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整食物内嘌呤浓度的装置、智能锅具和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047180发布日期:2019-06-29 01:08阅读:216来源:国知局
调整食物内嘌呤浓度的装置、智能锅具和系统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家用电器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调整食物内嘌呤浓度的装置、一种调整食物内嘌呤浓度的智能锅具和一种调整食物内嘌呤浓度的系统。



背景技术:

近年来,痛风的全球发病率呈不断上升趋势。其中,长期摄入高嘌呤食物如海鲜、肉类等食物,极易使人体内产生过剩嘌呤,引发嘌呤代谢紊乱,而人体内的嘌呤物质长期代谢紊乱,就会产生痛风,其临床特点为高尿酸血症,急性关节炎反复发作,痛风石形成,关节畸形,肾实质性病变等。

因此,对于通风患者应严格控制嘌呤类食物的摄入量。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旨在至少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上述技术中的技术问题之一。

为此,本实用新型的第一个目的在于提出一种调整食物内嘌呤浓度的装置,能够根据用户的需求调整锅具本体内食物中的嘌呤浓度,以便为用户的健康饮食及嘌呤定量摄取提供定制化服务,提升用户体验。

本实用新型的第二个目的在于提出一种调节食物内嘌呤浓度的智能锅具。

本实用新型的第三个目的在于提出一种调节食物内嘌呤浓度的系统。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提出了一种调整食物内嘌呤浓度的装置,包括:设在锅具本体内的嘌呤传感器和嘌呤浓度调整装置,以及控制模块;其中,所述控制模块分别与所述嘌呤传感器和所述嘌呤浓度调整装置相连;所述嘌呤传感器,用于获取所述锅具本体内食物中的嘌呤浓度;所述控制模块,用于根据所述嘌呤浓度与嘌呤浓度阈值,判断是否需要对所述食物内的嘌呤浓度进行调整;所述嘌呤浓度调整装置,用于在所述控制模块判断出需要对所述食物内的嘌呤浓度进行调整时,在所述控制模块的控制下调整所述食物内的嘌呤浓度。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调整食物内嘌呤浓度的装置,通过嘌呤传感器获取锅具本体内食物中的嘌呤浓度,并使控制模块根据嘌呤浓度与嘌呤浓度阈值,判断是否需要对食物内的嘌呤浓度进行调整,以及在控制模块判断出需要对食物内的嘌呤浓度进行调整时,在控制模块的控制下通过嘌呤浓度调整装置调整食物内的嘌呤浓度。由此,能够根据用户的需求调整锅具本体内食物中的嘌呤浓度,以便为用户的健康饮食及嘌呤定量摄取提供定制化服务,提升用户体验。

另外,根据本实用新型上述提出的调整食物内嘌呤浓度的装置还可以具有如下附加的技术特征:

进一步地,上述调节食物内嘌呤浓度的装置还包括:所述嘌呤传感器,布设在具有开口的容器,所述容器与所述控制模块相连;所述容器,用于在所述控制模块的控制下通过所述开口从所述锅具本体内取出设定量的食物;所述嘌呤传感器,具体用于从所述设定量的食物内检测出所述嘌呤浓度。

进一步地,上述调节食物内嘌呤浓度的装置还包括:设在所述锅具本体上的无线通信模块;所述无线通信模块与所述控制模块连接。

具体地,所述嘌呤浓度调整装置为超声波转换器,具体用于在所述控制模块的控制下,向所述食物发射超声波,以调整所述食物内的嘌呤浓度。

进一步地,上述调节食物内嘌呤浓度的装置还包括:设置在所述锅具本体内的量变传感器,所述量变传感器与所述控制模块相连;所述量变传感器,用于在所述控制模块的控制下调整所述食物内的嘌呤浓度之后,获取所述锅具本体内所述食物的量变数据;所述控制模块,用于根据所述量变数据和当前检测出的所述嘌呤浓度,获取所述食物的嘌呤含量,根据所述量变数据和当前检测出的所述嘌呤浓度,获取所述食物的嘌呤含量,根据所述嘌呤含量和所述用户的嘌呤摄取量的第一阈值,判断所述用户的嘌呤摄取量是否超标。

