料理机杯组件及料理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368228发布日期:2019-08-07 01:28阅读:163来源:国知局
料理机杯组件及料理机的制作方法

本公开涉及料理机技术领域,尤其涉及料理机杯组件及料理机。



背景技术:

在使用料理机对食物熬煮过程中,杯体内会产生大量的气泡,气泡在杯体内累积上升造成溢出隐患。相关技术中通常利用安装在杯口处的防溢棒避免杯体内泡沫溢出,而防溢棒工作时会阻止料理机对杯体内的食物进行持续加热,因而延长了加热时间,降低了加热效率。

因此,如何避免料理机杯体内食物溢出同时提升加热效率成为当前领域的研究热点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公开提供一种料理机杯组件及料理机,以避免杯体内食物溢出,提升料理机的加热效率,同时降低料理机的制造难度。

根据本公开的第一方面提出一种料理机杯组件,包括:

杯体,包括加热组件和容纳腔;

杯盖,配合于所述杯体的杯口;

破泡组件,包括发热件,所述发热件设置于所述杯盖和/或杯体上部,且所述发热件的至少一部分伸入所述容纳腔。

可选的,所述发热件包括棒状结构;所述棒状结构包括设置在一端的组装部和与所述组装部相连的发热部,所述组装部与所述杯盖组装配合,至少一部分所述发热部伸入所述容纳腔。

可选的,所述发热件包括至少一个片状结构;所述片状结构与杯盖组装配合,且所述片状结构的至少一部分位于所述容纳腔内。

可选的,所述杯盖包括排气盖,至少一个所述片状结构沿所述排气盖方向延伸形成蒸汽通道。

可选的,所述发热件包括环形管状结构;所述环形管状结构组装于所述杯盖,且所述环形管状结构的至少一部分位于所述容纳腔内。

可选的,所述破泡组件还包括密封件,所述密封件设置在所述发热件和杯盖之间,所述发热件和杯盖通过所述密封件密封配合。

可选的,所述密封件分别与所述发热件和杯盖密封配合形成密封空间;所述发热件包括电连接部,所述电连接部收容于所述密封空间。

可选的,所述破泡组件还包括第一耦合件和第二耦合件,所述第一耦合件组装于所述杯盖,所述第二耦合件对应的组装于所述杯体的手柄上;所述发热件电连接至所述第一耦合件,当所述杯盖闭合时,所述第一耦合件与第二耦合件电连接。

可选的,所述发热件与所述杯盖一体成型。

根据本公开的第二方面提出一种料理机,所述料理机包括机座和上述料理机杯组件,所述杯体组装于所述机座。

本公开的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可以包括以下有益效果:

本公开通过为料理机杯组件设置破泡组件,并将破泡组件的发热件组装在杯盖和/或杯体上部,以使发热件的至少一部分伸入杯体的容纳腔中。当杯体的加热组件对杯体容纳腔中的食物进行加热时,产生的气泡在上升过程中因碰触到伸入容纳腔中高温的发热件而破裂,阻止了气泡的继续上升及外溢。加热组件因此能够对食物进行持续加热,提升了加热效率和用户体验。

应当理解的是,以上的一般描述和后文的细节描述仅是示例性和解释性的,并不能限制本公开。

附图说明

此处的附图被并入说明书中并构成本说明书的一部分,示出了符合本公开的实施例,并与说明书一起用于解释本公开的原理。

图1是本公开一示例性实施例中一种料理机杯组件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公开一示例性实施例中一种料理机杯组件的组装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公开另一示例性实施例中一种料理机杯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公开又一示例性实施例中一种料理机杯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公开一示例性实施例中一种杯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公开一示例性实施例中一种料理机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这里将详细地对示例性实施例进行说明,其示例表示在附图中。下面的描述涉及附图时,除非另有表示,不同附图中的相同数字表示相同或相似的要素。以下示例性实施例中所描述的实施方式并不代表与本公开相一致的所有实施方式。相反,它们仅是与如所附权利要求书中所详述的、本公开的一些方面相一致的装置和方法的例子。

相关技术中,例如破壁机等料理机通常包含加热功能,通过组装于料理机杯组件杯体底部的加热组件对杯体内的食物进行熬煮,以获得豆浆、米糊、八宝粥等熟食。具体的,当加热组件对食物进行加热时,食物因高温沸腾而形成不断上升的气泡,气泡上升至杯盖处后造成沿杯口溢出等问题。

本公开提出了一种料理机杯组件,所述料理机杯组件包括杯体、杯盖和破泡组件,所述破泡组件可以设置杯盖和/或杯体上部,下面分别针对破泡组件设置在杯盖和杯体上部两种情况对料理机杯组件的结构进行示例性说明:

图1是本公开一示例性实施例中一种料理机杯组件的分解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公开一示例性实施例中一种料理机杯组件的组装结构示意图。如图1、图2所示,所述料理机杯组件1包括:杯体11、杯盖12和破泡组件13。其中,杯体11包括加热组件112和容纳腔111,杯盖12配合于杯体11的杯口。破泡组件13包括发热件131,发热件131设置于杯盖12上,且发热件131的至少一部分伸入容纳腔111。

