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有减小的折叠长度的隔热板百叶窗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066849发布日期:2019-07-03 03:29阅读:146来源:国知局
具有减小的折叠长度的隔热板百叶窗的制作方法

本申请要求于2017年12月26日提交的韩国专利申请no.10-2017-0179667的优先权以及基于35u.s.c.§119从其中获得的所有权益,该申请的全部内容通过援引并入本文。

本发明涉及一种具有减小的折叠长度的隔热板百叶窗。



背景技术:

通常,百叶窗被配置成在上部安装件上具有驱动轴和驱动构件,通过拉动绳子(string),百叶窗上下移动从而开闭,或者为遮光功能而调整角度。近来,如已经授权的韩国实用新型no.20-0302950中所公开的,具有隔离功能以及遮光功能的百叶窗被开发出。然而,虽然优点在于百叶窗构件附接于隔离膜以使百叶窗构件可折叠或展开,但与普通的百叶窗相比在形状上没有差异,并且存在隔热性能下降并且体积增大的问题。

另外,在韩国特开实用新型公开no.20-2011-0011461和韩国特开实用新型公开no.20-2014-0004372中公开了一种泡沫板(bubblesheet),并且在已经授权的韩国专利no.10-1206414中公开了一种使用泡沫板的隔热板垫。然而,上述这些属于在冬季通过附接到窗户进行使用的一系列简单结构,因此不适于百叶窗。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旨在提供一种具有减小折叠长度的隔热板,这种具有减小的折叠长度的隔热板使用隔热片,但是被配置成如百叶窗那样可折叠的隔热条形,使得能够在窗户处折叠成仅为隔热条或在窗户处保持展开状态,以便如百叶窗那样保持折叠状态或展开状态而无需拆卸。

本公开还涉及提供一种具有减小的折叠长度的隔热板百叶窗,其包括前表面外皮表面和后表面外皮表面,在其上交替地形成接合带,以形成能够连续折叠的隔热条,并且从接合带将相邻的隔热条以相反的顺序进行折叠以重复执行自折叠和展开功能,由此能够重复折叠和展开功能而无需其他附加构件。

另外,本发明旨在提供一种具有减小的折叠长度的隔热板百叶窗,其包括前表面外皮表面和后表面外皮表面,在其上交替地形成接合带,以形成能够连续折叠的隔热条,并且在沿着可折叠隔热条的长度的中心处设置宽度折叠部以将长度减小预定宽度,使其容易储存和移动。

在本发明的一个方面中,具有减小的折叠长度的隔热板百叶窗可以包括:隔热板,其中,泡沫或气泡垫形式的泡沫板一体地耦接在第一外皮和第二外皮之间;第一接合带,其中,泡沫板和第二外皮被压在一起以与第一外皮接触并被热接合(heat-bonded),以在宽度方向上一体地接合并在每个预定高度处重复接合;第二接合带,其中,泡沫板和第一外皮被压在一起以与第二外皮接触并被热接合,以在宽度方向上一体地接合并且在第一接合带之间的每个中心位置处重复接合,从而分隔成具有百叶窗功能的相连接的隔热条;折叠保持构件,其是磁体、绳子、夹子、挂钩或粘扣带中的任一个,用于保持每个隔热条的锯齿形折叠状态,折叠保持构件设置在隔热条的下端隔热条和上端隔热条上;展开保持构件,其是磁体、绳子、夹子、挂钩或粘扣带中的任一个,用于固定到窗户或窗户框从而通过在宽度方向上展开隔热条而保持展开状态;拉带,其设置在下端隔热条上,拉带被拉动以释放折叠保持构件的所保持的耦接,从而从折叠状态形成为展开状态;以及宽度折叠部,其中,折叠成锯齿形的每个隔热条形成第一宽度部和第二宽度部,其通过如下方式形成:当第一接合带和第二接合带中的任一个与泡沫板压在一起时,将第二接合带和第一接合带中的任一个压在一起并一体地熔融以附接,从而同时折叠并减小隔热板的宽度部分,隔热板的宽度部分是在交替地形成第一接合带和第二接合带时形成的每个隔热条的长度,宽度折叠部用于在储存时被折起。

