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高效的炒菜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4928614发布日期:2018-07-13 17:41阅读:229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一种炒菜机,尤其是涉及一种高效的炒菜方法。



背景技术:

生活的快节奏是我们的时代特征之一,为了避免将太多时间花在家庭劳动上,市场上陆续出现了各种炒菜机器。但是市场上现有的炒菜机一般都不具有一般都是只具备自动炒菜功能,且菜肴不能自动出锅,现有的炒菜机不能自动刷锅,锅具是人工清洁,不能完全解放人力;另外现有炒菜机清洁后的锅具一般都是自然风干,速度较慢,而锅具上残留的水渍容易滋生细菌,不卫生。尤其是在讲究速度的集体餐厅,学生食堂等环境下,现有的炒菜机烹调速度太慢,效率太低,不能满足人们生活所需。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利用转动电机和驱动电机分别控制搅拌铲上下移动,左右旋转,可通过液压缸实现炒锅翻转令菜肴自动出锅,且搅拌铲和涮锅铲可替换使用的高效的炒菜方法;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能自动刷锅且菜肴不能自动出锅的问题。

本发明的上述技术问题主要是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得以解决的:一种高效的炒菜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s1.开始烹饪时,调入烹饪程序、出锅程序、刷锅程序;

s2.启动鼓风机向炒锅表面进行鼓热风,预热炒锅并使炒锅迅速干燥;

s3.放入烹饪材料,并启动加热炉;

s4.启动驱动电机,驱动电机带动丝杠旋转,使与丝杠相配合的螺母块做直线上下运动,带动固定支架沿竖直方向下移动,从而使得搅拌铲向下移动,同时启动转动电机,令搅拌铲旋转,

期间,间歇性地通过设置在搅拌铲内部的通水孔向炒锅表面进行喷浇,且间歇性地通过鼓风机向炒锅表面进行鼓热风;

s5.当搅拌铲接触到炒锅内表面的最低端时,反转驱动电机从而控制搅拌铲向上移动的,此时搅拌铲旋转不停,

期间,间歇性地通过设置在搅拌铲内部的通水孔向炒锅表面进行喷浇,且间歇性地通过鼓风机向炒锅表面进行鼓热风;

s6.至搅拌铲离开炒锅时,关闭驱动电机和转动电机;

s7.重复步骤s4、s5、s6,至烹饪完毕;

s8.出锅,通过令液压缸沿竖直方向伸缩,使得炒锅支架沿竖直方向伸缩,炒锅支架带动炒锅向上翻转,将炒锅内菜肴倒出;

s9.通过令液压缸沿竖直方向伸缩,使炒锅复位;

s10.用涮锅铲替换搅拌铲,开始准备刷锅;

s11.通过设置在涮锅铲内部的涮锅铲通水孔向炒锅表面进行喷浇;

s12.启动驱动电机,驱动电机带动丝杠旋转,使与丝杠相配合的螺母块做直线上下运动,带动固定支架沿竖直方向下移动,从而使得涮锅铲向下移动,同时启动转动电机,使涮锅铲旋转;

s13.当涮锅铲接触到炒锅内表面的最低端时,反转驱动电机从而控制涮锅铲向上移动的,此时涮锅铲旋转不停;

s14.至涮锅铲离开炒锅时,关闭驱动电机和转动电机;

s15.倒出炒锅内的水,并启动鼓风机向炒锅表面进行鼓风,使炒锅迅速干燥;

s16.重复步骤s11、s12、s13、s14、s15,至炒锅清洁完毕。

本发明利用转动电机和驱动电机分别控制搅拌铲上下移动,左右旋转,可通过液压缸实现炒锅翻转令菜肴自动出锅,且搅拌铲和涮锅铲可替换使用,令本发明可一次性自动完成烹饪、出锅、刷锅的工作,最大限度地将人们从日复一日简单繁重的家庭劳动中解放出来,提高了人们的生活的品质。本发明可通过显示屏对工作状态显示,通过输入键盘输入控制信息控制炒菜系统工作,显示屏和输入键盘的设置方便人机交互,可使人机关系更为和谐。

