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智能课桌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242761发布日期:2018-12-11 23:16阅读:111来源:国知局
一种智能课桌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学习用品附属装置的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智能课桌。

背景技术

众所周知,课桌是一种用于放置书本和纸笔等相关学习用品,以方便使用者进行书写从而提高学习效果的装置,其在学习设备的领域中得到了广泛的使用;现有的课桌包括支撑板、框架和支腿,所述支撑板安装在框架的顶壁,所述框架内设置有放置腔,框架的前侧壁设置有取放口,并且所述取放口与放置腔相通,四组支腿分别安装在框架底壁的左前侧、右前侧、左后侧和右后侧;现有的课桌使用时,可将闲置的书本和背包放置在放置腔内,将学习相关知识所需的书本放置在支撑板上方进行书写以理解相关知识内容即可;然而,现有的课桌在使用中发现,其工作模式较为单一,无法对课堂知识进行录制保存,使用效果较差,实用性较低;并且,其不方便取放放置腔内的闲置物品,给使用者带来不便,致使其使用可靠性较低。



技术实现要素: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工作模式较为多样,可对课堂知识进行录制保存,使用效果较强,实用性较高;并且,方便取放放置腔内的闲置物品,给使用者带来便利,从而提高其使用可靠性的智能课桌。

本发明的一种智能课桌,包括支撑板、框架和支腿,所述支撑板安装在框架的顶壁,所述框架内设置有放置腔,框架的前侧壁设置有取放口,并且所述取放口与放置腔相通,四组支腿分别安装在框架底壁的左前侧、右前侧、左后侧和右后侧;还包括伺服电机、主动齿轮、被动齿轮、两组固定架、链条、主体、传感器、显示屏、中央处理器、存储器、单片机和读卡器,支撑板顶壁设置有凹槽,两组固定架分别安装在所述凹槽内的左侧和右侧,所述两组固定架之间设置有转轴,伺服电机的输出端设置有传动轴,主动齿轮和被动齿轮分别安装在传动轴和转轴上,所述链条套设在主动齿轮和被动齿轮上,主体底壁的左侧和右侧分别设置有两组滑动架,所述两组滑动架分别卡装在转轴上,主体内设置有工作腔,主体上设置有插口,读卡器安装在工作腔内并与处理器电连接,读卡器上设置有读取槽,所述读取槽与插口相通,并且所述中央处理器安装在工作腔内,单片机与中央处理器电连接,工作腔内设置有显示器,并且所述显示器与中央处理器电连接,主体的侧壁上设置有开口,并且开口与工作腔相通,所述显示屏安装在控制口处,传感器安装在工作腔内并与中央处理器电连接,所述传感器位于显示器的后侧,所述存储器安装在工作腔内并与中央处理器电连接,工作腔内设置有网络收发电路,并且所述网络收发电路均与中央处理器电连接,主体上设置有摄像器,所述摄像器与存储器电连接;还包括两组滑轨和抽屉,两组滑轨分别安装在放置腔的左侧壁和右侧壁上,抽屉顶端设置有放置槽,抽屉位于两组滑轨上方。

本发明的一种智能课桌,所述主动齿轮、被动齿轮和链条均为不锈钢材质。

本发明的一种智能课桌,还包括数据监控器,所述数据监控器安装在工作腔内并与中央处理器电连接。

本发明的一种智能课桌,还包括蓄电电机,所述蓄电电机安装在凹槽内并与伺服电机和中央处理电连接,主体侧壁上设置有电连接扣,并且所述电连接扣与蓄电电机电连接。

本发明的一种智能课桌,还包括橡胶塞,所述橡胶塞的侧壁铰接于主体的侧壁上,并在橡胶塞上设置有固定扣。

本发明的一种智能课桌,还包括第一隔板和两组第二隔板,第一隔板安装在放置槽内并且隔板的前侧壁与后侧壁分别与放置槽前侧壁和后侧壁连接,所述两组第二隔板分别安装在第一隔板的左侧壁和右侧壁上。

本发明的一种智能课桌,还包括四组胶垫,四组胶垫分别安装在所述四组支腿的底端。

本发明的一种智能课桌,还包括拉板,抽屉的前侧壁上设置有带动板,并在所述带动板上设置有抽拉槽,拉板安装在所述抽拉槽内。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为:摄像器可对教师上课的授课内容进行录制并储存至存储器中,网络收发电路可方便使用的学生对相关的资料利用网络进行查询,读卡器可对存有相关电子信息的储存卡进行读取,方便学生阅读资料,工作模式较为多样,可对课堂知识进行录制保存,使用效果较强,实用性较高;并且,使用者可将闲置物品放入至放置槽内,其方便取放放置腔内的闲置物品,给使用者带来便利,从而提高其使用可靠性。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主体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的右视结构示意图;

图4是放置槽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5是橡胶塞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中标记:1、支撑板;2、框架;3、支腿;4、伺服电机;5、被动齿轮;6、固定架;7、链条;8、主体;9、传感器;10、显示屏;11、中央处理器;12、存储器;13、单片机;14、读卡器;15、网络收发电路;16、摄像器;17、滑轨;18、抽屉;19、数据监控器;20、蓄电电机;21、橡胶塞;22、固定扣;23、第一隔板;24、第二隔板;25、胶垫;26、拉板;27、带动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描述。以下实施例用于说明本发明,但不用来限制本发明的范围。

