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调整背靠倾斜角度的吊床及包含该吊床的游戏床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569868发布日期:2019-08-31 01:09阅读:236来源:国知局
可调整背靠倾斜角度的吊床及包含该吊床的游戏床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游戏床领域,更具体地涉及一种可调整背靠倾斜角度的吊床及包含该吊床的游戏床。



背景技术:

游戏床常用以容纳孩童并提供一个安全的环境以供孩童睡觉或游戏,典型地,游戏床是可收折的以便于其可被轻易地收存或搬移,通常,游戏床是被制造成具有由金属及塑料元件组合构成的框架以及用以包覆围绕框架的织物以提供用以将孩童留置于游戏床内的围绕区域。为了满足使用者需求,游戏床会配置有许多额外的配件,例如增加吊床,将吊床悬挂设置于游戏床的架体上,可摇曳吊床以使婴儿可舒适地躺卧在其上,用以增加游戏床在实际使用上的便利性。然而,一般的吊床并无可调整角度的功能,导致孩童常在一个固定的角度下进行睡觉或游戏,非常不方便。虽然,前述问题可以利用在游戏床内另外增设角度调整机构的设计来解决,但这种设计却又会产生游戏床的结构设计因角度调整机构的增设而变得相当复杂的问题,进而导致游戏床在操作上的不便。

因此,有必要提供一种可调整背靠倾斜角度的吊床以克服上述缺陷。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可调整背靠倾斜角度的吊床,该吊床能够对其背靠部的倾斜角度进行调整,且操作方便,结构简单。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目的是提供含有上述吊床的游戏床,能够调节吊床背靠部的倾斜角度,提高儿童使用的体验度,且操作方便。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可调整背靠倾斜角度的吊床,包括一吊床本体和一调整机构,吊床本体具有一背靠部,调整机构包括一固定部和一织带,固定部连接于吊床本体的一侧;织带具有一固定端和一自由端,固定端连接于吊床本体的另一侧,自由端滑动穿过固定部使得织带还具有被固定部可释放地卡合的卡合处;织带位于固定端至卡合处之间的长度形成支撑背靠部的织带的有效长度,藉由织带于固定部上的滑动可调节织带的有效长度,从而实现背靠部倾斜角度的调整。

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可调整背靠倾斜角度的吊床包括吊床本体和调整机构,在使用时,可通过调整机构调整背靠部的倾斜角度;具体地,织带被固定部卡合时,背靠部具有一倾斜角度,此时,织带位于固定端至卡合处之间的长度形成支撑背靠部的织带的有效长度,需要对背靠部倾斜角度的调整时,操作自由端以减小织带的有效长度,从而改变织带的有效长度,使背靠部具有另一倾斜角度;当需要增加织带的有效长度,可释锁织带,织带可被操作以增加织带的有效长度,从而改变织带的有效长度,使背靠部具有又一倾斜角度,从而实现背靠部倾斜角度的调整。因此,当需减小织带的有效长度时,无需释锁即可实现背靠部倾斜角度的调整,可达到快速调整背靠部倾斜角度的目的。因此,本申请的吊床使得背靠部倾斜角度的调整变得十分简单,且该吊床结构简单。

较佳地,固定部包括呈活动设置的用于卡合织带的卡合件,藉由卡合件的转动实现对织带的卡合或释锁,织带被卡合件卡合,自由端可被单向操作以减小织带的有效长度;卡合件释锁织带,织带可被双向操作以增加或减小织带的有效长度,从而实现背靠部倾斜角度的调整。

较佳地,固定部还包括用于与吊床本体连接的固定件,卡合件枢接于固定件上。

较佳地,本实用新型的固定件和卡合件呈棘齿卡合。

较佳地,固定件具有第一棘齿,卡合件具有与第一棘齿相匹配的第二棘齿,织带位于第一棘齿与第二棘齿之间,第一棘齿与第二棘齿卡合,操作自由端减小织带的有效长度;第一棘齿与第二棘齿释锁,操作织带以增加织带的有效长度,从而实现背靠部倾斜角度的调整。

