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便携茶具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800316发布日期:2019-05-31 21:06阅读:237来源:国知局
一种便携茶具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日用品技术的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便携茶具。



背景技术:

饮茶不但是传统饮食文化,同时,由于茶中含有多种抗氧化物质与抗氧化营养素,因此喝茶也有助防老,具养生保健功能。所以,饮茶已成为广大人民群众的兴趣爱好之一。

茶具是饮茶不可或缺的工具,目前市面上的茶具,为了追求外形美观,往往套件数量较多,既不能统一,也不方便收纳和携带。

因此,设计一种便携茶具,能够便于收纳、携带,同时外形美观,这是目前亟待解决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便携茶具,能够便于收纳、携带,同时外形美观。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

一种便携茶具包括外壳、第一茶杯、壶盖和茶壶;所述外壳的内部具有容置空间,所述第一茶杯、所述壶盖和所述茶壶收纳在所述容置空间内,所述壶盖盖合在所述茶壶上,所述壶盖的顶面设置有第一凸部,所述第一茶杯的底部设置有第一凹槽,所述第一凹槽覆盖在所述第一凸部上。

进一步地,所述便携茶具还包括第二茶杯,所述第二茶杯的底部直径小于所述第一茶杯的开口直径,所述第二茶杯设置在所述第一茶杯内。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茶杯的开口直径等于所述第一茶杯的开口直径,所述第二茶杯的底部直径等于所述第一茶杯的底部直径。

进一步地,所述外壳包括相互卡接的上壳与下壳。

进一步地,所述上壳的底部设置有第一卡合部,所述下壳的顶部设置有第二卡合部,所述第一卡合部与所述第二卡合部相互卡接。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卡合部上具有卡槽,所述第一卡合部可旋入或旋出所述卡槽。

进一步地,所述便携茶具还包括吊环,所述吊环安装在所述上壳的顶部。

进一步地,所述便携茶具还包括环形把手,所述环形把手套设在所述茶壶的外表面。

相比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便携茶具的有益效果是:

1.所述第一茶杯、所述壶盖和所述茶壶收纳在所述外壳的所述容置空间内,使所述便携茶具能够便于收纳、携带,同时外形美观。

2.所述壶盖的顶面设置有第一凸部,所述第一茶杯的底部设置有第一凹槽,所述第一凹槽覆盖在所述第一凸部上,能够使所述第一茶杯与所述壶盖相互定位,使所述第一茶杯位置稳定、不易出现晃动,并减小了所占空间的大小。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实施例提供的便携茶具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壶盖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1中第二卡合部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二实施例提供的便携茶具的结构示意图。

图标:100-便携茶具;110-吊环;120-上壳;130-第一卡合部;140-第一茶杯;150-壶盖;151-第一凸部;160-环形把手;170-茶壶;180-第二卡合部;181-卡槽;190-下壳。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通常在此处附图中描述和示出的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组件可以以各种不同的配置来布置和设计。

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实用新型的选定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定义和解释。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内”、“外”、“左”、“右”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或者是该实用新型产品使用时惯常摆放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或者是本领域技术人员惯常理解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设备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等仅用于区分描述,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还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设置”、“连接”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连接”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连接,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连接,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

第一实施例

请参阅图1至图3,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便携茶具100,便携茶具100包括吊环110、外壳、第一茶杯140、壶盖150、环形把手160和茶壶170。外壳的内部具有容置空间,第一茶杯140、壶盖150和茶壶170收纳在容置空间内,使所述便携茶具100能够便于收纳、携带,同时外形美观。

其中,外壳包括相互卡接的上壳120与下壳190。吊环110安装在上壳120的顶部,吊环110用于吊起整个便携茶具100,提高便携茶具100的便携性。环形把手160套设在茶壶170的外表面,环形把手160采用木料制成,能够便于用手端起茶壶170,而且还有隔热的效果。

上壳120的底部设置有第一卡合部130,下壳190的顶部设置有第二卡合部180,第一卡合部130与第二卡合部180相互卡接。第一卡合部130与第二卡合部180均为圆弧形,第二卡合部180上具有卡槽181,第一卡合部130可旋入或旋出卡槽181。第一卡合部130旋入第二卡合部180的卡槽181,能够使上壳120与下壳190连接成一体,第一茶杯140、壶盖150和茶壶170等均设置在外壳的内部,便于携带。第一卡合部130旋出第二卡合部180的卡槽181,上壳120和下壳190相对打开,茶杯、壶盖150和茶壶170等能够从外壳中拿出,便于使用。

