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降温控温容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309068发布日期:2019-07-31 20:10阅读:298来源:国知局
一种降温控温容器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保温容器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降温控温容器。



背景技术:

在现实生活中,杯中开水温度下降到合适温度才能喝,这个等待的过程很漫长;另外,用普通杯子盛放开水,杯中开水温度处于适宜喝的温度区间停留时间很短。

公开号为CN1053950020的中国专利文献《一种具有可快速降温及保温的多层饮水杯》披露了一种快速降温保温杯,其依靠相变材料迅速将杯内开水热量吸收;但是大量的热量是储存在相变材料内的,当用户使用快速降温杯喝完第一杯温水时,相变材料无法为下一杯水降温,不可连续使用。公开号为CN204318292的中国专利文献《可速冷速热的变温杯》,公开了一种快速降温杯,此类没有真空保温层或空气保温层的降温杯,具有两个缺点:1、相变材料必须具有较高导热系数才能发挥快速吸热相变的功能;使得用户双手接触杯子外壳时将感到烫手;②若填充了低于45℃相变温度的材料,避免了杯身烫手的问题,但是材料具有的高导热系数,使得杯内温水热量以及相变材料存储的热量很快通过相变材料往杯外空气散失掉,缩短了杯内温水变凉的时间。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降温控温容器,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中,保温杯使用时温水保持时间短的问题。

为达此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降温控温容器,包括具有开口的内胆、设于所述内胆外部的外壳、以及底盖;所述内胆与所述外壳之间具有传热间隙,所述底盖与所述外壳密封连接,所述外壳远离所述底盖的一端与所述内胆的外壁密封连接;所述传热间隙内设有吸热蓄热相变层和阻热相变层,所述吸热蓄热相变层包覆于所述内胆的外壁,所述阻热相变层贴设于所述外壳的内壁,所述吸热蓄热相变层与所述阻热相变层热传导接触,所述吸热蓄热相变层的导热系数大于所述阻热相变层的导热系数。

进一步地,所述吸热蓄热相变层与所述阻热相变层之间设有分隔筒,所述吸热蓄热相变层远离所述内胆的一侧贴设于所述分隔筒的内壁,所述阻热相变层远离所述外壳的一侧包覆于所述分隔筒的外壁。

进一步地,所述分隔筒的一端与所述外壳的顶部焊接相连,所述分隔筒的另一端与所述外壳的底部焊接相连,所述分隔筒靠近所述底盖的一端开设有填充孔。

进一步地,所述分隔筒远离所述底盖的一端与所述外壳焊接相连,所述分隔筒与所述底盖之间设有密封垫。

进一步地,所述阻热相变层包括外部封装结构以及设于所述外部封装结构内的相变材料。

进一步地,所述底盖靠近所述内胆的一侧设有底垫,所述底垫与所述阻热相变层接触设置,所述底垫与所述吸热蓄热相变层接触设置。

进一步地,所述外部封装结构内的相变材料为有机相变材料。

进一步地,所述有机相变材料为石蜡或脂肪酸。

进一步地,所述阻热相变层的导热系数范围为0.1W/(m.K)~0.2W/(m.K)。

进一步地,所述吸热蓄热相变层的导热系数范围为大于或等于2W/(m.K)。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由于阻热相变层的热导率很低,因此吸热蓄热相变层的热量往外界散失的速度将变得缓慢,提高了容器的保温性能,防止杯子的外壳烫手;同时也不至于太过保温,导致吸热蓄热相变层热量久久不能往外界散失,进而实现较合适的保温时间。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实施例一中的降温控温容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A处的局部放大图;

图3为实施例二中的降温控温容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

1、内胆;2、外壳;3、底盖;4、吸热蓄热相变层;5、阻热相变层;6、分隔筒;601、填充孔;7、密封垫;8、底垫。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或“设置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间接在该另一个元件上。当一个元件被称为是“连接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间接连接至该另一个元件上。

需要理解的是,术语“长度”、“宽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此外,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以下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实现进行详细的描述。

实施例一:

如图1-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出了一种降温控温容器,包括具有开口的内胆1、设于内胆1外部的外壳2、以及底盖3;内胆1与外壳2之间具有传热间隙,底盖3与外壳2密封连接,外壳2远离底盖3的一端与内胆1的外壁密封连接;传热间隙内设有吸热蓄热相变层4和阻热相变层5,吸热蓄热相变层4包覆于内胆1的外壁,阻热相变层5贴设于外壳2的内壁,吸热蓄热相变层4与阻热相变层5热传导接触,吸热蓄热相变层4的导热系数大于阻热相变层5的导热系数。

