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手持式清洁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212397发布日期:2019-07-19 22:24阅读:137来源:国知局
一种手持式清洁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手持式清洁装置,属于吸尘器领域。



背景技术:

目前,各种类型的清洁装置已普遍应用于日常生活中,市面上常见的清洁装置,例如手持吸尘器,越来越为广大消费者熟悉,并由于具有轻便,操控性好的优点,成为消费者在选用家用吸尘器时的主流选择。

手持式吸尘器一般采用旋风式分离仓作为主要的分离单元,对脏空气中的杂物和灰尘颗粒进行分离筛除;采用气流发生装置例如电动式风机提供负压作为驱动脏空气流动的动力单元;然后再辅以脏空气入口管道、电机前过滤单元、供能单元例如蓄能电池、电机后过滤单元、连通或连接各单元的连接结构及提供握持结构的手柄等辅助单元。

为了方便控制,目前市售的手持吸尘器大部分将电源的控制按键设置在手柄的前表面,在握持的时候通过食指进行操控,人在握持手柄的时候,食指会不自觉地向后扣,这就导致不可避免地出现误操作,无法获得良好的用户体验,并且也会影响清洁的效果。而为了避免误操作,就势必需要使用者刻意地放松食指,这样一来就会影响握持的稳定性,有可能造成操作时手掌与手柄发生滑移,且时间一长,手指也容易产生疲劳感。

另外,为了适应不同的清洁需求,生产手持式吸尘器的厂商会试图在基础结构上增设有一些辅助的调节功能,例如功率调节、模式调节,这些调节功能显然难以通过单一的按键实现,需要在吸尘器主机的其它位置设置调节按键或旋钮等。当然,目前的这些调节功能在需要通过按键或者旋钮进行调节时,都需要双手操作才能够实现。

而且,在工作过程中不便调节,往往要停止下来进行调节,降低了清洁工作的效率和操控的流畅性。也有通过单一按键按不同的次数切换模式的现有技术,但只能依次切换模式,无法直接切换需要的工作模式,且一旦出现误操作,就需要重新开始调整,非常不便。

还增设一些显示功能,例如电量预警、储灰量预警、工作状态及工作模式显示及指示等,这些显示功能也需要在吸尘器主机的其它位置设置显示或指示单元,现有产品也都没有针对这些显示或指示单元的完善布置方案,让使用者能够及时全面地了解吸尘器的工作状态和工作模式。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内容属于发明人的技术认知范畴,并不必然构成现有技术。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解决现有技术所存在的问题,通过提供一种手持式清洁装置,将执行控制的操作区域设置在主机握持手柄的手掌拇指能够触及的位置,更方便进行单手操作,且能够有效避免误操作,并实现了可视化操作,在进行清洁作业过程中可以流畅地调节工作状态,保持进行操作时能够握持稳定。

本实用新型通过采取以下技术方案实现上述目的:

一种手持式清洁装置,包括主机、手柄和操作区域,所述手柄与主机后端连接,所述操作区域设置在主机表面,所述操作区域设置有供用户操作的控制按键;所述主机内设置有气流发生单元,所述控制按键与所述气流发生的单元电性连接;

所述操作区域如此地设置在毗邻于所述手柄的位置处,以使得用户在握持所述手柄时,用户的拇指能够在所述操作区域内操作所述控制按键。

在优选地实施例中,所述操作区域位于所述主机后端端面和/或主机后端端面边缘和/或主机后端侧壁。

在优选地实施例中,所述端面及其延伸方向与手柄的轴线平行或近似平行。

在优选地实施例中,所述端面靠近手柄的一侧形成有一凸起。

在优选地实施例中,所述控制按键包括电源控制键或电源控制键及调节控制键;所述操作区域还设置有状态指示件。

在优选地实施例中,所述状态指示件位于主机后端端面上半部区域和/或主机后端侧壁。

在优选地实施例中,所述电源控制键设置于主机后端端面的中间区域或靠近中间区域。

在优选地实施例中,所述手柄的前侧的外壁及主机后端靠近手柄的外壁的表面上设有防滑结构。

在优选地实施例中,所述防滑结构选自防滑层、防滑纹路及限位槽中的一种或几种的结合。

在优选地实施例中,还包括:

与主机连接的供能单元;

手柄及供能单元大致沿同一水平方向设置;

气流发生单元位于手柄和/或供能单元上方;

所述供能单元具有一显示界面,所述显示界面与端面朝向一致或大致一致。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描述的实现方式,在主机表面设置操作区域,得以由拇指触及操作区域内的控制按键,实现单手操作;且让手掌尽可能接近接近操作区域,便于施力,并且提高握持的稳定性,契合手掌部轮廓,符合操作习惯和人体工学。

