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食品快速蒸煮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439460发布日期:2019-08-16 21:51阅读:166来源:国知局
一种食品快速蒸煮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面食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食品快速蒸煮装置,具体来说涉及一种快速蒸煮面食类食品的装置,主要用于餐厅、宾馆等饮食服务行业。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中,食品的蒸煮主要是采用传统方法进行,即在正常的自然压力情况下对食物进行蒸煮。但如果是在高原缺氧地区或高寒地区,按正常时间和方式蒸煮出来的食物就有可能并未煮熟,或即使煮熟也不能满足人们对食物口感和质量的要求,尤其是面食类的食物,在高原缺氧地区蒸煮后,其口感和劲道会变得很差。虽然也有采用一般高压锅进行蒸煮的方式,但现有的高压锅每次能够蒸煮面食的量很少(每次大约1—4份),且因为高原地区的压力较低,在面食蒸煮熟了之后,还需要用冷水冷却锅盖后才能开锅,开锅后还需要时间将面食从锅中捞出。分别以面条和水饺为例,面条每次蒸煮从进锅到出锅的时间为4—6分钟,水饺每次蒸煮从进锅到出锅的时间为6—8分钟。可以看出现有高压锅每次的蒸煮的量较少,且工序都较为复杂,水资源的浪费也较大。这对于餐厅、宾馆来说,硬件资源的利用率较低,蒸煮效率也很低,不能快速满足大量供应的需求,不仅无法适应消费市场的发展需要,还会对自然资源、燃料资源等造成很大的浪费。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问题,提供一种食品快速蒸煮装置,本实用新型主要在高原缺氧地区或高寒地区使用,一是能够提高面食的口感和劲道,二是取消了面食出锅时的水冷锅盖工序,三是能够缩短批量蒸煮面食的蒸煮时间,并一次性快速地将批量蒸煮的面食出锅,达到了提高面食蒸煮效率、缩短面食蒸煮时间、减少能源消耗和节约经营成本的目的。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食品快速蒸煮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操作平台、蒸汽锅炉、回汤锅、压力锅、蒸汽管和回汤管,所述回汤锅和压力锅均固定在操作平台上,且回汤锅的底部高于压力锅的底部,所述压力锅的底部连接有管道转接件,所述回汤锅通过回汤管和管道转接件与压力锅连接,所述蒸汽锅炉通过蒸汽管和管道转接件与压力锅连接;所述压力锅包括锅体和蒸煮组件,所述蒸煮组件包括提升杆、支撑件和多个蒸煮格,多个蒸煮格依次叠放,且相邻两蒸煮格之间形成蒸煮空间,多个蒸煮格通过支撑件连接在提升杆上;所述蒸煮组件通过支撑件放置在锅体内。

所述蒸煮格包括隔板和固定在隔板四周的环板,隔板和环板均开设有均匀通孔,多个蒸煮格依次通过环板叠放。

所述环板的纵截面为梯形结构,多个蒸煮格叠放时,上一蒸煮格的隔板位于下一蒸煮格的环板内。

所述隔板中部开设有连接孔,所述蒸煮格通过连接孔连接在提升杆上。

所述支撑件包括支撑板和多根均匀固定在支撑板上的支撑柱,所述支撑板与提升杆固定连接,所述蒸煮组件通过支撑柱放置在锅体内,且支撑板与锅体底面之间有间隙。

所述支撑板上均匀开设有通孔。

所述管道转接件包括三个开口端,其中一个开口端固定在压力锅的底部,另外两个开口端分别与蒸汽管和回汤管连接,且另外两个开口端处均设置有开关。

所述蒸煮格的数量为3—20个。

所述的压力锅还包括锅盖,锅盖上设置有安全阀和快速排压开关。

所述压力锅的数量为一个或多个,为多个时,每个压力锅底部均设置有用于与回汤锅和蒸汽锅炉连接的管道转接件。

采用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

1、本实用新型采用蒸汽锅炉产生的热压强力蒸煮面食,提高了面的食口感劲道,并缩短了面食的蒸煮时间,同时利用加热温差产生的热压力差产生水循环,能够便充分重复利用水资源,达到节约用水的目的。在压力作用下,压力锅内的水能够被直接压回至回汤锅内,即使在高原地区使用,也能够直接打开压力锅的锅盖,取消了水冷工序,简化了面食的蒸煮工序,节约了水资源,相应地也缩短了面食的蒸煮时间。并且,由于压力锅内的水能够直接被压回于回汤锅内,因此还能够使出锅的面食在半小时内保持味道不变,提升了面食出锅后的品质。另外,由于蒸煮格通过提升杆整体放置在锅体内,蒸煮格固定在提升杆上,且蒸煮格之间也有蒸煮空间。因此能够实现一次性批量蒸煮很多份面食,且能够通过提升杆一次性直接地将所有蒸煮的面食出锅,减少了另外单独捞取面食的工序,进一步缩短了面食的蒸煮时间。本实用新型充分利用了现有资源对现有硬件进行了创新性的改造,提高了服务质量,使得每小时能解决约300人的就餐,既使得消费者减少了等待时间,也缩短了消费者的用餐时间,相应地,也使得经济效益大幅提高。

