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多功能餐具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020994发布日期:2019-03-02 02:42阅读:145来源:国知局
一种多功能餐具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餐具,尤其涉及一种多功能餐具。



背景技术:

餐具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为了改善餐具的使用效果,人们一般从餐具的外形或者材质上对其进行改进,比如根据使用习惯的不同将餐具分为中餐具和西餐具,将圆盘改进为仿生形态以满足大众审美的需求,或者开发出新型的合金餐具、不锈钢餐具等。但现有的餐具形态结构较为单一,比如,碗具均为内凹的圆口型或方口型,这种碗在使用时功能也较为单一,无法满足人们日益突出的对多功能产品的追求。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所存在的不足之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多功能餐具。

为了解决以上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多功能餐具,包括餐具本体、立柱;餐具本体为内部中空且下窄上宽的碗形;餐具本体的上端开口,下端固定设置有底托;底托的上端与餐具本体的底面平齐,下端中间向内侧凹陷形成托槽;

底托的上端固定设置有立柱;底托的中间开设有螺纹孔,立柱的下端对应设置有外螺纹,立柱与底托呈螺纹相接;

立柱的上端从上向下依次开设有上通孔、下通孔;上通孔、下通孔内均插置有一根筷子,筷子与上通孔、下通孔均活动相接;两根筷子在水平面的投影之间具有0-180°的夹角。

底托与餐具本体为一体结构。

底托的高度为0.5-2cm。

立柱为圆柱形,立柱的直径为0.5-1cm。

上通孔设置于距离立柱的顶端1-5cm处。

上通孔与下通孔之间的间距为1-10cm。

本实用新型具有一物多用的优点,功能性较强,适合于大规模的推广应用。此外,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简单,造价较低,实用性很强。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中:1、餐具本体;2、底托;3、立柱;4、筷子;5、上通孔;6、下通孔。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图1所示的一种多功能餐具,包括餐具本体1、立柱3;餐具本体1为内部中空且下窄上宽的碗形;餐具本体1的上端开口,下端固定设置有底托2;底托2的上端与餐具本体1的底面平齐,下端中间向内侧凹陷形成托槽;

底托2的上端固定设置有立柱3;底托2的中间开设有螺纹孔,立柱3的下端对应设置有外螺纹,立柱3与底托2呈螺纹相接,拆卸简单、安装方便,并且便于清洗。

立柱3的上端从上向下依次开设有上通孔5、下通孔6;上通孔5、下通孔6内均插置有一根筷子4,筷子4与上通孔5、下通孔6均活动相接;筷子的前端在插入至上通孔5、下通孔6内后可伸出1-3cm的长度,避免上下晃动。上通孔5、下通孔6的直径与筷子4前端的直径相匹配,使筷子在插入后可相对固定。

两根筷子在水平面的投影具有夹角,夹角的大小为0-180°,使两根筷子相互错开,便于悬挂面条等。

底托2与餐具本体1为一体结构,可一体加工成型。底托2的高度为0.5-2cm,便于拿放,不会烫手。

立柱3为圆柱形,立柱3的直径为0.5-1cm。上通孔5设置于距离立柱3的顶端1-5cm处。上通孔5与下通孔6之间的间距为1-10cm。

本实用新型不仅可以作为碗具使用,而且在不使用筷子时可将筷子插入至上下通孔中放置,避免被桌上的杂物污染;此外,当筷子插入至上下通孔中后,人们还可以通过将面条或蔬菜等悬挂于筷子上使其快速冷却,食用起来更加方便,功能性很强。

上述实施方式并非是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实用新型也并不仅限于上述举例,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范围内所做出的变化、改型、添加或替换,也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