具体地,所述量变传感器为重量传感器、体积传感器或液面高度传感器。

进一步地,上述调节食物内嘌呤浓度的装置还包括:与所述控制模块连接预警模块;所述预警模块,用于在所述控制模块判断出所述用户的嘌呤摄取量超标时,发出预警信息。

具体地,所述预警模块为语音预警模块;所述语音预警模块,用于在所述控制模块判断出嘌呤摄取量超标时,发出语音形式的预警信息;或者,所述预警模块提示灯;所述提示灯与所述控制模块连接,用于在所述控制模块判断出嘌呤摄取量超标时,发出灯光形式的预警信息。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第二方面提出了一种调整食物内嘌呤浓度的智能锅具,包括:锅具本体和如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所述的调整食物内嘌呤浓度的装置。

本实用新型的调整食物内嘌呤浓度的智能锅具,通过锅具本体和上述的调整食物内嘌呤浓度的装置,能够根据用户的需求调整锅具本体内食物中的嘌呤浓度,以便为用户的健康饮食及嘌呤定量摄取提供定制化服务,提升用户体验。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第三方面提出了一种调整食物内嘌呤浓度的系统,包括:如本实用新型第二方面所述的智能锅具和终端设备;其中所述智能锅具与所述终端设备连接;终端设备,用于存储用户健康信息,根据所述用户健康信息,获取嘌呤浓度阈值;以及接收所述智能锅具发送的获取请求,根据所述获取请求将所述嘌呤浓度阈值发送给所述智能锅具。

本实用新型的调整食物内嘌呤浓度的系统,通过上述调整食物内嘌呤浓度的智能锅具和终端设备,能够根据用户的需求调整锅具本体内食物中的嘌呤浓度,以便为用户的健康饮食及嘌呤定量摄取提供定制化服务,提升用户体验。

本实用新型附加的方面的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实用新型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图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一个实施例的调整食物内嘌呤浓度的装置的方框示意图;

图2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二个实施例的调整食物内嘌呤浓度的装置的方框示意图;

图3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三个实施例的调整食物内嘌呤浓度的装置的方框示意图;

图4是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具体实施例的超声波换能器的测试结果数据柱形图;

图5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第四个实施例的调整食物内嘌呤浓度的装置的方框示意图;

图6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五个实施例的调整食物内嘌呤浓度的装置的方框示意图;

图7是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调整食物内嘌呤浓度的智能锅具的方框示意图;以及

图8是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调整食物内嘌呤浓度的系统的方框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下面结合附图来描述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调整食物内嘌呤浓度的装置、调整食物内嘌呤浓度的智能锅具和调整食物内嘌呤浓度的系统。

图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一个实施例的调整食物内嘌呤浓度的装置的方框示意图。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调整食物内嘌呤浓度的装置包括:嘌呤传感器100、嘌呤浓度调整装置200和控制模块300。

其中,嘌呤传感器100和嘌呤浓度调整装置200可设在锅具本体内,控制模块300分别与嘌呤传感器100和嘌呤浓度调整装置200相连。

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锅具本体可为电饭煲或电压力锅的锅具本体。

嘌呤传感器100用于获取锅具本体内食物中的嘌呤浓度。

需要说明的是,该实施例中所描述的嘌呤浓度可以是鸟嘌呤、腺嘌呤、黄嘌呤和次黄嘌呤中一种的浓度,或者是鸟嘌呤、腺嘌呤、黄嘌呤和次黄嘌呤中两种及其以上的综合浓度。

另外,该实施例中所描述的锅具本体内食物中的嘌呤浓度可为锅具本体内汤体中的嘌呤浓度,其中,食物可包括汤体和食物本体。

控制模块300用于根据嘌呤浓度与嘌呤浓度阈值,判断是否需要对食物内的嘌呤浓度进行调整。其中,嘌呤浓度阈值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标定。

