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助听座椅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438274发布日期:2019-08-16 21:45阅读:166来源:国知局
一种助听座椅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助听设备,尤其涉及一种助听座椅。



背景技术:

助听设备可以帮助听力功能衰退的老年人及有听力障碍的患者更好地享受生活,所以助听器已被大众所广泛使用和接受。第一台助听器诞生于1878年,经过一百多年的改良设计,已经衍生出各种不同类型的助听器。通过对助听器的外部结构进行划分,助听器可分为盒式、耳背式、耳内式;助听器按传导方式分类,可分为气导助听器和骨导助听器,常见的助听器均为气导助听器,声音从外耳、中耳向内耳传输。助听器经常与各种生活用品,例如头盔、眼镜等,相结合,来达到美观、隐蔽的目的。座椅是最常见的家居用品之一,座椅经常与按摩设备等有医用效果的设备相结合,然而市面上并未出现座椅与助听设备相结合的案例。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助听座椅。助听座椅将助听器和座椅进行结合,从而达到隐蔽、美观的目的,可以帮助有听力缺陷的使用者像正常人一样坐在座椅上与他人交流,从而建立信心。除了与他人交流,助听座椅通过放大音频信号,还可帮助使用者看电视、听广播和打电话,提高使用者的生活质量。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助听座椅,包括座椅以及安装在座椅上的助听装置;其中,座椅包括靠枕部,靠枕部包括靠枕、靠枕左侧翼和靠枕右侧翼;助听装置包括外放音响,外放音响分别设置在靠枕左侧翼和靠枕右侧翼上,用于接收音频信号并播放。

进一步地,助听装置还包括拾音器模块、音频信号处理模块、双声道功放模块和蓝牙SRC音频信源模块;其中,拾音器模块,用于采集环境声音,并发送到音频信号处理模块;音频信号处理模块,用于依次对音频信号进行降噪处理和差分信号处理;双声道功放模块,连接蓝牙SRC音频信源模块的音频输入端,用于对左、右声道差分信号进行放大;蓝牙SRC音频信源模块,用于将放大后的左、右声道差分信号传送至外放音响播放。

进一步地,助听座椅包括拾音器模块、音频信号处理模块、双声道功放模块;其中,拾音器模块,用于采集环境声音,并发送到音频信号处理模块;音频信号处理模块,用于依次对音频信号进行降噪处理和差分信号处理;双声道功放模块,用于对左、右声道差分信号进行放大,并将放大后的左、右声道差分信号通过AUX接口传送至外放音响。

进一步地,助听座椅接收的音频信号包括电视音频、广播音频、电话音频和环境声音;其中,电视音频,通过蓝牙、AUX接口或空气传输,从电视传输至助听座椅;广播音频,通过蓝牙、AUX接口或空气传输,从收音机传输至助听座椅;电话音频,通过蓝牙、AUX接口或空气传输,从手机或座机传输至助听座椅;环境声音,通过空气传输,从发声者传输至助听座椅。

进一步地,助听座椅还包括控制屏,所述控制屏包括开关单元、音量控制单元和功能选择单元;其中,开关单元包括电源开关键和开关显示灯;音量控制单元包括音量上调键、音量下调键和音量显示屏;功能选择单元包括多个功能选择键和功能显示屏;多个功能选择键包括电视音频选择键、广播音频选择键、电话音频选择键和环境声音选择键;功能显示屏对应地展示选择的功能选择键的名称。

进一步地,助听座椅还包括控制屏,控制屏与助听座椅的左椅臂或右椅臂固定连接;或者,控制屏固定在控制器上与助听座椅分离设置,控制器通过红外线控制助听座椅。

进一步地,靠枕左侧翼与靠枕铰接或固定连接;且,靠枕右侧翼与靠枕铰接或固定连接。

进一步地,助听座椅包括麦克风,麦克风安装在靠枕左侧翼的前端,且与靠枕左侧翼可转动连接;或者,麦克风安装在靠枕右侧翼的前端,且与靠枕右侧翼可转动连接;或者,麦克风安装在靠枕左侧翼近座椅使用者的翼面上;或者,麦克风安装在靠枕右侧翼近座椅使用者的翼面上。