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底盖3与外壳2也可为一体式设计,吸热蓄热相变层4和阻热相变层5均包括有相变材料。吸热蓄热相变层4包裹着内胆1,用于快速将内胆1里存放的高温物质的热量吸收,使高温物质温度快速降低;或者向内胆1里贮存的低温物质放出热量,使低温物质温度快速升高。吸热蓄热相变层4中实现其快速吸热蓄热功能的是高导热的相变材料,或者低导热的相变材料结合传热结构,例如具有较高导热系数的胶囊型复合相变材料、纯相变材料结合传热架等各种形式,总之,快速吸热蓄热部分具备功能,其实现形式不具体限定。阻热相变层5包裹着快速吸热蓄热部分,具有低的导热系数以及相变恒温的特点,用于阻碍快速吸热蓄热部的热量向外壳2扩散,延缓快速吸热蓄热部热量向外界散失的时间,起到保温作用;并增加了阻热部分接触快速吸热蓄热部分一侧与杯外壳2一侧的温差,起到防烫手的作用;同时,利用其相变恒温的特点,当其吸热升温至熔点时,发生恒温相变而不至于使其温度继续升高,给杯外壳2防烫手多增加了一层保障。

降温控温容器的工作过程如下:当往内胆1中装入高于吸热蓄热相变层4中的相变材料的相变温度的较高温物质时,吸热蓄热相变层4将迅速吸收内胆1中较高温物质的热量,使内胆1中较高温物质温度迅速降低;储存了较多热量的较高温的吸热蓄热相变层4,其热量将通过温度较低的阻热相变层5散失,由于阻热相变层5的热导率很低,因此吸热蓄热相变层4的热量往外界散失的速度将变得缓慢,提高了容器的保温性能,防止杯子的外壳2烫手;同时也不至于太过保温,导致吸热蓄热相变层4热量久久不能往外界散失。由于阻热相变层5持续向外壳2传热且不至于外壳2烫手,因此在冬季还可作为暖手宝使用。

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具体可通过调整吸热蓄热相变层4和阻热相变层5的相变材料厚度参数等,来较大范围调节杯中水保温时间,能够将保温时间控制在适合用户喝水时间间隔习惯的1~2小时,从而使得杯子的降温功能能够连续发挥。且杯子的外部无需塑料覆盖在外壳2进行隔热,使得杯身直径可以减小。传统的使用塑料套在外壳2上进行隔热对于生产也有要求,要求杯外壳2具有规则的、简单的圆柱形或圆台形外观,否则塑料外壳2将无法装配;而本实施例提供的降温控温容器的外壳2设计可以更加多样化,例如带有明显弧度、设计成不规则造型等。

进一步地,请参阅图1-图2,作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降温控温容器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吸热蓄热相变层4与阻热相变层5之间设有分隔筒6,吸热蓄热相变层4远离内胆1的一侧贴设于分隔筒6的内壁,阻热相变层5远离外壳2的一侧包覆于分隔筒6的外壁。具体地,吸热蓄热相变层4与阻热相变层5分别位于分隔筒6的两侧且均与分隔筒6热传导接触。

进一步地,请参阅图1-图2,作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降温控温容器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分隔筒6的一端与外壳2的顶部焊接相连,分隔筒6的另一端与外壳2的底部焊接相连,分隔筒6靠近底盖3的一端开设有填充孔601。具体地,填充孔601用于将阻热相变层5所需材料填充至分隔筒6与外壳2之间形成阻热相变层5,再利用密封胶将填充孔601密封。

进一步地,请参阅图1-图2,作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降温控温容器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分隔筒6远离底盖3的一端与外壳2焊接相连,分隔筒6与底盖3之间设有密封垫7。具体地,密封垫7用于将填充孔601或分隔筒6下端与外壳2下部的间隙密封,同时对吸热蓄热相变层4和阻热相变层5内的相变材料施加压紧力。

进一步地,请参阅图1-图2,作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降温控温容器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外部封装结构内的相变材料为有机相变材料。

进一步地,请参阅图1-图2,作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降温控温容器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有机相变材料为石蜡或脂肪酸。

进一步地,请参阅图1-图2,作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降温控温容器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阻热相变层5的导热系数范围为0.1W/(m.K)~0.2W/(m.K)。

进一步地,请参阅图1-图2,作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降温控温容器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吸热蓄热相变层4的导热系数范围为大于或等于2W/(m.K)。

导热系数是指在稳定传热条件下,1m厚的材料,两侧表面的温差为1度(K,℃),在1秒内(1s),通过1平方米面积传递的热量,单位为瓦/米·度(W/(m.K),此处为K可用℃代替)。

实施例二:

如图3所示,本实施例与实施例一的区别主要在于:阻热相变层5包括外部封装结构以及设于外部封装结构内的相变材料。具体地,相变材料具有导热系数低的特点;外部封装结构将相变材料密封包裹,两者预制成型;例如预制成圆环(圆筒)状。

进一步地,请参阅图3,作为本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降温控温容器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底盖3靠近内胆1的一侧设有底垫8,底垫8与阻热相变层5接触设置,底垫8与吸热蓄热相变层4接触设置。具体地,底垫8用于将组成吸热蓄热相变层4和阻热相变层5的物质与底盖3分隔开,并提供压紧力。

显然,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实施例仅仅是为了清楚说明本实用新型所作的举例,而并非是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的限定。对于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上述说明的基础上还可以做出其它不同形式的变化或变动。这里无需也无法对所有的实施方式予以穷举。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