2、本实用新型的蒸煮格包括均开设有通孔的隔板和环板,通过均匀的通孔有利于蒸煮空间内的面食能够同时被快速煮熟,进一步缩短了蒸煮时间,同时还有利用提升面食的口感和劲道。

3、本实用新型中环板的纵截面为梯形结构,多个蒸煮格叠放时,上一蒸煮格的隔板位于下一蒸煮格的环板内。该结构既有利于多个蒸煮格的稳定叠放,又有利于面食与隔板的接触部分快速受热并被快速煮熟。

4、本实用新型在隔板中部开设有与提升杆连接的连接孔,通过隔板中部的连接孔有利于蒸煮格稳定地连接在提升杆上,以便于批量面食一次性快速进锅和一次性快速出锅。

5、本实用新型中的支撑件包括支撑板和支撑柱,其中,支撑板与提升杆固定连接的结构,既有利于快速地将蒸煮格从提升杆的上端连接到提升杆上,又有利于将蒸煮格快速地从提升杆上取下。而通过支撑柱则有利于整个支撑件稳定地放置在锅体内。

6、本实用新型在支撑板上均匀开设有通孔,该结构使得最底层蒸煮格隔板上的面食也能均匀受热,不会因支撑板而影响面食口感等。

7、本实用新型中的管道转接件包括三个开口端,其中一个开口端固定在压力锅的底部,另外两个开口端分别与蒸汽管和回汤管连接,且另外两个开口端处均设置有开关。该结构使得蒸汽锅炉与压力锅之间和回汤锅与压力锅之间均为独立的连通管路,有利于准确控制面食的蒸煮。

8、本实用新型中蒸煮格的数量为3—20个,有利于批量蒸煮面食,同时缩短消费者的等待时间以及减少消费者的用餐时间。

9、本实用新型的压力锅还包括锅盖,并在锅盖上设置有安全阀和快速排压开关,该结构有利于快速安全地排压。

10、本实用新型中压力锅的数量可为一个或多个,可根据需要满足不同规模的餐厅、宾馆等饮食服务行业使用。同时,除了面食类,还可用于其它食物的蒸煮。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中压力锅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中蒸煮格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中蒸煮格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中提升杆与支撑件的连接结构示意图;

图中标记为:1、蒸汽锅炉,2、回汤锅,3、压力锅,4、蒸汽管,5、回汤管,6、管道转接件,7、操作平台,8、锅体,9、锅盖,10、安全阀,11、快速排压开关,12、提升杆,13、支撑件,14、支撑板,15、支撑柱,16、蒸煮格,17、隔板,18、环板,19、回汤开关,20、自来水开关,21、蒸汽开关,22、排水开关。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一种食品快速蒸煮装置,包括操作平台7、蒸汽锅炉1、回汤锅2、压力锅3、蒸汽管4和回汤管5,所述回汤锅2和压力锅3均固定在操作平台7上,且回汤锅2的底部高于压力锅3的底部,所述压力锅3的底部连接有管道转接件6,所述回汤锅2通过回汤管5和管道转接件6与压力锅3连接,所述蒸汽锅炉1通过蒸汽管4和管道转接件6与压力锅3连接;所述压力锅3包括锅体8和蒸煮组件,所述蒸煮组件包括提升杆12、支撑件13和多个蒸煮格16,多个蒸煮格16依次叠放,且相邻两蒸煮格16之间形成蒸煮空间,多个蒸煮格16通过支撑件13连接在提升杆12上,且蒸煮格16与锅体8之间有间隙;所述蒸煮组件通过支撑件13放置在锅体8内。

本实施例中,所述蒸煮格16包括隔板17和固定在隔板17四周的环板18,隔板17和环板18均开设有均匀通孔,多个蒸煮格16依次通过环板18叠放。隔板17中部开设有连接孔,所述蒸煮格16通过连接孔连接在提升杆12上;具体的,多个蒸煮格16均从提升杆12的上端连接到提升杆12上。进一步的,环板18的纵截面为梯形结构,即环板18为带有锥形的圆台形结构,多个蒸煮格16叠放时,上一蒸煮格16的隔板17位于下一蒸煮格16的环板18内,上一蒸煮格16的隔板17与下一蒸煮格16的隔板17之间放置面食形成蒸煮空间。