如图1至图5所示,本发明的一种智能课桌,包括支撑板1、框架2和支腿3,支撑板安装在框架的顶壁,框架内设置有放置腔,框架的前侧壁设置有取放口,并且取放口与放置腔相通,四组支腿分别安装在框架底壁的左前侧、右前侧、左后侧和右后侧;还包括伺服电机4、主动齿轮、被动齿轮5、两组固定架6、链条7、主体8、传感器9、显示屏10、中央处理器11、存储器12、单片机13和读卡器14,支撑板顶壁设置有凹槽,两组固定架分别安装在凹槽内的左侧和右侧,两组固定架之间设置有转轴,伺服电机的输出端设置有传动轴,主动齿轮和被动齿轮分别安装在传动轴和转轴上,链条套设在主动齿轮和被动齿轮上,主体底壁的左侧和右侧分别设置有两组滑动架,两组滑动架分别卡装在转轴上,主体内设置有工作腔,主体上设置有插口,读卡器安装在工作腔内并与处理器电连接,读卡器上设置有读取槽,读取槽与插口相通,并且中央处理器安装在工作腔内,单片机与中央处理器电连接,工作腔内设置有显示器,并且显示器与中央处理器电连接,主体的侧壁上设置有开口,并且开口与工作腔相通,显示屏安装在控制口处,传感器安装在工作腔内并与中央处理器电连接,传感器位于显示器的后侧,存储器安装在工作腔内并与中央处理器电连接,工作腔内设置有网络收发电路15,并且网络收发电路均与中央处理器电连接,主体上设置有摄像器16,摄像器与存储器电连接;还包括两组滑轨17和抽屉18,两组滑轨分别安装在放置腔的左侧壁和右侧壁上,抽屉顶端设置有放置槽,抽屉位于两组滑轨上方;摄像器可对教师上课的授课内容进行录制并储存至存储器中,网络收发电路可方便使用的学生对相关的资料利用网络进行查询,读卡器可对存有相关电子信息的储存卡进行读取,方便学生阅读资料,工作模式较为多样,可对课堂知识进行录制保存,使用效果较强,实用性较高;并且,使用者可将闲置物品放入至放置槽内,其方便取放放置腔内的闲置物品,给使用者带来便利,从而提高其使用可靠性。

本发明的一种智能课桌,主动齿轮、被动齿轮和链条均为不锈钢材质;可防止主动齿轮、被动齿轮和链条在长时间使用中产生锈迹,可有效延长装置的工作寿命。

本发明的一种智能课桌,还包括数据监控器19,数据监控器安装在工作腔内并与中央处理器电连接;可对装置进行网络利用的情况进行监测,方便相关的教师掌握学生网络使用情况,提高实用性。

本发明的一种智能课桌,还包括蓄电电机20,蓄电电机安装在凹槽内并与伺服电机和中央处理电连接,主体侧壁上设置有电连接扣,并且电连接扣与蓄电电机电连接;可保障装置的用电器在远离电源的条件下可正常工作。

本发明的一种智能课桌,还包括橡胶塞21,橡胶塞的侧壁铰接于主体的侧壁上,并在橡胶塞上设置有固定扣22;可对电连接扣进行封闭保护,防止电连接扣内积水积尘,提高实用性。

本发明的一种智能课桌,还包括第一隔板23和两组第二隔板24,第一隔板安装在放置槽内并且隔板的前侧壁与后侧壁分别与放置槽前侧壁和后侧壁连接,两组第二隔板分别安装在第一隔板的左侧壁和右侧壁上;第一隔板和两组第二隔板可将放置槽分割为四组储物空间,可提高使用者对放置槽内空间的利用率。

本发明的一种智能课桌,还包括四组胶垫25,四组胶垫分别安装在四组支腿的底端;可防止四组支腿在长时间使用中发生磨损。

本发明的一种智能课桌,还包括拉板26,抽屉的前侧壁上设置有带动板27,并在带动板上设置有抽拉槽,拉板安装在抽拉槽内;方便使用者调节抽屉的横向位置。

本发明的一种智能课桌,其在工作时,在完成上述动作之前,使用者首先手动将装置移动到用户需要的位置,第一隔板和两组第二隔板可将放置槽分割为四组储物空间,使用者可根据自身的使用需求对书本进行分类,以将闲置的书本放置在放置腔内,将学习相关知识所需的书本放置在支撑板上方进行书写以理解相关知识内容,需要时打开伺服电机,伺服电机工作带动其上设置的传动轴旋转,传动轴旋转的同时可带动主动齿轮转动,主动齿轮转动可带动链条进行相对转动,链条进行相对转动可带动被动齿轮转动,被动齿轮旋转可带动转轴进行旋转,转轴可带动两组滑动架同时旋转,以带动主体旋转至适宜位置,打开摄像器可对教师上课的授课内容进行录制并储存至存储器中,使用者进行课后复习时可由显示屏处进行触摸控制,传感器可将控制信息传递至中央处理器中,通过中央处理器对单片机和储存器进行操作控制,使用的学生可通过网络收发电路对相关的资料利用网络进行查询,读卡器可对存有相关电子信息的储存卡进行读取,方便学生阅读资料,工作模式较为多样,可对课堂知识进行录制保存,长时间使用后使用者可通过电连接扣对蓄电电机进行蓄电处理,以保障装置用电器可正常工作,蓄电处理结束后使用者手动旋转橡胶塞带动连接扣对电连接扣进行封闭保护即可。

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技术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变型,这些改进和变型也应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