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尘装置以及吸尘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483927发布日期:2019-08-20 23:59阅读:179来源:国知局
集尘装置以及吸尘器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家电领域,特别涉及一种集尘装置以及吸尘器。



背景技术:

吸尘器是一种常用的清洁设备,吸尘器主要由起尘、吸尘、滤尘三部分组成,其工作原理为:利用电动机带动叶片高速旋转,在密封的壳体内产生空气负压,吸取尘屑,尘屑通过地刷、接管、手柄、软管、主吸管进入尘杯中,其中,灰尘被留在尘杯内,过滤后的空气经过过滤器向外排出。

目前,专利(CN201410148128.2)公开一种吸尘器的集尘装置100,包括(如图1和图2所示):旋风分离器1、尘杯2和尘杯上盖3,尘杯2的底壁上设有进风口201,旋风分离器1设在尘杯2内,尘杯上盖3盖设在尘杯2上,尘杯上盖3上设有与旋风分离器出口连通的出风口301,集尘装置100还包括进风管17,且进风管17的两端分别与进风口201和旋风分离器入口101连通,旋风分离器1包括:旋风筒、旋风分离器端盖、过滤器和导风筒,旋风筒内设有导风板15和挡风板,导风板15的至少一部分向上螺旋延伸,具体的,导风板15包括第一板体151、第二板体152、螺旋导风板153和连接板154,挡风板不高于导风板的上沿,进入旋风筒11的气流在导风板15和挡风板16的作用下,可以沿着导风板15的延伸方向螺旋上升,即采用了气流螺旋向上的导风结构。

然而,上述吸尘器中,气流从旋风分离器入口101进入后在导风板15和挡风板的作用下螺旋上升并从旋风筒的顶端开口排出,即含尘空气需上升到旋风筒的顶端开口再落入尘杯中,这样气流在旋风筒内经过的路径较长,需耗费较大的功耗,造成吸尘器的功耗较大,而且由于含尘空气需上升到旋风筒的顶端开口再进入尘杯,这样含尘空气中的灰尘易在旋风筒内沉积。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解决背景技术中提到的涉及吸尘器中由于含尘空气在旋风筒内需从旋风筒顶端开口排出使得气流在旋风筒内经过的路径较长而造成功耗耗费较大以及灰尘易在旋风筒内沉积的至少一个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功耗小且灰尘不易在旋风筒内沉积的的集尘装置以及吸尘器。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集尘装置,包括:尘杯、旋风分离器和尘杯盖,其中,所述旋风分离器包括旋风筒,且所述旋风筒包括两端封闭的外筒以及一端从所述外筒底壁穿入并抵在所述外筒内顶壁上的内筒,所述内筒的另一端与所述尘杯底端上的进风口相连通;

所述外筒的侧壁上开设第一出风口,所述内筒位于所述外筒内的侧壁上开设第二出风口,且所述第一出风口和所述第二出风口均贯通到所述外筒的内底壁;

所述第一出风口和第二出风口之间设置第一导风板和第二导风板,且所述第一导风板、所述第二导风板以及所述外筒的部分内底壁围成与所述第一出风口和所述第二出风口连通的出风通道。

本申请提供的集尘装置,通过包括两端封闭的外筒以及一端从所述外筒底壁穿入并抵在所述外筒内顶壁上的内筒,所述内筒的另一端与所述尘杯底端上的进风口相连通,所述外筒的侧壁上开设第一出风口,所述内筒位于所述外筒内的侧壁上开设第二出风口,所述第一出风口和第二出风口之间设置第一导风板和第二导风板,且所述第一导风板、所述第二导风板以及所述外筒的部分内底壁围成出风通道,且所述第一出风口和所述第二出风口均贯通到所述外筒的内底壁,这样含尘空气从第二出风口到第一出风口会以平流方式排出,与现有技术中螺旋上升相比,本申请中,含尘空气直接从外筒的侧壁排出,这样使得含尘空气从第二出风口到第一出风口的流动路径缩短经过出风通道的时间缩短,从而使得耗费的功耗降低,避免了含尘空气上升到旋风筒的顶端开口再排入尘杯而造成功耗增大的问题,而且由于含尘空气直接从外筒的侧壁上的第一出风口排出,使得含尘空气能够快速地从旋风筒排出,灰尘不易在内筒和外筒之间的出风通道内进行沉积,因此,本实施例中,缩短了含尘空气在内筒和外筒之间的流动路径,降低了功耗,同时灰尘不易在出风通道内沉积,解决了现有吸尘器中由于气流在旋风筒内螺旋上升使得气流在旋风筒内经过的路径较长而造成功耗耗费较大和灰尘易在旋风筒内易沉积的问题。