烹饪菜肴时,通过增添鼓风机,利用鼓风机向炒锅表面进行鼓热风,方便在翻炒时随时查看炒锅内状况,且在翻炒开始时,能及时清除炒锅内的水分,使炒锅迅速干燥,从而可加快炒菜机烹饪的速度;搅拌铲内设有可向炒锅表面进行喷浇的通水孔,在翻炒出现干锅的时间,能通过通水孔及时向锅底补给水分,减少粘锅、炒糊现象的发生,且通水孔内喷射的一定压力的水也有益于后续刷锅作业的进行;丝杠作为将旋转运动转化为直线运动的执行元件,使得本机器传动效率高,定位准确,可控性高,故当使用本发明进行炒制菜肴时,通过驱动电机驱动丝杠旋转,使与丝杠相配合的螺母块做直线上下运动,带动固定支架及其上的驱动装置沿竖直方向上下移动,从而使得搅拌铲上下移动。同时驱动装置可带动搅拌铲左右旋转,故本发明可以使得搅拌铲上下移动,左右旋转,从而实现对菜肴的上下翻拌,左右翻拌,最大限度地模拟中国菜的烹饪过程中的上下翻拌,使得菜受热均匀,口感更好。且可通过程序的设置,控制驱动电机和驱动装置,从而达到对搅拌铲的更精准的控制,便于实现自动化。

菜肴出锅时,通过液压缸控制炒锅的上下翻转,令菜肴自动出锅,更加精准,便捷,有利于实现自动化。

清洁锅具时,利用涮锅铲替换搅拌铲,转动电机和驱动电机仍可分别控制涮锅铲上下移动,左右旋转,从而实现对炒锅的全面清洁,从而使得智能炒菜机可以自动刷锅,既方便又简单,便于人们使用。且在涮锅铲内设有可向炒锅表面进行喷浇的涮锅铲通水孔,在清洁锅具时,随时能通过涮锅铲通水孔向锅底补给水分,且涮锅铲通水孔内喷射的具有一定压力的水也有益于后续刷锅作业的进行。仍可利用鼓风机向炒锅表面进行鼓热风,在清洁完毕时,能及时清除炒锅内的水分,使炒锅迅速干燥。

作为优选,所述的步骤s1之前还包括在作业台上完成切菜工作。切菜工作可在作业台上完成,令本炒菜方法更为高效。

作为优选,所述的步骤s10还包括向炒锅内投入清洁剂。清洁剂的投入,便于清洁炒锅内的油渍,可简化清洁程序。

作为优选,所述的固定支架与丝杠成垂直设置,且搅拌铲与丝杠成平行设置。固定支架与丝杠成垂直设置,且搅拌铲与丝杠成平行设置,使得丝杠控制搅拌铲的移动方向位于搅拌铲的轴线方向,使得力的分布更为合理,更易于控制搅拌铲的移动,也便于编写程序,便于实现自动化。

作为优选,所述的搅拌铲为倒“t”形,且底部两端设有铲块,所述的铲块与搅拌铲通过弹簧连接,所述的通水孔为倒“t”形且贯穿铲块。通过增设了弹簧,令搅拌铲端部可伸缩,使得铲块在搅拌过程可以更加贴近炒锅,炒菜时可使全方位的菜肴均可翻拌到,使得菜受热均匀,口感更好。通水孔为倒“t”形且贯穿铲块,从而使得在搅拌铲内向炒锅表面进行浇水时,炒锅和浇水口的距离很短,避免了水滴飞溅,不仅使得炒菜机的工作环境更加干净,更易打扫,也减少了炒菜机内部触水的可能,使得机器的工作寿命更长。

作为优选,所述的鼓风机套设于转动电机的外侧且通过固定支架与螺母块固定连接。鼓风机套设于转动电机的外侧且通过固定支架与螺母块固定连接,能使鼓吹到炒锅表面上的热风均匀平稳。