根据本发明,使用隔热板,但是隔热板被配置为诸如百叶窗的可折叠的隔热条的形式,以使得能够仅用隔热条在窗户处保持折叠或展开状态,因此能够如百叶窗那样在窗户处保持折叠状态或展开状态而无需拆卸。

根据本发明,隔热板形成为使前表面外皮和后表面外皮交替地形成接合带,从而制成可折叠的隔热条,并且通过使相邻的隔热条以相反的顺序在接合带处折叠以执行自折叠功能,能够执行折叠和展开功能而无需其他附加构件。

根据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具有减小的折叠长度的隔热板百叶窗,其形成为具有前表面外皮表面和后表面外皮表面,在其上交替地形成接合带,以形成能够连续折叠的隔热条,并且在沿着可折叠隔热条的长度的中心处设置宽度折叠部以将长度减小预定宽度,使其容易储存和移动。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将本发明的隔热板折叠而形成具有预定宽度的隔热条的状态的透视图;

图2是表示图1的展开状态的透视图;

图3是表示以折叠状态安装到窗户的状态的图;

图4是表示窗户上的展开状态的图;

图5是表示本发明的隔热条的长度的中心快要被折叠的状态的图;

图6是表示图5的折叠状态的图;

图7是用于说明本发明的宽度折叠部的放大图;

图8是沿着图7中的线a-a的放大的横截面图;

图9是本发明的沿着线b-b的放大的横截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在下文中,将参照附图详细描述本发明的实施例。

本发明包括:

隔热板10,其中泡沫或气泡垫(aircap)形式的泡沫板13一体地耦接在第一外皮11和第二外皮12之间;

第一接合带20,其中,泡沫板13和第二外皮12被压在一起以与第一外皮11接触并被热接合,以在宽度方向上一体地接合并且在每个预定高度处重复接合;

第二接合带30,其中,泡沫板13和第一外皮11被压在一起以与第二外皮12接触并被热接合,以在宽度方向上一体地接合并且在第一接合带20之间的每个中心位置处重复接合,从而分隔成具有百叶窗功能的相连接的隔热条40;

折叠保持构件,其是磁体、绳子、夹子、挂钩或粘扣带中的任一个,用于保持每个隔热条40的锯齿形折叠状态,折叠保持构件设置在隔热条40的下端隔热条40a和上端隔热条40b处;

展开保持构件,展开保持构件是磁体、绳子、夹子、挂钩或粘扣带中的任一个,其固定到窗户或窗户框从而通过在宽度方向上展开隔热条40而保持展开状态;

拉带60,其设置在下端隔热条40a处,拉带60被拉动以释放折叠保持构件的所保持的耦接,从而从折叠状态形成为展开状态;以及

宽度折叠部70,其中,折叠成锯齿形的每个隔热条40形成第一宽度部70a和第二宽度部70b,其通过如下方式形成:当第一接合带20和第二接合带30中的任一个与泡沫板13压在一起时,将第二接合带30和第一接合带20中的任一个压在一起并一体地熔融以附接,从而同时折叠并减小隔热板的宽度部分(隔热板的宽度部分是在交替地形成第一接合带20和第二接合带30时形成的每个隔热条40的长度),宽度折叠部70用于在储存时被折起。

宽度折叠部分70形成为具有:

第三接合带63,通过将第一外皮11与在一个隔热条40的长度的中心部分处的泡沫板13压在一起并一体地压到第二外皮12上,使第三接合带63在熔融和附接状态下向下弯曲;

第四接合带64和第五接合带65,通过将第二外皮12与在第三接合带63的两侧的具有相同的宽度的泡沫板13压在一起并一体地压到第一外皮11上,使第四接合带64和第五接合带65在熔融和附接状态下向上弯曲;

第六接合带66,通过将第二外皮12与在另一相邻的隔热条40的长度的中心部分处的泡沫板13压在一起并一体地压到第一外皮11上,使第六接合带66向上弯曲;

第七接合带67和第八接合带68,通过将第一外皮11与在第六接合带66的两侧的具有相同的宽度的泡沫板13压在一起并一体地压到第二外皮12上,使第七接合带67和第八接合带68向下弯曲;