当杯体11的加热组件112对杯体11容纳腔111中的食物进行加热时,产生的气泡在上升过程中因碰触到设置于杯盖12上且伸入容纳腔111中高温的发热件131而破裂,阻止了气泡的继续上升、接触杯盖12及外溢,减少了杯盖12的清洗次数和难度。加热组件112因此能够对食物进行持续加热,提升了加热效率和用户体验,且组装在杯盖12上的破泡组件13也降低了杯组件的制造难度。

在上述实施例中,所述加热组件112可以设置在杯体11的底部,也可以设置在杯体11的其他位置,以便于对杯体11内部的食物进行加热,本公开并不对加热组件112的设置位置进行限制。

此外,所述杯盖12还包括杯盖密封件122。当杯盖12配合于杯体11的杯口时,杯盖密封件122设置在杯盖12与杯口之间,用于实现杯盖12与杯体11的密封配合,提升了料理机杯组件1在使用过程中的密封性。

所述发热件131的结构可以根据料理机杯组件1的具体结构和需求进行设置,现通过以下实施例对发热件131和料理机杯组件1的结构进行示例性的描述和说明: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发热件131包括棒状结构,棒状结构包括设置在一端的组装部1311和与组装部1311相连的发热部1312。组装部1311与杯盖12组装配合,至少一部分发热部1312伸入容纳腔111中,杯体11中产生的气泡在上升过程中因碰触到伸入容纳腔111中高温的发热部1312而破裂,阻止了气泡的继续上升及外溢。利用棒状结构简易结构造型使得发热件131便于组装和使用,同时减少了发热件131对杯盖12和杯体11的结构干扰和空间占用。

所述破泡组件13还包括密封件132,杯盖12上设有对应于组装部1311的安装部,密封件132设置在组装部1311和安装部之间,组装部1311和安装部通过密封件132密封配合,避免了高温的发热件131与杯盖12直接接触。组装部1311设有电连接部1313,电连接部1313由于组装部131与安装部的密封配合而与杯体11的容纳腔隔离,避免了电连接部1313接触杯体11内的水或水蒸气而发生短路。

在上述实施例中,所述组装部1311为设置于棒状结构的螺孔或螺柱,杯盖12上设有与螺孔或螺柱对应的螺纹结构,因此,杯盖12上的螺纹结构以及棒状结构内的螺孔或螺柱可以通过螺钉、螺母等螺纹连接件组装在一起。上述结构设置不仅保证了发热件131与杯盖12稳固连接,而且减小了对发热件131的结构占用,增加了发热部1312的发热面积,提升了破泡效率。

需要说明的是,所述组装部1311也可采用卡接、限位配合等方式组装于所述杯盖12,本公开并不对此进行限制。此外,所述棒状结构可以有一个,也可以有多个,本公开并不对此进行限制。当棒状结构有多个时可根据具体的破泡需求分布在杯盖12的不同位置,例如,在对应气泡较多的杯盖12中间区域集中分布棒状结构;或者,沿杯盖12的周向分布多个棒状结构以对各个位置的气泡进行破泡处理。

在另一实施例中,如图3所示,所述发热件131包括至少一个片状结构。片状结构与杯盖12组装配合,且片状结构的至少一部分位于容纳腔111内,杯体11中产生的气泡在上升过程中因碰触到伸入容纳腔111中高温的片状结构而破裂,阻止了气泡的继续上升及外溢。片状结构增加了其与杯体11内气泡的接触面积,当杯体11内不同区域内的气泡上升时,片状结构能够提升破泡效率。

在上述实施例中,至少一个片状结构可以水平设置,以便于控制破泡高度,同时增加与杯体11内气泡的接触面积。

所述杯盖12还包括排气盖121,至少一个片状结构围成与排气盖121连通的蒸汽通道1316,以便于通过排气盖121向杯体11中添加食物。

在上述片状结构与杯盖12的组装过程中,片状结构可以包括第一边沿1314和第二边沿1315,第一边沿1314配合于杯盖12靠近杯体11的侧壁,第二边沿1315配合于杯盖12靠近排气盖121的侧壁。所述破泡组件13还包括密封件132,密封件132分别设置在第一边沿1314与侧壁之间以及第二边沿1315与侧壁之间,且密封件132与片状结构和杯盖12密封配合形成密封空间,片状结构包括电连接部1313,电连接部1313收容于密封空间。设置在发热件131与杯盖12之间的密封件132一方面避免了高温的发热件131与杯盖12直接接触,另一方面,密封件132与发热件131、杯盖12形成的密封空间避免了电连接部1313接触杯体11内的水或水蒸气而发生短路。

