吸尘地刷及具有其的吸尘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244513发布日期:2018-12-11 23:26阅读:133来源:国知局
吸尘地刷及具有其的吸尘器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属于清洁电器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用于吸尘器的吸尘地刷及具有其的吸尘器。

背景技术

吸尘器是一种清洁电器,用于清除地面、地毯、墙壁、家具、衣物及各种缝隙中的灰尘。一般来说,吸尘器主要包括抽吸装置和吸入管路,以电动机和风机为主形成的抽吸装置设置在吸尘器机体内,吸入管路包括吸头、吸尘刚管和吸尘软管,吸头有向下开口的吸气口并通过吸尘刚管和吸尘软管与吸尘器机体内风机的进风口相通。

现有吸尘器的滚刷一般包括两种,单滚刷和双滚刷,如果设扫地机器人清扫作业时的行进方向为前方,单滚刷工作方式是:滚刷的旋转方向与扫地机器人前进时驱动轮的旋转方向相同,即:扫地机器人向前行走时,滚刷向后清扫垃圾。而双滚刷可以采用多种工作方式,如两个滚刷的旋转反向、旋转速度都可以根据需要来设置。

市面上常见的双滚刷的吸尘地刷,其吸尘风力会被分散从而导致机器的除尘力效果下降。

因此,有必要对现有技术进行进一步改进。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除尘效果好的吸尘地刷。

本发明的另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除尘效果好的吸尘器。

为实现上述发明目的,本发明提供一种吸尘地刷,包括地刷壳体以及设置在地刷壳体的滚刷组件,所述滚刷组件包括平行设置的第一滚刷和第二滚刷,所述吸尘地刷的底部设有进风口,所述进风口位于第一滚刷和第二滚刷之间,所述吸尘地刷还包括连接于地刷壳体的风道限缩结构,风道限缩结构包括自地刷壳体沿着所述第二滚刷周向向下延伸的限缩件,限缩件设置于第一滚刷和第二滚刷之间,地刷壳体与第二滚刷之间形成位于气流下游的主风道,限缩件与进风口之间形成位于气流上游且相较于所述主风道空间限缩的甩尘口,含尘气流由进风口经甩尘口后经主风道从位于第二滚刷后侧的出风口排出。

作为本发明一实施方式的进一步改进,所述主风道的截面积大于甩尘口处最小风道截面积。

作为本发明一实施方式的进一步改进,所述风道限缩结构还包括设置在第一滚刷和第二滚刷之间的分隔件,所述分隔件将所述进风口分割为与第一滚刷对应的第一进风口以及与第二滚刷对应的第二进风口,所述第一进风口和第二进风口均与所述甩尘口连通,所述甩尘口形成于所述限缩件和分隔件之间。

作为本发明一实施方式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分隔件的纵长方向与所述第一滚刷的旋转轴线平行,所述分隔件纵长方向的两端固定在所述地刷壳体上。

作为本发明一实施方式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分隔件与第二滚刷之间间隙的距离小于所述分隔件与第一滚刷之间间隙的距离。

作为本发明一实施方式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二进风口的面积小于所述第一进风口的面积。

作为本发明一实施方式的进一步改进,定义第一平面为经过第一滚刷的旋转轴线和第二滚刷的旋转轴线的平面,所述限缩件沿着所述第一滚刷的周向向下延伸,所述限缩件的延伸末端穿过所述第一平面。

作为本发明一实施方式的进一步改进,所述限缩件的纵长方向与所述第一滚刷的旋转轴线平行,所述限缩件纵长方向的两端固定在所述地刷壳体上。

作为本发明一实施方式的进一步改进,所述限缩件的上部安装在地刷壳体上,所述限缩件的下部形成周向贴近所述第一滚刷外围的尖端。

作为本发明一实施方式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分隔件包括分别对应所述第一滚刷和第二滚刷的第一引导面和第二引导面,所述第一引导面和第二引导面分别构造为与第一滚刷和第二滚刷外围匹配的弧面。

作为本发明一实施方式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分隔件朝向清洁表面的底面构造为与地刷壳体的底面平行等高的平面。

作为本发明一实施方式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分隔件朝向清洁表面的底面构造为高于地刷壳体底面的斜面,所述斜面自前后向上倾斜。

作为本发明一实施方式的进一步改进,定义第一平面为经过第一滚刷的旋转轴线和第二滚刷的旋转轴线的平面,所述限缩件沿着所述第一滚刷的周向向下延伸,所述限缩件的延伸末端抵达所述第一平面。

