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挂钩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761943发布日期:2019-09-24 23:49阅读:286来源:国知局
一种挂钩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日用品技术领域,尤其涉及的是一种挂钩。



背景技术:

城市化,是指随着一个国家或地区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科学技术的进步以及产业结构的调整,其社会由以农业为主的传统乡村型社会向以工业和服务业等非农产业为主的现代城市型社会逐渐转变的历史过程。随着城市化的向前发展,人口的集中程度不断提升,这也使得现代人们的生活空间被大大压缩。特别是在大城市,人均住房面积正在逐步缩减。

在这样的大环境下,人们只有通过合理利用生活空间,才能保障生活质量。因此,组合家具、折叠家具和收纳工具等越来越多地出现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挂钩作为一种常见的日用品,虽然体积小不起眼,但却能够很好地帮助人们有效地利用空间。

挂钩一般被固定设置在墙体或者门板等支撑面上,用于挂设各种小型物品。现有技术中,若仅仅依靠吸盘或者贴胶固定挂钩,虽然不会对墙体或者门板造成永久性损伤,却无法保证挂钩有足够的承重能力;若通过用钉子或者螺钉把挂钩固定,能够显著提升挂钩的承重能力,但却会对墙体或者门板等支撑面造成永久性损伤。

因此,现有技术还有待于改进和发展。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上述缺陷,提供一种挂钩,通过简单的结构就能够显著提升挂钩的承重能力,同时不会对支撑面造成损伤。

本实用新型解决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挂钩,包括基座和钩体,所述钩体固定设置在所述基座的下方,所述钩体向外延伸,所述基座的背面设置有粘胶层,还包括直角悬挂部;

所述直角悬挂部包括竖直悬挂臂和水平悬挂臂,所述竖直悬挂臂的下端固定设置在所述基座的上方,所述竖直悬挂臂的上端与所述水平悬挂臂的一端固定连接,所述竖直悬挂臂和所述水平悬挂臂相互垂直;所述水平悬挂臂向内延伸。

与现有技术现比,本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是:竖直悬挂臂的下端固定设置在基座的上方,竖直悬挂臂的上端与水平悬挂臂的一端固定连接,竖直悬挂臂和水平悬挂臂组成直角悬挂部。通过直角悬挂部能够分担大部分加载在挂钩上的力,而只有小部分加载在基座背面的粘胶层上。由此,通过简单的结构就能够显著提升挂钩的承重能力,同时不会对支撑面造成损伤。

进一步地,所述基座设置有多个,所述钩体设置有多个,一个所述基座的下方设置有一个所述钩体;

多个所述基座沿竖直方向设置,相邻两个所述基座之间通过竖直连接杆固定相连。

采用上述方案的有益效果是:由于直角悬挂部大大地提升了挂钩的承重能力,因此,可设置有多个基座和钩体,相邻的两个基座之间通过竖直连接杆固定相连。如此一来,就能够使得挂钩的收纳容量大大提升。

进一步地,还包括一直角夹持部,所述直角夹持部包括竖直夹持臂和水平夹持臂;

所述水平夹持臂的一端设置在所述水平悬挂臂上,所述竖直悬挂臂和所述竖直夹持臂之间的间隔距离可调;所述水平夹持臂的另一端与所述竖直夹持臂的上端固定相连,所述竖直夹持臂和所述水平夹持臂相互垂直;

所述竖直悬挂臂和所述竖直夹持臂之间形成夹持口。

采用上述方案的有益效果是:水平夹持臂设置在水平悬挂臂上,使得竖直悬挂臂和竖直夹持臂之间形成夹持口,通过夹持口夹持在门板等物体上,提高挂钩的稳定性,提升挂钩的承重能力。

进一步地,所述竖直悬挂臂、所述水平悬挂臂、所述竖直夹持臂和所述水平夹持臂均为横截面为矩形的长条状结构。

采用上述方案的有益效果是:若竖直悬挂臂、水平悬挂臂、竖直夹持臂和水平夹持臂的横截面为圆形,竖直悬挂臂、水平悬挂臂、竖直夹持臂和水平夹持臂等部件无法与门板等物体形成面接触,由此就会造成夹持口无法紧密地夹持在门板等物体上;而竖直悬挂臂、水平悬挂臂、竖直夹持臂和水平夹持臂的横截面为矩形,竖直悬挂臂、水平悬挂臂、竖直夹持臂和水平夹持臂等部件与门板等物体形成面接触,使得夹持口能够紧密地夹持在门板等物体上,保证挂钩的稳定性。