在又一实施例中,如图4所示,所述发热件131包括环形管状结构。所述杯盖12包括伸入容纳腔111内的环形侧壁124,环形管状结构组装于环形侧壁124,且环形管状结构在杯体11的深度方向上突出于环形侧壁124,以便于对环形侧壁124下的气泡进行破泡处理。所述环形管状结构可以通过螺钉等固定连接件组装于环形侧壁124上,也可以通过过盈配合的方式直接固定的安装在环形侧壁124内侧,本公开并不对此进行限制。

其中,所述环形管状结构包括电连接部1313,所述杯盖12包括对应于电连接部1313的密封腔123。破泡组件13还包括设置在密封腔123中的连接线路135,连接线路135与环形管状结构的电连接部1313相连,以为环形管状结构的发热提供电源。密封腔123避免了电连接部1313以及连接线路135接触杯体11内的水或水蒸气而发生短路,提升了破泡组件13的使用安全。

需要说明的是,环形管状结构在杯体11的深度方向上突出于环形侧壁124的高度H不小于3毫米,以保证对环形侧壁124下的气泡进行破泡处理的工作效率。所述环形管状结构的截面形状可以是圆形、矩形、梯形、椭圆形等,本公开并不对此进行限制。

图5是本公开一示例性实施例中一种杯体的结构示意图。如图5所示,其中,杯体11包括加热组件112和容纳腔111。破泡组件13包括发热件131,发热件131设置于杯体11上部,且发热件131的至少一部分伸入容纳腔111。此时,发热件131也可以采用棒状结构、片状结构和环形管状结构中的至少一种。例如,当发热件为环形管状结构时,环形管状结构可以组装于杯体11上部的侧壁朝向容纳腔111的外侧,以直接通过环形管状结构实施破泡操作。或者,环形管状结构也可以组装于与侧壁外侧相对的内侧,以将环形管状结构的热量传递至杯体11上部的侧壁,并通过侧壁产生的热量实施破泡操作。同样的,当发热件131为棒状结构时,棒状结构的一端组装于杯体11上部的侧壁上;当发热件为片状结构时,片状结构的边沿与杯体11上部的侧壁组装配合。

当杯体11的加热组件112对杯体11容纳腔111中的食物进行加热时,产生的气泡在上升过程中因碰触到设置于杯体11上部且伸入容纳腔111中高温的发热件131而破裂,阻止了气泡的继续上升、接触杯盖12及外溢,减少了杯盖12的清洗次数和难度。加热组件112因此能够对食物进行持续加热,提升了加热效率和用户体验。

当然,发热件131也可以同时设置在杯盖12和杯体11上部,以增加破泡组件13的破泡效果。

需要说明的是,所述发热件131可以通过组装的方式设置于杯盖12或杯体11上部,也可以与杯盖12或杯体11一体成型,本公开并不对此进行限制。

此外,所述破泡组件13还包括第一次耦合件133和第二次耦合件134,第一次耦合件133组装于杯盖12,第二次耦合件134对应的组装于杯体11的手柄113上。发热件131的电连接部1313与第一次耦合件133电连接,当杯盖12闭合时,第一次耦合件133与第二次耦合件134电连接,发热件131开始工作;当杯盖12打开时,第一次耦合件133与第二次耦合件134断开,发热件131停止工作。通过上述结构设置,可以使发热件131的工作随杯盖12的开启和闭合同步进行,提升了破泡组件13工作的便利性和智能性。

在上述实施例中,发热件131包括发热主体(未标注)和耐热层(未标注),耐热层覆盖在发热主体的外侧面上,以提升发热件131的耐热性。所述耐热层的材质可以是PPS(Phenylenesulfide,聚苯硫醚)、陶瓷等,本公开并不对此进行限制。

本公开进一步提出一种料理机,如图6所示,所述料理机2包括机座21和上述料理机杯组件1,杯体11组装于机座21。当杯体11的加热组件112对杯体11容纳腔111中的食物进行加热时,产生的气泡在上升过程中因碰触到伸入容纳腔111中高温的发热件131而破裂,阻止了气泡的继续上升、接触杯盖12及外溢,减少了杯盖12的清洗次数和难度。加热组件112因此能够对食物进行持续加热,提升了加热效率和用户体验,且组装在杯盖12上的破泡组件13也降低了料理机2及料理机杯组件1的制造难度。

需要说明的是,所述料理机2可以是破壁机、豆浆机、榨汁机、原汁机等,本公开并不对此进行限制。

本领域技术人员在考虑说明书及实践这里公开的技术方案后,将容易想到本公开的其它实施方案。本申请旨在涵盖本公开的任何变型、用途或者适应性变化,这些变型、用途或者适应性变化遵循本公开的一般性原理并包括本公开未公开的本技术领域中的公知常识或惯用技术手段。说明书和实施例仅被视为示例性的,本公开的真正范围和精神由下面的权利要求指出。

应当理解的是,本公开并不局限于上面已经描述并在附图中示出的精确结构,并且可以在不脱离其范围进行各种修改和改变。本公开的范围仅由所附的权利要求来限制。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