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榫卯结构的拉手及使用该拉手的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280874发布日期:2019-07-27 10:28阅读:456来源:国知局
一种榫卯结构的拉手及使用该拉手的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榫卯结构的拉手及使用该拉手的装置。



背景技术:

拉手是指安装在家具等装置设备上便于用手开关的木条或金属物等。拉手采用的材料根据使用场所的不同进行甄选,材质一般分为木质、金属以及工程塑料等;而拉手与家具等装置设备的连接方式一般是采用螺钉、榫卯或者粘合的方式,以螺钉或者粘合相连的方式居多。在公开号为CN205758093U、专利名称为“一种卯榫连接的实木拉手”中,公开了一种榫卯结构的拉手,首先该拉手并不是直接与家具进行铆接相连,只是内部采用了榫卯结构;其次由于其着力点较为集中,其不得不在一个拉手连接件上,通过设置左插件和右插件,并且借助免钉胶水进行固化连接,而这又由于连接部的截面积太小,反过来又降低了整体的稳定性;另外,在使用时,其受到的拉力的方向为截面积较小的截面,则其局部的压强较大,从而导致其受力容易变形损坏。现有技术对此并没有解决之策。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榫卯结构的拉手及使用该拉手的装置,结构可靠,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榫卯结构的拉手,包括拉手本体,在拉手本体的一侧连接一插接部,在插接部远离拉手本体的一侧设有榫部;所述插接部包括依次相连的第一连接部、颈部和第二连接部,所述第一连接部与拉手本体相连,所述第二连接部与榫部相连,所述第一连接部的最大横向长度大于或等于颈部的最大横向长度,所述第二连接部的最大横向长度大于或等于颈部的最大横向长度。

优选的,所述榫部的最大横向长度大于或等于第一连接部和/或第二连接部的最大横向长度。

优选的,所述拉手本体、插接部以及榫部的顶部平齐设置。

优选的,在拉手本体的底部设有过渡块,所述过渡块的底部弧形设置。

优选的,所述榫部的底部设有插头,所述插头通过插接部与拉手本体的底部过渡相连,所述插头表面为弧面。

优选的,所述榫部的底部设有插头,所述插头与过渡块的底部过渡相连,所述插头表面为弧面。

优选的,所述拉手本体的形状为长方体;所述榫部的截面形状为椭圆或圆形。

优选的,所述榫部的底部不超过拉手本体的底部。

优选的,所述第一连接部与拉手本体过渡相连,和/或,所述第二连接部与榫部过渡相连。

优选的,在拉手本体的至少一端设有防滑凹槽。

一种使用上述拉手的装置,在装置上设有与榫部和/或插接部配合设置的Ω形安装槽,所述拉手通过榫部和/或插接部插装在安装槽内。

本实用新型采用上述结构,设置带有颈部的插接部,使得在拉手本体和榫部之间设有用于与家具等进行插装的部件,使得榫部从外与家具等进行抵接、拉手本体从外部与家具等进行抵接;强化了整体结构,由于插接部设在拉手本体和榫部之间,且一以贯之,使得整体结构更加稳定,不易折断;设置弧形表面的插头,使得在将插头插入到家具中时,操作更加便利,同时弧形表面使得插头具有一定的导向性,提高安装时的便利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顶部和底部全部平齐设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顶部平齐,底部不平齐设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安装使用时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5为第一连接部和颈部复合设置的拉手安装使用时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6为第二连接部和颈部复合设置的拉手安装使用时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中,1、拉手本体,2、插接部,3、榫部,4、第一连接部,5、颈部,6、第二连接部,7、过渡块,8、插头,9、防滑凹槽,10、家具。

具体实施方式:

为能清楚说明本方案的技术特点,下面通过具体实施方式,并结合其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阐述。

如图1-6所示,一种榫卯结构的拉手,包括拉手本体1,在拉手本体1的一侧连接一插接部2,在插接部2远离拉手本体1的一侧设有榫部3;所述插接部2包括依次相连的第一连接部4、颈部5和第二连接部6,所述第一连接部4与拉手本体1相连,所述第二连接部6与榫部3相连,如图4所示,所述第一连接部4的最大横向长度大于或等于颈部5的最大横向长度,所述第二连接部6的最大横向长度大于或等于颈部5的最大横向长度。

