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反向吹风式自清洁吸尘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802402发布日期:2019-10-08 20:19阅读:457来源:国知局
一种反向吹风式自清洁吸尘器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吸尘器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反向吹风式自清洁吸尘器。



背景技术:

吸尘器的工作原理是,利用电动机带动叶片高速旋转,在密封的壳体内产生空气负压,吸取带有尘屑的地毯、地板、墙体等物体表面,而尘屑随着空气被一同吸入尘气分离组件中后,尘屑被尘气分离组件中的海帕所过滤并被集尘桶所收集,过滤后的洁净空气则被排除吸尘器机体外。

吸尘器在除污过程中,无论是尘款式过滤还是旋风式过滤,都会有灰尘附着在过滤海帕进风一侧的表面,使用时间越久,过滤海帕表面积累的灰尘越多,会逐渐减弱过滤海帕的透气性能,造成风力下降,从而降低吸尘器的除尘性能。

有鉴于此,实有必要开发一种反向吹风式自清洁吸尘器,用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足之处,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反向吹风式自清洁吸尘器,其通过对过滤海帕进行交替式地吹风及抽风的方式,使得吸尘器在抽气的同时能够将其表面积累的灰尘吹落,从而解决了过滤海帕被灰尘堵塞过快的问题,使得过滤海帕能够长时间保持或恢复足够大的透气能力,进而更好的保证吸尘器能够保持更强劲的吸力。

为了实现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和其他优点,提供了一种反向吹风式自清洁吸尘器,包括:

集尘桶,该集尘桶在其上部敞开;

盖板,该盖板连接到集尘桶的上部,并包括用于抽气的开口;

过滤组件,该过滤组件设于开口处;以及

抽风口切换组件,该抽风口切换组件覆盖于过滤组件的上部,该抽风口切换组件包括:

覆盖于过滤组件顶部的安装板;以及

设于安装板上的左抽风口切换机构与右抽风口切换机构,

其中,安装板上开设有左抽风口、右抽风口、左吹风口、及右吹风口,左抽风口与右抽风口及左吹风口与右吹风口均在X轴方向上呈左右对称布置,所述左抽风口切换机构对左抽风口与左吹风口进行交替式封堵,同时所述右抽风口切换机构对右抽风口与右吹风口进行交替式封堵,从而使得:

当左抽风口打开、左吹风口关闭时,右抽风口关闭、右吹风口打开;或者

当左抽风口关闭、左吹风口打开时,右抽风口打开、右吹风口关闭。

优选的是,过滤组件包括过滤海帕及海帕连接部,该海帕连接部在过滤海帕的外周一体式地结合该过滤海帕并沿过滤海帕的外周向上延伸,且最终与安装板的底面相连接,从而使得安装板与过滤海帕之间形成有气流进出仓。

优选的是,安装板与过滤海帕之间设有沿Y轴延伸的隔板,从而将所述气流进出仓分割成左进出仓与右进出仓,其中,左抽风口及左吹风口均与所述左进出仓相连通,右抽风口及右吹风口均与所述右进出仓相连通。

优选的是,盖板上设有风道组件,该风道组件包括:

电机前盖,所述电机前盖在其后侧敞开;以及

电机后盖,所述电机后盖连接到电机前盖的后侧并且两者相合以形成两者间的电机容纳仓,

其中,所述电机容纳仓包括并列且连通设置的左电机仓及右电机仓,所述左电机仓及右电机仓中分别设置有左电机及右电机,所述电机后盖上开设有分别与左电机及右电机相对应的左散热出风口及右散热出风口。

优选的是,电机前盖包括:

设于所述电机容纳仓前侧的进风仓;以及

设于所述电机容纳仓底部的至少一根过滤出风管,

其中,进风仓及所述过滤出风管均与所述电机容纳仓相连通。

优选的是,进风仓的底部设有将其与外界相连通的左进风口与右进风口,左进风口与右进风口沿X轴方向直线布置,左进风口及右进风口分别与左抽风口及右抽风口相连通。

优选的是,所述左抽风口切换机构包括:

设于安装板上的左驱动器;以及

滑动覆盖于左抽风口与左吹风口上的左切换板,

其中,左切换板设于左进风口与安装板之间,左切换板上开设有左透风口,左切换板与左驱动器传动连接使得左切换板在左驱动器的驱动下在Y轴方向上往复滑移,从而使得左透风口交替地与左抽风口及左吹风口相连通。

优选的是,所述右抽风口切换机构包括:

设于安装板上的右驱动器;以及

滑动覆盖于右抽风口与右吹风口上的右切换板,

其中,右切换板设于右进风口与安装板之间,右切换板上开设有右透风口,右切换板与右驱动器传动连接使得右切换板在右驱动器的驱动下在Y轴方向上往复滑移,从而使得右透风口交替地与右抽风口与右吹风口相连通。