作为优选,所述的鼓风机为圆环形,且与转动电机为同轴设置,所述鼓风机的底面与转动电机的轴线成垂直设置。鼓风机为圆环形,且与转动电机为同轴设置,不仅易于制造,而且可以使得鼓风机鼓吹出的热风是以转动电机的轴线为中心线,吹向炒锅表面,更易于炒锅内的水分蒸发,使炒锅迅速干燥。

作为优选,所述鼓风机的底面上设有出风口,所述的出风口设有两个或两个以上,且成圆周阵列分布。出风口设有两个或两个以上,且成圆周阵列分布,可使鼓吹到炒锅表面上的热风较为均匀,即可使得炒锅表面各部位温度较为一致,既可以避免糊锅也可以便于清洁。

作为优选,所述的搅拌铲与转动电机为同轴设置。所述的搅拌铲与转动电机之间通过连接件可拆卸地连接。所述的涮锅铲与转动电机之间通过连接件可拆卸地连接。搅拌铲与转动电机为同轴设置,便于力的传导,从而使得搅拌铲的旋转动作能更流畅,使转动电机更易控制搅拌铲的转动,且避免了资源的浪费,节能省电。搅拌铲,涮锅铲与转动电机之间均通过连接件可拆卸地连接,两者可替换使用,不仅使得在搅拌铲或者涮锅铲出现问题时不需要更换整个炒菜机,只需更换搅拌铲或者涮锅铲即可,而且可以更换不同形状的搅拌铲或者涮锅铲,便于烹饪或者清洁。

作为优选,所述所述的涮锅铲为倒“t”形,且其截面为下凸的圆弧形,所述的涮锅铲通水孔为倒“t”形且贯穿涮锅铲的底部两端,所述涮锅铲的底端且在涮锅铲通水孔的下方设有涮锅棉。涮锅铲为倒“t”形,且其截面为下凸的圆弧形,使得涮锅铲与炒锅形状相适应,便于清洁。涮锅铲通水孔为倒“t”形且贯穿涮锅铲的底部两端,从而使得在涮锅铲向炒锅表面进行浇水时,炒锅和浇水口的距离很短,避免了水滴飞溅,不仅使得炒菜机的工作环境更加干净,更易打扫,也减少了炒菜机内部触水的可能,使得机器的工作寿命更长。涮锅棉的设置,使得涮锅铲在清洁炒锅时可更贴合锅体,使涮锅铲的清洁更为彻底。

因此,本发明相比现有技术具有以下特点:1.本发明利用转动电机和驱动电机分别控制搅拌铲上下移动,左右旋转,可通过液压缸实现炒锅翻转令菜肴自动出锅,且搅拌铲和涮锅铲可替换使用,令本发明可一次性自动完成烹饪、出锅、刷锅的工作,既方便又简单;2.本发明通过鼓风机向炒锅进行鼓热风,便于翻炒时随时观察炒菜状况,且可使炒锅迅速干燥;3.本发明在搅拌铲内设通水孔,能在翻炒出现干锅的时间,利用通水孔及时向锅底补给水分,减少粘锅,炒糊现象的发生;4.搅拌铲底部两端通过弹簧连接的铲块使得铲块在搅拌过程可以更加贴近炒锅,尽可能减少粘锅现象;5.在涮锅铲内设涮锅铲通水孔,可随时向炒锅补给水分,且涮锅铲通水孔内喷射的具有一定压力的水也有益于刷锅作业的进行。

附图说明

附图1是本发明的流程示意图;

附图2是本发明的涮锅铲、转动电机和鼓风机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3是本发明的连接件、转动电机和鼓风机的俯视图;

附图4是本发明的应用于一种智能炒菜机在烹饪阶段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5是本发明的应用于一种智能炒菜机在出锅阶段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具体的说明。

实施例1:见图1、图2、图3、图4、图5,一种高效的炒菜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开始烹饪时,调入烹饪程序、出锅程序、刷锅程序;

s2.启动鼓风机42向炒锅3表面进行鼓热风,预热炒锅3并使炒锅3迅速干燥;

s3.放入烹饪材料,并启动加热炉2;

s4.启动驱动电机61,驱动电机61带动丝杠6旋转,使与丝杠6相配合的螺母块62做直线上下运动,带动固定支架7沿竖直方向下移动,从而使得搅拌铲5向下移动,同时启动转动电机41,令搅拌铲5旋转,

