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自动横拉式磁性软纱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230632发布日期:2018-12-11 21:12阅读:162来源:国知局
一种自动横拉式磁性软纱门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夹具,特别是一种加工直臂销孔时所用的自动横拉式磁性软纱门。



背景技术:

由于磁性软纱门不但防蚊效果好、美观大方,而且健康绿色防蚊没有任何化学剂污染,深受广大消费者的喜欢。因此,磁性纱门产业发展速度非常快,特别是2010年以来,磁性纱门产业在全国得到了迅速的发展,特别是安徽利辛、湖南永州等地区拥现出一批规模化磁性纱门厂家。磁性纱门的品种不断改进,出现很多新的品种如:条块组合、磁扣组合、全磁扣等新品种,所用面料也越来越高档,如水晶绣花、植绒等比较贵的面料的加入。印花的花形--各种各样如:花草、卡通动画、吉祥物等等赢得了广大消费者的欢迎。相信随着人们健康意识不断提升,这种绿色健康的防蚊理念会深得人心。越来越多的人会放弃蚊香、杀虫剂等化学剂选择使用防蚊磁性软纱门。相信随着人们健康意识不断提升,这种绿色健康的防蚊理念会深得人心,越来越多的人会放弃蚊香、杀虫剂等化学剂选择使用防蚊磁性软纱门。

但现有的磁性软纱门通常用铁钉或者图钉钉在木门上或者透明胶粘接,这样会造成木门损伤或者难以擦除痕迹,另一方面磁性软纱门也不便于拆装清洗更换,同时现有的磁性软纱门都是要靠人力推开,同质化竞争严重。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自动横拉式磁性软纱门,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的不足,它能够便于在木门上固定安装,不会造成门框损伤,且易于拆装清洗更换,同时能够实现软纱门自动拉开,以提高产品档次,丰富公司产品线,迎合国内外用户的需求,发展差异化竞争路线,获取更大的商业利益。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自动横拉式磁性软纱门,包括软纱门主体、用于固定所述软纱门主体顶边的顶边固定组件、用于固定所述软纱门主体第一侧侧边的侧边固定组件,所述软纱门主体的顶边和第一侧侧边均设有固定条,所述软纱门主体的第二侧侧边设有磁条,所述侧边固定组件包括条形主体、将所述条形主体固定于门框侧部的第一固定组件,所述条形主体的横截面为L形结构,所述条形主体的内部形成有容纳腔,所述容纳腔的延伸方向与所述条形主体的延伸方向平行,所述第一固定组件收容于所述容纳腔内,所述第一固定组件包括两个呈夹角设置的夹板,两个所述夹板能相互靠近或远离,所述条形主体的相邻两侧壁开设有用于供所述夹板通过的通槽;所述顶边固定组件包括伸缩套盒、驱动电机以及铰接件,所述伸缩套盒固定于门框的顶部,所述伸缩套盒以若干套盒依序套设而成,所述驱动电机设置于所述伸缩套盒内,且固定在所述伸缩套盒的一端,所述铰接件设置在所述伸缩套盒内且与各套盒连接,所述铰接件由若干杆体组成,若干所述杆体每两个枢接成一个X字形的铰接件,各所述铰接件沿同一方向枢连,且分别以所述杆体的两相邻端部与相邻所述铰接件的杆体的两相邻端部枢接,所述铰接件一端的二端部并受所述驱动电机驱动而可沿相对方向接近或远离,所述条形主体和所述伸缩套盒上均设有用于固定所述固定条的夹条组件。

