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复合底铁锅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047196发布日期:2019-06-29 01:08阅读:747来源:国知局
一种复合底铁锅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铁锅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复合底铁锅。



背景技术:

铁锅是烹饪食物的传统工具,通过铁锅烹饪的食物能够含有微量的铁元素,铁元素是人体不可或缺的一种微量元素,所以铁锅烹饪的食物有利人的身体健康,但是铁容易出现氧化,所以为了提高铁锅的使用寿命,现在多使用复合底铁锅;

目前使用的复合底铁锅多种多样但是仍然存在不足之处,比如大多数复合底铁锅的受热板与火的接触面积小,导致对火的热能吸收率低,从而导致烹饪时间较长,对燃气的使用量较大,以及握把的内部容易残留有佐料,佐料长时间不被清洗导致握把出现腐蚀,无法正常使用,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复合底铁锅,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提出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复合底铁锅,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目前使用的复合底铁锅的受热板与火的接触面积小,导致对火的热能吸收率低以及握把容易被佐料腐蚀导致无法正常使用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复合底铁锅,包括锅体、连接板和受热板,所述锅体的上端焊接有隔热环,且隔热环的外侧安装有加固杆,所述隔热环的上端螺纹连接有加固栓,且隔热环的上方连接有连接环,所述连接环的外表面焊接有连接片,且连接片的右端贯穿有握把,所述握把的内部开设有固定孔,所述固定孔的内部贯穿有螺杆,且螺杆的前端安装有螺帽,所述连接板位于连接环的左侧,且连接板的外侧卡合连接有把手,所述把手的下端预留有连接槽,且连接槽的上方设置有握环,所述锅体的下表面焊接有导热板,且导热板的下表面预留有衔接槽,所述受热板位于导热板的下方,且受热板的表面贯穿有防脱栓。

优选的,所述加固杆与锅体和隔热环的方式均为螺纹连接,且隔热环与锅体和连接环连接位置的竖直截面均呈“L”型结构,并且锅体、隔热环和连接环的内表面在同一个曲面上。

优选的,所述握把与连接片的连接方式为螺栓连接,且握把的中心点、锅体的中心点和连接板的中心点位于同一条直线上。

优选的,所述螺杆的长度尺寸小于固定孔的长度尺寸,且固定孔的横截面呈“I”型结构,并且固定孔关于握把的中心对称设置。

优选的,所述把手与连接板构成拆卸结构,且连接板的宽度尺寸与连接槽的宽度尺寸相等。

优选的,所述衔接槽在导热板的下表面均匀分布,且导热板与受热板的连接方式为嵌入式连接,并且受热板下表面呈波浪状结构。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该复合底铁锅,解决了目前使用的复合底铁锅的受热板与火的接触面积小,导致对火的热能吸收率低的问题,解决了目前使用的复合底铁锅的握把容易被佐料腐蚀导致无法正常使用的问题;

1、设置了受热板、衔接槽、导热板,受热板的下表面呈波浪状结构,能够增加与火的接触面积,从而增加了受热板对火产生热量的吸收,同时受热板与导热板为嵌入式连接,能够增加导热板的受热速度,从而增加了锅体的受热速度,进而减小了对食物的烹饪时间,减少了燃气的使用量;

2、设置了连接片、握把、螺杆和螺帽,握把通过螺杆和螺帽的作用固定在连接片上,从而方便了对握把的拆卸,方便了对握把进行全面的清洗,避免了握把内部残留有佐料出现腐蚀的现象,从而增加了握把的使用寿命,同时连接片围绕连接环缠绕一圈,能够对连接环上端进行加固的同时也避免了连接片出现断裂的现象;

3、设置了连接板和把手,把手和连接板构成拆卸结构,避免了把手长时间处于高温状态出现损坏的问题,当锅体内含有食物较多时,将把手安装在连接板上,通过把手和握把的配合对该铁锅的两侧进行施力,方便了将铁锅端起,同时避免了握把单侧施力导致位于握把和连接环之间的连接片出现弯折甚至断裂的现象。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正视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俯视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连接板和把手连接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图1中A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图1中B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中:1、锅体;2、隔热环;3、加固杆;4、加固栓;5、连接环;6、连接片;7、握把;8、固定孔;9、螺杆;10、螺帽;11、连接板;12、把手;13、连接槽;14、握环;15、导热板;16、衔接槽;17、受热板;18、防脱栓。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5,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复合底铁锅,包括锅体1、隔热环2、加固杆3、加固栓4、连接环5、连接片6、握把7、固定孔8、螺杆9、螺帽10、连接板11、把手12、连接槽13、握环14、导热板15、衔接槽16、受热板17和防脱栓18,锅体1的上端焊接有隔热环2,且隔热环2的外侧安装有加固杆3,隔热环2的上端螺纹连接有加固栓4,且隔热环2的上方连接有连接环5,连接环5的外表面焊接有连接片6,且连接片6的右端贯穿有握把7,握把7的内部开设有固定孔8,固定孔8的内部贯穿有螺杆9,且螺杆9的前端安装有螺帽10,连接板11位于连接环5的左侧,且连接板11的外侧卡合连接有把手12,把手12的下端预留有连接槽13,且连接槽13的上方设置有握环14,锅体1的下表面焊接有导热板15,且导热板15的下表面预留有衔接槽16,受热板17位于导热板15的下方,且受热板17的表面贯穿有防脱栓18;

