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组合座椅以及座椅组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242738发布日期:2019-07-24 09:07阅读:500来源:国知局
一种组合座椅以及座椅组件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座椅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组合座椅以及座椅组件。



背景技术:

座椅的应用场景很多,比如家庭、休闲场所等,尤其是可供多个人休息的组合式座椅,其应该范围很广。但是由于组合式座椅包括多个座椅部件,因此占用的空间较大,运输不方便。此外,如果暂时不需要座椅,组合式座椅的收纳也需要占用很多的空间,给使用者带来了不便。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组合座椅,方便收纳以及运输。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座椅组件,与该座椅组件适配的座椅适于叠放在该座椅组件上。

本实用新型的一个目的采用如下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组合座椅,包括:

第一座椅,包括第一座椅部以及设置在所述第一座椅部后方的第一靠背部,所述第一座椅部的后端具有至少一开口朝上的插槽;以及

至少一第二座椅,所述第二座椅包括第二椅面以及从所述第二椅面的两端向下延伸的支撑部,至少一所述支撑部适于插入所述插槽内,两所述支撑部之间的距离不小于所述座椅部的所述插槽到所述第一座椅部前端的距离,以使得所述第二座椅可叠放于所述第一座椅上。

本实用新型通过在第一座椅上形成一插槽,使得第二座椅可以叠放在第一座椅上,从而在收纳或运输时,大大缩小了所述组合座椅的体积,方便了所述组合座椅的收纳与运输。而且由于所述插槽位于所述第一座椅部的后端,因此在实际使用时,所述插槽基本不会对所述第一座椅的使用产生影响。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座椅部包括第一上椅面以及从所述第一上椅面的前端向下延伸的第一前椅面,所述插槽形成于所述第一上椅面,所述第一座椅部内部为中空。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座椅部包括第一上椅面以及从所述第一上椅面的前端向下延伸的第一前椅面,所述第一上椅面的后端与所述第一靠背部之间具有间隙,该间隙即形成所述插槽。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上椅面与所述第一靠背部之间设置有至少一分隔条,所述分隔条将所述第一上椅面的后端与所述第一靠背部之间的间隙分割为多个所述插槽。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座椅还包括设置在所述第一座椅部两侧的扶手部,两所述扶手部的后端与所述第一靠背部连接,所述第一上椅面的两侧分别与两所述扶手部的内侧连接,所述第一前椅面的两侧分别与两所述扶手部的前端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组合座椅还包括至少一第三座椅以及茶桌,所述第一座椅部的下方形成收纳腔,所述第三座椅适于放入所述收纳腔内,所述茶桌包括桌面以及可拆卸地设置在所述桌面下方的桌腿。

进一步地,所述插槽的深度不小于所述支撑部的竖向的高度,从而所述支撑部适于全部插入所述插槽内。

进一步地,两所述支撑部为板状;或者,两所述支撑部为杆状;或者,一所述支撑部为板状,另一所述支撑部为杆状。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目的采用如下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座椅组件,包括第一座椅部以及设置在所述第一座椅部后方的第一靠背部,所述第一座椅部的后端具有至少一开口朝上的插槽。

进一步地,所述座椅组件还包括设置在所述第一座椅部两侧的扶手部,所述扶手部的后端与所述第一靠背部的两侧连接,所述第一座椅部包括第一上椅面以及从所述第一上椅面的前端向下延伸的第一前椅面,所述第一上椅面的两侧分别与两所述扶手部的内侧连接,所述第一上椅面的后端与所述第一靠背部之间具有间隙,该间隙即形成插槽。

相比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所述组合座椅在收纳或运输时可以叠放在一起,从而整个所述组合座椅的尺寸基本为所述组合座椅中尺寸最大的第一座椅的尺寸一致,尺寸较小的第二座椅均可利用第一座椅的空间进行收纳,从而大大减小了整体的体积。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组合座椅的一个优选实施例的示意图,显示了第一座椅和第二座椅的组合状态;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组合座椅的一个优选实施例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座椅组件(即第一座椅)的一个优选实施例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座椅组件(即第一座椅)的一个优选实施例的示意图,显示了第一座椅的底面;

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组合座椅的另一个优选实施例的示意图;

图中:1、第一座椅;11、第一座椅部;110、收纳腔;111、第一上椅面;112、第一前椅面;12、第一靠背部;13、插槽;14、扶手;15、分隔条;16、坐垫;17、靠垫;2、第二座椅;21、第二椅面;22、支撑部;23、第二靠背;3、第三座椅;4、茶桌;41、桌面;42、桌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描述,需要说明的是,在不相冲突的前提下,以下描述的各实施例之间或各技术特征之间可以任意组合形成新的实施例。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对于方位词,如有术语“中心”,“横向”、“纵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等指示方位和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叙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方位构造和操作,不能理解为限制本实用新型的具体保护范围。