如上所述的自动横拉式磁性软纱门,其中,优选的是,所述第一固定组件还包括第一铰接座、第二铰接座、中轴、铰接杆、活动杆、固定杆以及转轴,所述第一铰接座固定于所述夹板的背部,所述第二铰接座固定于所述容纳腔的内壁上,所述铰接杆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一铰接座和所述第二铰接座铰接连接,两个所述夹板可转动的固定于所述中轴上,所述中轴的延伸方向与所述条形主体的延伸方向平行,所述活动杆的固定端与所述中轴固定连接,所述活动杆可滑动的套设于滑套上,所述固定杆设有两个,所述固定杆的一端与所述滑套固定连接,所述固定杆的另一端与所述容纳腔的内壁固定,所述活动杆的延伸方向垂直于所述条形主体的延伸方向,所述活动杆的侧壁设有齿条段,所述转轴可转动的固定于所述条形主体上,所述转轴的延伸方向与所述条形主体的延伸方向平行,所述转轴上圈套有与所述齿条段啮合的第二驱动齿轮。

如上所述的自动横拉式磁性软纱门,其中,优选的是,所述伸缩套盒的最外层的套盒内部设置有一导向槽,所述导向槽的延伸方向与各所述套盒的延伸方向垂直,最外层的所述套盒内设置有二第一驱动齿轮、一转向齿轮以及二第一驱动齿条,二所述第一驱动齿轮可转动的固定在所述套盒内,且所述第一驱动齿轮分别与所述驱动电机通过皮带连接实现驱动,所述转向齿轮可转动的固定在所述套盒内且与其中一个所述第一驱动齿轮啮合,两个所述第一驱动齿条分别滑动设置在所述导向槽内,且分别与其一所述第一驱动齿轮和所述转向齿轮啮合,所述伸缩套盒的最内层套盒上开设有一长条形的穿孔,所述穿孔的延伸方向与所述伸缩套盒的延伸方向垂直,所述铰接件的另一端的二端部分别以一轴穿设在最内层套盒的穿孔内而与所述套盒连接。

如上所述的自动横拉式磁性软纱门,其中,优选的是,最外端套盒的外侧均固定有磁性吸块。

如上所述的自动横拉式磁性软纱门,其中,优选的是,所述夹条组件包括第一L形板、第二L形板以及第三L形板,所述第二L形板的一端与所述第一L形板的边沿铰接,所述第二L形板的另一端朝向向内凸设有腹板,所述第三L形板的垂直部分固定于所述第一L形板的水平部分的内壁,所述第三L形板的水平部分较所述腹板更靠近所述第二L形板的水平部分,所述第三L形板的垂直部分朝向所述第二L形板的垂直部分延伸。

如上所述的自动横拉式磁性软纱门,其中,优选的是,所述第二L形板的内壁凸设有锁定杆,所述第一L形板的内壁设有与所述锁定杆形成锁定配合的锁定座。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L形结构的条形主体,条形主体的两个相邻侧壁将木门的门框的角部贴合,通过固定组件形成锐角夹持,将条形主体通过摩擦力固定于木门的边框上,再将磁性软纱门的边部与条形主体可拆卸固定,从而克服了现有技术中木门损伤或者难以擦除痕迹的技术问题,同时通过设置顶边固定组件,驱动电机工作带动二驱动齿条沿相对方向接近或远离,并带动铰接件的二端部沿相对方向接近或远离,以控制铰接件的伸长或缩短,进而带动伸缩套盒伸长和缩短,使得磁性软纱门开闭,将软纱门自动拉开,提高了产品档次,丰富了公司产品线,迎合了国内外用户的需求,发展差异化竞争路线,获取了更大的商业利益。

附图说明

图1是软纱门主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侧边固定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2的A-A向视图;