进一步地,所述水平悬挂臂上设置有多个位置调节通孔,所述水平夹持臂的上表面设置有一个与所述位置调节通孔配合的位置调节凸起;所述位置调节凸起的高度大于所述位置调节通孔的深度;

所述水平夹持臂通过位置调节凸起嵌套在不同位置的调节通孔内而调节与所述水平悬挂臂配合的长度。

采用上述方案的有益效果是:在水平悬挂臂上设置有多个位置调节通孔并在水平夹持臂的上表面设置一个位置调节凸起,水平夹持臂通过位置调节凸起嵌套在不同位置的调节通孔内而调节与水平悬挂臂配合的长度,从而改变竖直悬挂臂和竖直夹持臂之间的间隔,使得本挂钩能够安装于不同厚度的地方,极大地提高了本挂钩的适用性。

进一步地,所述基座设置有多个,所述钩体设置有多个,一个所述基座的下方设置有一个所述钩体;多个所述基座沿水平方向设置,相邻两个所述基座之间通过水平连接杆固定相连;

所述直角悬挂部设置有多个,多个所述直角悬挂部沿水平方向设置,相邻两个所述直角悬挂部之间通过水平连接杆固定相连并组成直角悬挂架;

所述直角夹持部设置有多个,多个所述直角夹持部沿水平方向设置,相邻两个所述直角夹持部之间通过水平连接杆固定相连并组成直角夹持架;

所述直角悬挂架上设置有多个所述水平悬挂臂,所述直角夹持架上设置有多个所述水平夹持臂,多个所述水平悬挂臂与多个所述水平夹持臂一一对应。

采用上述方案的有益效果是:一方面,沿水平方向设置有多个基座和钩体后,能够使得挂钩的收纳容量;另一方面,多个直角悬挂部组成直角悬挂架,多个直角夹持部组成直角夹持架,而直角悬挂架上设置有多个水平悬挂臂,直角夹持架上设置有多个水平夹持臂,多个水平悬挂臂与多个水平夹持臂一一对应,能够防止挂钩脱落。

进一步地,所述基座、所述钩体、所述竖直悬挂臂、所述水平悬挂臂、所述竖直夹持臂和所述水平夹持臂的材质为不锈钢。

采用上述方案的有益效果是:不锈钢具有防锈功能好的优点,采用不锈钢作为基座、钩体、竖直悬挂臂、水平悬挂臂、竖直夹持臂和水平夹持臂的材质,能够防止挂钩生锈,提高挂钩的使用寿命。

进一步地,所述钩体通过焊接的方式固定设置在所述基座的下方。

采用上述方案的有益效果是:生产出各个组件后,再把钩体通过焊接的方式固定设置在基座的下方,钩体与基座之间不是一体成型,无须额外开异形模,降低生产成本,同时提高挂钩的强度。

进一步地,所述钩体在远离所述基座的一端设置有球形端面。

采用上述方案的有益效果是:钩体在远离基座的一端设置有球形端面,防止钩体对人体或者物品造成损伤。

进一步地,所述钩体为J型钩。

采用上述方案的有益效果是:J型钩适用性最广,能够最大程度满足日常生活的需求。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种挂钩的第一实施例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一种挂钩的第二实施例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一种挂钩的第三实施例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一种挂钩的第四实施例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一种挂钩的第三实施例中水平悬挂臂与水平夹持臂的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一种挂钩的第四实施例中水平悬挂臂与水平夹持臂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确,以下参照附图并举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参见图1、图2、图3、图4、图5和图6,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种挂钩的第一实施例的示意图;图2是本实用新型一种挂钩的第二实施例的示意图;图3是本实用新型一种挂钩的第三实施例的示意图;图4是本实用新型一种挂钩的第四实施例的示意图;图5是本实用新型一种挂钩的第三实施例中水平悬挂臂与水平夹持臂的示意图;图6是本实用新型一种挂钩的第四实施例中水平悬挂臂与水平夹持臂的示意图。

如图1所示,一种挂钩,包括基座1和钩体2,所述钩体2固定设置在所述基座1的下方,所述钩体2向外延伸,所述基座1的背面设置有粘胶层。

上述技术方案中的挂钩即为现有技术中的其中一种挂钩。使用时,先把需要粘贴的支撑面清理干净,然后通过设置在基座1背面的粘胶层把挂钩贴紧在已清理干净的支撑面上,待粘胶层把基座1和平面紧密连接在一起,即可往钩体2上挂上物品。