第六接合带66的突出部分被配置为与第三接合带63的凹部重叠。

第三接合带63和第六接合带66到第四接合带64、第七接合带67、第五接合带65和第八接合带68的距离被配置为与每个隔热条40的第一宽度部70a和第二宽度部70b的折叠厚度相对应。

当用于固定到窗户框的双面胶带45加入到上隔热条40b时,对于初始安装是有利的。在本发明中,第一磁体51和第二磁体52被描述为用作折叠保持构件的示例。另外,第三磁体53被描述为用作展开保持构件的示例。

如上所述,本发明设有隔热板10,其中,泡沫或气泡垫形式的泡沫板13一体地耦接在第一外皮11和第二外皮12之间,并且

通过将泡沫板13和第二外皮12压在一起而一体地挤压使得与第一外皮11接触并被热接合,从而在宽度方向上一体地接合并每隔预定的间隔重复接合,来形成第一接合带20。

然后,通过将泡沫板13和第一外皮11压在一起以与第二外皮12接触并被热接合,从而在宽度方向上一体地接合并在第一接合带20之间的每个中心位置处重复接合,从而被制造成具有能够折叠和展开的用作百叶窗的形状,其中,每个隔热条40通过第一接合带20和第二接合带30以连续重复的方式连接。

同时,制造用于被折叠的宽度折叠部70,其中,折叠成锯齿形的每个隔热条40形成第一宽度部70a和第二宽度部70b,其通过如下方式形成:当第一接合带20和第二接合带30中的任一个与泡沫板13压在一起时,将第二接合带30和第一接合带20中的任一个压在一起并一体地熔融以附接,从而同时折叠并减小隔热板的宽度部分(隔热板的宽度部分是在交替地形成第一接合带20和第二接合带30时形成的每个隔热条40的长度)。

宽度折叠部70形成为具有:

第三接合带63,通过将第一外皮11与在一个隔热条40的长度的中心部分处的泡沫板13压在一起并一体地压到第二外皮12上,使第三接合带63向下弯曲;

第四接合带64和第五接合带65,通过将第二外皮12与在第三接合带63的两侧的具有相同宽度的泡沫板13压在一起并一体地压到第一外皮11上,使第四接合带64和第五接合带65向上弯曲;

第六接合带66,通过将第二外皮12与在另一相邻的隔热条40的长度的中心部分处的泡沫板13压在一起并一体地压到第一外皮11上,使第六接合带66向上弯曲;以及

第七接合带67和第八接合带68,通过将第一外皮11与在第六接合带66的两侧的具有相同宽度的泡沫板13压在一起并一体地压到第二外皮12上,使第七接合带67和第八接合带68向下弯曲;

第六接合带66的突出部分被配置为与第三接合带63的凹部重叠。

第三接合带63和第六接合带66到第四接合带64、第七接合带67、第五接合带65和第八接合带68的距离被配置为与每个隔热条40的第一宽度部70a和第二宽度部70b的折叠厚度相对应。

作为折叠保持构件的第一磁体51通过使用双面胶带或粘合剂固定到下端隔热条40a,并且作为折叠保持构件的第二磁体52也通过使用双面胶带45或粘合剂固定到上端隔热条40b。

在安装时,使用双面胶带45将上端隔热条40b附接到窗户框或窗户。当然,将第四磁体54预先增加到窗户框或者窗户的与第二磁体52相对应的部分位置处,以起到防止双面胶带45的粘合力下降的作用,由此提高耐久性。一些情况下,可以仅通过第二磁体52和第四磁体54的磁力来保持粘合力而不使用双面胶带45。

如图1和图3所示,本发明的百叶窗可以折叠成折起的百叶窗形状,这是因为:例如,通过接合到第一外皮11的第一接合带20和接合到第二外皮12的第二接合带30,隔热条40的宽度方向上的上部和下部交替地折叠成锯齿形,其中折叠方向彼此相反,并且通过作为折叠保持构件的第一磁铁51和第二磁铁52之间的相互磁力保持折叠状态,其用于使折叠后的隔热条40保持在折叠状态以从室内透过窗户观看外部前景。