较佳地,本实用新型的固定部还包括用于卡合件复位的一第一复位件。

较佳地,本实用新型的固定件具有一空腔,吊床本体连接于空腔。

较佳地,本实用新型的吊床本体的底部设有一限位件,织带穿过限位件。

较佳地,本实用新型的可调整背靠倾斜角度的吊床还包括车缝于吊床的连接部。

具体地,本实用新型的连接部为C型挂钩。

较佳地,本实用新型的固定部包括连接件和第一固定片,卡合件枢接于连接件,第一固定片与架体的一侧连接,连接件和第一固定片呈可拆卸连接。

较佳地,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固定片设有外凸的锁定部,连接件设有与锁定部相匹配卡合的卡合槽。

较佳地,本实用新型的调整机构还包括安装于所述架体另一侧的第二固定片,第二固定片设有安装槽,织带的固定端连接于安装槽。

相应地,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游戏床,包括一架体,该架体上设置有上述可调整背靠倾斜角度的吊床。

较佳地,可调整背靠倾斜角度的吊床与架体呈可拆卸连接。

较佳地,本实用新型的固定部还设有用于卡合架体的一卡合单元。

较佳地,本实用新型的固定部还设有用于卡合单元复位的一第二复位件。

较佳地,本实用新型的架体包括扶手围栏、多个立柱及脚座,两相邻立柱的底端安装于脚座,两相邻立柱的顶端连接于扶手围栏。

由于本实用新型的游戏床包含本实用新型的可调整背靠倾斜角度的吊床,故本实用新型的游戏床可快速达到对背靠部的倾斜角度进行调整及操作。

通过以下的描述并结合附图,本实用新型将变得更加清晰,这些附图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游戏床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所示游戏床隐藏吊床本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2中B处的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3另一角度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图2中A-A处的截面结构示意图。

图6为图2中C-C处的截面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游戏床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8为图7中D处的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9展示图7中卡合件和连接件的连接关系图。

图10为图9另一角度的结构示意图。

图11展示第一固定片与架体的连接关系图。

图12展示第二固定片与架体的连接关系图。

元件标号说明

100游戏床,10架体,11扶手围栏,111扶手杆,短扶手杆112,13立柱,15脚座,17底支撑架,171底座,173底支撑件,175支撑脚,30吊床,31吊床本体,311背靠部,33调整机构,331固定部,3311固定件,3312卡合件,3313第一复位件,3314空腔,3315第一棘齿,3316第二棘齿,3317卡合单元,3318第二复位件,333织带,35连接部,第一固定片40,锁定部41,连接件50,卡合槽51,第二固定片60,安装槽61。

具体实施方式

现在参考附图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附图中类似的元件标号代表类似的元件。

图1-图6展示本申请的第一实施例,请参考图1-图5,本实用新型的游戏床100包括架体10和连接于架体10的吊床30。本实施例中,吊床30与架体10呈可拆卸连接,以方便安装和拆卸。吊床30包括吊床本体31和调整机构33,吊床本体31具有一背靠部311。调整机构33包括固定部331和织带333,固定部连接于吊床本体的一侧,织带333具有一固定端和一自由端,固定端连接于吊床本体31的另一侧,自由端滑动穿过固定部331使得织带333还具有被固定部331可释放地卡合的卡合处,织带333位于固定端至卡合处之间的长度形成支撑背靠部311的织带的有效长度,织带333被固定部331卡合,自由端可朝远离固定部331的收紧方向被单向操作以减小织带的有效长度,固定部331释锁织带333,织带333可朝靠近固定部331的放松方向或远离固定部331的收紧方向被双向操作以增加或减小织带的有效长度,从而实现背靠部311倾斜角度的调整。

继续参考图1-图2,架体10包括扶手围栏11、脚座15和多个立柱13,借由立柱13支撑扶手围栏11。两相邻立柱13的底端安装于脚座15,两相邻立柱13的顶端连接于扶手围栏11,从而使立柱13与扶手围栏11大致呈三角形结构,以提高架体10支撑的稳定性。具体地,扶手围栏11包括两长扶手杆111和两短扶手杆112,两长扶手杆111和两短扶手杆112首尾彼此互相连接,以形成一封闭空间,可方便吊床30的安装。于本实施例中,采用2个长扶手杆111和2个短扶手杆112围成扶手围栏11,形成一封闭空间,立柱13的数量为8个,脚座15的数量为4个。每个立柱13的底端分别安装于脚座15内且相邻两立柱13的底端安装于同一个脚座15内,每个立柱13的顶端分别与长扶手杆111和短扶手杆112连接,使两相邻立柱13呈V形或倒V形。进一步,每个立柱13的顶端安装于长扶手杆111和短扶手杆112的中部,以提高支撑的稳定性。

