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自动烹饪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085113发布日期:2019-11-08 23:20阅读:124来源:国知局
一种自动烹饪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烹饪技术领域,具体是涉及一种自动烹饪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为了替代人力操作,自动烹饪装置应运而生,但是,现有技术中自动烹饪装置大多只是模拟了人力的搅拌动作,至于翻炒、清洗、出盘和投料等动作,均无法有效实现。

于是,如何设计一种能够实现搅拌、翻炒、清洗、出盘和投料的自动烹饪装置,是相关领域技术人员亟待解决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提供一种自动烹饪装置。该自动烹饪装置的结构简单、使用方便,能够有效实现菜品的自动烹饪,便于推广使用。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自动烹饪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机架;

锅具,安装在所述机架内;

翻炒机构,用于带动所述锅具进行翻炒动作,其设置在所述机架上;

加热装置,用于为所述锅具提供热量;

所述机架具有顶板,所述顶板上开设有烹饪通孔,所述烹饪通孔设置在所述锅具的上方。

上述的一种自动烹饪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烹饪通孔的孔壁上开设有多个油烟收集口,所述机架的侧壁开设有排烟口,多个所述油烟收集口通过排烟管与所述排烟口相连通,所述排烟管上设置有排烟风机。

上述的一种自动烹饪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顶板上设置有用于通过所述烹饪通孔向所述锅具内投料的投料装置。

上述的一种自动烹饪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投料装置包括投料臂和用于驱动所述投料臂转动的投料驱动机构,以及用于承载所述投料驱动机构的投料架体,所述投料臂的上端设置有用于盛料的料斗,所述投料臂的下端与所述投料驱动机构的动力输出端相连接,所述投料架体上设置有用于限制所述投料臂的转动角度的第一限位块和用于将所述料斗定位在水平位置的第二限位块。

上述的一种自动烹饪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投料装置为多个,多个所述投料装置沿所述烹饪通孔的圆周方向布设。

上述的一种自动烹饪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机架上设置有液料仓和液料泵区,所述液料仓内设置有用于盛装液料的液料容器,所述液料泵区内设置有用于将所述液料容器内的液料泵送至锅具内的液料泵。

上述的一种自动烹饪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机架内设置有用于将所述液料泵输出的液料注入至锅具的注入管,所述注入管与所述液料泵的输出端相连通。

上述的一种自动烹饪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机架的前侧面上设置有出菜平台,所述出菜平台上开设有出菜孔,所述机架内设置有用于将所述锅具倾倒出来的菜品通过所述出菜孔输送至所述出菜平台的出菜机构。

上述的一种自动烹饪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机架上设置有用于将清洗所述锅具的水引入其内的清洗水管,所述机架的底部设置有用于收纳清洗所述锅具后的污水的盛水区,所述盛水区连接有用于排出污水的排水管。

上述的一种自动烹饪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机架的前侧面设置有用于安装控制面板的控制台。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

1、本实用新型的设计新颖合理。

2、本实用新型通过在机架的顶板上开设烹饪通孔,使安装在机架内的锅具避免外露,避免油烟四散。

3、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在烹饪通孔孔壁上的油烟收集口,能够及时、有效的对烹饪时产生的油烟进行有效的收集,并通过所述排烟管和所述排烟风机将油烟收集口收集到的油烟集中排出,有效的保持了烹饪环境的干净。

4、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投料装置,能够有效的将烹饪时所需要的食材直接通过所述烹饪通孔投入锅具,实现自动投料的作用,有效节省了人力。

5、本实用新型通过在机架上设置出菜平台,并在出菜平台上设置出菜孔,并在出菜机构的配合作用下,有效的实现了将所述锅具倾倒出来的菜品通过所述出菜孔输送至所述出菜平台,实现了自动出菜。

6、本实用新型通过液料泵的泵送作用,能够有效的将液料容器内的液料泵送至锅具,实现了烹饪时所需要的食用油、液体调料的自动加添。

综上所述,该自动烹饪装置能够有效的实现投料、翻炒、调位、出菜和清洗这一整套的炒菜动作,全面模拟了人工炒菜动作和炒菜工序,在提高了烹饪效率和烹饪效果稳定性的同时,使得烹制出来的菜品味道鲜美,与人工烹制相差无几。

下面通过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做进一步的详细描述。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液料仓打开时以及液料泵布设的状态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另一视角下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投料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翻炒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出菜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机架; 1a—顶板; 1b—烹饪通孔;

1c—油烟收集口; 1d—排烟口; 1e—出菜平台;

1f—液料仓; 1g—控制台; 1h—进水口;

1j—出菜孔; 1k—液料泵区; 1n—控制区;

1p—盛水区; 2—投料装置; 2a—投料臂;

2b—投料架体; 2c—料斗; 2d—安装板;

2e—第一限位块; 2f—第二限位块; 3—控制面板;

4—液料泵; 5—清洗水管; 7—翻炒机构;