可选的,所述第一导风板和所述第二导风板均为弧形板,且两个所述弧形板和所述外筒的部分内底壁围成弧形状的所述出风通道。

可选的,所述出风通道的宽度从所述第二出风口到所述第一出风口逐渐增大。

可选的,所述内筒和所述外筒一体成型,或者,

所述内筒和所述外筒之间通过焊接、卡接、螺纹连接或紧固件密封连接。

可选的,所述第一出风口和所述第二出风口均贯通到所述外筒的内顶壁,且所述第一导风板和所述第二导风板的顶端和底端分别抵接在所述外筒的内顶壁和内底壁。

可选的,所述第一导风板的起始端与所述第二出风口的侧边缘相连,所述第一导风板的末端与所述第一出风口的侧边缘相连,且所述第一导风板的起始端与所述内筒的侧壁之间圆弧过渡,且所述第一导风板起始端的切线与所述第一导风板始末两端的连线形成的夹角为10°-60°。

可选的,所述第一导风板起始端的切线与所述第一导风板起始端和所述第二导风板的起始端之间的连线形成的夹角为25°-75°。

可选的,所述第二导风板的起始端与第二出风口的另一侧边缘相连,所述第二导风板的末端与所述第一出风口的另一侧边缘相连,且所述第二导风板末端处的切线与所述第一导风板始末两端的连线形成的夹角为70°-90°。

可选的,所述第一导风板的起始端与所述内筒的中心之间的距离为a;

所述内筒的中心与所述外筒的外侧壁之间的距离大于1.5a;

所述第一导风板始末两端之间的距离大于2.5a。

可选的,所述第二导风板的起始端与所述第一导风板之间的最短距离为15-30mm。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吸尘器,包括上述任一所述的集尘装置。

本实用新型的构造以及它的其他实用新型目的及有益效果将会通过结合附图而对优选实施例的描述而更加明显易懂。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一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现有吸尘器中的集尘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现有吸尘器中集尘装置的旋风分离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集尘装置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集尘装置的拆分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集尘装置中旋风分离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集尘装置中旋风分离器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7A-7B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集尘装置的横向截面示意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的吸尘器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集尘装置-100; 吸尘器-200; 尘杯-10; 进风口-11

尘杯底盖-12; 旋风分离器-20; 外筒-21; 第一出风口-211;

内顶壁-212; 内底壁-213; 内筒-22; 侧壁-221;

第二出风口-222; 第一导风板-201; 第二导风板-202;

尘杯盖-30; 提手-31; 过滤架-40; 滤芯-41。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实施例一

图3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集尘装置的剖面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集尘装置的拆分结构示意图,图5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集尘装置中旋风分离器的结构示意图,图6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集尘装置中旋风分离器的剖面结构示意图,图7A-7B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集尘装置的横向截面示意图。

本实施例提供的集尘装置100主要应用在吸尘器中,用于吸取灰尘,本实施例中,如图3-7所示,集尘装置100包括:尘杯10、旋风分离器20和尘杯盖30,具体的,尘杯10的底端设有尘杯底盖12,尘杯底盖12上设有进风口11,旋风分离器20设在尘杯10内,旋风分离器20具有旋风分离器入口和旋风分离器出口,旋风分离器20入口与进风口11连通,尘杯盖30盖设在尘杯10上,尘杯盖30上设有与旋风分离器20出口连通的出口,含尘空气通过进风口11被吸入集尘装置100内,然后经过集尘装置100过滤,过滤过程中,灰尘等将堆积在尘杯10内,而过滤后的空气将进入尘杯盖30,然后通过尘杯盖30的出口从集尘装置100排出。