且操作区域的设置,能够实现可视化操作,可实时观察操作区域的状态变化,避免误操作的出现,由此延长设备的使用寿命,提升用户体验。

由于主机后端的径向尺寸大于手柄径向尺寸,二者连接处自然形成上宽下窄的渐变形状,手持式清洁装置的工作状态往往是主机在上手柄在下,配合装置的自重及重量分配,能够使装置后端通过过渡部的表面向手掌均匀地施加一定的压力,在一定程度上降低握持手柄的时候发生滑移的可能。

此外,操作区域的设置位置及采用拇指操控的方式能够支持通过单手实现多种操作,并支持在操作区域集成显示元件,或者根据需要集成其它功能,具有良好的设计上的延展性。

附图说明

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描述的手持式清洁装置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描述的手持式清洁装置的又一整体结构示意图,图中椭圆框圈示部分为过渡部。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描述的手持式清洁装置被握持时的状态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描述的手持式清洁装置被握持时的又一状态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描述的手持式清洁装置中操作区域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描述的手持式清洁装置中操作区域的又一结构示意图,图中扇形框圈选了操作区域在主机后端端面部分的大致的分布区域。

图7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描述的手持式清洁装置的又一整体结构示意图,图中网格线标示了防滑结构的分布区域。

图8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描述的手持式清洁装置的又一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9为图8中描绘的手持式清洁装置从后方向前视角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更清楚的阐释本实用新型的整体构思,下面结合说明书附图以示例的方式进行详细说明。

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实用新型,但是,本实用新型还可以采用其他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他方式来实施,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另外,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具体地,在本实用新型中,方向“前”可以理解为在实际使用过程中手持式清洁装置位于人体的前侧时的远离人体的方向,其相反方向被定义为“后”,即在实际使用过程中手持式清洁装置位于人体的前侧时的朝向人体的方向。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还可以是通信;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上”或“下”可以是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或第一和第二特征通过中间媒介间接接触。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必须针对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在一个实施例中,如图1至图6所描绘的一种手持式清洁装置,包括主机100、手柄160和操作区域,手柄160与主机100后端连接,操作区域设置在主机表面,操作区域设置有供用户操作的控制按键;

操作区域如此地设置在毗邻于手柄160的位置处,以使得用户在握持手柄160时,用户的拇指能够在操作区域内操作控制按键。

上文描述操作区域的设置可采用如此的方式限定,当将控制按键布置于主机后端端面和/或端面边缘时,控制按键分布在一个操作区域内的一个子区域内,该子区域内任一点与如图2绘示的主机后端端面边缘最接近手柄一侧的点P,的距离不大于拇指操作半径R。该点P为单手握持时,拇指根部自然贴合的点。该拇指操作半径R的取值范围为30mm至75mm。通过如此地设置,用户单手握持手柄时,拇指可以在该子区域内的任意点设置的控制按键形成按压性接触,由此执行手持式清洁装置的启动、停止、工作方式切换及工作状态切换等操作中的一种或多种。

上文描述操作区域的设置还可采用如此的方式限定,当将控制按键布置于主机后端的侧壁时,控制按键分布在一个操作区域内的一个子区域内,该子区域内任一点与一个结合位置的距离不大于拇指操作半径R。该拇指操作半径R的取值范围为30mm至75mm。该结合位置位于手柄与主机后端表面交汇的相贯线上,更具体地,该结合位置与该相贯线最靠后的点重合或近似重合。

当然,上文描述操作区域的设置还可采用另外的方式进行限定,并不局限于上述例举的两种方式,应当理解的是,基于“将操作区域设置为毗邻于手柄且使得用户在握持手柄时,用户的拇指能够在操作区域内操作控制按键”这一技术思路,可以选取其它适合的基准点,以确定操作区域在不同的情况下的设置范围,而所选取基准点的不同,并不影响操作区域的设置范围。

参考图3及图4,当单手握持手柄时拇指可与操作区域内任一点接触。也就是说,在握持时中,通过其它四根手指与掌心配合握持手柄部分,食指根部、拇指根部及虎口处接触过渡部,解放拇指可以自由放置在操作区域,如图3,例如在该操作区域设置相关的控制按键,从而可以在握持时通过拇指进行控制操作,无需进行控制操作时,拇指也能够搭放在操作区域(例如图4中虚线框选的划出的区域中),得到休息。

其中,“主机”指安装或集成了手持式清洁装置基础功能的组件的集合,一般而言,主机中设置至少一个气流发生单元,置于气流发生单元气流路径上游的分离单元,连通分离单元与外界供脏空气进入分离单元实现分离清洁的空气入口;主机可以进行扩展,例如在主机上安装或延伸处供握持的手柄,在主机上安装驱动气流发生单元产生负压气流的供能单元。当然主机还包括支撑或容纳上述的各种组成单元,及安装扩展的相关组成单元的支撑架或支撑壳体。