作为本发明一实施方式的进一步改进,定义第一平面为经过第一滚刷的旋转轴线和第二滚刷的旋转轴线的平面,限缩件沿着第一滚刷的周向向下延伸,限缩件的延伸末端高于所述第一平面。

作为本发明一实施方式的进一步改进,所述限缩件和分隔件之间甩尘口的距离在6毫米到15毫米之间。

作为本发明一实施方式的进一步改进,所述限缩件沿着所述第一滚刷的周向向下延伸,所述限缩件的底面高于地刷壳体的底面,含尘气流经所述限缩件的底面由进风口进入甩尘口。

作为本发明一实施方式的进一步改进,所述限缩件的末端具有第一延伸端和第二延伸端,第一延伸端沿着第一滚刷周向向第一滚刷底部延伸,第二延伸端沿着第二滚刷周向向第二滚刷底部延伸,所述限缩件的底面构成第一引导面,限缩件相对于第一滚刷的外侧自第二延伸端向上形成第二引导面,第二引导面构造为与第二滚刷外围匹配的弧面。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吸尘器,包括负压吸尘装置,上述吸尘器还包括与所述负压吸尘装置配合连接的如上任意一实施方式所述的吸尘地刷。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提供的吸尘地刷,通过在第一滚刷和第二滚刷之间设置风道限缩结构,并且风道限缩结构包括沿着第一滚刷周向延伸的限缩件,限缩件与进风口之间形成限缩进风通道的甩尘口,含尘气流由进风口经甩尘口后从位于第二滚刷后侧的出风口排出,此结构可有效提升第一滚刷和第二滚刷的灰尘分离能力,使垃圾有效分离并且顺畅导向出风口,并且提高真空度及垃圾分离效率进而提升除尘效率。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优选的第一实施方式中吸尘器的一部分的剖视示意图;

图2是图1中的吸尘器a部分的放大示意图;

图3是图1中的吸尘器的吸尘地刷拆掉第一滚刷和第二滚刷后的立体图;

图4是本发明优选的第二实施方式中吸尘地刷的剖视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优选的第三实施方式中吸尘地刷的剖视示意图;

图6是本发明优选的第四实施方式中吸尘地刷的剖视示意图;

图7是本发明优选的第五实施方式中吸尘地刷的剖视示意图;

图8是本发明优选的第六实施方式中吸尘地刷的剖视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将结合附图所示的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进行详细描述。但这些实施方式并不限制本发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根据这些实施方式所做出的结构、方法、或功能上的变换均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内。

应该理解,本文使用的例如“上”、“上方”、“下”、“下方”等表示空间相对位置的术语是出于便于说明的目的来描述如附图中所示的一个单元或特征相对于另一个单元或特征的关系。空间相对位置的术语可以旨在包括设备在使用或工作中除了图中所示方位以外的不同方位。

如图1到图3所示,介绍本发明的优选的实施方式。在本实施方式中,滚刷组件用于吸尘地刷,吸尘地刷可以用于立式吸尘器。滚刷组件20包括第一滚刷21和第二滚刷22,沿着滚刷组件20的清扫行进方向(箭头f所示方向),第一滚刷21和第二滚刷22前后排列设置,即第一滚刷21在前,第二滚刷22在后。第一滚刷21上设有第一刷毛,第二滚刷22上设有第二刷毛,第一滚刷21和第二滚刷22在马达的带动下分别围绕第一轴线和第二轴线沿相反的两个方向相向旋转,其中第一刷毛的硬度大于第二刷毛的硬度。这样,在滚刷组件20被吸尘器向前推行过程中,第一滚刷21可以把粉尘扫起,将大颗粒垃圾向后清扫,第二滚刷22与地面相擦,能把小颗粒垃圾和第一滚刷21遗漏的垃圾和粉尘一同扫进出尘通道中,这样可以确保在其推行过程中把地面的垃圾清扫干净。以下对前后的描述均以滚刷组件清扫时前进的方向为参考。

其中,第一滚刷21包括第一滚刷辊,第一刷毛设置于第一滚刷辊上,第一轴线即第一滚刷辊的轴线,第一刷毛包括刷毛211和刮条212,刷毛211可以是植毛或者硬毛,刷毛211和刮条212沿第一滚刷21周向交替设置,工作的时候,既可以通过刷毛211进行扬灰,又可以通过刮条212聚拢灰尘,提升清洁效果。第二滚刷22包括第二滚刷辊,第二刷毛设置于第二滚刷辊上,第二刷毛包括绒毛。而且第一刷毛与第二刷毛间隔设置,也就是说第一刷毛和第二刷毛之间具有间隙,不会产生直接接触。当然,也可以是第一刷毛和第二刷毛彼此接触或者第一刷毛和第二刷毛之间可以部分重叠,也可以实现对地面的清扫。

