吸尘器及其过滤集尘组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192832发布日期:2019-07-17 05:39阅读:143来源:国知局
吸尘器及其过滤集尘组件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吸尘器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过滤集尘组件以及具有该过滤集尘组件的吸尘器。



背景技术:

吸尘器在生活、工业中应用广泛。吸尘器通常包括气流发生装置和过滤器,当吸尘器工作时,在所述气流发生装置的动力驱动下,含尘气流进入吸尘器内并流经过滤器,含尘气流中的灰尘被过滤器拦截并收集在集尘袋里,除尘之后形成的洁净气流沿风道从吸尘器的出风口排出。

吸尘器工作一段时间之后,需要把积满灰尘的集尘袋以及蓄满灰尘的过滤器从吸尘器主体上取下扔掉。其中,集尘袋从吸尘器主体上取下扔掉的过程中,由于集尘袋内空气被排出的原因,导致灰尘会从集尘袋内飘散出来;过滤器在丢弃前需要进行二次包装,同样地会导致灰尘飘散到空气中,不仅造成二次污染,且灰尘极易被用户吸入身体而造成伤害。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过滤集尘组件以及具有该过滤集尘组件的吸尘器,以解决集尘袋和过滤器丢弃时灰尘逸散导致的二次污染及危害身体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实用新型目的之一,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过滤集尘组件,所述过滤集尘组件包括集尘袋和组装于所述集尘袋上的过滤器,所述过滤器与所述集尘袋共同围出一灰尘容纳腔,所述集尘袋具有供气体流入所述灰尘容纳腔的开窗和供气体流出所述灰尘容纳腔的开口,所述过滤器覆盖所述开口以将流经所述开口的气体中的灰尘过滤拦截于所述灰尘容纳腔内。

作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集尘袋还包括设置于所述开窗处的窗帘,所述窗帘可粘贴于所述开窗周围以封闭所述开窗。

作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过滤集尘组件包括固定部,所述固定部连接于所述集尘袋上并用于将所述过滤集尘组件位置固定地组装在吸尘器上。

作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固定部设置为自所述集尘袋向外展开并环绕所述开口的翻边,所述翻边的边缘处设置有紧固件,所述紧固件用于将所述固定部环绕收紧于吸尘器的其他部件上。

作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翻边的边缘处设置成夹层结构,所述紧固件设置为容纳于所述夹层结构中的抽绳。

作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集尘袋还具有排气阀,所述过滤集尘组件包括设置于所述排气阀处的过滤件,所述灰尘容纳腔内的气体可于所述排气阀处经所述过滤件过滤后排出。

为实现上述实用新型目的之一,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过滤集尘组件,所述过滤集尘组件可应用于吸尘器上,所述吸尘器包括储尘桶、装配至所述储尘桶上的机头以及设置于所述储尘桶或所述机头上的进风口,所述过滤集尘组件包括套设于所述储尘桶内的集尘袋和组装于所述集尘袋上的过滤器,所述过滤器与所述集尘袋共同围出一灰尘容纳腔,所述集尘袋具有开窗和开口,所述开窗适配于所述进风口以供气体流入所述灰尘容纳腔内,所述开口供所述灰尘容纳腔内的气体流出至所述机头,所述过滤器覆盖所述开口以将流经所述开口的气体中的灰尘过滤拦截于所述灰尘容纳腔内。

作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进风口设置于所述储尘桶上,其特征在于,所述集尘袋还包括设置于所述开窗处的窗帘,当所述集尘袋从所述储尘桶上取下后,所述窗帘可粘贴于所述开窗周围以封闭所述开窗。

作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过滤集尘组件包括固定部,所述固定部设置为自所述集尘袋向外展开并环绕所述开口的翻边,所述翻边夹持于所述机头和所述储尘桶之间。

作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过滤集尘组件还包括设置于所述翻边边缘处的紧固件,所述紧固件用于将所述翻边环绕系紧于所述储尘桶外壁上的抽绳或弹性绳。

作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机头包括具有吸风口的气流发生装置以及与所述吸风口位置相对应的过滤器安装架,所述过滤器设置为第一端开放且第二端封闭的筒状体,当所述集尘袋套设于所述储尘桶内时,所述第一端暴露于所述储尘桶上方以使所述过滤器安装架可配接至所述过滤器内。

为实现上述实用新型目的之一,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吸尘器,所述吸尘器包括储尘桶、装配至所述储尘桶上的机头、设置于所述储尘桶或所述机头上的进风口以及如上所述的过滤集尘组件,所述过滤集尘组件一体设置。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体现在:通过设置一体式地过滤集尘组件,灰尘被封闭在集尘袋与过滤器之间,在机头从储尘桶上脱开时,避免了灰尘随机头取出而泄露;而且过滤集尘组件可一体地从吸尘器上取下,过滤器和集尘袋一同丢弃,无需对集尘袋进行扎口,也无需对过滤器进行单独包装,避免灰尘逸散到空中,降低用户吸入灰尘而受到伤害的几率;另外,当过滤集尘组件取下后,灰尘容纳腔内的空气可通过开口经过滤器过滤后排出,通过排气降低过滤集尘组件的占地空间并保证灰尘无泄漏。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吸尘器的立体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吸尘器的机头与储尘桶脱开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沿图2中A-A线的纵剖视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过滤集尘组件的立体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过滤集尘组件的另一角度立体示意图;