嘌呤浓度调整装置200用于在控制模块300判断出需要对食物内的嘌呤浓度进行调整时,在控制模块300的控制下调整食物内的嘌呤浓度。其中,嘌呤浓度调整装置200可以是一个或多个。

举例而言,假设锅具本体为电压力锅的锅具本体,其中,用户在使用该电压力锅烹饪食物的过程中,可先将该电压力锅的底座通电,通电后该电压力锅将进入待机状态。此时,用户可拿起器具本体放入待烹饪的食物(例如,牛肉、土豆等),然后将拿起的已经放入待烹饪食物的器具本体放在底座上。

在用户通过设置在底座上的人机交互界面选择相应的烹饪功能(选择烧牛肉功能)后,该电压力锅获取该煮饭功能对应的烹饪功能参数进行烹饪,并在本次烹饪的过程中(例如,本次烹饪即将完成或完成时),通过可设在锅具本体内的嘌呤传感器100对器具本体内的食物汤体的嘌呤浓度C0/W(即,嘌呤的质量分数)进行检测,以获取此时锅具本体内食物汤体中的嘌呤浓度,并将其发送至控制模块300。

控制模块300在接收到上述食物汤体中的嘌呤浓度后,可从该电压力锅的存储空间调出预设的嘌呤浓度阈值,并根据该食物汤体中的嘌呤浓度与嘌呤浓度阈值,判断是否需要对食物内(例如,食物本体内的嘌呤浓度或食物汤体内的嘌呤浓度)的嘌呤浓度进行调整。比如,在该食物汤体中的嘌呤浓度大于嘌呤浓度阈值时,控制模块300判断需要对食物内的嘌呤浓度进行调整。

控制模块300在判断出需要对食物内的嘌呤浓度进行调整时。可控制嘌呤浓度调整装置200调整食物内的嘌呤浓度。比如,通过控制嘌呤浓度调整装置200来加速食物本体中嘌呤的释放,或者来抑制食物本体中嘌呤的释放。

另外,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上述调节食物内嘌呤浓度的装置还可包括:嘌呤传感器100布设在具有开口的容器400,容器400与控制模块300相连,容器400用于在控制模块300的控制下通过开口从锅具本体内取出设定量的食物,嘌呤传感器100具体用于从设定量的食物内检测出嘌呤浓度。其中,该容器400可为勺子、量杯等。

进一步地,如图3所示,上述调节食物内嘌呤浓度的装置还可包括:设在锅具本体上的无线通信模块500,无线通信模块500与控制模块300连接。其中,控制模块300还用于通过无线通信模块500向终端设备发送第一获取请求,并接收终端设备根据第一获取请求反馈的嘌呤浓度阈值,其中,嘌呤浓度阈值为终端设备根据存储的用户的健康信息得到的。其中,终端设备可为智能手机、智能可穿戴设备(例如,智能手环、智能戒指等)。

举例而言,假设锅具本体为电压力锅的锅具本体,其中,在将该电压力锅的底座通电以使其将进入待机状态后,控制模块300可通过无线通信模块500(例如,WiFi(WirelessFidelity,无线宽带)模块)发送嘌呤浓度阈值的获取请求(即,第一获取请求)至终端设备。终端设备在接收到该获取请求后,可根据该获取请求从自身的存储空间中存储的用户的健康信息中获取最新的嘌呤浓度阈值,并将其发送至控制模块300,其中,嘌呤浓度阈值可以是综合用户的健康信息、专业医师及营养专家的建议生成的,或者是用户根据自身需求自定义的。

需要说明的是,该实施例中所描述的用户的健康信息,可以是医疗信息系统服务器定期发送至用户的终端设备中的,也可以是用户根据医生的建议通过终端设备进行设置的,还可以是终端设备通过监测用户的身体状态智能生成的。