其中,现有技术中,气流从旋风分离器20入口进入后在导风板和挡风板的作用下螺旋上升并从旋风筒的顶端开口排出,由于含尘空气在旋风筒内需上升后从旋风筒的顶端开口才能排入尘杯中,这样含尘空气在旋风筒内经过的路径较长,需耗费较大的功耗,造成吸尘器的功耗较大,而且由于含尘空气需螺旋上升到旋风筒的顶端开口排出,这样使得含尘空气中的灰尘易在旋风筒内沉积。

为此,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实施例中,旋风分离器20包括旋风筒,且旋风筒包括两端封闭的外筒21以及一端从外筒21底壁穿入并抵在外筒21内顶壁212上的内筒22,即本实施例中,旋风筒中的外筒21顶端和底壁为封闭的,为使内筒22穿入,外筒21的底壁上开设可供内筒22穿过的开口,且外筒21的底壁和顶壁与内筒22之间密封连接,本实施例中,内筒22的另一端与尘杯10底端上的进风口11相连通,这样灰尘从尘杯10底端上的进风口11进入后进入内筒22中。

本实施例中,第一出风口211开设在外筒21的侧壁上,第二出风口222开设在内筒22位于外筒21内的侧壁221上,即本实施例中,第一出风口211和第二出风口222分别位于旋风筒的内外侧壁上,同时,为了使得第二出风口222流出的含尘空气顺利从第一出风口211排出,如图7A所示,第一出风口211和第二出风口222之间设置第一导风板201和第二导风板202,且第一导风板201、第二导风板202以及外筒21的部分内底壁围成出风通道,外筒21的部分内底壁具体为位于第一导风板201和第二导风板202之间的内底壁,这样含尘空气进入内筒22后,从内筒22侧壁上的第二出风口222流入出风通道并从第一出风口211排入尘杯10内,即本实施例中,含尘空气从内筒22和外筒21侧壁上的第一出风口211和第二出风口222排入尘杯,含尘空气沿着第一导风板201和第二导风板202侧壁从旋风筒的侧壁开口排入尘杯10,这样避免了含尘空气上升到旋风筒的顶端开口再排入尘杯而造成功耗较大的问题,同时,本实施例中,含尘空气从外筒21侧壁上的第一出风口211排出时,与现有技术中含尘空气上升后再排出相比,受到的阻力减小,这样含尘空气在出风通道内可以快速排出,灰尘不易沉积在出风通道内。

其中,为了防止从第二出风口222流出的含尘空气以螺旋上升方式从第一出风口211排出,本实施例中,将第一出风口211和第二出风口222均贯通到外筒21的内底壁213,这样外筒21上的第一出风口211和内筒22上的第二出风口222的底端在竖直方向上没有高度差,含尘空气从第二出风口222流出后不会螺旋上升,而会以平流方式从外筒21侧壁上的第一出风口211排出,与现有技术中的螺旋上升的流动路径相比,本实施例中,含尘空气从第二出风口222到第一出风口211流动时不需上升,这样使得耗费的功耗降低,而且与现有技术中上升路径相比,本实施例中,含尘空气从第二出风口222到第一出风口211的流动路径较短,这样含尘空气能够快速地从旋风筒排出,使得灰尘不易在内筒22和外筒21之间的出风通道内进行沉积,因此,本实施例中,含尘空气直接从外筒21的侧壁排入尘杯10,避免了含尘空气上升到旋风筒的顶端开口再排入尘杯10而造成功耗较大的问题,本申请中,缩短了含尘空气在内筒22和外筒21之间的流动路径,降低了功耗,同时灰尘不易在出风风道内沉积。

其中,本实施例中,第一出风口211和第二出风口222在旋风筒的内外侧壁上设置时,第一出风口211和第二出风口222可以正对设置,这样第一出风口211和第二出风口222之间的出风通道长度为内筒22和外筒21之间的间隔,或者本实施例中,如图7所示,第一出风口211和第二出风口222在旋风筒的内外侧壁上错开的,第一出风口211和第二出风口222位于旋风筒的不同周向位置上。

其中,本实施例中,第一导风板201和第二导风板202在第一出风口211和第二出风口222之间设置时,为了保证含尘空气顺利排出,第一导风板201的两端分别与第一出风口211和第二出风口222的一个侧边缘相连,或者与靠近第一出风口211的外筒21内壁和靠近第二出风口222的内筒22外壁分别相连,第二导风板202的两端分别与第一出风口211和第二出风口222的另一侧边缘相连,或者与靠近第一出风口211的外筒21内壁和靠近第二出风口222的内筒22外壁分别相连,只要保证从第二出风口222流出的含尘空气沿着第一导风板201和第二导风板202排出即可,本实施例中,第一导风板201和第二导风板202与第一出风口211和第二出风口222的侧边缘之间具体通过焊接或卡接方式进行连接,或者可以通过一体成型方式形成第一导风板201和第二导风板202。

