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电加热的微晶水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439483发布日期:2019-08-16 21:51阅读:393来源:国知局
一种用于电加热的微晶水壶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家用电器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用于电加热的微晶水壶。



背景技术:

水壶是日常生活必备的电器之一,近几年电热水壶、养生壶等使用越来越广泛。其中具有透明玻璃壶身,通过底座加热的电热水壶,如人们通常使用的养生壶,更受到人们的青睐,其相比直接插电的电热水壶,其外形更精致,电加热的布线更加合理,电加热丝与外界绝缘封装,使用起来更加安全。

目前电加热壶的底盘均采用不锈钢板,不锈钢板的上端面直接盛装水,不锈钢板的底端焊接一圈电加热用的粗电阻丝,通过电阻丝的两端连接PCB组件,PCB组件控制供电电源的通断,通过电阻丝的发热以及不锈钢板传热,将电加热壶中的水烧开。虽然使用非常方便,但是使用过程中存在以下问题:一是不锈钢板的底端焊接一圈电加热用的粗电阻丝,往往不锈钢板接触有粗电阻丝的端面上由于瞬间温度上升过快,局部水温过高容易导致玻璃壶身破裂,使生产成本升高;二是有粗电阻丝的端面在通电的时间段内均处在高温状态,局部容易氧化,长期使用的电加热壶底座的上表面有一圈呈褐色的氧化层,导致其底盘使用寿命短,成本高;三是由于不锈钢板的顶端面直接与要引用的水接触,不锈钢板在加热的过程中,重金属容易在高温的状态下析出,对饮用水造成污染。

另外,目前发热体常用的发热元件有发热丝、电热膜,高温烧结电阻浆料。由于发热丝使用寿命短、发热慢,且有明火,存在不安全隐患。电热膜作为发热元件时,通常是将电热膜涂在单层微晶玻璃上,这种发热件虽然有发热均匀,升温速度快等优点,但也存在不够坚固安全、使用寿命短、发热功率不高的缺点。并且高温对微晶玻璃内部结构产生影响,大大降低玻璃的抗冲击能力。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用于电加热的微晶水壶,以解决上述存在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用于电加热的微晶水壶,包括玻璃壶体、底盘及设在底盘中的控制器,所述玻璃壶体的底端固接有台阶状连接座,所述连接座通过固定圈与微晶发热组件连接,所述微晶发热组件的底端与底盘固定连接;所述微晶发热组件包括微晶玻璃及设于微晶玻璃下方的底封板,所述微晶玻璃的底端面粘附有纳米发热膜,所述纳米发热膜通过银电极与固定在底封板上的插接件连接,所述插接件上连接有电源线。

进一步方案,所述固定圈通过硅胶垫圈卡套在连接座的外周,并通过固定圈上螺栓进行紧固;所述微晶发热组件的顶端通过密封圈卡设在固定圈的内圈,并通过螺栓将微晶发热组件与固定圈固定连接。

进一步方案,所述纳米发热膜是高温烧结在微晶玻璃的表面。

进一步方案,所述底封板的外周还连接有用于与底盘、固定圈进行固定连接的安装板。

进一步方案,所述底封板上安装有用于感应微晶玻璃温度的温度传感器,所述温度传感器的输出端与所述的控制器电连接。

进一步方案,还包括把手,所述把手一端粘在玻璃壶体外壁、另一端卡设在底盘中。提高了水壶整体的强度。

本实用新型中的控制器是现有的电水壶中已有设备,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不涉及对其结构、工作原理等的改进。

本实用新型中的玻璃壶体有两种结构,一种是有壶底的一端开口结构,微晶发热组件中的微晶玻璃与玻璃壶体的底端面相接触,加热时,由纳米发热膜通过微晶玻璃传热给玻璃壶体。

另一种是没有壶底的上下开口结构,其中微晶发热组件中的微晶玻璃就作为壶底,由于有密封圈进行密封,固定圈紧固在台阶状连接座外周、微晶发热组件卡设在固定圈内并通过螺栓进行固定,形成一个密封腔体。加热时,由纳米发热膜通过微晶玻璃传热给水,加热的更快。

其中微晶玻璃具有比陶瓷的亮度高,比玻璃韧性强,并具有单向导热性;纳米发热膜具有发热均匀、升温速度快的特点。

由于本实用新型采用纳米发热膜通过电加热,其发热均匀,升温速度快,省电、省时间,且不会存在局部温度长期过高引起的使用寿命短的问题;并通过微晶玻璃作为传热导体,其具有单向导热性,提高了整体的导热效率,并能够大大提高水壶的抗冲击能力,延长其使用寿命。

另外,由于水壶内的水是与玻璃或微晶玻璃相接触,其不析出重金属,烧出的开水无重金属污染。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爆炸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中微晶发热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玻璃壶体,2-硅胶垫圈,3-固定圈,4-密封圈,5-微晶发热组件,51-微晶玻璃,52-纳米发热膜,53-底封板,54-银电极,55-安装板,56-电源线,57-插接件,58-温度传感器;6-底盘,7-控制器,8-把手,9-连接座。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2所示,一种用于电加热的微晶水壶,包括玻璃壶体1、底盘6及设在底盘6中的控制器7,所述玻璃壶体1的底端固接有台阶状连接座9,所述连接座9通过固定圈3与微晶发热组件5连接,所述微晶发热组件5的底端与底盘6固定连接;所述微晶发热组件5包括微晶玻璃51及设于微晶玻璃51下方的底封板53,所述微晶玻璃51的底端面粘附有纳米发热膜52,所述纳米发热膜52通过银电极54与固定在底封板53上的插接件57连接,所述插接件57上连接有电源线56。

进一步方案,所述固定圈3通过硅胶垫圈2卡套在连接座9的外周,并通过固定圈3上螺栓进行紧固;所述微晶发热组件5的顶端通过密封圈4卡设在固定圈3的内圈,并通过螺栓将微晶发热组件5与固定圈3固定连接。

进一步方案,所述纳米发热膜52是高温烧结在微晶玻璃51的表面。

进一步方案,所述底封板53的外周还连接有用于与底盘6、固定圈3进行固定连接的安装板55。

进一步方案,所述底封板53上安装有用于感应微晶玻璃51温度的温度传感器58,所述温度传感器58的输出端与所述的控制器7电连接。

进一步方案,还包括把手8,所述把手8一端粘在玻璃壶体1外壁、另一端卡设在底盘6中。

本实用新型的水壶装配时,是先将硅胶垫圈2套在玻璃壶体1的底端的连接座9的台阶面上,再在硅胶垫圈2外周套上固定圈3,并通过固定圈3上的螺栓旋紧进行紧固;然后将密封圈4套在微晶发热组件5的顶端,然后一起装入固定圈3底端的内圈内,再通过螺栓将微晶发热组件5上的安装板55与固定圈3上的螺栓栓连接固定起来,从而向上力推紧密封圈4与连接座9的内壁相接触,进行密封,使微晶发热组件5中的微晶玻璃51与玻璃壶体1的底端面相接触;最后安装上底盘6。

此外,本说明书中所提出的实施方案和附图仅仅是用于示例本实用新型目的的优选实施例,并不旨在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因此理解在不背离本实用新型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可作出其他等效方案和修改方案,也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