如图1、2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组合座椅,包括第一座椅1以及至少一第二座椅2,各第二座椅2适于叠放在第一座椅1上,从而方便第一座椅1以及各第二座椅2的收纳以及运输。

如图3所示,第一座椅1包括第一座椅部11以及设置在第一座椅部11后方的第一靠背部12,第一座椅部11的后端具有至少一个插槽13,插槽13的开口向上。当插槽13为多个时,各个插槽13沿直线并排设置,每一插槽13与一第二座椅2对应,各第二座椅2适于通过插槽13并排叠放在第一座椅1上。

如图2所示,第二座椅2包括第二椅面21以及从第二椅面21的两端向下延伸的支撑部22,两支撑部22用于支撑第二椅面21。支撑部22的横向长度小于插槽13的长度,以允许支撑部22插入插槽13内;两支撑部22之间的距离不小于插槽13到第一座椅部11前端的距离,从而当一支撑部22插入插槽13内时,另一支撑部22处于第一座椅部11的前方,第二椅面21处于第一座椅部11的上方。插槽13的深度不小于支撑部22的竖向的高度,从而支撑部22适于全部插入插槽13内。第二座椅2还包括从第二椅面21的后端向上延伸的第二靠背23,当第二座椅2叠放在第一座椅1上时,第二靠背23的高度不超过第一靠背部12的高度。

在图2所示的实施例中,支撑部22为板状。在其他的一些实施例中,支撑部22还可以为杆状或其他形状。

值得一提的是,第二座椅2前后两端的支撑部22的形状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在图2所示的实施例中,第二座椅2前后两端的支撑部均为板状。在另一个实施例中,第二座椅2后端的支撑部22为板状,第二座椅2前端的支撑部22为杆状;或者第二座椅2后端的支撑部22为杆状,第二座椅2前端的支撑部22为板状。

第一座椅部11包括第一上椅面111以及从第一上椅面111的前端向下延伸的第一前椅面112。

在一些实施例中,插槽13形成于第一上椅面111上,第一座椅部11内部为中空,第二座椅2的支撑部22通过插槽13插入第一座椅部11内。

在另外一些实施例中,如图3、4所示,第一上椅面111的后端与第一靠背部12之间具有间隙,该间隙即形成插槽13,第二座椅2的支撑部22通过插槽13插入第一上椅面111与第一靠背部12之间。优选地,第一上椅面111的后端还向下延伸形成第一后椅面(图中未示出),从而在第一后椅面和第一靠背部12之间形成插槽13。优选地,第一上椅面111与第一靠背部12之间设置有至少一分隔条15,分隔条15将第一上椅面111的后端与第一靠背部12之间的间隙分割为多个插槽13,每一插槽13适于插入一个第二座椅2的支撑部22。当分隔条15为多个时,各分隔条15等间隔地设置。

优选地,第一座椅1还包括设置在第一座椅部11两侧的扶手部14,两扶手部14的后端与第一靠背部12连接,第一上椅面111的两侧分别与两扶手部14的内侧连接,第一前椅面112的两侧分别与两扶手部14的前端连接。

优选地,第一上椅面111的下表面还设置多个加强筋(图中未示出),所述加强筋可以起到加强第一上椅面111的作用。所述加强筋的两端与扶手14连接,利用扶手14支撑所述加强筋。

在如图1、2所示的优选实施例中,所述组合座椅包括两个第二座椅2,第一座椅1的第一上椅面111的长度相当于两个第二椅面21的长度,从而两个第二座椅2适于并排叠放在第一座椅1上。

在图5所示的实施例中,所述组合座椅还包括至少一第三座椅3。第一座椅部11的下方形成收纳腔110,第三座椅3适于放入收纳腔110内。收纳腔110的开口朝下,第三座椅3适于从第一座椅部11的下方放入收纳腔110内。

优选地,收纳腔110由第一上椅面111、第一前椅面112、两侧的扶手部14以及第一靠背部12围绕形成。

所述组合座椅还包括多个坐垫16以及多个靠垫17。

所述组合座椅还包括茶桌4,茶桌4包括桌面41以及可拆卸地设置在桌面41下方的桌腿42。收纳时,可以将桌腿42从桌面41上拆下。

优选地,第一座椅1、第二座椅2以及第三座椅3为藤条编制的座椅。

上述实施方式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不能以此来限定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的基础上所做的任何非实质性的变化及替换均属于本实用新型所要求保护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