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水泼PVC空气床气压调节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095570发布日期:2019-07-06 11:01阅读:157来源:国知局
防水泼PVC空气床气压调节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户外用品技术领域,特别是一种防水泼PVC空气床气压调节装置。



背景技术:

空气床通过充气可供人们躺卧,放气后便于携带。申请人研制出一种使用PVC材料的放水泼空气床,在使用时有时需要根据需要调节空气床内的气压,以调节舒适度,现有的调节方式只能通过外部的高压气嘴伸入到空气床的气嘴处,以打开气嘴阀门进行放气,充气则需要高压气嘴通电后向空气床充入气体。操作比较麻烦,且不易控制充气及放气的量。



技术实现要素: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固定设置于空气床上便于进行气压调节、操作简单、充气量及放气量容易控制的防水泼PVC空气床气压调节装置,以解决上述问题。

一种防水泼PVC空气床气压调节装置,固定设置于防水泼PVC空气床(20)上,包括充气调节单元(11)及放气调节单元(12),防水泼PVC空气床(20)上设有凹槽,充气调节单元(11)设置于凹槽内,充气调节单元(11)内部具有过渡腔,过渡腔通过第一单向阀(111)与外部空气连通,通过第二单向阀(112)与防水泼PVC空气床(20)连通,放气调节单元(12)内设有外腔(121)及内腔(122),外腔(121)与内腔(122)之间具有隔离件(123),外腔(121)具有第一开口与外部空气连通,内腔(122)具有第二开口与防水泼PVC空气床(20)连通,隔离件(123)上具有中间孔,一放气阀(124)穿过中间孔,放气阀(124)位于外腔(121)的一端连接有操作杆(125),操作杆(125)的中部通过转轴(126)与放气调节单元(12)的外侧壁转动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转轴(126)上套设有弹簧(127),弹簧(127)的一端与操作杆(125)抵接,另一端与放气调节单元(12)的外侧壁抵接。

进一步地,所述放气阀(124)包括穿过中间孔的活动杆(1241)、与活动杆(1241)位于内腔(122)内的一端连接的弹性弧形阀体(1242)、与活动杆(1241)位于外腔(121)内的一端连接的抵接块(1243),抵接块(1243)的抵接面远离中间孔。

进一步地,所述中间孔为圆形,所述活动杆(1241)的直径小于中间孔的直径。

进一步地,所述放气阀(124)还包括位于抵接块(1243)靠近中间孔的一侧的限位块(1244),限位块(1244)的抵接面朝向中间孔。

进一步地,所述操作杆(125)包括杆主体(1251)、与杆主体(1251)的第一端呈角度连接的抵接部(1252)、与杆主体(1251)的第二端呈角度连接的操作部(1253),抵接部(1252)上设有通孔,活动杆(1241)穿过通孔,且抵接部(1252)与抵接块(1243)的抵接面抵接。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防水泼PVC空气床气压调节装置固定设置于防水泼PVC空气床(20)上,包括充气调节单元(11)及放气调节单元(12),防水泼PVC空气床(20)上设有凹槽,充气调节单元(11)设置于凹槽内,充气调节单元(11)内部具有过渡腔,过渡腔通过第一单向阀(111)与外部空气连通,通过第二单向阀(112)与防水泼PVC空气床(20)连通,放气调节单元(12)内设有外腔(121)及内腔(122),外腔(121)与内腔(122)之间具有隔离件(123),外腔(121)具有第一开口与外部空气连通,内腔(122)具有第二开口与防水泼PVC空气床(20)连通,隔离件(123)上具有中间孔,一放气阀(124)穿过中间孔,放气阀(124)位于外腔(121)的一端连接有操作杆(125),操作杆(125)的中部通过转轴(126)与放气调节单元(12)的外侧壁转动连接。如此便于进行气压调节、操作简单、充气量及放气量容易控制。

附图说明

以下结合附图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其中:

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防水泼PVC空气床气压调节装置的俯视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防水泼PVC空气床气压调节装置的侧面剖视图。