与现有技术中的挂钩不同的是,如图1所示,在第一实施例中,本实用新型的挂钩还包括直角悬挂部3。所述直角悬挂部3包括竖直悬挂臂31和水平悬挂臂32,所述竖直悬挂臂31的下端固定设置在所述基座1的上方,所述竖直悬挂臂31的上端与所述水平悬挂臂32的一端固定连接,所述竖直悬挂臂31和所述水平悬挂臂32相互垂直;所述水平悬挂臂32向内延伸。

由于直角悬挂部3中的竖直悬挂臂31和水平悬挂臂32相互垂直,因此,本实用新型中的挂钩适用于顶端有直角转折角的物体上,如壁橱开口板、门板、有直角突起边缘的柜顶等等。在本说明书中,主要以门板为例,具体说明本挂钩的安装过程和工作原理。

门板上有竖直设置的侧面和水平设置的顶面,侧面与顶面相互垂直。在把本实用新型中的挂钩安装在门板上时,通过粘胶层把挂钩贴紧在门板的侧面上,同时,通过直角悬挂部3把挂钩挂设在门板上,使得竖直悬挂臂31紧贴门板的侧面并使得水平悬挂臂32紧贴门板的顶面。待粘胶层把基座1和平面紧密连接在一起,即可往钩体2上挂上物品。

由于竖直悬挂臂31紧贴门板的侧面且水平悬挂臂32紧贴门板的顶面上,即使粘胶层没有把基座1和平面紧密连接在一起,只要直角悬挂部3能够稳固地挂设在门板上,也能在钩体2上挂设物品。此时,挂钩所承受的大部分重量通过直角悬挂部3加载在门板的顶面上。因此,在本技术方案中,粘胶层的作用在于把直角悬挂部3稳定在门板上,而承重功能则主要通过直角悬挂部3实现。通过直角悬挂部3能够分担大部分加载在挂钩上的力,而只有小部分力加载在基座1背面的粘胶层上。由此,通过简单的结构就能够显著提升挂钩的承重能力,同时不会对门板造成损伤。

对钩体2向外延伸和水平悬挂臂32向内延伸进行说明。以门板的侧面为基准,基座1的背面固定设置在门板的侧面上。所谓钩体2向外延伸,即钩体2的一端靠近门板的侧面,而钩体2的另一端则逐渐远离门板的侧面,向外延伸;所谓水平悬挂臂32向内延伸,即在水平悬挂臂32上,设置在竖直悬挂臂31上的一端靠近门板的侧面,而另一端则逐渐远离门板的侧面,向内延伸。如图1、图2、图3和图4所示,钩体2的延伸方向与直角悬挂部3的延伸方向相反。

优选地,如图2所示,所述基座1设置有多个,所述钩体2设置有多个,一个所述基座1的下方设置有一个所述钩体2;多个所述基座1沿竖直方向设置,相邻两个所述基座1之间通过竖直连接杆4固定相连。具体的,基座1和钩体2均设置有三个。由于直角悬挂部3大大地提升了挂钩的承重能力,因此,可设置有多个基座1和钩体2,相邻的两个基座1之间通过竖直连接杆4固定相连。如此一来,就能够使得挂钩的收纳容量大大提升。

现有技术中还存在一种挂钩,除了有竖直悬挂臂31和水平悬挂臂32外,还在水平悬挂臂32远离竖直悬挂臂31的一端固定向下设置有一条夹持臂,竖直悬挂臂31、水平悬挂臂32和夹持臂一体化设置,通过竖直悬挂臂31、水平悬挂臂32和夹持臂夹持住门板。由于竖直悬挂臂31和夹持臂之间的间隔距离无法改变,因此,此种挂钩只能设置在某个厚度的物体上,当物体的厚度过大或者过小,都无法使用此种挂钩,此种挂钩的使用非常受限。

而在第一实施例和第二实施例中,并没有设置有夹持臂,只设置有竖直悬挂臂31和水平悬挂臂32。相比起现有技术中设置有夹持臂的挂钩,第一实施例和第二实施例中的挂钩的适用范围更广,不管是厚度多少的门板,都可通过直角悬挂部3把挂钩挂设在门板上,从而大大地提升了挂钩的承重能力。