参考图2,过渡部大致位于椭圆框180框示的部分,其具有平滑的弧形曲面,考虑人的手掌结构,在握持时,该过渡部及手柄160的表面共同妥善贴合手掌,尤其过渡部贴合食指、拇指根部与虎口部,使手掌对手柄160及过渡部形成稳定的支撑面。这一支撑面的形成确保了握持的稳定,并解放了拇指的指尖。在其它的一些实施例中,根据主机后端的形状及尺寸变化,过渡部具有的曲面可能会进行一些对应的调整,但过渡部的位置总是在手柄与主机后端的连接处,其总是由手柄的表面平滑、渐变地过渡到主机后端的表面,例如该过渡部自手柄的侧壁延伸至后端的侧壁或侧壁及端面。

参考图1,主机后端的端面与竖直方向呈向前的倾斜角度α,倾斜的端面更符合人体结构,具体来说,在另外四指配合手掌握持手柄,解放拇指进行操控时,拇指的自然状态也是略向前倾斜的,而端面的倾斜这契合这一人体结构,在操控时,让拇指处于较为舒适和轻松的状态。在一些优选的实施例中,α的取值不大于25°。同时此倾斜角度也能够让使用者以较为舒适的角度实施观察操作区域。

在对上述实施例的进一步优化和限定的实施例中,端面及其延伸方向与手柄160的轴线(图1中倾斜点化线标示的直线)平行或近似平行。设置端面与手柄160的平行布置,在一定程度上缩短手柄上握持部位与操作区域的距离,并且与端面保持同样前倾角度的手柄能够使握持时过渡部表面的压力的一部分分布到食指和拇指的接合部位,即虎口处,提高握持的稳定性。

更优选地的实施例中,在端面靠近手柄160的一侧形成有一凸起。该凸起自然形成于过渡部或主机100后端的端面和/或端面的边缘,该凸起可以支撑拇指的根部和/或拇指关节,让拇指执行控制操作时得到支撑,避免因为悬空操作导致疲劳。并且,由于将操作区域设置在了主机100的后端,而非手柄160上,无需食指操作,就可以通过四根手指配合手掌的掌心稳定的握持手柄160,解放的拇指可以进行控制和调节,在不进行控制调节时,可以将拇指置于操作区域,如主机100后端端面无操作按键和显示指示单元的位置、主机100后端端面的边缘或主机100后端的侧壁,不但能够使拇指得到休息,也能够通过拇指与另外的四根手指共同施力握持手柄160及过渡部。

由于装置的工作状态往往是整机倾斜的,拇指进行操作时,该凸起能够支撑拇指的根部和靠近拇指关节的部位,提供了中间的支撑点,避免拇指悬空施力,提高操作的舒适性和稳定性。

通过上述实施例描述的实现方式,可以确定通过过渡部的设置,从不同方面提升了进行操作控制的舒适性和稳定性,获得了多个相关关联的有益技术效果。

参考图5及图6,控制按键包括但不限于电源控制键及调节控制键;操作区域还可设置例如状态指示件的显示元件。其中控制按键既可以是实体按键,也可以是触摸按键,例如将全部控制按键设置于形成在主机表面的触控屏中。

如此一来,在操作区域集成了控制和显示功能,实现了多功能操作及可视化操作,并提供了实时监控。具体参考图中所示,调节控制键包括不同工作模式的切换按键,例如,地板清洁模式和地毯清洁模式,并针对性设置不同工作模式的指示灯;还提供了风量调节按键,例如,续航模式和最大输出模式,并针对性设置不同风量的指示灯。当然,图示描绘的实施例的实现方式仅做一个孤立的示例,在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构思下,另外的一些实施例中,可以根据需要附加其它功能,然后增设相应的功能按键及指示元件。

在图示的实施例中,操作区域包含了设置于端面下半部区域,显示区域位于端面上半部区域,上下分别布置显示元件和操作按键,能够避免操作时手指遮挡显示状态变化,并且,操作的位置都处于便于拇指控制的范围,显示的位置也处于便于在操作时观察的位置。在另外的实施例中,显示元件和操作按键的位置还可以根据需要进行调整,例如,可以将操作按键集中在主机后端端面的中部区域;也可以设置部分或全部的控制键在后端的下半部侧壁,例如在侧壁设置旋钮式控制键调节工作状态或者风量,当然这些位置都是在单手握持时该单手的拇指能够接触执行控制操作的范围内。同样地,显示元件的部分或者全部也可以设置在后端的侧壁处便于使用者观察的位置。