可选的,该实施例中所描述的用户的健康信息,还可以是医疗信息系统服务器中的医疗病例信息和身体状态(包括实时体征信息(例如,血压、心率等))信息的综合个人健康信息。

也就是说,控制模块300通过无线通信模块500,能够从智能可穿戴设备、智能手机以及医疗信息系统等获取用户的个人健康信息,包括运动信息、医院体检及病历信息、实时体征信息(血压、心率等)、个人饮食习惯等,从而可以综合用户的个人健康信息,以及营养医学建议,生成嘌呤浓度阈值。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嘌呤浓度调整装可置为超声波转换器,具体用于在控制模块的控制下,向食物发射超声波,以调整食物内的嘌呤浓度。

举例而言,假设锅具本体为电压力锅的锅具本体,嘌呤浓度调整装置为超声波换能器,其中,在将该电压力锅的底座通电以使其将进入待机状态后,控制模块300还可通过内置在该电压力锅中的无线通信模块发送用户类型获取指令至终端设备。终端设备在接收到该用户类型获取指令后,可根据该用户类型获取指令从自身的存储空间中存储的用户的健康信息中获取用户的类型(例如,营养缺失类型或营养过剩类型),并将其发送至控制模块300。

控制模块300在接收到该用户的类型后,如果接收到嘌呤传感器100发送则该电压力锅的锅具本体内食物汤体中的嘌呤浓度,则可从该电压力锅的存储空间调出预设的嘌呤浓度阈值和用户的食用喜好(比如,用户喜好喝汤、用户喜好直接食用食物本体等),并根据该食物汤体中的嘌呤浓度与嘌呤浓度阈值,判断是否需要对食物内的嘌呤浓度进行调整。当判刑需要对食物内的嘌呤浓度进行调整时,控制模块300可根据食物内的嘌呤浓度、嘌呤浓度阈值、用户的类型和用户的食用喜好,生成超声波换能器的控制指令,并将其发送至超声波换能器。

超声波换能器在接收到该控制指令后,可从该控制指令中提取向食物发射的超声波的强度、第一持续时长,以及超声波的摄入角度等参数,并按照摄入角度和强度向食物发射超声波,并对超声波的持续时长进行计时,得到计时到第一持续时长后,停止发射超声波。其中,超声波换能器的超声频率的可选范围可为:20-50kHZ,优选地采用28kHZ或40KHZ,超声波换能器的超声功率的可选范围可为50-300W,优选地可采用100W或180W,超声波的持续时的可选范围可为:0-100min,优选地可采用40min,具体地,如图4所示。

需要说明的是,该实施例中所描述的超声波换能器是通过降低食物本体中嘌呤的释放量或加速食物中嘌呤的释放量,来调节食物本体中的嘌呤含量和食物汤体中的嘌呤含量,即通过对超声换能器的振动频率、振动幅值、振动相位以及入射角等参数进行智能调控,进而影响食物的嘌呤释放过程以满足不同用户的营养摄取需求。

其中,对于营养缺失的用户,当用户喜好喝汤时可以通过超声换能器的调节来提高汤体的嘌呤浓度,当用户喜好直接食用时可以通过超声换能器的调节来降低食物中嘌呤释放。对于营养过剩的用户,当用户喜好喝汤时可以通过超声换能器的调节来抑制汤体的嘌呤浓度,当用户喜好直接食用时可以通过超声换能器的调节来加速食物中嘌呤释放,从而满足不同用户的营养摄取需求。

为了提供更为精确的嘌呤定量摄取的定制化服务,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嘌呤传感器100还用于检测食物内每种嘌呤的嘌呤浓度。其中,控制模块300,具体可用于根据每种嘌呤的嘌呤浓度预设的每种嘌呤的嘌呤浓度阈值,确定每种嘌呤对应的调整参数,利用调整参数生成控制指令发送给嘌呤浓度调整装置。

