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液体加热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702426发布日期:2019-01-22 21:47阅读:133来源:国知局
一种液体加热器的制作方法

本申请涉及食品加工领域,尤指一种液体加热器。



背景技术:

目前市场上的养生壶,包括壶体、壶盖和安装在壶盖上的提手,壶盖上设置有排气孔,排气孔位于提手的一旁。

其中,壶盖主要是采用不锈钢材质或者玻璃材质进行制造,在烹饪结束后,壶盖的温度比较高,在通过提手拿取壶盖的过程中,手指触碰到壶盖会有烫手的感觉,造成客户体验比较差。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中的至少之一,本申请提供了一种液体加热器,在通过提手拿取壶盖的过程中,手指触碰到壶盖不会出现烫手的感觉,客户使用体验更好。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液体加热器,包括壶体和安装在所述壶体上的壶盖,所述壶盖上设置有提手;所述壶盖包括:金属上盖,其上设置有出汽口;塑料内盖,其上设置有上下贯通的排汽通道;和金属下盖,其上设置有进汽口;其中,所述金属上盖、所述塑料内盖和所述金属下盖组装在一起,所述排汽通道的下端口与所述进汽口密封配合,所述排汽通道的上端口与所述出汽口密封配合。

可选地,所述进汽口的边缘向上延伸形成有环形的翻边,所述翻边伸入所述排汽通道的下端口内,所述翻边的外侧面与所述排汽通道的下端口的内侧面相压紧以密封。

可选地,所述排汽通道的上端面抵压在所述金属上盖的下表面上以密封,所述出汽口位于所述排汽通道的上端口围成的区域内。

可选地,所述排汽通道的横截面和所述进汽口均呈腰形状,所述出汽口为多个排汽圆孔,所述排汽通道的横截面积与所述进汽口的面积均大于多个所述排汽圆孔的面积之和。

可选地,所述塑料内盖的下表面上设置有螺柱,所述金属下盖上设置有上凹下凸的配合槽,所述配合槽的底壁上设置有对应于所述螺柱的第一通孔,第一螺钉的螺纹端穿过所述第一通孔后旋紧在所述螺柱上,以连接所述塑料内盖和所述金属下盖在一起。

可选地,所述提手包括:本体;和装饰盖,安装在所述提手的顶壁上。

可选地,所述本体的上部设置有卡孔,所述装饰盖的下表面设置有卡钩,所述卡钩卡入所述卡孔内。

可选地,所述本体的上部设置有开口朝上的凹腔,所述装饰盖位于所述凹腔内、并封堵所述凹腔的开口,且所述装饰盖的上表面与所述凹腔的外端面共面。

可选地,所述金属上盖的侧壁包括弯折部,所述弯折部的外边缘与所述金属上盖的顶壁的边缘相连接,所述弯折部与所述金属上盖的顶壁之间形成开口朝向内侧的卡槽,所述塑料内盖上对应设置有卡扣,所述卡扣卡入所述卡槽内。

可选地,所述壶盖还包括密封圈,所述金属上盖的侧壁还包括延伸部,所述弯折部的内边缘与所述延伸部的上边缘相连接,所述金属下盖的边缘向外延伸形成有配合边,所述配合边向外凸出所述延伸部,所述配合边的上表面、所述延伸部的外侧面和所述弯折部的下表面之间形成开口朝向外侧的定位槽,所述密封圈安装在所述定位槽内、用于封堵所述壶盖和所述壶体之间的缝隙。

可选地,所述金属上盖的中部设置有腰形的第二通孔,所述塑料内盖的上表面设置有开口相对的两个半圆形的第一定位筋,所述提手的下表面上设置有两个一字型的第二定位筋,两个所述第一定位筋和两个所述第二定位筋均位于所述第二通孔内、并合围成与所述第二通孔形状相同的腰形环筋,第二螺钉穿过塑料内盖和所述第二通孔后、旋紧在所述提手上。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液体加热器,壶盖包括组装在一起的金属上盖、塑料内盖和金属下盖,为三层结构,金属上盖上设置有出汽口,塑料内盖上设置有上下贯通的排汽通道,金属下盖上设置有进汽口,排汽通道的下端口与进汽口密封配合,排汽通道的上端口与出汽口密封配合,以限制壶体内蒸汽的排出路径,蒸汽不会大量进入到金属上盖和塑料内盖之间,这样金属上盖的温度就不会升至较高,在通过提手拿取壶盖的过程中,手指触碰到壶盖就不会出现烫手的感觉,有效提升用户体验感受,避免出现烫伤事故。