本实施例中,所述支撑件13包括支撑板14和多根均匀固定在支撑板14上的支撑柱15,所述支撑板14上均匀开设有通孔,支撑板14中部与提升杆12固定连接,且优选支撑板14与提升杆12焊固成一体;所述支撑柱15的数量优选为4根,所述蒸煮组件通过支撑柱15放置在锅体8内,且支撑板14与锅体8底面之间有间隙。进一步的,蒸煮组件通过支撑柱15放置在锅体8内后,支撑柱15位于压力锅3与管道转接件6的连接处四周。

本实施例中,所述管道转接件6优选为三通结构,包括三个开口端,其中一个开口端固定在压力锅3的底部,另外两个开口端分别与蒸汽管4和回汤管5连接,且另外两个开口端处均设置有开关,具体的,与蒸汽管4连接的开口端处的开关为蒸汽开关21,与回汤管5连接的开口端的开关为回汤开关19。

本实施例中,所述蒸煮格16的数量为3—20个,优选蒸煮格16的数量为15个。当然,在实际使用时还可根据需要相应增减。

本实施例中,所述的压力锅3还包括锅盖9,锅盖9上设置有安全阀10和快速排压开关11。

本实施例中,所述回汤管5连接在回汤锅2的底部,并通过管道转接件6与压力锅3连接。在实际使用时,为了方便使用,回汤管5还可分别与带自来水开关20的自来水管和带排水开关22的排水管连通。通过自来水开关20可向压力锅3内自动注水或补水,通过排水开关22可自动将压力锅3内的水排出。

本实施例中,所述回汤锅2为500mm直径的密封特制加深高压锅,内可盛约30公斤水,所述压力锅3为特制加深锅,安装在操作平台7上后高出操作平台7平台130mm,压力锅3内设置有可实现汤面分离的特制蒸煮格16,且每个蒸煮格16可蒸煮1—2份面食,压力锅3通过三通结构的管道转接件6分别与蒸汽管4和回汤管5连接,根据需要用于进气和排汤。另外,各管道的连接处均密封连接。

本实施例的工作原理为:

1,打开自来水开关20,水进入压力锅3约2公斤时,关闭回汤开关19。

2,蒸汽锅炉1工作,产生120-130℃温度的气压将压力锅3内的水煮沸腾,以10—15个蒸煮格16为例,将这10—15个蒸煮格16上放满水饺和/或面条,并通过提升杆12放入锅体8内,然后扣好锅盖9,待约10秒钟开始有气从锅盖9的阀门孔冒出时,扣紧锅盖9的安全阀10,待安全阀10自动排气时,先关掉蒸汽开关21,再打开回汤开关19,利用高压锅内自身压力在2分钟时间内将面汤挤压到回汤锅2后再关掉回汤开关19。

3,打开快速排压开关11,待到没有压力时再打开锅盖9,通过提升杆12将蒸煮格16提出。随后打开回汤开关19,使水恢复到需要高度,同时观察回汤锅2内的水量,水量不足时可通过自来水补充换水,确保其水量。

4,待回汤锅2内的面汤浓度较大时,打开排水开关22并关闭自来水开关20,将面汤排到下水道后关掉排水开关22,再打开自来水管补充回汤锅2和压力锅3用水量。

5,反复上述过程,根据实际情况选择需要工作的压力锅3数。

实施例2

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基本相同,主要区别在于:

所述压力锅3的数量为一个或多个,为多个时,每个压力锅3底部均设置有用于与回汤锅2和蒸汽锅炉1连接的管道转接件6,即相当于多个压力锅3均串联在回汤管5上。

最后,申请人对现有高压锅与本实用新型进行了实际测试,具体为采用现有一般高压锅与本实用新型分别蒸煮3份面条/水饺和20份面条/水饺,如下:

高压锅:以每次最多蒸煮4份面食为例,蒸煮3份面条从进锅煮熟到出锅需要4—6分钟,蒸煮3份水饺从进锅煮熟到出锅需要6—8分钟。蒸煮20份面条和20份水饺各需要蒸煮5次,20份面条从进锅煮熟到出锅需要20—30分钟, 20份水饺从进锅煮熟到出锅需要36—48分钟,两者一共就需要56—78分钟。

本实用新型:以每次最多蒸煮40份面食为例,蒸煮3份面条从进锅煮熟到出锅需要3—5分钟,蒸煮3份水饺从进锅煮熟到出锅需要5—7分钟。而20份面条可在3—5分钟内一次性蒸煮完成,20份水饺也可在5—7分钟内一次性蒸煮完成,两者一共仅需要8—12分钟即可出锅。

结论:本实用新型大幅提高了蒸煮效率,特别是批量蒸煮面食时,可成倍节约时间,还可节约水资源90%-95%,可节约能源(燃料)70%-80%。本实用新型安全可靠,操作更加方便,提高了卫生和环保质量,提高了面食的劲度,缩短了蒸煮时间和顾客的就餐时间,保证了面食质量。解决了高原面食劲度不够、口感差的问题,并能充分利用资源,提高服务质量,满足消费者的需求。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