此外,如图5,作为优选,电源控制键设置于端面的中间区域或靠近中间区域。将使用频率最高的电源控制键置于中间区域,更符合使用习惯,一般握持手柄后,拇指向上伸时会自然地放在中间或靠近中间的位置。并且,将常用的电源控制键设置在中间区域同时方便左右手的操作,提高手持式清洁装置的普适性。

作为上文描述实施例的进一步优选实现方式,调节控制键设置于电源控制键的单侧或两侧。如图6所示,调节键和电源键呈扇面分布,便于通过摆动拇指切换操作。

作为上文描述实施例的进一步优选实现方式,电源控制键表面可设置防滑结构,从而防止在控制时拇指滑移,无法准确控制,进一步加强控制操作的稳定性。

作为上文描述实施例的进一步优选实现方式,电源控制键选自触控开关、压感开关或其它不会在面板上形成明显的突出的按键,以免在摆动拇指时出现干涉或障碍;并且,这类开关的使用寿命要较普通的按钮开关或复位开关更长,符合其使用频率较高的特点,能够使各种按键的损坏或者失效时间接近一致,符合各部件使用寿命均衡性设计要求。

如图7所描绘的实施例中,手柄160和过渡部的外表面的部分设有防滑结构S,此区域为手掌贴合形成压感接触的区域,在此区域设置防滑结构,能够提高握持的稳定性,保证在工作状态下,手持式清洁装置整机出现轻微震动和不同幅度摆动的情况时,或者手心出汗的时候,仍能可靠、稳定地握持,进而进行稳定的操作。当然,在另外的一些实施例中,也可以使防滑结构覆盖整个手柄和过渡部的外表面。

作为上文描述实施例的进一步优选实现方式,如图所示,在手柄160的前半部及弧形过渡部的全部外表面设防滑结构S。通过限定防滑结构S的位置,布置防滑结构S在手柄160的前面和弧形过渡部,首先可以节省防滑结构S的形成或制作成本,避免在很少或几乎不会在操控时与手掌压感接触的位置设置防滑结构造成成本浪费。更重要的是,防滑结构S的设置,会形成视觉上的差别,引导使用者采用正确的符合设计意图的手势去握持手柄160并发挥过渡部的作用。

作为上述涉及防滑结构的各实施例的更具体实现方式,防滑结构选自防滑层、防滑纹路及限位槽。防滑层可选类似弹性塑胶材质或其它具有较高表面摩擦阻力的材料,防滑层整体覆设或嵌设在相应的区域。防滑纹路可在形成手柄时,通过调整手柄模具制作,一体成型。而限位槽则可以是对应食指、中指等握持手柄的手指的凹槽,也可以是形成在手柄前部的环状部。上述几种防滑结构的形成方式可以任意组合发挥作用。

需说明的是,上述几种防滑结构中,防滑层为优选,具有容易制作,不会改变手柄整体力学性能的优点,并且避免了在难于清洁的纹路沟道中蓄积污物的情况,兼具实用性和工业美感。

此外,参考图8及图9所绘示的实施例,手持式清洁装置还包括:主机内设置的气流发生单元(图中未剖视);及与主机100连接的供能单元150例如为蓄能电池;手柄及供能单元150位于同一高度区域。

气流发生单元和功能单元是手持式清洁装置中重量相对集中的两个部件,将二者相对于手柄160集中设置,使装置的整体重心偏向后半部分,可以保证缩短握持手柄160控制手持式清洁装置摆动或移动的阻力的力臂,尤其是向前和向下倾的阻力的力臂,能够以较小的握持力保持装置整机稳定,为解放单手的拇指进行单手控制操作提供了有利的条件和力学环境。

此外,结合图示,供能单元150具有显示界面151,显示界面151与端面朝向一致或大致一致。在此实现方式中,供能单元150同样集成电源状态显示功能,调整显示界面151的方向,使其与端面一致,能够进一步提高可视化程度,可以在一个视角同时观察到手持式清洁装置的运行状态和电源工作状态。能够在操作过程中及时获知电源的余量。且该电源状态直接显示在电池上,可以减少在主机内的布线和相关元件的配置。

综上,通过上述各实施例所描述的技术方案,通过在主机后端设置操作区域,实现单手拇指式操作,通过设置过渡部配合手柄供使用者握持,可以让手掌尽可能接近主机的后端,即尽可能接近操作区域,便于施力,并且提高握持的稳定性,契合手掌部轮廓,符合操作习惯和人体工学。

本说明书中的各个实施例均采用递进的方式描述,各个实施例之间相同相似的部分互相参见即可,每个实施例重点说明的都是与其他实施例的不同之处。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理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