期间,间歇性地通过设置在搅拌铲5内部的通水孔51向炒锅3表面进行喷浇,且间歇性地通过鼓风机42向炒锅3表面进行鼓热风;

s5.当搅拌铲5接触到炒锅3内表面的最低端时,反转驱动电机61从而控制搅拌铲5向上移动的,此时搅拌铲5旋转不停,

期间,间歇性地通过设置在搅拌铲5内部的通水孔51向炒锅3表面进行喷浇,且间歇性地通过鼓风机42向炒锅3表面进行鼓热风;

s6.至搅拌铲5离开炒锅3时,关闭驱动电机61和转动电机41;

s7.重复步骤s4、s5、s6,至烹饪完毕;

s8.出锅,通过令液压缸8沿竖直方向伸缩,使得炒锅支架31沿竖直方向伸缩,炒锅支架31带动炒锅3向上翻转,将炒锅3内菜肴倒出;

s9.通过令液压缸8沿竖直方向伸缩,使炒锅3复位;

s10.用涮锅铲9替换搅拌铲5,开始准备刷锅;

s11.通过设置在涮锅铲9内部的涮锅铲通水孔91向炒锅3表面进行喷浇;

s12.启动驱动电机61,驱动电机61带动丝杠6旋转,使与丝杠6相配合的螺母块62做直线上下运动,带动固定支架7沿竖直方向下移动,从而使得涮锅铲9向下移动,同时启动转动电机41,使涮锅铲9旋转;

s13.当涮锅铲9接触到炒锅3内表面的最低端时,反转驱动电机61从而控制涮锅铲9向上移动的,此时涮锅铲9旋转不停;

s14.至涮锅铲9离开炒锅3时,关闭驱动电机61和转动电机41;

s15.倒出炒锅3内的水,并启动鼓风机42向炒锅3表面进行鼓风,使炒锅3迅速干燥;

s16.重复步骤s11、s12、s13、s14、s15,至炒锅清洁完毕。

步骤s1之前还包括在作业台14上完成切菜工作。

步骤s10还包括向炒锅3内投入清洁剂。

本发明利用转动电机和驱动电机分别控制搅拌铲上下移动,左右旋转,可通过液压缸实现炒锅翻转令菜肴自动出锅,且搅拌铲和涮锅铲可替换使用,令本发明可一次性自动完成烹饪、出锅、刷锅的工作,最大限度地将人们从日复一日简单繁重的家庭劳动中解放出来,提高了人们的生活的品质。本发明可通过显示屏对工作状态显示,通过输入键盘输入控制信息控制炒菜系统工作,显示屏和输入键盘的设置方便人机交互,可使人机关系更为和谐。

烹饪菜肴时,通过增添鼓风机,利用鼓风机向炒锅表面进行鼓热风,方便在翻炒时随时查看炒锅内状况,且在翻炒开始时,能及时清除炒锅内的水分,使炒锅迅速干燥,从而可加快炒菜机烹饪的速度;搅拌铲内设有可向炒锅表面进行喷浇的通水孔,在翻炒出现干锅的时间,能通过通水孔及时向锅底补给水分,减少粘锅、炒糊现象的发生,且通水孔内喷射的一定压力的水也有益于后续刷锅作业的进行;丝杠作为将旋转运动转化为直线运动的执行元件,使得本机器传动效率高,定位准确,可控性高,故当使用本发明进行炒制菜肴时,通过驱动电机驱动丝杠旋转,使与丝杠相配合的螺母块做直线上下运动,带动固定支架及其上的驱动装置沿竖直方向上下移动,从而使得搅拌铲上下移动。同时驱动装置可带动搅拌铲左右旋转,故本发明可以使得搅拌铲上下移动,左右旋转,从而实现对菜肴的上下翻拌,左右翻拌,最大限度地模拟中国菜的烹饪过程中的上下翻拌,使得菜受热均匀,口感更好。且可通过程序的设置,控制驱动电机和驱动装置,从而达到对搅拌铲的更精准的控制,便于实现自动化。