上述滚刷组件20可以用于各种清洁装置,如立式吸尘器的吸尘地刷、卧式吸尘器的吸尘地刷、便携式吸尘器的吸尘地刷以及机器人吸尘器/扫地机等等。下面以吸尘地刷为例进行具体说明。

吸尘地刷包括地刷壳体30,滚刷组件20设置在地刷壳体30上,第一滚刷21和第二滚刷22之间设有进风口,第二滚刷22的上方及后部设有连通进风口的出尘通道12,含尘气流由进风口进入出尘通道12,出尘通道12具有出风口121,第二滚刷22的后部设置导风板35,导风板35连接于地刷壳体30并形成出尘通道12的一部分,导风板35的一端紧密接触第二滚刷22,从而使出尘通道12在进风口和出风口121之间形成封闭通道,以引导含尘气流的流向。通过导风板35与第二滚刷22的紧密接触,提高吸尘地刷的真空度,灰尘经第一滚刷21和第二滚刷22清扫,更彻底的由进风口进入出尘通道12后从出风口121排出后被收集,从而地面清扫更加干净。其中,第二滚刷22在沿着图2所示箭头方向逆时针旋转,与含尘气流走向相同,能辅助带动气流与垃圾的进入。通过在吸尘地刷的底部设置进风口,进风口位于第一滚刷21及第二滚刷22之间,含尘气流穿过第一滚刷21的底部,再通过第一滚刷和第二滚刷间之间,顺着第二滚刷的上方、沿着箭头方向进入出风口121,构成了一个高效除尘的风道结构。

地刷壳体30包括容纳滚刷组件20的地刷上壳31以及设置于地刷上壳31底部的地刷下壳34,出尘通道12形成于地刷上壳31内,导风板35连接在地刷上壳31和地刷下壳34之间以引导含尘气流的流向。其中,导风板35接触第二滚刷22的一端构造为插接部351,插接部351包括沿着平行于第二轴线方向排列的多个齿,多个齿至少部分伸入第二刷毛。如此可使得第二滚刷22与导风板35紧密贴合,增强出尘通道12的密封性,同时多个齿也可以实现对第二刷毛上附带的灰尘、杂物进行清理,增强第二滚刷22的清洁效果。因在第二滚刷22与导风板35处的出尘风道12平滑顺畅,另外,出尘风道12类似于蜗壳结构,可将第二滚刷22中的垃圾有效分离,含尘气流沿出尘风道12相切方向运行,借助第二滚刷22的旋转,可以将垃圾顺畅剥离,避免气流紊乱和灰尘分离不净。

因第一滚刷21与第二滚刷22的转向相反,第二滚刷22的功能有两个,一个是把灰尘挡住往前扫,另一个是与地面相擦起到封气的作用,使灰尘进入出尘风道12。通过沿着出尘风道12的出尘方向,在第二滚刷22后侧增设导风板35的结构,并且导风板深入第二滚刷22内部并且与第二滚刷22外圆近似相切,并且导风板35自接触第二滚刷22的一端到第二延伸端353的延伸轨迹与第二日滚刷22的外圆匹配,此结构可有效提升第二滚刷的灰尘分离能力,使垃圾有效分离并且顺畅导向出风口121。

进一步的,继续图2所示,吸尘地刷20还包括连接于地刷壳体30的风道限缩结构,风道限缩结构设置于第一滚刷21和第二滚刷22之间,风道限缩结构包括自地刷壳体30沿着所述第二滚刷周向向下延伸的限缩件33,所述限缩件33设置于第一滚刷和第二滚刷之间,地刷壳体30与第二滚刷22之间形成位于气流下游的主风道40,限缩件33与进风口321,322之间形成位于气流上游的甩尘口38,主风道40形成于地刷上壳31与第二滚刷22之间,甩尘口38相较于主风道40空间受限缩,含尘气流由进风口321,322经甩尘口38后汇集经主风道40从位于第二滚刷后侧的出风口121排出。

限缩件33与进风口之间形成限缩进风通道的甩尘口38,含尘气流由进风口经甩尘口38进入主风道及出尘通道12后从位于第二滚刷22后侧的出风口121排出。流量相同的情况下,通过调整甩尘口处最小风道的截面积,使主风道40的截面积大于甩尘口38处最小风道截面积,提高了甩尘口38及进风口的空气流速,更有利于快速吸走含尘气体,主风道40相对于甩尘口38起到了缓冲的作用,使得进风口处的气流均匀进风,地刷除尘更佳。

