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气地毯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753474发布日期:2019-05-24 21:08阅读:199来源:国知局
透气地毯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地面铺敷物,更具体的说,它涉及一种透气地毯。



背景技术:

现有的地毯为了达到令使用者感觉舒适温暖的目的,必须具有一定的厚度,而具有一定厚度的地毯无法折叠,收纳时占用较大空间,不宜存放,且不易携带和搬运。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现有技术中,授权公告号为CN206044278U的中国实用新型专利文件中公开了一种易收纳羊毛地毯,包括地毯主体,所述地毯主体至少有两个,相邻所述地毯主体之间设有充气囊,各所述充气囊的交叉处相互贯通,所述充气囊的侧壁设有充气口,所述充气囊的上表面设有隔离层,所述隔离层的宽度与所述充气囊中的气体完全充满之后的宽度一致。

现有的这种羊毛地毯,由于地毯的羊毛材质耐潮湿性较差,使用时若不小心撒上水等液体,或遇到梅雨天气时,羊毛地毯很难干燥,导致羊毛地毯发生霉变,使用寿命降低。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透气地毯,解决现有技术中的地毯使用过程中易发生霉变,导致地毯的使用寿命变低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透气地毯,包括地毯主体的下方依次设有沥水层和通风层;所述沥水层开设有竖直方向的沥水槽;所述通风层开设有水平方向的通风槽;所述沥水槽和所述通风槽之间相互连通;所述沥水层与地毯主体之间设有透气的支撑垫。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地毯使用过程中,通风槽可保证地毯上下两侧均通风,保持地毯的干燥,当地毯上表面撒上水等液体时,可通过沥水层向下渗出,再由通风层的通风作用加速地毯的干燥,防止水分在地毯主体内停留时间过长造成地毯的腐蚀;竖直方向的沥水槽可引导地毯主体内的水分快速向下流出;水平方向的通风槽可使透气地毯底部与外界空气连通,从而保持透气地毯的通风干燥;一方面可使沥水槽沥出的水分进入通风槽中加速水分的蒸发,另一方面可使地毯主体上下两侧的空气互相流通,保持地毯的干燥;支撑垫可防止地毯主体凹陷到沥水槽中。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通风层靠近所述沥水层的一侧设有支撑装置。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支撑装置可加强通风层对沥水层的支撑作用。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支撑装置为固定在通风层上侧的支撑板。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支撑板的结构简单可靠。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支撑垫为塑料网片。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塑料网片有一定的硬度可支撑起地毯主体,而且在潮湿环境中不会变质。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地毯主体为羊毛地毯。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羊毛地毯手感柔和、弹性好、色泽鲜艳且质地厚实、抗静电性能好、不易老化褪色、有较好的吸音能力。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1.本实用新型可使地毯主体上下两侧的空气相互流通,保持地毯的干燥;2.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简单可靠;3.本实用新型可使地毯主体内的水快速渗出。

附图说明

图1为实施例的整体轴侧图;

图2为实施例的爆炸图。

图中:1、地毯主体;2、沥水层;21、支撑垫;22、沥水槽;3、通风层;31、通风槽;32、支撑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实施例:一种透气地毯,如附图1所示,包括依次连接的地毯主体1、沥水层2和通风层3,地毯主体1为羊毛透气地毯。

如附图2所示,沥水层2开设有均匀分布的沥水槽22,沥水槽22为竖直方向的通槽,沥水层2靠近地毯主体1的一侧设有支撑垫21,支撑垫21为塑料网片;通风层3设有在水平面内均匀分布的通风槽31,通风槽31为水平方向的通槽,且通风槽31的上端开通,通风槽31与沥水槽22相互连通,通风层3在通风槽31的上侧设有垂直于通风槽31的支撑板32,支撑板32的上端面与通风层3的上端面平齐。地毯主体1、支撑垫21、沥水层2和通风层3依次叠放构成透气地毯。

该透气地毯的工作原理如下:安装该透气地毯时,首先将通风层3放置在地面上,且通风层3有支撑板32的一侧朝上,然后将沥水层2放置在通风层3的上方,再将支撑垫21铺设在沥水层2上方,最后将地毯主体1铺设在支撑垫21上方。透气地毯使用过程中,水平的通风槽31可保证透气地毯上下两侧均通风,保持透气地毯的干燥,当透气地毯上表面撒上水等液体时,可通过沥水槽22向下渗出,再由通风槽31的通风作用加速透气地毯的干燥,防止水分在地毯主体1内停留时间过长造成地毯主体1的腐蚀;沥水层2设置的支撑垫21可防止地毯主体1凹陷到沥水槽22中,通风层3设置的支撑板32可加强通风层3对沥水层2的支撑作用,从而加强透气地毯结构的稳定性。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仅局限于上述实施例,凡属于本实用新型思路下的技术方案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前提下的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