本实施例提供的集尘装置100,通过包括两端封闭的外筒21以及一端从外筒21底壁穿入并抵在外筒21内顶壁212上的内筒22,内筒22的另一端与尘杯10底端上的进风口11相连通,外筒21的侧壁上开设第一出风口211,内筒22位于外筒21内的侧壁上开设第二出风口222,第一出风口211和第二出风口222之间设置第一导风板201和第二导风板202,且第一导风板201、第二导风板202以及外筒21的部分内底壁213围成出风通道,且第一出风口211和第二出风口222均贯通到外筒21的内底壁213,这样含尘空气从外筒21侧壁上的第一出风口211以平流方式排出,与现有技术中螺旋上升相比,本申请中,含尘空气直接从外筒21的侧壁排出,使得含尘空气从第二出风口222到第一出风口211的流动路径缩短,经过出风通道的时间缩短,从而使得耗费的功耗降低,避免了含尘空气上升到旋风筒的顶端开口再排入尘杯而造成功耗增大的问题,而且由于含尘空气直接从外筒21的侧壁上的第一出风口211排出,使得含尘空气能够快速地从旋风筒排出,使得灰尘不易在内筒22和外筒21之间的出风通道内进行沉积,因此,本实施例中,缩短了含尘空气在内筒22和外筒21之间的流动路径,降低了功耗,同时灰尘不易在出风通道内沉积,解决了现有吸尘器中由于气流在旋风筒内螺旋上升使得气流在旋风筒内经过的路径较长而造成功耗耗费较大和灰尘易在旋风筒内易沉积的问题。

其中,本实施例中,为了降低含尘空气在出风通道内的阻力,具体的,第一导风板201和第二导风板202均为弧形板,且两个弧形板和外筒21的部分内底壁213围成弧形状的出风通道,即本实施例中,第一导风板201和第二导风板202的横向截面外轮廓呈弧形,同时,本实施例中,第一导风板201和第二导风板202设置时弯曲方向一致,这样边可以形成弧形出风通道,含尘空气从弧形出风通道内流过时,阻力降低。

其中,本实施例中,为了保证含尘空气从出风通道内快速排出,具体的饿,出风通道的宽度从第二出风口222到第一出风口211逐渐增大,即外筒21上的第一出风口211的开口大于内筒22上的第二出风口222,这样含尘空气从第二出风口222到第一出风口211能快速排出,而且单位时间内排出的含尘空气量增大。

其中,本实施例中,内筒22和外筒21具体通过一体成型方式形成,这样避免了内筒22和外筒21之间的组装,其中,本实施例中,第一导风板201和第二导风板202也可以在内筒22和外筒21一体成型过程中形成,即本实施例中,内筒22、外筒21、第一导风板201和第二导风板202均一体成型。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中,内筒22和外筒21之间还可以通过焊接、卡接、螺纹连接或紧固件密封连接。

其中,本实施例中,第一出风口211和第二出风口222均贯通到外筒21的内顶壁212,即本实施例中,第一出风口211在外筒21的侧壁上从外筒21的顶壁到底壁贯通,第二出风口222在内筒22位于外筒21内的侧壁上从外筒21的内顶壁212到内底壁213贯通,这样第一出风口211和第二出风口222开口高度相同,含尘空气在出风通道内更加不易出现螺旋上升,此时,且第一导风板201和第二导风板202的顶端和底端分别抵接在外筒21的内顶壁212和内底壁213。