进一步地,助听座椅包括导轨和滑杆,导轨设置在助听座椅的椅背内,滑杆与靠枕部固定连接,导轨和滑杆滑动连接。

进一步地,助听座椅包括充电电池和多个充电接口;充电接口与外界电源插座电连接,且充电接口与充电电池电连接;充电接口包括USB接口、二相电源接口或三相电源接口。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助听座椅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本技术方案由于采用了在座椅上安装助听装置的技术手段,所以,达到隐蔽、美观的目的,可以帮助有听力缺陷的使用者像正常人一样坐在座椅上与他人交流,从而建立信心。除了与他人交流,助听座椅通过放大音频信号,还可帮助使用者看电视、听广播和打电话,提高使用者的生活质量。

2、本技术方案由于采用了蓝牙SRC音频信源模块,所以实现了短距离无线通信,避免了由于线路老化或线路安装不当所引起的噪声,也省去了在助听座椅内部预留导线槽所需的成本。

3、本技术方案由于采用了使用AUX接口的外放音响,所以当蓝牙没电或信号不良时,可以使用AUX接口而达到有线传输,不影响客户的使用。同时,AUX信号稳定,不易产生噪音。

4、本技术方案由于采用了蓝牙传输、AUX接口传输或空气传输音频的技术手段,助听座椅接收电视音频、广播音频、电话音频和环境声音,有利于提高使用者的文娱生活品质。

5、本技术方案由于采用了控制屏的技术手段,有利于使用者快速开关助听座椅的电源、调节音量大小,和切换助听座椅所接收音频信号的来源。开关显示灯、音量显示屏和功能显示屏的设置让使用者对助听座椅的状态一目了然。

6、本技术方案由于采用了助听座椅还包括控制屏,控制屏与助听座椅的左椅臂或右椅臂固定连接;或者,控制屏固定在控制器上与助听座椅分离设置,控制器通过红外线控制助听座椅的技术手段,所以为使用者控制助听座椅提供便利。

7、本技术方案由于采用了靠枕左侧翼与靠枕铰接或固定连接;且,靠枕右侧翼与靠枕铰接或固定连接的技术手段,铰接的靠枕左侧翼和靠枕右侧翼可以相对靠枕转动,从而调节分别设置在靠枕左侧翼或靠枕右侧翼的外放音响与左耳或右耳间的距离,达到最好的播放效果和最清楚的发音。

8、本技术方案由于采用了助听座椅包括麦克风,麦克风安装在靠枕左侧翼的前端,且与靠枕左侧翼可转动连接;或者,麦克风安装在靠枕右侧翼的前端,且与靠枕右侧翼可转动连接;或者,麦克风安装在靠枕左侧翼近座椅使用者的翼面上;或者,麦克风安装在靠枕右侧翼近座椅使用者的翼面上的技术手段,所以可以采集传输使用者的声音,用于使用者的电话通信。由于麦克风可转动地安装在靠枕左侧翼或靠枕右侧翼的前端,平时可以将麦克风收起,避免麦克风与使用者的碰撞,在使用时可以旋转至使用者的面前,并可调节麦克风与使用者嘴部的距离,有利于音频的采集和实时调节。

9、本技术方案由于采用了助听座椅包括导轨和滑杆,导轨设置在助听座椅的椅背内,滑杆与靠枕部固定连接,导轨和滑杆滑动连接的技术手段,靠枕部可沿导轨上下滑动,所以靠枕部的高度可以调节,有利于提高使用者的舒适度。

10、本技术方案由于采用了助听座椅包括充电电池和多个充电接口;充电接口与外界电源插座电连接,且充电接口与充电电池电连接;充电接口包括USB接口、二相电源接口或三相电源接口的技术手段,所以,多种接口的设置有利于助听座椅的随时充电,而充电电池的使用,有利于助听座椅在没有外界电源供给的情况下续航使用。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助听座椅作进一步的详细描述。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助听座椅的结构示意图,其中靠枕左侧翼和靠枕右侧翼与靠枕固定连接。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助听座椅的结构示意图,其中靠枕左侧翼和靠枕右侧翼与靠枕铰接。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中控制屏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中靠枕左侧翼的示意图,其中麦克风在闲置位置。

