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煎锅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702700发布日期:2019-01-22 21:49阅读:258来源:国知局
一种新型煎锅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煎锅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新型煎锅。



背景技术:

煎锅在人们煎制食物必不可少,现在市面上的煎锅品质繁多,各式各样,外观虽然漂亮,但是容易发生粘锅糊锅的现象,而且锅底加热不均匀,使得煎制的食物生熟不均,有的地方已经糊掉,有的地方还没熟,无法随心所欲的烹饪,煎制的食物无法使用,而且煎锅的功能太过单一,随着生活品质的上升,煲汤越来越少欢迎,煎锅的多样性得不到充分体现。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现象的存在,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设计简单、合理的一种新型煎锅,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新型煎锅,包括锅体、锅盖和锅柄,其特征在于:所述锅体呈上大下小的倒梯形,所述锅盖和锅柄固定连接,锅体的内部设有隔离板,所述隔离板和锅体固定连接,所述锅体的内壁从上到下设有均匀的刻度线,锅体的下端内部设有空腔,所述锅体的下端设有防水圈、集热点和弧形凹槽,所述集热点和弧形凹槽错位布置,所述防水圈位于弧形凹槽的外侧,所述锅盖呈圆台形,所述锅盖的下端设有硅胶包边,所述锅盖的内壁设有若干条形槽,所述条形槽的一端延伸至锅盖的下端,所述锅盖的上端设有锅滴,所述锅滴和锅盖活动连接,所述锅柄的表面设有防滑护套,所述防滑护套的表面嵌有锗粒,所述防滑护套上设有定位指槽,所述定位指槽的内部设有荧光条。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锅体的内部设置有隔离板,可同时煎制不同的食物,在需要煲汤或煎药的时候,水量的把控显得意外重要,在锅体的内壁设置有均匀的刻度线,在加水的过程中,可进行严格的把控,使得煲出汤味道更加鲜美,锅盖的下端设有硅胶包边,能最大限度的锁住鲜汤中的营养,以及避免水分的散失,在对煎锅进行加热时,锅底是热量集中的位置,极易发生热胀冷缩的情况,在锅体的下端设置有空腔,可避免热胀冷缩给煎锅带来不良影响,同时还能节约材料的使用,通过集热点的设置,能将热量在锅底集中,弧形凹槽的设置,使得热量可沿预定的路线蔓延,使受热更加均匀,避免能源的浪费,防水圈的设置,能避免水进入锅底,同时还能阻挡热量的外散,圆台形的锅盖的设置,从食物中蒸发出来的水蒸气在锅盖的顶部遇冷会凝结成液态水通过条形槽而重新回流到食物中,从而防止食物中水分流失,因而煎制出来的食物口感好、营养佳,防滑护套的设置,能防止烫手,在防滑护套上嵌有锗粒,能起到保健的效果,同时通过荧光条的设置,能避免煎锅的遗失。

作为优选:所述锅体的底部厚度是锅体内壁的厚度的1/2。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锅底厚度增加使得受热均匀,同时还能减少油烟的产生,锅体的内壁较薄,能达到受热均匀、加热快的效果。

作为优选:所述锅体和锅盖均采用人造石墨制成。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石墨煎锅导热快,导热均匀,避免锅内不同位置食物不能同步煎熟的问题。

作为优选:所述条形槽的边角均倒圆角。

作为优选:所述锅体的上端设有引导口。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避免油沿着锅体外表面倾洒,方便清洗。

作为优选:所述锅体的内部设有煎盘,所述煎盘上设有方形凸起,所述方形凸起的内部中空。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适合煎制一些块状的食物,将其设置成中空的使得其多面同时受热。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1.结构设计简单合理,在锅体的内部设置有隔离板,可同时煎制不同的食物,在锅体的内壁设置有均匀的刻度线,在加水的过程中,可进行严格的把控。2.通过集热点的设置,能将热量在锅底集中,弧形凹槽的设置,使得热量可沿预定的路线蔓延,使受热更加均匀,避免能源的浪费,防水圈的设置,能避免水进入锅底,同时还能阻挡热量的外散。3.圆台形的锅盖的设置,从食物中蒸发出来的水蒸气在锅盖的顶部遇冷会凝结成液态水通过条形槽而重新回流到食物中,从而防止食物中水分流失。4.石墨煎锅导热快,导热均匀,避免锅内不同位置食物不能同步煎熟的问题。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新型煎锅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种新型煎锅的仰视图。