其中,本实施例中,如图7A和图7B所示,第一导风板201的起始端B与第二出风口222的侧边缘相连,第一导风板201的末端A与第一出风口211的侧边缘相连,且第一导风板201的起始端B与内筒22的侧壁之间圆弧过渡,即第一导风板201的起始端B与内筒22上的第二出风口222侧边缘连接时,第一导风板201与内筒22的侧壁的连接处呈圆弧,这样可以进一步的降低第一导风板201的起始端B对第二出风口222流出的含尘空气的阻挡,同时,本实施例中,第一导风板201起始端B的切线L4与第一导风板201始末两端的连线L3(即起始端A与末端B的连线)形成的夹角H为10°-60°,例如,第一导风板201起始端的切线L4与第一导风板201始末两端的连线L3形成的夹角H可以为45°,也即第二出风口222的侧边缘与第一出风口211的侧边缘之间错开的角度为10°-60°。

其中,本实施例中,如图7B所示,第一导风板201起始端的切线L4与第一导风板201起始端B和第二导风板202的起始端C之间的连线L2形成的夹角E为25°-75°,例如,第一导风板201起始端B的切线L4与第一导风板201起始端B和第二导风板202的起始端C之间的连线L2形成的夹角E可以为60°或45°。

其中,本实施例中,第二导风板202为弧形板,其中,第二导风板202的起始端C与第二出风口222的另一侧边缘相连,第二导风板202的末端D与第一出风口211的另一侧边缘相连,且如图7B所示,第二导风板202始末两端的连线L1与第一导风板201始末两端的连线L3形成的夹角F为70°-90°,例如,第二导风板202始末两端的连线L1(即起始端C与末端D之间的连线)与第一导风板201始末两端的连线L3形成的夹角F可以为80°或90°。

其中,本实施例中,如图7B所示,第一导风板201的起始端B与内筒22的中心O之间的距离为a,内筒22的中心O与外筒21的外侧壁之间的距离b大于1.5a,第一导风板201始末两端之间的距离c(即A到B的距离)大于2.5a,其中,a可以为20-45mm中的任一数值,例如,a为30mm,此时,b大于45mm,c大于75mm。

其中,本实施例中,如图7B所示,第二导风板202的起始端C与第一导风板201之间的最短距离g为15-30mm,例如g可以为20mm。

其中,本实施例中,集尘装置100还包括过滤器,过滤器由过滤架40和设在过滤架40内的滤芯41组成,含尘空气从第一出风口211进入尘杯10后,经过过滤器,灰尘等被分离在尘杯10中,过滤后的空气进入尘杯盖30,尘杯盖30上设有出口,过滤后的空气从尘杯盖30上的出口排出,其中,其中,本实施例中,过滤架40和旋风筒的顶端之间设有密封圈42,用于对过滤架40和旋风筒的顶端外壁之间起到密封作用,本实施例中,尘杯盖30上设有提手31,从而方便对集尘装置100安装或取出。

实施例二

图8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的吸尘器的结构示意图。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吸尘器200,包括上述任一的集尘装置100,其中,吸尘器200的其他结构具体可以参考现有技术,本实施例中不再赘述。

本实施例提供的吸尘器200,通过包括上述集尘装置100,使得含尘空气直接从旋风筒的内筒22侧壁上的第二出风口222和外筒21侧壁上的第一出风口211排出,由于含尘空气直接从外筒21侧壁排出,与含尘空气上升后再排出相比,大大降低了功耗,从而避免了含尘空气上升到旋风筒的顶端开口再排入尘杯而造成功耗增大的问题,同时灰尘不易在出风通道内沉积,解决了含尘空气去在旋风筒内螺旋上升使得气流在旋风筒内经过的路径较长而造成功耗耗费较大和灰尘易在旋风筒内易沉积的问题,因此,本实施例提供的吸尘器200,降低了功耗,且灰尘不易在旋风筒内堆积,减少了对旋风筒内筒22和外筒21之间的出风通道的清洁。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作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者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前”、“后”、“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者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者暗示所指的装置或者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在本发明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是另有精确具体地规定。

本申请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及上述附图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第四”等(如果存在)是用于区别类似的对象,而不必用于描述特定的顺序或先后次序。应该理解这样使用的数据在适当情况下可以互换,以便这里描述的本申请的实施例例如能够以除了在这里图示或描述的那些以外的顺序实施。此外,术语“包括”和“具有”以及他们的任何变形,意图在于覆盖不排他的包含,例如,包含了一系列步骤或单元的过程、方法、系统、产品或设备不必限于清楚地列出的那些步骤或单元,而是可包括没有清楚地列出的或对于这些过程、方法、产品或设备固有的其它步骤或单元。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发明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