图5为本实用新型中靠枕左侧翼的示意图,其中麦克风在使用位置。

图6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助听座椅的助听原理图。

附图标记说明如下。

1、座椅;

2、外放音响;

3、控制屏;

4、麦克风;

5、滑杆;

11、靠枕部;

31、电源开关键;

32、开关显示灯;

33、音量上调键;

34、音量下调键;

35、音量显示屏;

36、功能选择键;

37、功能显示屏;

111、靠枕;

112、靠枕左侧翼;

113、靠枕右侧翼。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至图6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助听座椅。助听座椅包括座椅1以及安装在座椅上的助听装置;其中,座椅1包括靠枕部11,靠枕部11包括靠枕111、靠枕左侧翼112和靠枕右侧翼113;助听装置包括外放音响2,外放音响2分别设置在靠枕左侧翼112和靠枕右侧翼113上,用于接收音频信号并播放。

座椅1与助听装置的结合,可以帮助有听力缺陷的使用者像正常人一样坐在座椅1上与他人交流,从而建立信心。如图1、2所示,外放音响2分别设置在靠枕左侧翼112和靠枕右侧翼113上,靠近使用者的耳部,在不影响使用者接收信息的前提下,可以尽量少的打扰其他人员。外放音响2与靠枕部11的结合,提升了使用者的舒适度,使用者可将头部倚靠在靠枕111上。

如图6所示,本实施方式的助听装置还包括拾音器模块、音频信号处理模块、双声道功放模块和蓝牙SRC音频信源模块;其中,拾音器模块,用于采集环境声音,并发送到音频信号处理模块;音频信号处理模块,用于依次对音频信号进行降噪处理和差分信号处理;双声道功放模块,连接蓝牙SRC音频信源模块的音频输入端,用于对左、右声道差分信号进行放大;蓝牙SRC音频信源模块,用于将放大后的左、右声道差分信号传送至外放音响2播放。

蓝牙SRC音频信源模块可直接接收来自手机、电视、收音机的音频通过外放音响2进行播放;环境声音,例如语言交流、宠物的啼叫则需要通过拾音器模块、音频信号处理模块、双声道功放模块到达蓝牙SRC音频信源模块。

如图6所示,本实施方式的助听座椅包括拾音器模块、音频信号处理模块、双声道功放模块;其中,拾音器模块,用于采集环境声音,并发送到音频信号处理模块;音频信号处理模块,用于依次对音频信号进行降噪处理和差分信号处理;双声道功放模块,用于对左、右声道差分信号进行放大,并将放大后的左、右声道差分信号通过AUX接口传送至外放音响2。

外放音响2上的AUX接口可直接接收来自手机、电视、收音机的音频并进行播放;环境声音,例如语言交流、宠物的啼叫则需要通过拾音器模块、音频信号处理模块、双声道功放模块到达外放音响的AUX接口。由于助听座椅配备有AUX接口,即使在蓝牙电量不足或信号不良的情况下,使用者还可以通过AUX有线音频传输正常使用助听座椅。

本实施方式的助听座椅接收的音频信号包括电视音频、广播音频、电话音频和环境声音;其中,电视音频,通过蓝牙、AUX接口或空气传输,从电视传输至助听座椅;广播音频,通过蓝牙、AUX接口或空气传输,从收音机传输至助听座椅;电话音频,通过蓝牙、AUX接口或空气传输,从手机或座机传输至助听座椅;环境声音,通过空气传输,从发声者传输至助听座椅。

上述所有通过空气传输到达助听座椅的音频信号均要通过拾音器模块、音频信号处理模块、双声道功放模块到达外放音响2。通过蓝牙和AUX传输到达助听座椅的音频信号,由于是设备之间的传输,即电视、收音机或电话与外放音响2之间的信号传输,可直接进行,无需通过拾音器模块、音频信号处理模块、双声道功放模块。同时,由于助听座椅能够接收来自电视、收音机、电话的音频信号,可以丰富使用者的文娱生活,提高使用者的生活质量。