图4是顶边固定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图4的B-B向侧视图。

附图标记说明:1-软纱门主体,2-固定条,3-磁条,4-条形主体,5-容纳腔,6-夹板,7-第一铰接座,8-第二铰接座,9-中轴,10-铰接杆,11-活动杆,12-固定杆,13-转轴,14-滑套,15-齿条段,16-第二驱动齿轮,17-伸缩套盒,18-驱动电机,19-铰接件,20-杆体,21-导向槽,22-第一驱动齿轮,23-转向齿轮,24-第一驱动齿条,25-穿孔,26-磁性吸块,27-第一L形板,28-第二L形板,29-第三L形板,30-腹板,31-锁定杆,32-锁定座。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解释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如图1至图5所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自动横拉式磁性软纱门,包括软纱门主体1、用于固定所述软纱门主体1顶边的顶边固定组件、用于固定所述软纱门主体1第一侧侧边的侧边固定组件,所述软纱门主体1的顶边和第一侧侧边均设有固定条2,所述软纱门主体1的第二侧侧边设有磁条3,每扇门处安装两个软纱门主体1,软纱门主体1的磁条3边相邻。

所述侧边固定组件包括条形主体4、将所述条形主体4固定于门框侧部的第一固定组件,所述条形主体4的横截面为L形结构,所述条形主体4的内部形成有容纳腔5,所述容纳腔5的延伸方向与所述条形主体4的延伸方向平行,所述第一固定组件收容于所述容纳腔5内,所述第一固定组件包括两个呈夹角设置的夹板6,两个所述夹板6能相互靠近或远离,所述条形主体4的相邻两侧壁开设有用于供所述夹板6通过的通槽。两个夹板6分别和木门门框的角部的两个侧边贴合,在夹板6相互靠近时候,夹板6分别挤压所靠近的木门门框的侧边,两个夹板6形成锐角夹持,将条形主体4通过摩擦力固定于木门门框的侧边,再将磁性软纱门的边部与条形主体4可拆卸固定,从而克服了现有技术中木门损伤或者难以擦除痕迹的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设计新颖,具有较强的实用性。

所述顶边固定组件包括伸缩套盒17、驱动电机18以及铰接件19,所述伸缩套盒17固定于门框的顶部,所述伸缩套盒17以若干套盒依序套设而成,所述驱动电机18设置于所述伸缩套盒17内,且固定在所述伸缩套盒17的一端,所述铰接件19设置在所述伸缩套盒17内且与各套盒连接,所述铰接件19由若干杆体20组成,若干所述杆体20每两个枢接成一个X字形的铰接件19,各所述铰接件19沿同一方向枢连,且分别以所述杆体20的两相邻端部与相邻所述铰接件19的杆体20的两相邻端部枢接,所述铰接件19一端的二端部并受所述驱动电机18驱动而可沿相对方向接近或远离。所述驱动电机18设置于所述伸缩套盒17内,且固定在所述伸缩套盒17的一端,驱动电机18的启动逻辑受控制器控制,控制器接收到传感器探测的信号后发出指令给驱动电机18启动或关闭,驱动电机18的驱动方法和驱动时刻控制均为现有技术,例如红外线感应方式等,在此不做赘述。驱动电机18带动铰接件19的伸长或缩短,进而带动伸缩套盒17进行伸缩,使得磁性软纱门开闭,将软纱门自动拉开,提高了产品档次,丰富了公司产品线,迎合了国内外用户的需求,发展差异化竞争路线,获取了更大的商业利益。

所述第一固定组件还包括第一铰接座7、第二铰接座8、中轴9、铰接杆10、活动杆11、固定杆12以及转轴13,所述第一铰接座7固定于所述夹板6的背部,所述第二铰接座8固定于所述容纳腔5的内壁上,所述铰接杆10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一铰接座7和所述第二铰接座8铰接连接,两个所述夹板6可转动的固定于所述中轴9上,所述中轴9的延伸方向与所述条形主体4的延伸方向平行,所述活动杆11的固定端与所述中轴9固定连接,所述活动杆11可滑动的套设于滑套14上,所述固定杆12设有两个,所述固定杆12的一端与所述滑套14固定连接,所述固定杆12的另一端与所述容纳腔5的内壁固定,所述活动杆11的延伸方向垂直于所述条形主体4的延伸方向,所述活动杆11的侧壁设有齿条段15,所述转轴13可转动的固定于所述条形主体4上,所述转轴13的延伸方向与所述条形主体4的延伸方向平行,所述转轴13上圈套有与所述齿条段15啮合的第二驱动齿轮16。转轴13转动,带动第二驱动齿轮16转动,齿条段15随之被第二驱动齿轮16带动沿着滑套14滑动,当活动杆11向内缩进时候,两个夹板6转动,相互靠近夹紧。所述转轴13可通过人力转动也可通过电机转动,通过电机提供更大的锁紧力和自锁作用,以防止条形主体4掉落,电机的固定方式和连接驱动结构均可参考现有技术,在此不做赘述。