如图1和图4中加固杆3与锅体1和隔热环2的方式均为螺纹连接,且隔热环2与锅体1和连接环5连接位置的竖直截面均呈“L”型结构,并且锅体1、隔热环2和连接环5的内表面在同一个曲面上,通过加固杆3增加了锅体1与隔热环2连接的稳定性,锅体1、隔热环2和连接环5的内表面在同一个曲面上保证了该铁锅内部表面的平整度;

如图1和图2中握把7与连接片6的连接方式为螺栓连接,且握把7的中心点、锅体1的中心点和连接板11的中心点位于同一条直线上,通过螺栓的方式方便了握把7的清洗和更换,握把7的中心点、锅体1的中心点和连接板11的中心点位于同一条直线上,保证了通过握把7和把手12将该铁锅拿起时的稳定性,螺杆9的长度尺寸小于固定孔8的长度尺寸,且固定孔8的横截面呈“I”型结构,并且固定孔8关于握把7的中心对称设置,避免了螺杆9与使用者的手接触对使用者造成伤害的问题,通过多处固定增加了握把7与连接片6连接的稳定性;

如图1和图3中把手12与连接板11构成拆卸结构,且连接板11的宽度尺寸与连接槽13的宽度尺寸相等,通过拆卸结构方便了把手12的收纳,避免高温对把手12造成损坏的问题,连接板11的宽度尺寸与连接槽13的宽度尺寸相等,保证了把手12不会与连接板11产生相对移动;

如图1和5中衔接槽16在导热板15的下表面均匀分布,且导热板15与受热板17的连接方式为嵌入式连接,并且受热板17下表面呈波浪状结构,通过嵌入式的连接方式增加了导热板15与受热板17的接触面积,同时通过下表面呈波浪状结构的受热板17增加了受热板17与火的接触面积,进而增加了对热量的吸收。

工作原理:在使用该复合底铁锅时,首先将连接片6焊接在连接环5上端的外表面,然后将握把7安装在连接片6的右端,通过螺杆9和螺帽10的作用将握把7固定在连接片6上,接着将连接板11焊接在连接环5的左侧表面,使连接板11的位置与握把7的位置关于连接环5的中心对称,然后将连接环5焊接在隔热环2的上端,并通过加固栓4进行固定,增加连接环5和隔热环2连接的稳定性,将受热板17焊接在导热板15的下表面,然后将导热板15焊接在锅体1下表面,并通过防脱栓18贯穿受热板17、导热板15和锅体1,增加锅体1、导热板15和受热板17之间连接的稳定性,然后将锅体1焊接在隔热环2的下端,并通过加固杆3进行固定,保证了锅体1和隔热环2不会出现脱离的现象,然后即可使用该铁锅;

使用过程中,通过下表面呈波浪状的受热板17能够增加受热板17与火的接触面积,从而增加了受热板17对热能的吸收量,受热板17与导热板15之间为嵌入式连接,能够提高导热板15的受热速度,进而提高锅体1的受热速度,通过隔热环2能够降低锅体1内部热量挥发的速度,进而提高了对热量的利用率,握把7与连接片6构成螺栓连接,方便了对握把7的拆卸,从而方便了对握把7的清洗和更换,避免了握把7表面内部长时间附着有佐料,导致握把7受到损坏的问题,进而增加了握把7的使用寿命,当锅体1内含有的食物过多时,将把手12通过连接槽13安装在连接板11上,通过握把7和把手12对铁锅两侧施力,将铁锅端起,提高了铁锅被端起的稳定性,同时避免了连接片6单侧受力出现断裂的现象,增加了连接片6使用过程中的安全,从而增加了该铁锅的使用过程中的安全性,这就是该复合底铁锅的使用方法。

本实用新型使用到的标准零件均可以从市场上购买,异形件根据说明书的和附图的记载均可以进行订制,各个零件的具体连接方式均采用现有技术中成熟的螺栓、铆钉、焊接等常规手段,机械、零件和设备均采用现有技术中,常规的型号,加上电路连接采用现有技术中常规的连接方式,在此不再详述,本说明书中未作详细描述的内容属于本领域专业技术人员公知的现有技术。

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