所述榫部3的最大横向长度大于或等于第一连接部4和/或第二连接部6的最大横向长度。提高榫部3榫卯连接到家具等装置设备内的稳定性,提高榫部3与家具等装置设备连接时与家具等装置设备的抵接面积,降低局部压强。

所述拉手本体1、插接部2以及榫部3的顶部平齐设置。使得整体更加美观,且实现了拉手的内嵌设计,既能够完全盖住榫部3,上部的拉手又不会突出到家具等装置设备的外侧。

在拉手本体1的底部设有过渡块7,所述过渡块7的底部弧形设置。提高整体的美观性,以及使用时的便利性。

所述榫部3的底部设有插头8,所述插头8通过插接部2与拉手本体1的底部过渡相连,所述插头8表面为弧面。使得在将插头8插入到家具等装置设备中时,操作更加便利,同时弧形表面使得插头8具有一定的导向性

所述榫部3的底部设有插头8,所述插头8与过渡块7的底部过渡相连,所述插头8表面为弧面。使得在将插头8插入到家具中时,操作更加便利,同时弧形表面使得插头8具有一定的导向性

所述拉手本体1的形状为长方体;所述榫部3的截面形状为椭圆或圆形。

所述榫部3的底部不超过拉手本体1的底部。使得拉手本体1能够完全盖住榫部3,提高整体的美观性。

所述第一连接部4与拉手本体1过渡相连,和/或,所述第二连接部6与榫部3过渡相连。过渡相连减少与家具等装置设备受力时局部接触的应力,避免发生局部损害,同时也降低加工和安装的成本,提高加工安装便利性。

在拉手本体1的至少一端设有防滑凹槽9。起到防滑作用,方便使用。

一种使用上述拉手的装置,在装置上设有与榫部3和/或插接部2配合设置的Ω形安装槽,所述拉手通过榫部和/或插接部插装在安装槽内。

实施例1:如图2所示,拉手本体1、插接部2以及榫部3的顶部和底部都是平齐设置,在向家具10等装置设备安装时,需要在家具10等装置设备上设有与榫部3以及插接部2配合设置的安装槽,安装槽需要设在边缘处,安装槽的截面内侧必须为“Ω”的形状,使得榫部3能够插入到安装槽内,且至少颈部5以内的插接部2与安装槽配合设置。安装时,将如图2所示的拉手通过榫部3以及颈部5插装到安装槽内,且榫部3长短和安装槽的长短配合设置,使得榫部3抵接到安装槽的底部后,顶部刚好与家具10等装置设备的顶面相平齐。

实施例2:如图3所示,拉手本体1、插接部2以及榫部3的顶部平齐,拉手本体1底部设置过渡块7,榫部3底部设置插头8,并且插头8通过插接部2与拉手本体1的底部过渡相连,在向家具10等装置设备安装时,需要在家具10等装置设备上设有与榫部3以及插接部2配合设置的安装槽,安装槽需要设在边缘处,安装槽的截面内侧必须为“Ω”的形状,使得榫部3能够插入到安装槽内,且至少颈部5以内的插接部2与安装槽配合设置。安装时,将如图3所示的拉手在插头8的导向下,通过榫部3以及颈部5插装到安装槽内,且榫部3长短和安装槽的长短配合设置,使得榫部3抵接到安装槽的底部后,顶部刚好与家具10等装置设备的顶面相平齐。

实施例3:如图4所示,按照实施例1和实施例2安装好的拉手在使用时,受力的方向如图所示,受力方向和插接部2与家具10等装置设备的抵接方向一致,结构稳定性好。而其取出方向,即安装方向,与受力方向垂直,从而保证了安装后的稳定性。

实施例4:如图5和如图6所示,拉手本体1、插接部2以及榫部3的顶部和底部都是平齐设置,但是采用一体化设置,颈部5与第一连接部4和/或第二连接部6融为一体,可以看成颈部5的边缘为第一连接部4或第二连接部6,若第一连接部4与颈部5合二为一时,需要保证拉手本体1的横向长度大于与之接触的颈部5或者说是第一连接部1的横向长度。在向家具10等装置设备安装时,需要在家具10等装置设备上设有与榫部3以及插接部2配合设置的安装槽,安装槽需要设在边缘处,安装槽的截面内侧必须为“Ω”的形状,使得榫部3能够插入并卡装到安装槽内。

上述具体实施方式不能作为对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的限制,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对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所做出的任何替代改进或变换均落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本实用新型未详述之处,均为本技术领域技术人员的公知技术。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