本实施方式的助听座椅还包括控制屏3,如图3所示,所述控制屏3包括开关单元、音量控制单元和功能选择单元;其中,开关单元包括电源开关键31和开关显示灯32;音量控制单元包括音量上调键33、音量下调键34和音量显示屏35;功能选择单元包括多个功能选择键36和功能显示屏37;多个功能选择键36包括电视音频选择键、广播音频选择键、电话音频选择键和环境声音选择键;功能显示屏37对应地展示选择的功能选择键36的名称。

电源开关键31、音量上调键33、音量下调键34、功能选择键36的设置,有利于使用者控制助听座椅;而开关显示灯32、音量显示屏35和功能显示屏37的设置,有利于使用者了解助听座椅实时状态。另外,功能选择单元中多个功能选择键36的设置有利于使用者快速切换音频信号的来源,简化切换过程,方便使用者的使用。

本实施方式的助听座椅还包括控制屏3,控制屏3与助听座椅的左椅臂或右椅臂固定连接;或者,控制屏3固定在控制器上与助听座椅分离设置,控制器通过红外线控制助听座椅。

由于控制屏3安装在助听座椅的左椅臂或右椅臂上,使用者手一挪动,即可实现对助听座椅的控制。同样地,使用者也可直接使用控制器对助听座椅进行控制。使用者即可低头观察左椅臂或右椅臂上的控制屏3,也可直接观察握在手中的控制器,了解助听座椅的状态。

本实施方式的靠枕左侧翼112与靠枕铰接或固定连接;且,靠枕右侧翼113与靠枕铰接或固定连接。由于不使用铰接,固定连接的靠枕左侧翼112和靠枕右侧翼113的结构简单、使用寿命长。而铰接的靠枕左侧翼112和靠枕右侧翼113,有利于使用者调节靠枕左侧翼112和靠枕右侧翼113与左耳和右耳间距离。又因为外放音响2设置在靠枕左侧翼112和靠枕右侧翼113上,调节靠枕左侧翼112和靠枕右侧翼113与左耳和右耳间距离即调节外放音响2与耳部间距离。

如图1、2、4或5所示,本实施方式的助听座椅包括麦克风4,麦克风4安装在靠枕左侧翼112的前端,且与靠枕左侧翼112可转动连接;或者,麦克风4安装在靠枕右侧翼113的前端,且与靠枕右侧翼113可转动连接;或者,麦克风4安装在靠枕左侧翼112近座椅使用者的翼面上;或者,麦克风4安装在靠枕右侧翼113近座椅使用者的翼面上。

如图4、5所示,由于麦克风4可转动地安装在靠枕左侧翼112或靠枕右侧翼113的前端,平时可以将麦克4风收起至闲置位置,避免麦克风4与使用者的碰撞,在使用时可以将麦克风4旋转至使用者的面前,并可调节麦克风4与使用者嘴部的距离和角度,有利于音频的采集和实时调节。如图1、2所示,而将麦克风4安装在翼面上,可以将麦克风4嵌入翼面内,由于有翼面的保护,提高麦克风4的使用寿命。

如图1、2所示,本实施方式的助听座椅包括导轨和滑杆5,导轨设置在助听座椅的椅背内,滑杆5与靠枕部固定连接,导轨和滑杆5滑动连接。由于使用导轨和滑杆5,助听座椅的靠枕部可以根据使用者的身高和坐姿上下移动,提高使用者的舒适度。

本实施方式的助听座椅包括充电电池和多个充电接口;充电接口与外界电源插座电连接,且充电接口与充电电池电连接;充电接口包括USB接口、二相电源接口或三相电源接口。

由于助听座椅配备各种充电插口,为助听座椅与外界电源的连接提供了便利。当没有合适的外界电源或断电时,由于助听座椅配备有充电电池,使用者可以继续使用助听座椅而不受打扰。

以上所述的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有益效果进行了进一步详细说明,所应理解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