7a—翻炒电机; 7b—弹性联轴器; 7c—传动转轴;

7e—静碰撞块; 7f—动碰撞块; 7g—安装架;

8—加热装置; 9—出菜机构; 9a—出菜容器;

9b—出菜托盘; 9c—主动连杆; 9d—从动连杆;

9e—短连杆; 9f—托盘轴; 9g—传动轴;

9h—出菜电机; 10—锅具。

具体实施方式

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申请。但是本申请能够以很多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它方式来实施,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不违背本申请内涵的情况下做类似推广,因此本申请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的限制。

如图1、图2和图3所示的一种自动烹饪装置,包括:

机架1,其用于为其它设备提供支撑,是该自动烹饪装置的主要载体;

锅具10,安装在所述机架1内,用于盛装食材;

翻炒机构7,用于带动所述锅具10进行翻炒动作,其设置在所述机架1上;

加热装置8,用于为所述锅具10提供热量;

所述机架1具有顶板1a,所述顶板1a上开设有烹饪通孔1b,所述烹饪通孔1b设置在所述锅具10的上方。

本实施例中,该自动烹饪装置通过翻炒机构7带动锅具10进行翻炒动作,通过所述加热装置8为锅具10烹饪食材提供热量,是该自动烹饪装置的热源,所述翻炒机构7设置在所述机架1内,所述锅具10连接在所述翻炒机构7上,所述加热装置8设置在所述锅具10上,优选的,所述加热装置8为电磁加热。

本实施例中,该自动烹饪装置通过在机架1的顶板1a上开设烹饪通孔1b,使安装在机架1内的锅具10避免外露,避免油烟四散。

如图1所示,所述烹饪通孔1b的孔壁上开设有多个油烟收集口1c,所述机架1的侧壁开设有排烟口1d,多个所述油烟收集口1c通过排烟管与所述排烟口1d相连通,所述排烟管上设置有排烟风机。

本实施例中,通过设置在烹饪通孔1b孔壁上的油烟收集口1c,能够及时、有效的对烹饪时产生的油烟进行有效的收集,并通过所述排烟管和所述排烟风机将油烟收集口1c收集到的油烟集中排出,有效的保持了烹饪环境的干净。

如图1、图2和图3所示,所述顶板1a上设置有用于通过所述烹饪通孔1b向所述锅具10内投料的投料装置2。

本实施例中,通过设置投料装置2,能够有效的将烹饪时所需要的食材直接通过所述烹饪通孔1b投入锅具10,实现自动投料的作用,提高了烹饪稳定性,有效节省了人力。

如图1和图4所示,所述投料装置2包括投料臂2a和用于驱动所述投料臂2a转动的投料驱动机构,以及用于承载所述投料驱动机构的投料架体2b,所述投料臂2a的上端设置有用于盛料的料斗2c,所述投料臂2a的下端与所述投料驱动机构的动力输出端相连接,所述投料架体2b上设置有用于限制所述投料臂2a的转动角度的第一限位块2e和用于将所述料斗2c定位在水平位置的第二限位块2f。

本实施例中,所述投料装置2在使用时,通过所述投料驱动机构带动投料臂2a转动一个角度(大于0度,小于180度),即投料臂2a带动所述料斗2c从水平位置转动至烹饪通孔1b上方,将料斗2c内的调料投放至锅具10,通过设置第一限位块2e,能够有效的限制投料臂2a的转动角度,通过设置第二限位块2f,能够有效的使所述料斗2c定位在水平位置,即通过第一限位块2e和第二限位块2f将所述投料臂2a的转动角度限制在大于0°小于180°的范围之内。其中,所述投料架体2b通过安装板2d安装在机架1的顶板1a上。

如图1所示,所述投料装置2为多个,多个所述投料装置2沿所述烹饪通孔1b的圆周方向布设。

如图2和图3所示,所述机架1上设置有液料仓1f和液料泵区1k,所述液料仓1f内设置有用于盛装液料的液料容器,所述液料泵区1k内设置有用于将所述液料容器内的液料泵送至锅具10内的液料泵4。

本实施例中,所述机架1内设置有用于将所述液料泵4输出的液料注入至锅具10的注入管,所述注入管与所述液料泵4的输出端相连通。

本实施例中,通过液料泵4,的泵送作用,能够有效的将液料容器内的液料泵送至锅具10,实现了烹饪时所需要的食用油、液体调料的自动加添。

如图5所示,本实施例中,所述翻炒机构7包括用于带动所述锅具10转动的传动转轴7c;用于为所述传动转轴7c提供转动力的翻炒电机7a;用于随所述锅具10和传动转轴7c一起运动的动碰撞块7f;用于与所述动碰撞块7f发生碰撞,以使所述锅具10停止转动,进而使锅具10内的食材在惯性作用下发生翻面的静碰撞块7e。