请继续参考图2,本实用新型的架体10还包括底支撑架17,底支撑架17包括底座171和多个底支撑件173,底支撑件173的一端连接于脚座15,底支撑件173的另一端连接于底座171。本实施例中,采用4个底支撑件173,底座171呈盘状,每个底支撑件173的一端连接于一脚座15,每个底支撑件173的另一端连接于底座171。进一步,底支撑架17还包括多个支撑脚175,支撑脚175的一端连接于底座171,支撑脚175的另一端呈弯折设置,在本实施例中支撑脚175的另一端朝扶手围栏11的方向弯曲,以使游戏床100处于更稳定的状态。

请参考图1-图6,吊床本体31连接于架体10用以形成一容纳空间,该容纳空间可承载儿童。具体地,吊床本体31为织布,背靠部311内可设置有一背靠板,用以填充背靠部311,以提供强有力的支撑。其中,背靠部311的一端为婴幼儿头部及背部的放置位置,另一端是婴幼儿脚部的放置位置。吊床本体31可借由连接部35与游戏床100的架体10连接,连接部35的一端车缝于吊床本体31,另一端则连接于架体10。将若干连接部35布置在吊床本体31的周围,可将吊床本体31与游戏床100的架体10进行连接,以提高吊床本体31的稳定性。在本实施例中,连接部35为C型挂钩,方便安装和拆卸。具体地,将吊床本体31套覆在扶手围栏11周围,采用连接部35与架体10连接,使吊床本体31与架体10形成一容纳空间,该容纳空间可承载儿童。

请参考图3-图5,固定部331具有一固定件3311和呈活动设置的用于卡合织带333的卡合件3312。藉由卡合件3312的转动实现对织带333的卡合或释锁,织带333被卡合件3312卡合,自由端可朝远离固定部331的收紧方向被单向操作以减小织带的有效长度,卡合件3312被操作而释放织带333,织带333可朝靠近固定部331的放松方向或远离固定部331的收紧方向被双向操作以增加或减小织带的有效长度,从而实现背靠部311倾斜角度的调整。具体于本实施例中,卡合件3312枢接于固定件3311上。进一步,固定件3311和卡合件3312呈棘齿卡合,在固定件3311和卡合件3312处于卡合状态时使得自由端只能单向运动,沿图中K方向运动,以收紧织带333位于固定端至卡合处之间的长度,也就是减小织带的有效长度,以改变背靠部311的倾斜角度。需要增大织带的有效长度,则操作固定件3311和卡合件3312处于释锁状态,操作织带333放松织带333位于固定端至卡合处之间的长度即可,操作方便且结构简单。较佳地,倾斜角度的改变范围为14°~21°,该角度范围内可使孩童处于舒适的倾斜角度下进行活动,具体的倾斜角度在此不做具体限制。另外,为了方便自由端的操作,可在自由端设置有一拉环(图未示),拉环可以是圆形拉环、方形拉环或其他符合人体工学形状的拉环。

请继续参考图5,固定件3311具有第一棘齿3315,卡合件3312具有与第一棘齿3315相匹配的第二棘齿3316,织带333位于第一棘齿3315与第二棘齿3316之间,第一棘齿3315和第二棘齿3316呈卡合配合时,自由端被操作减小织带的有效长度;第一棘齿3315和第二棘齿3316释锁时,织带333被操作增加织带的有效长度,从而实现背靠部311倾斜角度的调整。进一步,固定部331还包括用于卡合件3312复位的一第一复位件3313,操作卡合件3312与固定件3311进行释锁以方便增大织带的有效长度,当操作结束后,利用第一复位件3313将卡合件3312复位至与固定件3311卡合的位置,避免忘记将卡合件3312与固定件3311进行卡合,导致吊床本体31下沉的情况。具体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复位件3313可以采用扭簧,但不以此为限。