优选的是,所述过滤出风管设有两根,分别为左出风管及右出风管,左出风管与右出风管关于所述电机容纳仓呈左右对称布置。

优选的是,左出风管及右出风管均沿Y轴方向延伸,左出风管及右出风管的末端均与所述电机容纳仓相连通,左出风管及右出风管的前端分别开设有左出风口及右出风口。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其有益效果是:其通过对过滤海帕进行交替式地吹风及抽风的方式,使得吸尘器在抽气的同时能够将其表面积累的灰尘吹落,从而解决了过滤海帕被灰尘堵塞过快的问题,使得过滤海帕能够长时间保持或恢复足够大的透气能力,进而更好的保证吸尘器能够保持更强劲的吸力。

附图说明

图1为根据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反向吹风式自清洁吸尘器的三维结构视图;

图2为根据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反向吹风式自清洁吸尘器的俯视图;

图3为根据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反向吹风式自清洁吸尘器的局部三维结构视图;

图4为根据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反向吹风式自清洁吸尘器的局部爆炸视图;

图5为根据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反向吹风式自清洁吸尘器中安装板的三维结构视图;

图6为图2中沿A-A方向的三维剖视图;

图7为图2中沿A-A方向的平面剖视图;

图8为根据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反向吹风式自清洁吸尘器中风道组件的三维结构视图;

图9为根据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反向吹风式自清洁吸尘器中风道组件的俯视图;

图10为图9中沿B-B方向的三维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的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前述和其它目的、特征、方面和优点将变得更加明显,以令本领域技术人员参照说明书文字能够据以实施。在附图中,为清晰起见,可对形状和尺寸进行放大,并将在所有图中使用相同的附图标记来指示相同或相似的部件。在下列描述中,诸如中心、厚度、高度、长度、前部、背部、后部、左边、右边、顶部、底部、上部、下部等用词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特别地,“高度”相当于从顶部到底部的尺寸,“宽度”相当于从左边到右边的尺寸,“深度”相当于从前到后的尺寸。这些相对术语是为了说明方便起见并且通常并不旨在需要具体取向。涉及附接、联接等的术语(例如,“连接”和“附接”)是指这些结构通过中间结构彼此直接或间接固定或附接的关系、以及可动或刚性附接或关系,除非以其他方式明确地说明。

参照图1~图4,反向吹风式自清洁吸尘器1包括:

集尘桶11,该集尘桶11在其上部敞开;

盖板13,该盖板13连接到集尘桶11的上部,并包括用于抽气的开口131;

过滤组件14,该过滤组件14设于开口131处;以及

抽风口切换组件15,该抽风口切换组件15覆盖于过滤组件14的上部,该抽风口切换组件15包括:

覆盖于过滤组件14顶部的安装板151;以及

设于安装板151上的左抽风口切换机构与右抽风口切换机构,

其中,安装板151上开设有左抽风口1512、右抽风口1513、左吹风口1514、及右吹风口1515,左抽风口1512与右抽风口1513及左吹风口1514与右吹风口1515均在X轴方向上呈左右对称布置,所述左抽风口切换机构对左抽风口1512与左吹风口1514进行交替式封堵,同时所述右抽风口切换机构对右抽风口1513与右吹风口1515进行交替式封堵,从而使得:

当左抽风口1512打开、左吹风口1514关闭时,右抽风口1513关闭、右吹风口1515打开;或者

当左抽风口1512关闭、左吹风口1514打开时,右抽风口1513打开、右吹风口1515关闭。

参照图1,在优选的实施方式中,集尘桶11的侧壁上连通地对接有吸尘管111,吸尘管111可与吸尘器的吸尘头相对接。

参照图4,在优选的实施方式中,开口131的边缘上一体式地形成有裙部132,所述裙部132沿开口131的边缘竖直向上延伸并将开口131的正上方围绕成顶部敞开的抽气腔,过滤组件14设于所述抽气腔内,并将所述抽气腔的顶部进行封闭。

再次参照图4,过滤组件14包括过滤海帕141及海帕连接部142,该海帕连接部142在过滤海帕141的外周一体式地结合该过滤海帕141并沿过滤海帕141的外周向上延伸,且最终与安装板151的底面相连接,从而使得安装板151与过滤海帕141之间形成有气流进出仓。

进一步地,安装板151与过滤海帕141之间设有沿Y轴延伸的隔板143,从而将所述气流进出仓分割成左进出仓与右进出仓,其中,左抽风口1512及均与所述左进出仓相连通,右抽风口1513及右吹风口1515均与所述右进出仓相连通。参照图7,过滤海帕141被隔板143分割成两块,分别为左过滤海帕1411及右过滤海帕1412,左过滤海帕1411及右过滤海帕1412分别设于左进出仓及右进出仓的正下方。

参照图8~图10,盖板13上设有风道组件16,该风道组件16包括:

电机前盖161,所述电机前盖161在其后侧敞开;以及

电机后盖,所述电机后盖连接到电机前盖161的后侧并且两者相合以形成两者间的电机容纳仓,

其中,所述电机容纳仓包括并列且连通设置的左电机仓及右电机仓,所述左电机仓及右电机仓中分别设置有左电机167及右电机168,所述电机后盖上开设有分别与左电机167及右电机168相对应的左散热出风口163及右散热出风口164。