图6是沿图4中B-B线的纵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将结合附图所示的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描述。但这些实施方式并不限制本实用新型,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根据这些实施方式所做出的结构或功能上的变换均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参图1至图6,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吸尘器100,吸尘器100具体设置为桶式吸尘器。吸尘器100包括工作头(图未示)、软管(图未示)、储尘桶1、机头2以及过滤集尘组件3。

其中,所述工作头包括地刷、圆刷、扫尘刷、扁吸中的任意一种;所述工作头通过所述软管连接于储尘桶1的进风口4;机头2通过卡扣等连接件与储尘桶1沿轴向密封扣合连接,机头2包括设于其下端的过滤器安装架21、设置于机头2内部的气流发生装置以及出风口,过滤器安装架21与所述气流发生装置的吸风口位置相适配对应,当机头2装配至储尘桶1上时,过滤器安装架21以及所述吸风口位于由机头2和储尘桶1扣合形成的密闭空间内;过滤集尘组件3装配于机头2和储尘桶1之间,并且过滤集尘组件3分别与储尘桶1、机头2实现配接,其用于对含尘气流进行过滤以形成洁净气流以及收集从含尘气流中获得的灰尘。

使用时,在所述气流发生装置的驱动下,含尘气流(参图3中箭头所示气流)自所述工作头的吸口进入吸尘器100内部,通过所述软管自进风口4进入储尘桶1中的过滤集尘组件3内,而后经过滤集尘组件3处理成洁净气流,洁净气流依次流经所述吸风口、所述气流发生装置、所述出风口后排出吸尘器100外。其中,含尘气流中的灰尘被过滤集尘组件3拦截并收集。

所述气流发生装置用于驱动空气自所述工作头的吸口沿风道向机头2的所述出风口流动,其具体可设置为风机、风扇、气泵等,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气流发生装置设置为风机。另外,在其它可实施的方案中,进风口4也可设置于机头2上,相应的,所述软管也可以连接于机头2。

在本实施例中,过滤集尘组件3设置为抛弃式(也即一次性)的一体式结构,其具体包括集尘袋31和过滤器32,集尘袋31与过滤器32组装连接在一起并且二者共同围出一灰尘容纳腔30。

其中,集尘袋31适配于储尘桶1并可套设于储尘桶1内,其具有由PE材料制成的本体、形成于所述本体上的开窗310以及开口320。当集尘袋31套设在储尘桶1内时:开窗310适配于进风口4,以供进风口4处的含尘气流流入灰尘容纳腔30内(也即含尘气流可自进风口4通过开窗310进入灰尘容纳腔30);开口320暴露于储尘桶1的上方敞口处,并且开口320可与机头2上所述气流发生装置的吸风口位置相对应,以供灰尘容纳腔30内的含尘气流流出至机头2(也即流出至所述吸风口)。

过滤器32组装连接于集尘袋31本体上并且覆盖开口320,过滤器32与集尘袋31本体共同围出灰尘容纳腔30,过滤器32与过滤器安装架21相适配。在机头2配接至储尘桶1的过程中,过滤器安装架21由上往下地配接至过滤器32,以使灰尘容纳腔30内的含尘气流在通过开口320时全部可被过滤器32处理成洁净气流。也就是说,过滤器32可以将流经开口320的含尘气流中的灰尘过滤拦截于灰尘容纳腔30内。优选地,过滤集尘组件3的中心轴与机头2的中心轴共线,过滤器安装架21设置于机头2的中心轴处,过滤器32相适配地设置于过滤集尘组件3的中心轴处,从而便于过滤器32和过滤器安装架21相配接。

具体地,使用时,在所述气流发生装置的驱动下,进风口4处的含尘气流(参图3中箭头所示气流)经开窗310进入灰尘容纳腔30内,而后经开口320处的过滤器32处理成洁净气流流出,之后洁净气流依次流经所述吸风口、所述气流发生装置、所述出风口后排出吸尘器100外。其中,含尘气流中的灰尘被过滤器32过滤拦截并收集在集尘袋31的灰尘容纳腔30内。

通过上述描述可以看出,本实用新型中具有一体式过滤集尘组件3的吸尘器100,灰尘被封闭在集尘袋31与过滤器32之间,在机头2从储尘桶1上脱开时,避免了灰尘随机头2取出而泄露;而且过滤集尘组件3可一体地从吸尘器100上取下,过滤器32和集尘袋31一同丢弃,无需对集尘袋31进行扎口,也无需对过滤器32进行单独包装,避免灰尘逸散到空中,降低用户吸入灰尘而受到伤害的几率;另外,当过滤集尘组件3取下后,灰尘容纳腔30内的空气可通过开口320经过滤器32过滤后排出,通过排气降低过滤集尘组件3的占地空间并保证灰尘无泄漏。