菜肴出锅时,通过液压缸控制炒锅的上下翻转,令菜肴自动出锅,更加精准,便捷,有利于实现自动化。

清洁锅具时,利用涮锅铲替换搅拌铲,转动电机和驱动电机仍可分别控制涮锅铲上下移动,左右旋转,从而实现对炒锅的全面清洁,从而使得智能炒菜机可以自动刷锅,既方便又简单,便于人们使用。且在涮锅铲内设有可向炒锅表面进行喷浇的涮锅铲通水孔,在清洁锅具时,随时能通过涮锅铲通水孔向锅底补给水分,且涮锅铲通水孔内喷射的具有一定压力的水也有益于后续刷锅作业的进行。仍可利用鼓风机向炒锅表面进行鼓热风,在清洁完毕时,能及时清除炒锅内的水分,使炒锅迅速干燥。

另外,在步骤s1之前还包括在作业台上完成切菜工作。切菜工作可在作业台上完成,令本炒菜方法更为高效。步骤s10还包括向炒锅内投入清洁剂。清洁剂的投入,便于清洁炒锅内的油渍,可简化清洁程序。

见图4,固定支架7与丝杠6成垂直设置,且搅拌铲5与丝杠6成平行设置。固定支架与丝杠成垂直设置,且搅拌铲与丝杠成平行设置,使得丝杠控制搅拌铲的移动方向位于搅拌铲的轴线方向,使得力的分布更为合理,更易于控制搅拌铲的移动,也便于编写程序,便于实现自动化。

见图4、图5,搅拌铲5为倒“t”形,且底部两端设有铲块52,铲块52与搅拌铲5通过弹簧53连接,通水孔51为倒“t”形且贯穿铲块52。通过增设了弹簧,令搅拌铲端部可伸缩,使得铲块在搅拌过程可以更加贴近炒锅,炒菜时可使全方位的菜肴均可翻拌到,使得菜受热均匀,口感更好。通水孔为倒“t”形且贯穿铲块,从而使得在搅拌铲内向炒锅表面进行浇水时,炒锅和浇水口的距离很短,避免了水滴飞溅,不仅使得炒菜机的工作环境更加干净,更易打扫,也减少了炒菜机内部触水的可能,使得机器的工作寿命更长。

见图2、图4,鼓风机42套设于转动电机41的外侧且通过固定支架7与螺母块62固定连接。鼓风机套设于转动电机的外侧且通过固定支架与螺母块固定连接,能使鼓吹到炒锅表面上的热风均匀平稳。

见图2、图3、图4、图5,鼓风机42为圆环形,且与转动电机41为同轴设置,鼓风机42的底面与转动电机41的轴线成垂直设置。鼓风机为圆环形,且与转动电机为同轴设置,不仅易于制造,而且可以使得鼓风机鼓吹出的热风是以转动电机的轴线为中心线,吹向炒锅表面,更易于炒锅内的水分蒸发,使炒锅迅速干燥。

见图2、图3,鼓风机42的底面上设有出风口43,出风口43设有两个或两个以上,且成圆周阵列分布。出风口设有两个或两个以上,且成圆周阵列分布,可使鼓吹到炒锅表面上的热风较为均匀,即可使得炒锅表面各部位温度较为一致,既可以避免糊锅也可以便于清洁。

见图2、图3、图4、图5,搅拌铲5与转动电机41为同轴设置,搅拌铲5与转动电机41之间通过连接件44可拆卸地连接,涮锅铲9与转动电机41之间通过连接件44可拆卸地连接。搅拌铲与转动电机为同轴设置,便于力的传导,从而使得搅拌铲的旋转动作能更流畅,使转动电机更易控制搅拌铲的转动,且避免了资源的浪费,节能省电。搅拌铲,涮锅铲与转动电机之间均通过连接件可拆卸地连接,两者可替换使用,不仅使得在搅拌铲或者涮锅铲出现问题时不需要更换整个炒菜机,只需更换搅拌铲或者涮锅铲即可,而且可以更换不同形状的搅拌铲或者涮锅铲,便于烹饪或者清洁。