在该状态下,当使用者向下拉动绳子60以遮挡窗户的阳光或阻挡外部冷空气时,第一磁体51和第二磁体52的磁耦接力被释放,并成为如图4所示的展开状态。这是因为:隔热条40的第一接合带20和第二接合带30的接合位置分别交替地接合到第一外皮11和第二外皮12,由此被折叠成相互的锯齿形,然后竖直地展开。当竖直地展开时,附接到下端隔热条40a的第一磁体51和附接到窗户或窗户框的相对应位置的用作展开保持构件的第三磁体53与窗户磁耦接并附接到窗户,从而保持展开状态。

因此,隔热板10可以制成隔热条40的结构,而无需任何复杂的百叶窗驱动构件或支承构件,并且,通过利用第一接合带20和第二接合带30的位置交替地接合到第一外皮11和第二外皮12的原理,使得相邻的隔热条40的折叠和展开成为可能,并且,通过诸如第一磁体51和第二磁体52的折叠保持构件,能够保持折叠状态,从而能够从室内透过窗户看到外部前景,并且,通过诸如第一磁体51和第三磁体53的展开保持构件,能够将百叶窗保持在展开状态。因此,通过利用隔热板10的简单的隔热条40的结构,能够实现百叶窗的功能。在上面的说明中,磁体被描述为折叠保持构件和展开保持构件,但是它们可以用诸如夹子或挂钩的公知方法替代来进行固定和保持。

另外,宽度折叠部70形成在折起的隔热条40的中心部分,其中,折叠成锯齿形的每个隔热条40形成第一宽度部70a和第二宽度部70b,其通过如下方式形成:当第一接合带20和第二接合带30中的任一个与泡沫板13压在一起时,将第二接合带30和第一接合带20中的任一个压在一起并一体地熔融以附接,从而同时折叠并减小隔热板的宽度部分(隔热板的宽度部分是在交替地形成第一接合带20和第二接合带30时形成的每个隔热条40的长度)。

宽度折叠部分70形成为具有:

第三接合带63,通过将第一外皮11与在一个隔热条40的长度的中心部分处的泡沫板13压在一起并一体地压到第二外皮12上,使第三接合带63在熔融和附接状态下向下弯曲;

第四接合带64和第五接合带65,通过将第二外皮12与在第三接合带63的两侧的具有相同的宽度的泡沫板13压在一起并一体地压到第一外皮11上,使第四接合带64和第五接合带65在熔融和附接状态下向上弯曲;

第六接合带66,通过将第二外皮12与在另一相邻的隔热条40的长度的中心部分处的泡沫板13压在一起并一体地压到第一外皮11上,使第六接合带66向上弯曲;以及

第七接合带67和第八接合带68,通过将第一外皮11与在第六接合带66的两侧的具有相同的宽度的泡沫板13压在一起并一体地压到第二外皮12上,使第七接合带67和第八接合带68向下弯曲;

第六接合带66的突出部被配置为与第三接合带63的凹部重叠并重复折叠,第三接合带63和第六接合带66到第四接合带64、第七接合带67、第五接合带65和第八接合带68的距离被配置为与在重叠时的每个隔热条40的第一宽度部70a和第二宽度部70b的折叠厚度相对应,如图6所示,第一宽度部70a和第二宽度部70b在宽度折叠部70处被折叠。因此,即使总折叠长度减少到一半,封装形式也不会改变,并且储存容易,体积和长度减小,运输成本降低。在使用中,由于只需要简单地将其展开,因此可以方便地使用。

这是因为,形成隔热板10的隔热条40被折叠,使得通过由第一接合带20和第二接合带30实现的隔热条40的折叠来减小隔热板10的长度,并且在隔热片10的宽度部分(其是每个隔热条40的长度)的中心部还具有与可折叠的第三接合带63重叠的第六接合带66,同时,第七接合带67与第四接合带64重叠在一起,第八接合带68与第五接合带重叠在一起,均面接触状态,从而即使在对折后展开隔热条40的长度时还能够连续地重复隔热条40的展开和折叠。

附图标记的说明

10:隔热板

11:第一外皮

12:第二外皮

13:泡沫板

20:第一接合带

30:第二接合带

40:隔热条

51:第一磁体

52:第二磁体

53:第三磁体

54:第四磁体

60:拉带

63:第三接合带

64:第四接合带

65:第五接合带

66:第六接合带

67:第七接合带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