本申请的其它特征和优点将在随后的说明书中阐述,并且,部分地从说明书中变得显而易见,或者通过实施本申请而了解。本申请的目的和其他优点可通过在说明书、权利要求书以及附图中所特别指出的结构来实现和获得。

附图说明

附图用来提供对本申请技术方案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申请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申请的技术方案,并不构成对本申请技术方案的限制。

图1为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所述的液体加热器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的壶盖和提手部分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1中壶盖和提手部分的分解结构剖视示意图;

图4为图1中壶盖和提手部分的主视结构剖视示意图;

图5为图4中的提手的仰视结构示意图;

图6为图4中塑料内盖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7为图4中的金属上盖的仰视结构示意图。

其中,图1至图7中附图标记与部件名称之间的对应关系为:

1壶体,2壶盖,21金属上盖,211出汽口,212弯折部,213延伸部,214卡槽,22塑料内盖,221排汽通道,222螺柱,223卡扣,23金属下盖,231进汽口,232翻边,233配合槽,234配合边,24密封圈,25定位槽,3提手,31本体,311凹腔,32装饰盖,51第二通孔,52第一定位筋,53第二定位筋。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申请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下文中将结合附图对本申请的实施例进行详细说明。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任意组合。

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申请,但是,本申请还可以采用其他不同于在此描述的方式来实施,因此,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并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下面结合附图描述本申请一些实施例的液体加热器。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液体加热器,如图1所示,包括壶体1和安装在壶体1上的壶盖2,壶盖2上设置有提手3;壶盖2(如图2至图4所示)包括:金属上盖21,其上设置有出汽口211;塑料内盖22,其上设置有上下贯通的排汽通道221;和金属下盖23,其上设置有进汽口231;其中,金属上盖21、塑料内盖22和金属下盖23组装在一起,排汽通道221的下端口与进汽口231密封配合,排汽通道221的上端口与出汽口211密封配合。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液体加热器,壶盖2包括组装在一起的金属上盖21、塑料内盖22和金属下盖23,其为三层结构,金属上盖21上设置有出汽口211,塑料内盖22上设置有上下贯通的排汽通道221,金属下盖23上设置有进汽口231,排汽通道221的下端口与进汽口231密封配合,排汽通道221的上端口与出汽口211密封配合,以限制壶体1内蒸汽的排出路径,蒸汽不会大量进入到金属上盖21和塑料内盖22之间,这样金属上盖21的温度就不会升至较高,在通过提手3拿取壶盖2的过程中,手指触碰到壶盖2就不会出现烫手的感觉(金属上盖21的温度最高也就在55度左右),有效提升用户体验感受,避免出现烫伤事故。

具体地,如图2至图4所示,进汽口231的边缘向上延伸形成有环形的翻边232,翻边232伸入排汽通道221的下端口内,翻边232的外侧面与排汽通道221的下端口的内侧面相压紧以密封,防止蒸汽自翻边232的外侧面与排汽通道221的下端口的内侧面之间的缝隙进入到塑料内盖22和金属下盖23之间而造成塑料内盖22的温度较高,这样自塑料内盖22传递至金属上盖21上的温度也会相对提高。

具体地,排汽通道221的上端面抵压在金属上盖21的下表面上以密封,防止蒸汽自排汽通道221的上端面与金属上盖21的下表面之间的缝隙进入到金属上盖21和塑料内盖22之间而造成金属上盖21的温度较高,出汽口211位于排汽通道221的上端口围成的区域内,排汽通道221内的蒸汽自出汽口211向外排出。

当然,也可以在排汽通道221的上端和下端分别设置密封件来进行密封,也可实现本申请的目的,其宗旨未脱离本实用新型的设计思想,在此不再赘述,均应属于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内。

优选地,排汽通道221的横截面和进汽口231均呈腰形状,出汽口211为多个排汽圆孔,排汽通道221的横截面积与进汽口231的面积优选设计为均大于多个排汽圆孔的面积之和,这样蒸汽可更快速的被排出。