具体的,风道限缩结构还包括设置在限缩件33下部的分隔件32,分隔件32设置于地刷壳体30的底部并位于第一滚刷21和第二滚刷22之间,其将进风口分割为与第一滚刷21对应的第一进风口321以及与第二滚刷22对应的第二进风口322,第一进风口321和第二进风口322均与甩尘口38连通,这样由第一滚刷21带动的灰尘从第一进风口321经甩尘口38进入出尘通道12,由第二滚刷22带动的灰尘从第二进风口322经甩尘口38进入出尘通道12,即灰尘被吸入后再汇集到一起,后从位于第二滚刷22后侧的出风口121排出,使得清扫更加彻底。由于限缩件33与分隔件32之间缩小的空间形成了缩小的甩尘口38,含尘气流由第一进风口321和第二进风口322进入甩尘口38,再顺着第二滚刷22的上方的出尘通道12进入出风口121,用于提高甩尘口38真空度及除尘效率。

本实施例中,限缩件33设置在第一滚刷21的后部,限缩件33沿着第一滚刷21的周向向下延伸,甩尘口38形成于限缩件33和分隔件32之间。限缩件33和分隔件32的纵长方向均与第一轴线平行,并且限缩件33和分隔件32纵长的两端均固定在地刷壳体上30。分隔件32包括分别对应第一滚刷21和第二滚刷22的第一引导面325和第二引导面326,第一引导面325和第二引导面326分别构造为与第一滚刷21和第二滚刷22外围匹配的第一弧面和第二弧面,第一弧面和限缩件33之间形成弧形的第一吸尘通道323,第二弧面和第二滚刷22外围之间形成弧形的第二吸尘通道324,第一吸尘通道323连通第一进风口321、甩尘口38和出尘通道12,第二吸尘通道324连通第二进风口322、甩尘口38和出尘通道12。这样,自第一滚刷21和第二滚刷22清扫的灰尘经过一段吸尘通道后再汇集到甩尘口38,然后进入出尘通道12,防止灰尘在进风口聚集而不能够被吸入,并且第一弧面和第二弧面用于将从第一进风口321和第二进风口322进入的风导向甩尘口38,并且由于限缩件33与分隔板32之间缩小的空间形成了缩小的甩尘口38,提升吸尘地刷的真空度及除尘效率。优选的限缩件33与分隔板32之间甩尘口的距离在6-15mm之间,10mm时为最佳。

其中,分隔件32的截面大致呈三角形,分隔件32朝向清洁表面的底面327构造为与地刷壳体30的底面大致平行等高的平面,增强第一进风口321和第二进风口322之间的密封性,提高吸尘地刷的真空度。分隔件32到第一滚刷21的距离和到第二滚刷22的距离大致相等,从而保证从第一进风口321和第二进风口322进入的尘流也大致相等。定义第一平面为经过第一滚刷的旋转轴线和第二滚刷的旋转轴线的平面m,限缩件33沿着第一滚刷21的周向向下延伸,大致延伸到抵达平面m。

参照图4所示,本发明优选的第二实施方式中,分隔件32a到第二滚刷22之间的距离小于分隔件32a到第一滚刷21之间的距离,或者说分隔件32a的设置使得第二进风口322a的面积小于第一进风口321a的面积,使得大部分含尘气流经第一滚刷21与分隔件32a之间的吸力更大的第一进风口321a进入出尘风道12,除尘效率更高。如图4所示,第一引导面325a与第一滚刷21之间的第一吸尘通道相比第二引导面326a与第二滚刷22之间的第二吸尘通道宽,分隔件32a的底面327a同样构造为与地刷壳体30的底面大致等高。另外,限缩件33a沿着第一滚刷21的周向向下延伸,限缩件33的延伸末端穿过第一平面,这样限缩件33a和分隔件32a之间的甩尘口38a就形成甩尘通道,更有利于加强整个吸尘地刷的密封性,从而防止吸力外漏,除尘效率高。限缩件33a的上部安装在地刷壳体的地刷上壳31上,本实施例中,地刷上壳31形成第一滚刷21和第二滚刷22的风罩,即地刷上壳31形成有与第一滚刷21外围和第二滚刷22外围匹配的弧形顶壁,限缩件33a的两侧壁承接上方弧形顶壁结构,并在与弧形顶壁相接触处沿着切向方向顺滑而下。限缩件33a的下部形成周向贴近第一滚刷21外围的尖端,用于将含尘气流中的灰尘和空气相剥离。