但是,第一实施例和第二实施例中的挂钩存在不稳定的缺点,当钩体2承受的重量过大时,容易造成直角悬挂部3从门板上滑落,进一步引发整个钩体2掉落。

对应地,第三实施例和第四实施例均提供了解决方案。

如图3所示,在第三实施例的挂钩中,还包括一直角夹持部5,所述直角夹持部5包括竖直夹持臂51和水平夹持臂52。所述水平夹持臂52的一端设置在所述水平悬挂臂32上,所述竖直悬挂臂31和所述竖直夹持臂51之间的间隔距离可调;所述水平夹持臂52的另一端与所述竖直夹持臂51的上端固定相连,所述竖直夹持臂51和所述水平夹持臂52相互垂直;所述竖直悬挂臂31和所述竖直夹持臂51之间形成夹持口。

一方面,水平夹持臂52设置在水平悬挂臂32上,使得竖直悬挂臂31和竖直夹持臂51之间形成夹持口,通过夹持口夹持在门板等物体上,提高挂钩的稳定性,提升挂钩的承重能力。另一方面,通过调节水平夹持臂52与水平悬挂臂32上配合的长度,即可调节竖直悬挂臂31和竖直夹持臂51之间的间隔距离,从而使得本挂钩能够适用于不同厚度的门板。

水平夹持臂52与水平悬挂臂32的配合长度可调,所述竖直悬挂臂31和所述竖直夹持臂51之间的间隔距离可调。在本实用新型中,可以通过多种方式实现竖直悬挂臂31和竖直夹持臂51之间的间隔距离可调,本实用新型不一一列举,而只是提供其中一种可以实现的方式。

如图5所示,所述水平悬挂臂32上设置有多个位置调节通孔321,所述水平夹持臂52的上表面设置有一个与所述位置调节通孔321配合的位置调节凸起521;所述位置调节凸起521的高度大于所述位置调节通孔321的深度;所述水平夹持臂52通过位置调节凸起521嵌套在不同位置的调节通孔321内而调节与所述水平悬挂臂32配合的长度。

具体地,所述水平悬挂臂32上设置有三个位置调节通孔321。当水平夹持臂52通过位置调节凸起521嵌套在最右边的调节通孔内时,水平夹持臂52与水平悬挂臂32配合的长度较短,竖直悬挂臂31和竖直夹持臂51之间的间隔距离较大,此时适用于较厚的门板;当水平夹持臂52通过位置调节凸起521嵌套在中间的调节通孔内时,水平夹持臂52与水平悬挂臂32配合的长度适中,竖直悬挂臂31和竖直夹持臂51之间的间隔距离适中,此时适用于厚度适中的门板;当水平夹持臂52通过位置调节凸起521嵌套在最左边的调节通孔内时,水平夹持臂52与水平悬挂臂32配合的长度较长,竖直悬挂臂31和竖直夹持臂51之间的间隔距离较小,此时适用于较薄的门板。

在水平悬挂臂32上设置有多个位置调节通孔321并在水平夹持臂52的上表面设置一个位置调节凸起521,水平夹持臂52通过位置调节凸起521嵌套在不同位置的调节通孔321内而调节与水平悬挂臂32配合的长度,改变竖直悬挂臂31和竖直夹持臂51之间的间隔距离,使得钩体2能够安装于不同厚度的地方,极大地提高了钩体2的适用性。

优选地,所述竖直悬挂臂31、所述水平悬挂臂32、所述竖直夹持臂51和所述水平夹持臂52均为横截面为矩形的长条状结构。更优选地,所述竖直悬挂臂31、所述水平悬挂臂32、所述竖直夹持臂51和所述水平夹持臂52均为横截面为扁平状的矩形。

若竖直悬挂臂31、水平悬挂臂32、竖直夹持臂51和水平夹持臂52的横截面为圆形,竖直悬挂臂31、水平悬挂臂32、竖直夹持臂51和水平夹持臂52等部件无法与门板等物体形成面接触,由此就会造成夹持口无法紧密地夹持在门板等物体上;而竖直悬挂臂31、水平悬挂臂32、竖直夹持臂51和水平夹持臂52的横截面为矩形,竖直悬挂臂31、水平悬挂臂32、竖直夹持臂51和水平夹持臂52等部件与门板等物体形成面接触,使得夹持口能够紧密地夹持在门板等物体上,保证挂钩的稳定性。