可选地,如图2至图4所示,塑料内盖22的下表面上设置有螺柱222,金属下盖23上设置有上凹下凸的配合槽233,配合槽233的底壁上设置有对应于螺柱222的第一通孔,第一螺钉的螺纹端穿过第一通孔后旋紧在螺柱222上,以连接塑料内盖22和金属下盖23在一起。

其中,螺柱222和第一通孔均包括周向上间隔设置的多个,如两个、三个或四个等,均可实现本申请的目的,其宗旨未脱离本实用新型的设计思想,在此不再赘述,均应属于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内。

可选地,如图2至图4所示,提手3包括:本体31;和装饰盖32,安装在提手3的顶壁上,以提升美观性和产品档次。

当然,提手3也可以为一体式件,也可实现本申请的目的,其宗旨未脱离本实用新型的设计思想,在此不再赘述,也应属于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内。

进一步地,如图3和图4所示,本体31的上部设置有开口朝上的凹腔311,装饰盖32位于凹腔311内、并封堵凹腔311的开口,且装饰盖32的上表面与凹腔311的外端面共面,这样提手3的上端面不存在断差,其美观性更好。

再进一步地,本体31的上部设置有卡孔,卡孔设置为凹腔311内,装饰盖32的下表面设置有卡钩(如图2所示),卡钩卡入卡孔内。

较好地,卡孔和卡钩均包括对称设置的多个,如两个、三个或四个等,均可实现本申请的目的,其宗旨未脱离本实用新型的设计思想,在此不再赘述,均应属于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内。

可选地,如图2至图4所示,金属上盖21的侧壁包括环形的弯折部212,弯折部212的外边缘与金属上盖21的顶壁的边缘相连接,弯折部212与金属上盖21的顶壁之间形成开口朝向内侧的卡槽214,塑料内盖22上对应设置有卡扣223,卡扣223卡入卡槽214内、以预固定金属上盖21和塑料内盖22在一起,更利于后续通过第二螺钉将塑料下盖、金属上盖和提手连接在一起。

进一步地,如图2至图4所示,壶盖2还包括如硅胶材质的密封圈24,金属上盖21的侧壁还包括环形的延伸部213,弯折部212的内边缘与延伸部213的上边缘相连接,金属下盖23的边缘向外延伸形成有配合边234,配合边234向外凸出延伸部213,配合边234的上表面、延伸部213的外侧面和弯折部212的下表面之间形成开口朝向外侧的定位槽25,密封圈24安装在定位槽25内、用于封堵壶盖2和壶体1之间的缝隙,防止蒸汽自壶盖2和壶体1之间的缝隙溢出。

而且,壶盖2外观面为金属,其质感好、档次高、食品安全性好,另外壶盖2的表面也比较光滑,不容易沉积灰尘,清洗更方便。

可选地,金属上盖21的中部设置有腰形的第二通孔51(如图7所示),塑料内盖22的上表面设置有开口相对的两个半圆形的第一定位筋52(如图6所示),提手3的下表面上平行设置有两个一字型的第二定位筋53(如图5所示),两个第一定位筋52和两个第二定位筋53均位于第二通孔51内、并合围成与第二通孔51形状相同的腰形环筋,第二螺钉穿过塑料内盖22和第二通孔51后、旋紧在提手3上,旋紧的过程中提手3不会随第二螺钉一起转动,其组装性更好。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液体加热器,壶盖包括组装在一起的金属上盖、塑料内盖和金属下盖,为三层结构,金属上盖上设置有出汽口,塑料内盖上设置有上下贯通的排汽通道,金属下盖上设置有进汽口,排汽通道的下端口与进汽口密封配合,排汽通道的上端口与出汽口密封配合,以限制壶体内蒸汽的排出路径,蒸汽不会大量进入到金属上盖和塑料内盖之间,这样金属上盖的温度就不会升至较高,在通过提手拿取壶盖的过程中,手指触碰到壶盖就不会出现烫手的感觉,有效提升用户体验感受,避免出现烫伤事故。

在本申请的描述中,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均应做广义理解,例如,“连接”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申请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具体实施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特点包含于本申请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实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虽然本申请所揭露的实施方式如上,但所述的内容仅为便于理解本申请而采用的实施方式,并非用以限定本申请。任何本申请所属领域内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申请所揭露的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可以在实施的形式及细节上进行任何的修改与变化,但本申请的专利保护范围,仍须以所附的权利要求书所界定的范围为准。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