动自由度,可以使内部激励器123重新接合到驱动器叉状部171中。通过形成平行于第二引导弯曲部113的切口118来实现这一点,这允许第二驱动器17向上移动足够远到使得第一驱动器12可以其内部激励器123通过。如下所示,可以形成相当的切口119以支持第一引导弯曲部121。这些允许第一驱动器12相应地向下移动。

结合图11和图12,下面示出了根据本申请使用自回缩和阻尼装置10的家具或家用电器的示例。

图11以等轴测截面图示出了作为示例的橱柜形式的家具的主体4的局部视图。面向主体4的内部6的拉出引导件布置在主体4的一个侧壁5上。拉出引导件类似于图1a、图1b或图2中所示的拉出引导件。它包括主体轨道1,主体轨道1通过安装托架2附接到侧壁5。

自回缩和阻尼装置10也在安装托架之间附接到侧壁5。自回缩和阻尼装置10基本上对应于图1a-图6b中所示的第一实施例的自回缩和阻尼装置10。然而,不同之处在于没有在安装托架2上设置紧固件,而是直接在侧壁5上设置紧固件。例如,可以在自回缩和阻尼装置10的壳体11中设置螺钉孔用于紧固。这里示出的导轨1与这里未示出的滑轨一起用于水平地引导抽屉元件,例如抽屉。外部激励器安装在抽屉或滑轨3上,其以上述方式与自回缩和阻尼装置10配合。

图12示出了自回缩和阻尼装置10在制冷器具的主体4的内部空间6中的使用。作为示例,图12示出了组合式冰箱和冷冻箱的等轴测图,其中自回缩和阻尼装置10在上部部分示出的内部空间6中安装在主体4的侧壁5上。主体4是制冷器具的绝缘体,其前表面设有周向绝缘密封件7。

所示的拉出引导件又对应于图1a、图1b和图2所示的拉出引导件,并且包括滑轨1,滑轨1通过安装托架2安装在侧壁5上。在所示的情况下,已经实现了完全伸展的拉出引导件,其包括两个另外的轨道8,即,一个中间轨道和一个运行轨道。此外,在拉出引导件上设置有线缆牵引形式的同步单元9,其确保了主体轨道1和其它轨道8相对于彼此的同步运动。

自回缩和阻尼装置10对应于第一实施例的自回缩和阻尼装置,并且如结合图1a、图1b和图2所示,附接到安装托架2的前部。

它与外部激励器相互作用,该外部激励器在这里是不可见的并且布置在其它轨道8之一上,优选地设置在运行轨道上。或者,与图11中所示的家具一样,自回缩和阻尼装置10可以布置在抽屉元件上并且与相对于主体4固定的外部激励器相互作用。

当在制冷单元中使用时,自回缩和阻尼装置10的优点在于,其确保了由拉出引导件引导的抽屉元件可以安全地回缩。以这种方式,可靠地防止了这里未示出的制冷单元的门与可能没有完全回缩并且没有正确关闭的抽屉元件接触。

附图标记列表

1主体轨道

2安装托架

3外部激励器

4主体

5侧壁

6内部空间

7门密封件

8另外的轨道

9同步单元

10自回缩和阻尼装置

11壳体

110紧固装置

111切口

112第一引导弯曲部

112a成角度的端部区段

113第二引导弯曲部

113a成角度的端部区段

113b停放区段

113c回避区段

114通道

115套筒

116制动装置

117切口

118切口

119切口

12第一驱动器

120引导销

121驱动器叉状部

122用于弹簧的叉状部

123内部激励器

13储能单元

14拉伸弹簧

140弹簧头

15压缩弹簧

16联接滑架

160拉伸弹簧引导件

161用于弹簧的叉状部

162压缩弹簧容纳部

163销

17第二驱动器

170引导销

171驱动器叉状部

172球头容纳部

173弹簧矛杆

18阻尼元件

180活塞杆

181球头

a第一区段

b第二区段。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