本实施例中,所述动碰撞块7f设置在所述锅具10的外壁,所述静碰撞块7e设置在翻炒电机7a的安装架7f上,所述安装架7f安装在所述机架1上,所述翻炒电机7a的动力输出轴通过弹性联轴器7b与所述传动转轴7c相连接。在使用时,利用设置在锅具10外壁的动碰撞块7f与设置在安装架7f上的静碰撞块7e发生配合,利用静碰撞块7e阻挡动碰撞块7f的运动,进而实现了使锅具10从运动状态直接转换为停止状态。

本实施例中,所述翻炒机构7在使用时,其翻炒动作如下:

步骤一、翻炒电机7a带动锅具10正向转动,使锅具10下倾,从而使食材向锅具10内部的前沿集中;

步骤二、当翻炒电机7a带动锅具10正向转动至第一角度时,翻炒电机7a开始带动所述锅具10反向转动;

步骤三、当翻炒电机7a带动锅具10反向转动至第二角度时,随锅具10一起转动的动碰撞块7f与固定不动的静碰撞块7e发生碰撞,使得锅具10内的食材在惯性作用下发生翻面;

步骤四、翻炒电机7a带动锅具10正向转动至水平初始位置,从而完成一次菜品翻锅循环。

本实施例中,所述翻炒机构7采用动碰撞块7f与静碰撞块7e的碰撞配合,使锅具10从运动状态直接转化为停止状态,从而使锅具10内的食材能够在惯性的作用下发生翻面,这样能够巧妙的解决了菜品在翻炒时的翻面操作,避免采用复杂的机械结构去模拟人工翻炒动作。

如图1和图2所示,所述机架1的前侧面上设置有出菜平台1e,所述出菜平台1e上开设有出菜孔1j,所述机架1内设置有用于将所述锅具10倾倒出来的菜品通过所述出菜孔1j输送至所述出菜平台1e的出菜机构9。

本实施例中,通过在机架1上设置出菜平台1e,并在出菜平台1e上设置出菜孔1j,并在出菜机构9的配合作用下,有效的实现了将所述锅具10倾倒出来的菜品通过所述出菜孔1j输送至所述出菜平台1e,实现了自动出菜。

如图6所示,本实施例中,所述出菜机构9包括:

出菜容器9a,用于盛装锅具10内的菜品;

出菜托盘9b,用于安装所述出菜容器9a;

出菜工作机构,用于带动所述出菜托盘9b在锅具10下方的盛料工位和锅具10一侧的出菜工位来回切换,并且使所述出菜托盘9b始终保持在水平状态;

出菜电机9h,用于驱动所述出菜工作机构。

本实施例中,所述出菜工作机构为平行四边形连杆机构,所述平行四边形连杆机构由从动连杆9d、用于带动所述从动连杆9d转动的主动连杆9c、短连杆9e和机架1上的机架段构成,所述主动连杆9c和从动连杆9d相互平行,所述短连杆9e和所述机架段相互平行,所述出菜托盘9b固定安装在所述短连杆9e上。当所述主动连杆9c被所述出菜电机9h驱动后产生转动时,带动与其相平行的所述从动连杆9d一起转动,从而带动短连杆9e,使安装在短连杆9e上的出菜托盘9b沿弧形轨迹移动的同时,确保了出菜托盘9b始终保持在水平状态。

本实施例中,所述出菜托盘9b通过托盘轴9f与所述短连杆9e相连接,所述托盘轴9f的一端与所述出菜托盘9b相连接,所述托盘轴9f的另一端穿过所述主动连杆9c与所述短连杆9e相连接,所述托盘轴9f与所述主动连杆9c呈转动配合,所述主动连杆9c的上端通过传动轴9g与出菜电机9h的动力输出轴相连接。

如图3所示,所述机架1上设置有用于将清洗所述锅具10的水引入其内的清洗水管5,所述机架1的底部设置有用于收纳清洗所述锅具10后的污水的盛水区1p,所述盛水区1p连接有用于排出污水的排水管。

本实施例中,通过设置清洗水管5,并使清洗水管5从机架1上的进水口1h伸入机架1,从而实现对锅具10进行清洗,清洗后的污水进入盛水区1p,再通过所述排水管将盛水区1p内的污水快速排出,从而实现了锅具10的自动清洗及污水的自动排放。

如图1所示,所述机架1的前侧面设置有用于安装控制面板3的控制台1g。这样方便了对该自动烹饪装置的自动控制设备的操作。所述控制台1g的内部即为控制区1n。

综上所述,该自动烹饪装置能够有效的实现投料、翻炒、调位、出菜和清洗这一整套的炒菜动作,全面模拟了人工炒菜动作和炒菜工序,在提高了烹饪效率和烹饪效果稳定性的同时,使得烹制出来的菜品味道鲜美,与人工烹制相差无几。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非对本实用新型作任何限制,凡是根据本实用新型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变更以及等效结构变换,均仍属于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