图3为图2中的放气阀、操作杆及弹簧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基于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的是,此处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说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请参考图1,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防水泼PVC空气床气压调节装置10固定设置于防水泼PVC空气床20上,包括充气调节单元11及放气调节单元12。

请参考图2,防水泼PVC空气床20上设有凹槽,充气调节单元11设置于凹槽内,充气调节单元11内部具有过渡腔,过渡腔通过第一单向阀111与外部空气连通,通过第二单向阀112与防水泼PVC空气床20连通。在第一单向阀111处,气体只能单向地从外部进入过渡腔;在第二单向阀112处,气体只能单向地从过渡腔进入防水泼PVC空气床20。

使用者握住充气调节单元11并挤压,过渡腔内的气体在压力作用下从过渡腔通过第二单向阀112进入防水泼PVC空气床20;使用者松开充气调节单元11时,由于过渡腔内的气压低于外部大气压,外部空气通过第一单向阀111进入过渡腔内。如此反复操作即可对防水泼PVC空气床20进行充气调节。由于充气调节单元11一次只能充少量气体,因此可以精准地进行充气压力调节。

请同时参考图2及图3,放气调节单元12内设有外腔121及内腔122,外腔121与内腔122之间具有隔离件123,外腔121具有第一开口与外部空气连通,内腔122具有第二开口与防水泼PVC空气床20连通,隔离件123上具有圆形的中间孔,一放气阀124穿过中间孔,放气阀124位于外腔121的一端连接有操作杆125,操作杆125的中部通过转轴126与放气调节单元12的外侧壁转动连接,转轴126上套设有弹簧127,弹簧127的一端与操作杆125抵接,另一端与放气调节单元12的外侧壁抵接。

放气阀124包括直径小于中间孔的直径的活动杆1241、与活动杆1241位于内腔122内的一端连接的弹性弧形阀体1242、与活动杆1241位于外腔121内的一端连接的抵接块1243及限位块1244。弹性弧形阀体1242的外侧朝向中间孔;抵接块1243的抵接面远离中间孔,限位块1244位于抵接块1243靠近中间孔的一侧,且其抵接面朝向中间孔。限位块1244与隔离件123抵接,用于防止放气阀124向下移动过大的距离。

操作杆125包括杆主体1251、与杆主体1251的第一端呈角度连接的抵接部1252、与杆主体1251的第二端呈角度连接的操作部1253,抵接部1252上设有通孔,活动杆1241穿过通孔,且抵接部1252与抵接块1243的抵接面抵接。如此实现操作杆125与放气阀124之间活动限位连接且两者之间具有较大的接触面积,提高操作可靠性。

使用者将操作杆125的操作部1253向上拨动,操作杆125绕转轴126转动,使得抵接部1252向下抵压抵接块1243,使得放气阀124向下移动,使得弹性弧形阀体1242远离隔离件123的中间孔并与隔离件123产生间隙,防水泼PVC空气床20内的气体从间隙及中间孔流出;当使用者松开操作杆125后,在弹簧127的弹性作用及防水泼PVC空气床20内的气体压力下,放气阀124将向上移动,直至弹性弧形阀体1242密封中间孔。放气量的控制通过操作杆125的转动实现,便于控制。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防水泼PVC空气床气压调节装置固定设置于防水泼PVC空气床20上,包括充气调节单元11及放气调节单元12,防水泼PVC空气床20上设有凹槽,充气调节单元11设置于凹槽内,充气调节单元11内部具有过渡腔,过渡腔通过第一单向阀111与外部空气连通,通过第二单向阀112与防水泼PVC空气床20连通,放气调节单元12内设有外腔121及内腔122,外腔121与内腔122之间具有隔离件123,外腔121具有第一开口与外部空气连通,内腔122具有第二开口与防水泼PVC空气床20连通,隔离件123上具有中间孔,一放气阀124穿过中间孔,放气阀124位于外腔121的一端连接有操作杆125,操作杆125的中部通过转轴126与放气调节单元12的外侧壁转动连接。如此便于进行气压调节、操作简单、充气量及放气量容易控制。

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不用于局限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任何在本实用新型精神内的修改、等同替换或改进等,都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