请继续参考图5,固定件3311具有一空腔3314,吊床本体31连接于空腔3314。在本实施例中,固定件3311可安装于架体10,吊床本体31的部分可伸入空腔3314内并通过穿塑钢条对其进行固定,织带333的固定端可连接于连接部35上,借由连接部35使其与架体10连接,织带333的自由端则卡合于卡合件3312与固定件3311之间。当吊床本体31安装于架体10上时,织带333能借助架体10的支撑力来提供倾斜角度的调整,不会使吊床本体31出现褶皱的情况。具体地,织带333为编织带333,使织带333具有一定的抗拉强度,能承担重量较大的孩子。有的实施例中,在吊床本体31的底部设有一限位件(图未示),织带333的自由端自固定端起穿过限位件,从而使得织带333环绕吊床本体31的背部从而较好的对吊床本体31进行支撑,限位件还可用以限制织带333的摆动幅度及避免织带333出现打结或错乱的情况,使得整个吊床本体31的结构美观,具体地,限位件可车缝在吊床本体31底部,其形成可允许织带333通过的套圈。进一步,固定件3311还设有用于卡合架体10的一卡合单元3317和用于卡合单元3317复位的一第二复位件3318,通过卡合单元3317可稳固的将固定件3311卡合于架体10上,利用第二复位件3318可方便的将架体10安装于架体10上。具体地,第二复位件3318可以为扭簧,但不以此为限。

下面结合附图1-图6,对本申请的可调整背靠倾斜角度的吊床30的工作原理进行具体的描述:

未对背靠部311的倾斜角度进行调整前,可将吊床本体31安装于架体10上,借由连接部35将吊床本体31与游戏床100的架体10进行连接,以将吊床本体31形成承载婴儿的承载空间。固定件3311连接于吊床本体31的一侧并通过卡合单元3317与架体10卡合,织带333的固定端连接于吊床本体31另一侧的连接部35,织带333的自由端由吊床本体31底部的限位件穿出并卡合于固定件3311和卡合件3312之间。织带333被卡合件3312卡合时,背靠部311具有一倾斜角度,此时,织带333位于固定端至卡合处之间的长度形成支撑背靠部311的织带的有效长度,需要对背靠部311倾斜角度的调整时,操作自由端以减小织带的有效长度,从而改变织带的有效长度,使背靠部311具有另一倾斜角度;当需要增加织带的有效长度,可释锁卡合件3312从而使织带333释放,织带333可被操作以增加织带的有效长度,从而改变织带的有效长度,使背靠部311具有又一倾斜角度,从而实现背靠部311倾斜角度的调整。同理,本实用新型的游戏床100包含该可调整背靠倾斜角度的吊床30,亦可实现对游戏床100内的背靠部311倾斜角度的调整及操作。

图7-图12是本申请第二实施例,该实施例的结构与第一实施例的结构基本相同,不同点如下:

请参考图7-图11,在本实施例中,固定部331包括连接件50和第一固定片40,卡合件3312枢接于连接件50,第一固定片40与架体10的一侧连接,连接件50和第一固定片40呈可拆卸连接。具体地,第一固定片40安装于其中之一的长扶手杆111上。进一步,第一固定片40设有外凸的锁定部41,连接件50设有与锁定部41相匹配卡合的卡合槽51。通过锁定部41和卡合槽51的卡合和释放实现连接件50和第一固定片40的可拆卸连接。实际应用中,锁定部41和卡合槽51可采用相互匹配的异形鸠尾槽实现。同时,由于本实施例中的第一固定片40与架体10连接,并未同吊床本体31连接,故,在长扶手杆111或短扶手杆112各设有1个C型挂钩与吊床本体31车缝,使吊床本体31安装在架体10上。

请参考图12,本实施例中,调整机构33还包括安装于架体10另一侧的第二固定片60,第二固定片60设有安装槽61,织带333的固定端连接于安装槽61。具体地,第二固定片60安装于另一长扶手杆111上,将织带333的固定端以蝴蝶结的形式固定于安装槽61,无需额外的固定装置即可实现,简单方便。

其工作原理与第一实施例相同,在此不做详细说明。

以上结合最佳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描述,但本实用新型并不局限于以上揭示的实施例,而应当涵盖各种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本质进行的修改、等效组合。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