折叠式脚踏板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5040547发布日期:2021-05-14 15:28阅读:130来源:国知局
折叠式脚踏板的制作方法

1.本发明涉及一种折叠式脚踏板。


背景技术:

2.以往,作为折叠式脚踏板,已知一种具有能够以与板状的顶板重叠的方式折叠的一对梯子状支承脚的脚踏板(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
3.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2

364278号公报
4.专利文献1记载的折叠式脚踏板由于能够以梯子状支承脚重叠在板状的顶板的下侧的方式进行折叠,所以与使用状态相比能够形成小型。然而,即使在将梯子状支承脚折叠的状态下,整体仍然形成板状的形状,从而体积大而不易携带。
5.例如,为了利用为用于拍照的踏板,存在欲携带折叠式脚踏板的用户需求。然而,包含专利文献1记载的折叠式脚踏板在内,市面出售的折叠式脚踏板即使在折叠的状态下,整体仍具有板状的形状。因此,即使在折叠的状态下,体积仍然大,因此不适于用户携带。


技术实现要素:

6.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折叠成易搬运的形状的折叠式脚踏板。
7.根据本发明的方式,提供一种折叠式脚踏板,其特征在于,具备:
8.顶板,其沿第一方向及与第一方向正交的第二方向扩展,上述顶板具有在背面划分有凹状的第一空间的第一顶板、配置为相对于上述第一顶板沿上述第一方向排列且在背面划分有凹状的第二空间的第二顶板、及将上述第一顶板与上述第二顶板连结为能够以相互的背面彼此靠近的方式转动的合页;
9.第一脚部,其设置于上述顶板的背面的上述第二方向的一端,上述第一脚部具有配置于上述第一顶板的背面的第一脚及配置于上述第二顶板的背面的第二脚;
10.第一导轨,其设置于上述第一顶板及上述第二顶板的上述背面的上述第二方向的上述一端,并将上述第二脚引导为能够滑行移动至上述第一顶板的背面;
11.第二脚部,其设置于上述顶板的背面的上述第二方向的另一端,上述第二脚部具有配置于上述第一顶板的背面的第三脚及配置于上述第二顶板的背面的第四脚;以及
12.第二导轨,其设置于上述第一顶板及上述第二顶板的上述背面的上述第二方向的上述另一端,并将上述第三脚引导为能够滑行移动至上述第二顶板的背面,
13.上述第一脚及上述第二脚构成为在位于上述第一顶板的背面的状态下能够收纳于上述第一顶板的上述第一空间,
14.上述第三脚及上述第四脚构成为在位于上述第二顶板的背面的状态下能够收纳于上述第二顶板的上述第二空间,
15.上述顶板构成为在上述第一脚及上述第二脚被收纳于上述第一顶板的上述第一空间,且上述第三脚及上述第四脚被收纳于上述第二顶板的上述第二空间的状态下,能够使上述第一顶板及上述第二顶板以相互的上述背面靠近的方式转动。
16.本发明的折叠式脚踏板能够将第一脚及第二脚收纳于第一顶板的下表面的第一空间,且能够将第三脚及第四脚收纳于第二顶板的下表面的第二空间。另外,通过在该状态下将顶板闭合,从而能够将第一脚~第四脚收纳于闭合状态的顶板的内部空间。由此,能够将折叠式脚踏板折叠成大致棱柱形状,因此易于搬运。
附图说明
17.图1是表示折叠式脚踏板1的使用状态的示意图。
18.图2的(a)是从前方观察折叠式脚踏板1的侧视图,图2的(b)是从左方观察折叠式脚踏板1的侧视图。
19.图3是用于说明使前脚20l滑行移动的情况的说明图。
20.图4的(a)是用于说明梯阶40u与导轨22l、23l的关系的局部剖视图,图4的(b)是用于说明梯阶40d与导轨22l、23l的关系的局部剖视图。
21.图5的(a)、(b)是用于说明折叠式脚踏板1的折叠状态的示意图。
22.图6的(a)、(b)是用于说明滑轨12l的局部放大图。此外,为了易于理解附图,在图6的(a)中,用实线示出轨道承受部件25l。
23.图7是用于说明变更方式所涉及的折叠式脚踏板1的示意图。
24.图8的(a)是用于说明将顶板110打开的状态的相当于图5的(a)的图,图8的(b)是用于说明将顶板110折叠的状态的相当于图5的(a)的图。
25.图9的(a)是用于说明将顶板210打开的状态的相当于图5的(a)的图,图9的(b)是用于说明将顶板210折叠的状态的相当于图5的(a)的图。
具体实施方式
26.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折叠式脚踏板1进行说明。此外,在本说明书中,基于图1中用箭头表示的前后方向、左右方向、上下方向来定义各方向。
27.图1是表示折叠式脚踏板1的使用状态的示意图。图2的(a)是从前方观察折叠式脚踏板1的侧视图,图2的(b)是从左方观察折叠式脚踏板1的侧视图。如图1所示,本实施方式中的折叠式脚踏板1主要具备:顶板10、两个前脚20(前脚20l及前脚20r)、两个后脚30(后脚30l及后脚30r)、配置在前脚20l与后脚30l之间的两个梯阶40(梯阶40u及梯阶40d)、以及配置在前脚20r与后脚30r之间的两个梯阶50(梯阶50u及梯阶50d)。
28.<顶板10>
29.顶板10具有第一顶板10f、第二顶板10b、连结顶板10f及顶板10b的合页11(参照图5的(a)、(b))以及两个滑轨12l、12r(参照图5的(b))。第一顶板10f与第二顶板10b均具有在俯视时左右方向上为长条的长方形的形状。第一顶板10f与第二顶板10b为几乎相同的大小,第一顶板10f配置在第二顶板10b的前方。如图5的(a)所示,第一顶板10f及第二顶板10b均具有大致