另外,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如图5所示,上述调节食物内嘌呤浓度的装置还可包括:设置在锅具本体内的量变传感器600,量变传感器600与控制模块300相连;量变传感器600用于在控制模块300的控制下调整食物内的嘌呤浓度之后,获取锅具本体内食物的量变数据。控制模块300还用于根据量变数据和当前检测出的嘌呤浓度,获取食物的嘌呤含量,根据量变数据和当前检测出的嘌呤浓度,获取食物的嘌呤含量,根据嘌呤含量和用户的嘌呤摄取量的第一阈值,判断用户的嘌呤摄取量是否超标。其中,量变传感器600可为重量传感器、体积传感器或液面高度传感器等。

举例而言,假设锅具本体为电压力锅的锅具本体,量变传感器200为重量传感器,其中,在控制模块300的控制下调整该电压力锅的锅具本体中食物内的嘌呤浓度之后,通过设在锅具本体内的嘌呤传感器100和重量传感器分别对器具本体内的食物的嘌呤浓度W(即,嘌呤的质量分数)(例如,器具本体内所有的食物经过烹饪混合在一起的嘌呤浓度)的检测和重量(器具本体内所有的食物的总重量)检测,以获取此时锅具本体内食物中当前的嘌呤浓度W和食物的重量m1,并将其发送至控制模块300。

当该电压力锅检测到用户从器具本体内取出食物(例如,部分食物)后,该电压力锅可通过可设在锅具本体内的重量传感器对锅具本体内剩余食物的重量进行检测,以获取锅具本体内剩余食物的重量m2,并将其发送至控制模块300。

控制模块300在接收到重量m1、嘌呤浓度W和重量m2后,可先通过计算获取用户本次(即,单次)摄取食物的重量Δm=m1-m2,然后在通过计算获取本次用户摄取食物的嘌呤含量m嘌呤=Δm*W。最后,控制模块300从该电压力锅的存储空间调出预设的第一阈值m阈值1,并根据嘌呤含量m嘌呤和嘌呤摄取量的第一阈值m阈值1,判断用户的嘌呤摄取量m嘌呤是否超标。其中,当嘌呤含量m嘌呤大于嘌呤摄取量的第一阈值m阈值1时,控制模块300可判断用户的嘌呤摄取量m嘌呤超标。

进一步地,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如图6所示,上述调节食物内嘌呤浓度的装置还可包括:与控制模块300连接预警模块700;预警模块700,用于在控制模块300判断出用户的嘌呤摄取量超标时,发出预警信息。

其中,预警模块700可为语音预警模块,语音预警模块用于在控制模块300判断出嘌呤摄取量超标时,发出语音形式的预警信息,或者为预警模块提示灯,提示灯与控制模块300连接,用于在控制模块300判断出嘌呤摄取量超标时,发出灯光形式的预警信息。

举例而言,假设锅具本体为电压力锅的锅具本体,预警模块700为语音预警模块,其中,当获取模块300判断出嘌呤摄取量超标时,语音预警模块可生成相应的预警信息,并进行语音播报,以建议用户少吃或者不食用。

举例而言,假设锅具本体为电压力锅的锅具本体,预警模块700为设置在锅具本体上的提示灯,其中,当获取模块300判断出嘌呤摄取量超标时,该提示灯可闪烁不同的颜色,以建议用户少吃或者不食用。

在本实用新型的其他实施例中,当获取模块300判断出嘌呤摄取量超标时,预警模块700可生成相应的预警信息,并将其发送至用的手机,以方便用户查看。

为了给日常饮食管理提供更多的参考信息,进一步用户体验,控制模块300还可用于获取用户在预设周期内的总嘌呤摄入量的第二阈值,以及根据嘌呤含量更新用户在预设周期内的累计嘌呤摄入量,根据当前的累计嘌呤摄入量与第二阈值,判断用户在预设周期内的嘌呤摄取量是否超标。其中,预设周期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标定,例如,预设周期可为单日、月度、季度或年度等,第二阈值可根据预设周期进行标定,例如,如果预设周期为月,则第二阈值可以是用户一个月的医学建议嘌呤摄入量,也可以是用户根据医生的建议通过终端设备进行设置的月的嘌呤摄入量。