见图2,涮锅铲9为倒“t”形,且其截面为下凸的圆弧形,涮锅铲通水孔91为倒“t”形且贯穿涮锅铲9的底部两端,涮锅铲9的底端且在涮锅铲通水孔91的下方设有涮锅棉92。涮锅铲为倒“t”形,且其截面为下凸的圆弧形,使得涮锅铲与炒锅形状相适应,便于清洁。涮锅铲通水孔为倒“t”形且贯穿涮锅铲的底部两端,从而使得在涮锅铲向炒锅表面进行浇水时,炒锅和浇水口的距离很短,避免了水滴飞溅,不仅使得炒菜机的工作环境更加干净,更易打扫,也减少了炒菜机内部触水的可能,使得机器的工作寿命更长。涮锅棉的设置,使得涮锅铲在清洁炒锅时可更贴合锅体,使涮锅铲的清洁更为彻底。

见图4、图5,本发明可应用于智能炒菜机。所述智能炒菜机,包括底座1、固定在底座1上的加热炉2,设于加热炉2上的炒锅3,和设于炒锅3上方的驱动装置4,以及和驱动装置4传动连接的且朝向炒锅3的搅拌铲5,底座1上方设有沿竖直方向设置的丝杠6,丝杠6上传动连接有驱动电机61,丝杠6上设有与其相配的螺母块62,驱动装置4通过固定支架7与螺母块62固定连接。丝杠作为将旋转运动转化为直线运动的执行元件,使得本机器传动效率高,定位准确,可控性高,故当使用本发明进行炒制菜肴时,通过驱动电机驱动丝杠旋转,使与丝杠相配合的螺母块做直线上下运动,带动固定支架及其上的驱动装置沿竖直方向上下移动,从而使得搅拌铲上下移动。同时驱动装置可带动搅拌铲左右旋转,故本发明可以使得搅拌铲上下移动,左右旋转,从而实现对菜肴的上下翻拌,左右翻拌,最大限度模拟中国菜的烹饪过程中的上下翻拌,使得菜受热均匀,口感更好。且可通过程序的设置,控制驱动电机和驱动装置,从而达到对搅拌铲的更精准的控制,便于实现自动化,固定支架7与丝杠6成垂直设置,且搅拌铲与丝杠6成平行设置。固定支架与丝杠成垂直设置,且搅拌铲与丝杠成平行设置,使得丝杠控制搅拌铲的移动方向位于搅拌铲的轴线方向,使得力的分布更为合理,更易于控制搅拌铲的移动,也便于编写程序,便于实现自动化。底座1上设有固定座11,炒锅3上设有炒锅支架31,炒锅支架31与固定座11成铰接设置,底座1上设有与炒锅支架31固定连接且可沿竖直方向伸缩设置的液压缸8。通过液压缸控制炒锅的上下翻转,更加精准,便捷,有利于实现自动化。还包括倒“t”形的涮锅铲9,涮锅铲9与驱动装置4为可拆卸连接。搅拌铲的设置,有利于炒锅的清洁,保证本发明做出的菜肴更加卫生,更有利于使用者的健康。而且搅拌铲和搅拌铲可以替换使用,更加方便。底座1上设有置物支架12,置物支架12上设有挂钩13。置物支架和挂钩的设置,可用于放置一些厨具,便于使用者的使用,使得人机关系更为和谐。底座1上设有作业台14。作业台的设置,可用于切菜时使用,便于使用者的使用,使得人机关系更为和谐。本发明可以通过显示屏105对工作状态显示,通过输入键盘106输入控制信息控制炒菜系统工作。显示屏和输入键盘的设置方便人机交互,可使人机关系更为和谐。

本发明可改变为多种方式对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是显而易见的,这样的改变不认为脱离本发明的范围。所有这样的对所述领域技术人员显而易见的修改将包括在本权利要求的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