字的截面形状。
30.如图5的(b)所示,沿左右方向延伸的合页11将第一顶板10f的下表面与第二顶板10b的下表面连结。如在图5的(a)中用虚线表示的那样,第二顶板10b能够以重叠在第一顶板10f的上侧的方式以合页11为中心进行转动。相反地,第一顶板10f也能够以重叠在第二顶板10b的上侧的方式以合页11为中心进行转动。在以下的说明中,如在图5的(a)中用实线
表示的那样,将第一顶板10f与第二顶板10b以沿左右方向排列的方式被配置的状态称为顶板10打开的状态(打开状态),如在图5的(b)中用虚线表示的那样,将第一顶板10f与第二顶板10b以沿上下方向排列的方式被配置的状态称为顶板10闭合的状态(闭合状态)。在顶板10为打开状态时,在第一顶板10f的下表面形成有凹状的第一空间s1,在第二顶板10b的下表面形成有凹状的第二空间s2。在顶板10为闭合状态时,第一顶板10f与第二顶板10b构成具有内部空间s的中空的棱柱。即,第一顶板10f的下表面的凹状的第一空间s1与第二顶板10b的下表面的凹状的第二空间s2相连,而形成内部空间s。
31.如图5的(b)、图6的(a)、(b)所示,在顶板10的背面侧的左端部设置有沿前后方向延伸的滑轨12l。在顶板10的背面侧的右端部设置有沿前后方向延伸的滑轨12r(参照图5的(b))。如后述那样,前脚20l可滑行移动地安装于滑轨12l。前脚20l能够从顶板10f的左前角部在前后方向上向靠近后脚30l的方向沿着滑轨12l滑行移动。另外,后脚30r可滑行移动地安装于滑轨12r。后脚30r能够从顶板10b的右后角部在前后方向上向靠近前脚20r的方向沿着滑轨12r滑行移动。
32.<前脚20、后脚30>
33.如图1、图2的(a)、图2的(b)所示,在顶板10的下侧设置有前脚20(前脚20l及前脚20r)与后脚30(后脚30l及后脚30r)。前脚20l与后脚30l配置为在前后方向上相对。前脚20l与后脚30l是本发明的第一脚部的一个例子。此外,前脚20l与后脚30l也可以以前后方向上的两者的间隔在下方扩展的方式稍稍变成