在本实施例中,集尘袋31本体具体包括与储尘桶1桶底相对应的底部313、与储尘桶1桶身相对应的侧部312以及与储尘桶1上方敞口相对应的顶部311。进风口4位于储尘桶1桶身上,相应的,开窗310形成于集尘袋31本体侧部312处;机头2配接至储尘桶1上方敞口处,相对应的,开口320形成于集尘袋31本体顶部311处,当集尘袋31套设于储尘桶1上时,开口320及集尘袋31本体顶部311暴露于储尘桶1上方敞口处从而便于过滤器32与过滤器安装架21进行配接。

优选地,在本实施例中,过滤器32设置为上端开放且下端封闭的筒状体,过滤器32上端与集尘袋31本体顶部311通过粘帖、夹持等方式进行固定连接。在机头2配接至储尘桶1的过程中,过滤器安装架21由上往下地插入过滤器32的中部空腔内。

进一步地,集尘袋31还包括设置于开窗310处的窗帘37,窗帘37设置有与开窗310相适配的黏胶,当过滤集尘组件3从吸尘器100取下后,窗帘37通过黏胶粘贴于开窗310周围以密封开窗310,从而避免灰尘容纳腔30内的气体及灰尘从开窗310逸散出来。

进一步地,在本实施例中,集尘袋31还具有形成于集尘袋31侧部312上的排气阀38,过滤集尘组件3还包括设置于排气阀38处的过滤件,所述过滤件具体可为过滤棉或滤布。当过滤集尘组件3从吸尘器100取下后,灰尘容纳腔30内的气体还可通过排气阀38并经所述过滤件过滤后排出,灰尘被所述过滤件阻拦而留在灰尘容纳腔30内,这样,在排气减小过滤集尘组件3占地空间的过程中,降低过滤器32的工作强度,提升排气速率。

进一步地,过滤集尘组件3还包括固定部34和紧固件36。

其中,固定部34连接至集尘袋31上,具体地,固定部34连接至集尘袋31本体侧部312和集尘袋31本体顶部311之间,换句话说,也即集尘袋31本体以固定部34的位置为参照而分割出侧部312和顶部311。固定部34自集尘袋31本体向外展开,其具体设置为一环绕开口320的翻边,固定部34与集尘袋31本体均为PE材质且一体成型。当集尘袋31套设在储尘桶1内时,固定部34由内向外越过储尘桶1的上边缘,这样,当机头2装配至储尘桶1上时,固定部34被机头2和储尘桶1共同夹持固定,从而对过滤集尘组件3位置进行固定,也即使过滤集尘组件3位置固定地组装在储尘桶1及机头2上,集尘袋31及过滤器32稳定地容纳于由机头2和储尘桶1扣合形成的密闭空间内。

紧固件36设置于固定部34的边缘处并用于将固定部34环绕固定地收紧于储尘桶1外壁上。在本实施例中,固定部34的边缘处设置成夹层结构,紧固件36设置为容纳于上述夹层结构中的抽绳,用户可通过抽拉该抽绳的两端以使固定部34边缘被系紧在储尘桶1外壁上。当需要更换过滤集尘组件3时,用户解开该抽绳即可将过滤集尘组件3从储尘桶1上取下;当然,在其它可实施的方案中,紧固件36还可设置为弹性绳,其可依靠自身弹力将固定部34环绕收紧于储尘桶1外壁上。

通过以上描述可以发现,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

(1)通过设置一体式地过滤集尘组件3,灰尘被封闭在集尘袋31与过滤器32之间,在机头2从储尘桶1上脱开时,避免了灰尘随机头2取出而泄露;而且过滤集尘组件3可一体地从吸尘器100上取下,过滤器32和集尘袋31一同丢弃,无需对集尘袋31进行扎口,也无需对过滤器32进行单独包装,避免灰尘逸散到空中,降低用户吸入灰尘而受到伤害的几率;另外,当过滤集尘组件3取下后,灰尘容纳腔30内的空气可通过开口320经过滤器32过滤后排出,通过排气降低过滤集尘组件3的占地空间并保证灰尘无泄漏;

(2)通过设置可自粘帖地窗帘37,利用窗帘37密封开窗310,从而避免灰尘容纳腔30内的气体及灰尘从开窗310逸散出来;

(3)通过设置排气阀38和所述过滤件,在过滤集尘组件3取下排气过程中,灰尘被所述过滤件阻拦而留在灰尘容纳腔30内,避免灰尘散出;同时可降低过滤器32的工作强度,提升排气速率;

(4)通过设置紧固件36,使过滤集尘组件3安装结构稳定,且便于拆卸,操作方便。

应当理解,虽然本说明书按照实施方式加以描述,但并非每个实施方式仅包含一个独立的技术方案,说明书的这种叙述方式仅仅是为清楚起见,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将说明书作为一个整体,各实施方式中的技术方案也可以经适当组合,形成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其他实施方式。

上文所列出的一系列的详细说明仅仅是针对本实用新型的可行性实施方式的具体说明,它们并非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凡未脱离本实用新型技艺精神所作的等效实施方式或变更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