壶盖150盖合在茶壶170上,壶盖150的顶面设置有第一凸部151,第一茶杯140的底部设置有第一凹槽,第一凹槽覆盖在第一凸部151上,能够使所述第一茶杯140与所述壶盖150相互定位,使所述第一茶杯140位置稳定、不易出现晃动,并减小了所占空间的大小。此外,壶盖150的顶面设置有第一凸部151能够使人手握住第一凸部151而拿起壶盖150,便于从茶壶170上打开壶盖150。

本实施例提供的便携茶具100的有益效果:

1.第一茶杯140、壶盖150和茶壶170收纳在外壳的容置空间内,使便携茶具100能够便于收纳、携带,同时外形美观。

2.壶盖150的顶面设置有第一凸部151,第一茶杯140的底部设置有第一凹槽,第一凹槽覆盖在第一凸部151上,能够使第一茶杯140与壶盖150相互定位,使第一茶杯140位置稳定、不易出现晃动,并减小了所占空间的大小。

第二实施例

请参阅图4,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便携茶具100,其与第一实施例提供的便携茶具100结构相近,不同之处在于,本实施例提供的便携茶具100包括两个茶杯。

便携茶具100包括吊环110、外壳、第一茶杯140、第二茶杯、壶盖150、环形把手160和茶壶170。外壳的内部具有容置空间,第一茶杯140、第二茶杯、壶盖150和茶壶170收纳在容置空间内,使所述便携茶具100能够便于收纳、携带,同时外形美观。

其中,外壳包括相互卡接的上壳120与下壳190。吊环110安装在上壳120的顶部,吊环110用于吊起整个便携茶具100,提高便携茶具100的便携性。环形把手160套设在茶壶170的外表面,环形把手160采用木料制成,能够便于用手端起茶壶170,而且还有隔热的效果。

壶盖150盖合在茶壶170上,壶盖150的顶面设置有第一凸部151,第一茶杯140的底部设置有第一凹槽,第一凹槽覆盖在第一凸部151上,能够使所述第一茶杯140与所述壶盖150相互定位,使所述第一茶杯140位置稳定、不易出现晃动,并减小了所占空间的大小。此外,壶盖150的顶面设置有第一凸部151能够使人手握住第一凸部151而拿起壶盖150,便于从茶壶170上打开壶盖150。

第二茶杯的开口直径等于第一茶杯140的开口直径,第二茶杯的底部直径等于第一茶杯140的底部直径。第二茶杯的底部直径小于第一茶杯140的开口直径,第一茶杯140和第二茶杯的外形为圆台形状。第二茶杯设置在第一茶杯140内,这样不仅能够增加便携茶具100中茶杯的数量,而且不会增加便携茶具100的体积,便于携带。

第三实施例

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便携茶具100,其与第二实施例提供的便携茶具100结构相近,不同之处在于,本实施例提供的便携茶具100中,第一茶杯140和第二茶杯的外形形状不同。

便携茶具100包括吊环110、外壳、第一茶杯140、第二茶杯、壶盖150、环形把手160和茶壶170。外壳的内部具有容置空间,第一茶杯140、第二茶杯、壶盖150和茶壶170收纳在容置空间内,使所述便携茶具100能够便于收纳、携带,同时外形美观。

壶盖150盖合在茶壶170上,壶盖150的顶面设置有第一凸部151,第一茶杯140的底部设置有第一凹槽,第一凹槽覆盖在第一凸部151上,能够使所述第一茶杯140与所述壶盖150相互定位,使所述第一茶杯140位置稳定、不易出现晃动,并减小了所占空间的大小。此外,壶盖150的顶面设置有第一凸部151能够使人手握住第一凸部151而拿起壶盖150,便于从茶壶170上打开壶盖150。

第二茶杯的开口直径等于第一茶杯140的开口直径,第二茶杯的底部直径等于第一茶杯140的底部直径。第二茶杯的底部直径小于第一茶杯140的开口直径,第一茶杯140和第二茶杯的外形为阶梯轴形状。第二茶杯能够稳定地放置在第一茶杯140内,不仅能够增加便携茶具100中茶杯的数量,而且不会增加便携茶具100的体积,便于携带。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