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伸缩式取水管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781859发布日期:2018-10-30 21:45阅读:352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属于饮水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伸缩式取水管。



背景技术:

随着社会经济快速发展,水污染等环境问题日益严重,从而人们对饮水的卫生要求越来越高,各种饮水设备应运而生,并且需求越来越大。

目前室外直饮水设备结构过于简单,保温性能较差,在寒冷的天气下,容易使水管结冰冻裂,寿命短,故障率高且维修困难,不利于稳定运行。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避免管路室外暴露导致损害,延长管路寿命的伸缩式取水管。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所采取的技术方案是:一种伸缩式取水管,包括支架,所述支架顶部设有支撑板、立柱,所述支撑板设有转动轴,所述转动轴一端设于支撑板上、转动轴另一端穿过限位齿轮连接绕线盘,所述支撑板上设有与限位齿轮相咬合的限位销;所述立柱设于支撑板后面,所述立柱顶部设有导向轮,所述导向轮通过中心轴设于立柱上,所述中心轴两端设有轴承、轴承通过轴承固定件固定;所述绕线盘连接拉线一端,所述拉线另一端穿过导向轮连接重锤,所述绕线盘连接金属软管一端缠绕,所述金属软管另一端设有接头连接件,所述接头连接件连接取水嘴。

上述的伸缩式取水管,所述金属软管靠近接头连接件端设有橡胶衬垫。

上述的伸缩式取水管,所述伸缩式取水管置于净水机箱内,所述取水嘴置于净水机箱外。

上述的伸缩式取水管,其特征在于:所述橡胶衬垫置于净水机箱开口处。

本实用新型伸缩式取水管的优点是:

1、本实用新型伸缩式取水管,在用户取水结束时将取水管收回到房屋内,使水管避免暴露在户外,以免长时间风吹日晒雨淋老化过快,延长了取水管的使用寿命,减少了更换次数;也避免了由于气温过低导致管内存水结冰堵塞甚至冻裂管路,影响用户正常取水使用;也可减少污染物进入水管,污染管内存水的水质,保证了饮用水卫生健康。

2、本实用新型伸缩式取水管,可伸缩式取水管利用重锤的重力作为动力,导向滑轮将重力转变为拉力,方向变更为绕线盘圆盘切线方向。当用户需要接水抽拉金属软管时,金属软管带动绕线盘逆时针旋转,拉线通过导向滑轮带动重锤向上运动,重锤的重力势能增加;随着绕线盘的旋转,重锤的高度一直增加,在到达水管长度后,限位齿轮被限位销定住,绕线盘静止不动;当用户接水结束后,可将水管向外拉一下,限位销落空,限位齿轮失去固定,在拉线的拉力作用下顺时针旋转,金属软管缠绕在绕线盘上,直至水管全部收回。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总装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抽拉水管动作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抽拉水管动作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抽拉水管动作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抽拉水管动作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抽拉水管动作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实施例、如图1所示,一种伸缩式取水管,包括支架17,所述支架17顶部设有支撑板15、立柱5,所述支撑板15设有转动轴13,所述转动轴13一端设于支撑板15上、转动轴13另一端穿过限位齿轮14连接绕线盘11,绕线盘11内部有不锈钢水管接头、防漏O型圈、不锈钢水管弯头连接,以使绕线盘9自由旋转而密封紧密,以避免绕线盘9在转动时漏水,所述支撑板15上设有与限位齿轮14相咬合的限位销12;所述立柱5设于支撑板15后面,所述立柱5顶部设有导向轮4,所述导向轮4通过中心轴3设于立柱5上,所述中心轴3两端设有轴承2、轴承2通过轴承固定件1固定;所述绕线盘11连接拉线6一端,所述拉线6另一端穿过导向轮4连接重锤7,所述绕线盘11连接金属软管16一端缠绕,所述金属软管16另一端设有接头连接件9,所述接头连接件9连接取水嘴8。

所述金属软管16靠近接头连接件9端设有橡胶衬垫10。

所述伸缩式取水管置于净水机箱18内,所述取水嘴8置于净水机箱18外。

所述橡胶衬垫10置于净水机箱18开口处。

当用户取水时,可拉动取水嘴8,取水嘴8与金属软管16共同作用使绕线盘11逆时针转动,限位齿轮14转动时,限位销12由于自身重力作用旋转端一直保持向下咬合限位齿轮14,如果此时用户停止拉动取水嘴8,限位销12旋转端与限位齿轮14紧密咬合,限制绕线盘11在重锤7的作用下回转。当限位齿轮14转到没有齿轮的半边时,限位销12失去支撑自然垂下,见图2;当限位齿轮14再次转到有齿轮的半边时,限位销12再次和限位齿轮14咬合,重新起到限制作用,见图3;直至金属软管16到达最大长度,见图4;

当用户取水结束后,可拉动取水嘴8,取水嘴8与金属软管16共同作用使绕线盘11逆时针转动,限位齿轮14随之转动一个小角度后与限位销12脱离,见图5;此时用户松开取水嘴8,重锤7的重力拉着绕线盘11反向旋转,见图6,直至金属软管16完全绕回到绕线盘11上,见图1。

上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示例性描述,显然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现并不受上述实施方式的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可在不偏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构思的前提下,对本实用新型作出各种修改或变型,这些修改或变型当然也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