参照图5所示,本发明优选的第三实施方式中,分隔件32b与地面之间具有一间隙,即分隔件32b朝向清洁表面的底面327b构造为高于地刷壳体底面的斜面,斜面自前后向上倾斜,用于将由第一进风口321b逸出的含尘空气经该间隙进入第二进风口322b后吸入出尘通道12。另外,本实施例中,同样的,分隔件32b到第二滚刷22之间的距离小于分隔件32b到第一滚刷21之间的距离,或者说分隔件32b的设置使得第二进风口322b的面积小于第一进风口321b的面积,第一引导面325b与第一滚刷21之间的第一吸尘通道相比第二引导面326b与第二滚刷22之间的第二吸尘通道宽,分隔件32b的底面327b构造为高于与地刷壳体30的底面。限缩件33b沿着第一滚刷21的周向向下延伸,限缩件33b的延伸末端穿过第一平面,限缩件33b的下部也同样形成周向贴近第一滚刷21外围的尖端。

参照图6所示,本发明优选的第四实施方式中,限缩件33c沿着第一滚刷21的周向向下延伸,限缩件33c的延伸末端抵达第一平面,同样可以实现从第一进风口321c和第二进风口322c进入的风经甩尘口38c进入出尘通道12。分隔件32c的设置位置可以相对于第一滚刷21和第二滚刷22的位置居中或者与上述实施方式相同,这里不再赘述。

参照图7所示,本发明优选的第五实施方式中,限缩件33d沿着第一滚刷21的周向向下延伸,限缩件33d的延伸末端高于平面m,限缩件33d和分隔件32d之间的甩尘口38d增大,有利于大颗粒的灰尘进入。分隔件32c的设置以及第一进风口321d和第二进风口322d的设置于第三实施方式相同,这里不再赘述。

参照图8所示,本发明优选的第六实施方式中,风道限缩结构包括设置于第一滚刷21和第二滚刷22之间的限缩件33e,限缩件33e在与弧形顶壁相接触处沿着切向方向顺滑而下,限缩件33e相对于第一滚刷21的外侧形成有连通进风口的甩尘口38e,本实施例中,进风口只有一个,即位于限缩件33e和第二滚刷22之间的第二进风口322e,限缩件33e的末端向两个方向延伸,即沿着第一滚刷21周向向第一滚刷21底部延伸的第一延伸端331e以及沿着第二滚刷22周向向第二滚刷22底部延伸的第二延伸端332e,第一延伸端331e和第二延伸端332e之间的底面构成第一引导面325e,限缩件33e相对于第一滚刷21的外侧自第二延伸端332e向上形成第二引导面326e,第二引导面326e构造为与第二滚刷22外围匹配的弧面,第一引导面325e高于地刷壳体30的底面,或者说限缩件33e的底端接近地面且具有间隙,含尘气流经第一引导面325e底部与地面的间隙由第二进风口322e在第二引导面326e的引导下进入甩尘口38e后再进入出尘通道12。

上述实施例中,在吸尘地刷使用过程中,第一滚刷21顺时针旋转带动清扫的垃圾通过甩尘口进入出尘通道,含尘气流在甩尘口处顺着出尘通道被吸走,提高真空度及垃圾分离效率进而提升除尘效率。

上述吸尘地刷可以用于立式吸尘器,立式吸尘器还包括设置于吸尘地刷上方的负压吸尘装置(图未示),立式吸尘器的底部可以设置滚轮11,以方便吸尘操作时推动前进。另外,吸尘器还包括设置于滚刷组件20上的马达50以及连接马达50和滚刷组件20的传动机构,马达50通过传动机构带动第一滚刷21和第二滚刷22实现相向旋转。传动机构可以包括带传动、齿轮传动、链轮传动等等。马达50也可以是电机。当然,前述的滚刷组件20并不限制用于上述吸尘器,也可以用于机器人扫地机、手持扫地机器等清洁装置。

应当理解,虽然本说明书按照实施方式加以描述,但并非每个实施方式仅包含一个独立的技术方案,说明书的这种叙述方式仅仅是为清楚起见,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将说明书作为一个整体,各实施方式中的技术方案也可以经适当组合,形成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其他实施方式。

上文所列出的一系列的详细说明仅仅是针对本发明的可行性实施方式的具体说明,它们并非用以限制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凡未脱离本发明技艺精神所作的等效实施方式或变更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