举例而言,假设锅具本体为电压力锅的锅具本体,其中,控制模块300在每次获取到用户单次摄取食物的嘌呤含量时,均可对其进行保存,并在达到根据预设周期所设定的时间点(比如,每日下午6点、每周周末、每月月末、每季季末或每年年末等)时,获取该预设周期内用户的累计嘌呤摄入量。然后控制模块300从该电压力锅的存储空间调出预设的第二阈值m嘌呤2,并根据户在预设周期内的嘌呤摄取量和嘌呤摄取量的第二阈值m嘌呤2,判断用户在预设周期内的嘌呤摄取量是否超标。

另外,预警模块700可在控制模块300判断出用户在预设周期内的嘌呤摄取量超标时,生成相应的预警信息,并将其进行语音播报,或者将其发送至用的手机,从而提醒用户。应说明的是,该实施例中所描述的预警信息根据预设周期的不同可细分为单日累积摄入量预警、月度摄入量预警、季度摄入量预警以及年度摄入量预警等。

综上,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调整食物内嘌呤浓度的装置,通过嘌呤传感器获取锅具本体内食物中的嘌呤浓度,并使控制模块根据嘌呤浓度与嘌呤浓度阈值,判断是否需要对食物内的嘌呤浓度进行调整,以及在控制模块判断出需要对食物内的嘌呤浓度进行调整时,在控制模块的控制下通过嘌呤浓度调整装置调整食物内的嘌呤浓度。由此,能够根据用户的需求调整锅具本体内食物中的嘌呤浓度,以便为用户的健康饮食及嘌呤定量摄取提供定制化服务,提升用户体验。

图7是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调整食物内嘌呤浓度的智能锅具的方框示意图。

如图7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调整食物内嘌呤浓度的智能锅具包括:锅具本体10和调整食物内嘌呤浓度的装置1000,其中,调整食物内嘌呤浓度的装置1000可包括嘌呤传感器100、嘌呤浓度调整装置200和控制模块300。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调整食物内嘌呤浓度的智能锅具,通过锅具本体和上述的调整食物内嘌呤浓度的装置,能够根据用户的需求调整锅具本体内食物中的嘌呤浓度,以便为用户的健康饮食及嘌呤定量摄取提供定制化服务,提升用户体验。

图8是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调整食物内嘌呤浓度的系统的方框示意图。

如图8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调整食物内嘌呤浓度的系统包括:上述的调整食物内嘌呤浓度的智能锅具20和终端设备2000。

其中,智能锅具20与终端设备2000连接,终端设备2000用于存储用户健康信息,根据用户健康信息,获取嘌呤浓度阈值;以及接收智能锅具20发送的获取请求,根据获取请求将嘌呤浓度阈值发送给智能锅具20。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调整食物内嘌呤浓度的系统中未披露的细节,请参照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调整食物内嘌呤浓度的装置中所披露的细节,具体这里不再赘述。

综上,本实用新型的调整食物内嘌呤浓度的系统,通过上述调整食物内嘌呤浓度的智能锅具和终端设备,能够根据用户的需求调整锅具本体内食物中的嘌呤浓度,以便为用户的健康饮食及嘌呤定量摄取提供定制化服务,提升用户体验。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上”或“下”可以是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或第一和第二特征通过中间媒介间接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可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或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可以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或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必须针对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此外,在不相互矛盾的情况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将本说明书中描述的不同实施例或示例以及不同实施例或示例的特征进行结合和组合。

尽管上面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可以理解的是,上述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内可以对上述实施例进行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