进一步地,电机前盖161包括:

设于所述电机容纳仓前侧的进风仓162;以及

设于所述电机容纳仓底部的至少一根过滤出风管,

其中,进风仓162及所述过滤出风管均与所述电机容纳仓相连通。左电机167的吸风口及右电机168的吸风口均设于进风仓162内,而左电机167的出风口及右电机168的出风口均设于所述电机容纳仓内,且左电机167及右电机168的外侧与进风仓162的内侧壁形成密封。

进一步地,进风仓162的底部设有将其与外界相连通的左进风口1621与右进风口1622,左进风口1621与右进风口1622沿X轴方向直线布置,左进风口1621及右进风口1622分别与左抽风口1512及右抽风口1513相连通,而左吹风口1514及右吹风口1515则与外界大气直接连通。

参照图4~图6,所述左抽风口切换机构包括:

设于安装板151上的左驱动器153;以及

滑动覆盖于左抽风口1512与左吹风口1514上的左切换板154,

其中,左切换板154设于左进风口1621与安装板151之间,左切换板154上开设有左透风口1541,左切换板154与左驱动器153传动连接使得左切换板154在左驱动器153的驱动下在Y轴方向上往复滑移,从而使得左透风口1541交替地与左抽风口1512及左吹风口1514相连通。

进一步地,所述右抽风口切换机构包括:

设于安装板151上的右驱动器152;以及

滑动覆盖于右抽风口1513与右吹风口1515上的右切换板155,

其中,右切换板155设于右进风口1622与安装板151之间,右切换板155上开设有右透风口1551,右切换板155与右驱动器152传动连接使得右切换板155在右驱动器152的驱动下在Y轴方向上往复滑移,从而使得右透风口1551交替地与右抽风口1513与右吹风口1515相连通。

在优选的实施方式中,左驱动器153及右驱动器154均为电磁感应式驱动器。

参照图1,所述过滤出风管设有两根,分别为左出风管165及右出风管166,左出风管165与右出风管166关于所述电机容纳仓呈左右对称布置。

进一步地,左出风管165及右出风管166均沿Y轴方向延伸,左出风管165及右出风管166的末端均与所述电机容纳仓相连通,左出风管165及右出风管166的前端分别开设有左出风口1651及右出风口1661。

进一步地,左出风口1651的出风方向朝向其本体的左侧,右出风口1661的出风方向朝向其本体的右侧。采用这种相对式的出风方向布局,另一可以防止左出风口1651及右出风口1661排出的过滤风相遇,产生更大的噪音,另一方面也可以将左出风口1651及右出风口1661排出的过滤风避开左进风口1621与右进风口1622的进风方向,防止过滤后的空气被再次吸进进风仓162内。

再次参照图1,左出风管165与右出风管166位于同一水平面上。使得左出风管165与右出风管166同时对电机前盖161及其它连接部件起到一个稳定支撑得作用,使得吸尘器的风道组件16在工作工程中振动较小,进一步降低了工作噪声。

进一步地,左散热出风口163的出风方向朝向其本体的左侧,右散热出风口164的出风方向朝向其本体的右侧。

这里以当左抽风口1512关闭、左吹风口1514打开时,右抽风口1513打开、右吹风口1515关闭为例对本反向吹风式自清洁吸尘器1的工作原理进行解释说明。

工作原理:

参照图1、图6及图7,此时左抽风口1512关闭、左吹风口1514打开,而右抽风口1513打开、右吹风口1515关闭,右进风口1622与右抽风口1513相连通,左进风口1612与左抽风口1512间被隔断,左吹风口1514与外界大气相连通,当左电机167及右电机168转动抽风时,进风仓162形成负压,集尘桶11内的空气经右过滤海帕1412过滤后,通过右抽风口1513进入到进风仓162内,并最终被排出外界大气,而由于集尘桶11在其内部空气被抽走的同时其内部也会形成负压,这就导致外界大气通过左吹风口1514进入到左进出仓,进而对左过滤海帕1411的上表面进行吹拂,从而使得左过滤海帕1411的下表面所堆积的灰尘被吹落至集尘桶11内,当吸尘器1在此工作状态工作一段时间后,左驱动器153及右驱动器152分别驱动左切换板154及右切换板155,使得左抽风口1512打开、左吹风口1514关闭,而右抽风口1513关闭、右吹风口1515打开,在此状态下的气流流动原理与上一状态相似,在此不再赘述。

这里说明的设备数量和处理规模是用来简化本实用新型的说明的。对本实用新型的应用、修改和变化对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是显而易见的。

尽管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案已公开如上,但其并不仅限于说明书和实施方式中所列运用,它完全可以被适用于各种适合本实用新型的领域,对于熟悉本领域的人员而言,可容易地实现另外的修改,因此在不背离权利要求及等同范围所限定的一般概念下,本实用新型并不限于特定的细节和这里示出与描述的图例。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