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核桃去壳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930093发布日期:2019-10-22 20:19阅读:278来源:国知局
一种核桃去壳器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手动工具,具体地说是一种核桃去壳器。



背景技术:

目前,市场上用于剥核桃的工具主要分为两类,一类是手钳式核桃夹,另一类是台式核桃夹。

手钳式核桃夹为钳式结构,有两个相互铰接的钳柄,两个钳柄的钳口张开,夹持住核桃,然后用力捏住钳柄后端,利用杠杆力,将核桃的外壳夹碎。这种核桃夹的优点是结构简单,价格便宜,便于携带。其缺点是操作费力,在使用过程中还容易从手中滑落,因而适用的人群有限,并且操作时,用力过度,还容易在破壳的同时将核桃仁夹碎,即利用手钳式的核桃夹不容易得到完整的核桃仁。

台式核桃夹是一种放置在操作台的台面上进行破壳操作的手动工具,其工作原理是在杠杆机构的基础上叠加连杆机构,因而得到长度较长的操作手柄,而手柄越长,就越容易夹碎核桃。台式核桃夹相对于手钳式核桃夹,其结构复杂,加工成本高,体积大,不够美观,且性价比较低。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是提供一种核桃去壳器,以解决现有去壳工具存在的操作费力和不容易得到完整核桃仁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是这样实现的:一种核桃去壳器,在筒状壳体的底部螺纹连接有底盖,在所述壳体的顶部设置有两个板面相对的立板,在两个所述立板之间留有通向壳体内腔的槽口,在两个所述立板之间对称设置有两个手柄,手柄的下端为轮边带齿的齿盘;在所述立板上穿接有销轴,所述销轴穿过齿盘的中心,将手柄铰接在两个立板之间的槽口中;在所述壳体中设置有压盘,在所述压盘的上部接有压杆,压杆上端从两个立板之间的槽口中穿出;所述压杆为齿条杆,其与手柄下端的齿盘相啮合,以通过齿盘的转动带动其升降;在所述壳体的侧壁上开有投放核桃的投料口。

所述底盖的顶面为凹弧面,以对核桃起到定位作用。

所述压杆上的齿条分设在与齿盘相对的杆体表面。

本实用新型兼顾了目前市场上的两类核桃夹的优点,其突出特点是可以有效提高核桃去壳的整仁完好率,还可以做到操作省力、便于携带和美观实用。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壳体,2、手柄,3、压杆,4、压盘,5、销轴,6、底盖,7、立板,8、投料口。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壳体1是一个圆筒状的壳体,在其上部端口处固定有两个位置相对的立板7,在两个立板7之间留有连通内腔的槽口。在立板7的板面上分别开有用于穿接销轴的穿接孔。手柄2的上部为曲柄状杆体,下部为轮边带齿的齿盘。齿盘的中心孔为穿接销轴的穿孔,销轴5穿接手柄2和立板7,将手柄2铰接在两个立板7之间的槽口中。销轴5还作为支撑手柄2的转动轴。两个手柄为倒八字形的对称设置。

在壳体1中设置有压盘4,在压盘4的上部接有压杆3,压杆3的上端从两个立板7之间的槽口中向上穿出壳体。压杆3为齿条杆,其与手柄2下端的齿盘相啮合,通过齿盘的转动,可以带动压杆3在壳体1中升降。压杆3上的齿条可以是分开的两条,分设在与齿盘相对的杆体表面。在压杆3的上端设有便于提拿的冠体,压杆3的下端螺纹连接在压盘4的中心螺孔中。手柄2上的齿盘与压杆3上齿条相啮合,转动手柄2,即可使压杆3上下运动。压盘4为圆形盘体结构,其直径略小于壳体1的内径。压盘4连接在压杆3的底部,并与压杆3一起升降。

在壳体1的侧壁上开有投料口8,用于向壳体1内投放和倒出核桃。

在壳体1的底部通过螺纹连接底盖6。底盖6是承接核桃的台座,其顶面为凹弧面,以对核桃起到居中定位的作用。

本实用新型的使用方法是:两手分握一个手柄2并向外侧掰动,使压杆3带着压盘4抬起,闪开壳体1侧壁上的投料口8,再从投料口8中向壳体1内放入一个核桃,核桃自然居中后,握住手柄2向中心用力挤压,压杆3下降,带动压盘4将核桃紧压在底盖6上,当挤压力大于核桃外壳的应力时,核桃的外壳即可被挤压破碎。然后再度外撇手柄2,使压盘4抬起,再拿起壳体1,将压碎壳后的核桃通过投料口8倒出,然后再放入下一个核桃,重复进行下一次的核桃去壳操作。核桃去壳操作结束后,将底盖6从壳体1上卸下,在清理掉其中的碎屑之后,即可重新装上底盖。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