附图标记:1、锅滴;2、锅盖;3、硅胶包边;4、锅柄;5、定位指槽;6、锅体;7、隔离板;8、空腔;9、刻度线;10、防水圈;11、弧形凹槽;12、集热点;13、防滑护套。

具体实施方式

参照图1和图2对本实用新型一种新型煎锅做进一步说明。

一种新型煎锅,包括锅体6、锅盖2和锅柄4,其特征在于:所述锅体6呈上大下小的倒梯形,所述锅盖2和锅柄4固定连接,锅体6的内部设有隔离板7,所述隔离板7和锅体6固定连接,所述锅体6的内壁从上到下设有均匀的刻度线9,锅体6的下端内部设有空腔8,所述锅体6的下端设有防水圈10、集热点12和弧形凹槽11,所述集热点12和弧形凹槽11错位布置,所述防水圈10位于弧形凹槽11的外侧,所述锅盖2呈圆台形,所述锅盖2的下端设有硅胶包边3,所述锅盖2的内壁设有若干条形槽,所述条形槽的一端延伸至锅盖2的下端,所述锅盖2的上端设有锅滴1,所述锅滴1和锅盖2活动连接,所述锅柄4的表面设有防滑护套13,所述防滑护套13的表面嵌有锗粒,所述防滑护套13上设有定位指槽5,所述定位指槽5的内部设有荧光条。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锅体6的内部设置有隔离板7,可同时煎制不同的食物,在需要煲汤或煎药的时候,水量的把控显得意外重要,在锅体6的内壁设置有均匀的刻度线9,在加水的过程中,可进行严格的把控,使得煲出汤味道更加鲜美,锅盖2的下端设有硅胶包边3,能最大限度的锁住鲜汤中的营养,以及避免水分的散失,在对煎锅进行加热时,锅底是热量集中的位置,极易发生热胀冷缩的情况,在锅体6的下端设置有空腔8,可避免热胀冷缩给煎锅带来不良影响,同时还能节约材料的使用,通过集热点12的设置,能将热量在锅底集中,弧形凹槽11的设置,使得热量可沿预定的路线蔓延,使受热更加均匀,避免能源的浪费,防水圈10的设置,能避免水进入锅底,同时还能阻挡热量的外散,圆台形的锅盖2的设置,从食物中蒸发出来的水蒸气在锅盖2的顶部遇冷会凝结成液态水通过条形槽而重新回流到食物中,从而防止食物中水分流失,因而煎制出来的食物口感好、营养佳,防滑护套13的设置,能防止烫手,在防滑护套13上嵌有锗粒,能起到保健的效果,同时通过荧光条的设置,能避免煎锅的遗失。

作为优选:所述锅体6的底部厚度是锅体6内壁的厚度的1/2。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锅底厚度增加使得受热均匀,同时还能减少油烟的产生,锅体6的内壁较薄,能达到受热均匀、加热快的效果。

作为优选:所述锅体6和锅盖2均采用人造石墨制成。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石墨煎锅导热快,导热均匀,避免锅内不同位置食物不能同步煎熟的问题。

作为优选:所述条形槽的边角均倒圆角。

作为优选:所述锅体6的上端设有引导口。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避免油沿着锅体6外表面倾洒,方便清洗。

作为优选:所述锅体6的内部设有煎盘,所述煎盘上设有方形凸起,所述方形凸起的内部中空。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适合煎制一些块状的食物,将其设置成中空的使得其多面同时受热。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仅局限于上述实施例,凡属于本实用新型思路下的技术方案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前提下的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