字形。前脚20l具有与后脚30l对置的一端打开的大致

字状的截面形状(参照图4的(a)、(b))。同样地,后脚30l具有与前脚20l对置的一端打开的大致

字状的截面形状。在前脚20l及后脚30l的内部划分有上下方向较长的内部空间。如图2的(b)所示,在前脚20l的内侧形成有沿上下方向延伸的两个导轨22l、23l。导轨22l及导轨23l在前后方向上排列,导轨23l位于导轨22l的前方。与前脚20l及后脚30l同样地,前脚20r与后脚30r配置为在前后方向上相对。前脚20r与后脚30r是本发明的第二脚部的一个例子。前脚20r与后脚30r也可以以前后方向上的两者的间隔在下方扩大的方式稍稍变成

字形。前脚20r及后脚30r均具有彼此相对的一端打开的大致

字状的截面形状。在前脚20r及后脚30r的内部也划分有上下方向较长的内部空间。在后脚20r的内侧形成有与前脚20l相同的两个导轨。
34.在顶板10的滑轨12l设置有前脚20l。在前脚20l设置有铰链21l(参照图5的(b)、图6的(a)、(b)),从而能够以铰链21l为中心使前脚20l朝向顶板10放倒。如图6的(a)、(b)所示,在铰链21l的上部设置有轨道承受部件25l。轨道承受部件25l是大致长方体的部件,被滑轨12l支承为能够滑动。轨道承受部件25l沿着滑轨12l在左右方向上滑行移动,从而如上述那样,前脚20l能够从第一顶板10f的左前角部在前后方向上向靠近后脚30l的方向沿着滑轨12l滑行移动。在第二顶板10b的左后角部设置有后脚30l。在后脚30l设置有铰链31l(参照图5的(b)),从而能够以铰链31l为中心使后脚30l朝向顶板10放倒。此外,在铰链30l未设置有轨道承受部件。在第一顶板10f的右前角部设置有前脚20r。在前脚20r设置有铰链21r,从而能够以铰链21r为中心使前脚20r朝向顶板10放倒。后脚30r能够滑行移动地设置于顶板10的滑轨12r。在后脚30r设置有铰链31r,从而能够以铰链31r为中心使后脚30r朝向顶板10放倒。虽未图示,但在铰链31r设置有与轨道承受部件25l相同的部件,如上述那样,后脚30r能够从顶板10f的右后角部在前后方向上向靠近前脚20r的方向沿着滑轨12r滑行
移动。
35.<梯阶40u、40d>
36.参照图3、图4等,对梯阶40u、40d、前脚20l、后脚30l的位置关系进行说明。此外,梯阶50u、50d、前脚20r、后脚30r的位置关系除在前后方向上对称以外均相同,因此省略说明。
37.如图1、图2的(b)所示,在前脚20l与后脚30l之间设置有沿前后方向延伸的两个梯阶40u、40d。梯阶40u配置在梯阶40d的上方。此外,前脚20l与后脚30l的前后方向上的间隔以在下方比上方扩展的方式稍稍变成