所述伸缩套盒17的最外层的套盒内部设置有一导向槽21,所述导向槽21的延伸方向与各所述套盒的延伸方向垂直,最外层的所述套盒内设置有二第一驱动齿轮22、一转向齿轮23以及二第一驱动齿条24,二所述第一驱动齿轮22可转动的固定在所述套盒内,且所述第一驱动齿轮22分别与所述驱动电机18通过皮带连接实现驱动,所述转向齿轮23可转动的固定在所述套盒内且与其中一个所述第一驱动齿轮22啮合,两个所述第一驱动齿条24分别滑动设置在所述导向槽21内,且分别与其一所述第一驱动齿轮22和所述转向齿轮23啮合,所述伸缩套盒17的最内层套盒上开设有一长条形的穿孔25,所述穿孔25的延伸方向与所述伸缩套盒17的延伸方向垂直,所述铰接件19的另一端的二端部分别以一轴穿设在最内层套盒的穿孔25内而与所述套盒连接。当驱动电机18工作时候,带动二驱动齿轮转动,驱动齿轮会与驱动齿条啮合而使得驱动齿条在滑道上滑动位移,由于其一驱动齿轮通过转向齿轮23与驱动齿条啮合,因此驱动齿条和驱动齿轮的作动方向相反,驱动电机18工作带动二驱动齿条沿相对方向接近或远离,并带动铰接件19的二端部沿相对方向接近或远离,以控制铰接件19的伸长或缩短,进而带动伸缩套盒17伸长和缩短,使得磁性软纱门开闭。

为使得左右两边的磁性软纱门在常闭状态下保持稳定的结构,最外端套盒的外侧均固定有磁性吸块26。

为方便夹持固定磁性软纱门,所述夹条组件包括第一L形板27、第二L形板28以及第三L形板29,第二L形板28固定于伸缩套盒17或者条形主体4上,所述第二L形板28的一端与所述第一L形板27的边沿铰接,所述第二L形板28的另一端朝向向内凸设有腹板30,所述第三L形板29的垂直部分固定于所述第一L形板27的水平部分的内壁,所述第三L形板29的水平部分较所述腹板30更靠近所述第二L形板28的水平部分,所述第三L形板29的垂直部分朝向所述第二L形板28的垂直部分延伸。初始状态下,将第二L形板28逆时针翻开,然后将固定条2送入,将第二L形板28顺时针翻转,腹板30和第三L形板29共同夹持固定条2,在磁性软纱门需要拆卸时候,只需再逆时针翻开第二L形板28即可,简单方便。

进一步地,为使得夹条组件的固定更加稳定,所述第二L形板28的内壁凸设有锁定杆31,所述第一L形板27的内壁设有与所述锁定杆31形成锁定配合的锁定座32。锁定杆31的头端设有球形凸起,锁定座32包括两个相对设置的弧形板,两个弧形板支架形成夹持球形凸起的夹持空间,由于弧形板具有一定的弹性,所以可以将球形凸起夹持或者释放。

以上依据图式所示的实施例详细说明了本实用新型的构造、特征及作用效果,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但本实用新型不以图面所示限定实施范围,凡是依照本实用新型的构想所作的改变,或修改为等同变化的等效实施例,仍未超出说明书与图示所涵盖的精神时,均应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