如图4所示,在第四实施例的挂钩中,所述基座1设置有多个,所述钩体2设置有多个,一个所述基座1的下方设置有一个所述钩体2;多个所述基座1沿水平方向设置,相邻两个所述基座1之间通过水平连接杆6固定相连。所述直角悬挂部3设置有多个,多个所述直角悬挂部3沿水平方向设置,相邻两个所述直角悬挂部3之间通过水平连接杆6固定相连并组成直角悬挂架。所述直角夹持部5设置有多个,多个所述直角夹持部5沿水平方向设置,相邻两个所述直角夹持部5之间通过水平连接杆6固定相连并组成直角夹持架。所述直角悬挂架上设置有多个所述水平悬挂臂32,所述直角夹持架上设置有多个所述水平夹持臂52,多个所述水平悬挂臂32与多个所述水平夹持臂52一一对应。

具体地,在第四实施例中,基座1设置有三个,钩体2设置有三个,直角悬挂部3设置有三个,直角悬挂部3同样设置有三个。如图6所示,水平悬挂臂32共设置有上、中、下三个,水平夹持臂52共设置有上、中、下三个。为了使得多个竖直悬挂臂31和多个竖直夹持臂51之间的间隔距离可调整,上面的水平夹持臂52通过位置调节凸起521嵌套在上面的水平悬挂臂32的位置调节通孔321内、中间的水平夹持臂52通过位置调节凸起521嵌套在中间的水平悬挂臂32的位置调节通孔321内、下面的水平夹持臂52通过位置调节凸起521嵌套在下面的水平悬挂臂32的位置调节通孔321内。需要说明的是,在调整的过程中,三个竖直悬挂臂31之间组成的平面和三个竖直夹持臂51之间组成的平面始终保持平行,以形成夹持口。

优选地,所述竖直悬挂臂31、所述水平悬挂臂32、所述竖直夹持臂51和所述水平夹持臂52均为横截面为矩形的长条状结构。

优选地,所述基座1、所述钩体2、所述竖直悬挂臂31、所述水平悬挂臂32、所述竖直夹持臂51和所述水平夹持臂52的材质为不锈钢。不锈钢具有防锈功能好的优点,采用不锈钢作为基座1、钩体2、竖直悬挂臂31、水平悬挂臂32、竖直夹持臂51和水平夹持臂52的材质,能够防止挂钩生锈,提高挂钩的使用寿命。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用新型只是利用了不锈钢的已知特征,并未对不锈钢本身作出改进。

所述钩体2通过焊接的方式固定设置在所述基座1的下方。在整个挂钩中,除了钩体2,其它部件的形状均较为规则,便于一体成型;而若要使得钩体2与其它部件一并一体成型,则会大大提高制作成本。因此,在本实用新型中,先生产出各个组件后,再把钩体2通过焊接的方式固定设置在基座1的下方,钩体2与基座1之间不是一体成型,无须额外开异形模,降低生产成本,同时提高挂钩的强度。

所述钩体2在远离所述基座1的一端设置有球形端面。钩体2在远离基座1的一端设置有球形端面,防止钩体2对人体或者物品造成损伤。

所述钩体2为J型钩。J型钩适用性最广,能够最大程度满足日常生活的需求。当然,也可以根据需要设置有其它形状的钩体2,本实用新型不作进一步限制。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挂钩,包括基座1和钩体2,所述钩体2固定设置在所述基座1的下方,所述钩体2向外延伸,所述基座1的背面设置有粘胶层,还包括直角悬挂部3;所述直角悬挂部3包括竖直悬挂臂31和水平悬挂臂32,所述竖直悬挂臂31的下端固定设置在所述基座1的上方,所述竖直悬挂臂31的上端与所述水平悬挂臂32的一端固定连接,所述竖直悬挂臂31和所述水平悬挂臂32相互垂直;所述水平悬挂臂32向内延伸。竖直悬挂臂31的下端固定设置在基座1的上方,竖直悬挂臂31的上端与水平悬挂臂32的一端固定连接,竖直悬挂臂31和水平悬挂臂32组成直角悬挂部3,通过直角悬挂部3能够分担大部分加载在挂钩上的力,而只有小部分加载在基座1背面的粘胶层上。由此,通过简单的结构就能够显著提升挂钩的承重能力,同时不会对支撑面造成损伤。

应当理解的是,本实用新型的应用不限于上述的举例,对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可以根据上述说明加以改进或变换,所有这些改进和变换都应属于本实用新型所附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