字形,与此相应地,梯阶40d的前后方向的长度比梯阶40u的前后方向的长度长。
38.如上述那样,前脚20l及后脚30l均具有彼此相对的一端打开的大致

字状的截面形状,在前脚20l及后脚30l的内部划分有上下方向较长的内部空间。梯阶40u的前端部插入前脚20l的内部空间,梯阶40u的后端部插入后脚30l的内部空间。如图3所示,在梯阶40u的后端部设置有铆钉41。梯阶40u能够以铆钉41u为中心转动地安装于后脚30l。如图4的(a)所示,在梯阶40u的前端部设置有导辊42u。导辊42u安装于导轨22l。导辊42u能够沿着导轨22l在上下方向上移动。此外,如图2的(b)、图3、图4的(a)、图4的(b)所示,在导轨22l设置有阻挡部44u,该阻挡部44u用于防止梯阶40u的前端部比水平方向向下移动。
39.如图3所示,在梯阶40d的后端部设置有铆钉41d。梯阶40d能够以铆钉41d为中心转动地安装于后脚30l。如图4的(b)所示,在梯阶40d的前端部设置有导辊42d。导辊42d安装于导轨23l。导辊42d能够沿着导轨23l在上下方向上移动。此外,如图2的(b)、图3、图4的(a)、图4的(b)所示,在导轨23l设置有阻挡部44d,该阻挡部44d用于防止梯阶40d的前端部比水平方向向下移动。此外,梯阶40d的导辊42d安装于导轨23l,因此不与安装于导轨22l的阻挡部44u干涉。同样地,梯阶40u的导辊42u安装于导轨22l,因此不与安装于导轨23l的阻挡部44d干涉。
40.如上述那样,能够使前脚20l在前后方向上向靠近后脚30l的方向沿着滑轨12l滑行移动。与此同时,使梯阶40u、40d以铆钉41u、41d为中心向上方转动,由此能够使导辊42u沿着导轨22l向上方移动,能够使导辊42d沿着导轨23l向上方移动。由此,如图3所示,能够使梯阶40u、40d收纳于前脚20l及后脚30l的内部空间,并且使前脚20l及后脚30l双方位于第二顶板10b的下侧。在该状态下,使前脚20l及后脚30l朝向第二顶板10b放倒,由此能够将前脚20l及后脚30l收纳于第二顶板10b的下表面的凹状的第二空间s2(参照图5的(a)、(b))。同样地,能够使前脚20r及后脚30r收纳于第一顶板10f的下表面的凹状的第一空间s1(参照图5的(a)、(b))。通过在该状态下将顶板10闭合,能够使两个前脚20与两个后脚30收纳于闭合状态的顶板10的内部空间s。
41.<本实施方式的效果>
42.本实施方式的折叠式脚踏板1能够将一组前脚及后脚收纳于第一顶板的下表面的第一空间,且将另一组前脚及后脚收纳于第二顶板的下表面的第二空间。另外,在该状态下将顶板闭合,由此能够将两组前脚及后脚收纳于闭合状态的顶板的内部空间。由此,能够将折叠式脚踏板折叠成大致棱柱形状,因此搬运变得容易。在该情况下,也能够将顶板10折叠成一半,因此能够将折叠式脚踏板折叠为小型。
43.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在使折叠式脚踏板1为使用状态时,合页11位于顶板10的下侧。在合页11的部分中,第一顶板10f的沿左右方向延伸的壁面与第二顶板10b的沿左右方
向延伸的壁面重叠。因此,合页11、第一顶板10f的沿左右方向延伸的壁面、以及第二顶板10b的沿左右方向延伸的壁面作为加强顶板10的加强部件发挥功能,因此在使用状态下,能够通过这些部分承受对顶板10施加的载荷,从而能够使顶板10的耐载荷变大。
44.<变更方式>
45.本发明所涉及的折叠式脚踏板的结构并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中的结构,能够进行各种变更。例如,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在折叠式脚踏板1的左侧及右侧分别各设置两个梯阶,但梯阶的配置及数量并不限于这种结构。例如,可以在折叠式脚踏板1的左侧及右侧分别各设置一个梯阶,也可以分别设置三个以上的梯阶。梯阶的长度也可以相同。另外,折叠式脚踏板1的左侧及右侧的梯阶的数量也可以不一致。另外,也可以仅在折叠式脚踏板1的左侧及右侧中的一方设置梯阶。
46.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前脚20r及后脚30l无法沿前后方向滑行移动,但前脚20r及后脚30l也可以构成为能够沿前后方向滑行移动。
47.另外,梯阶的前后方向的一端可转动地安装于前脚或后脚的一方,梯阶的前后方向的另一端设置为能够沿着形成于前脚或后脚的另一方的内部的导轨在上下方向上滑行移动。相对于两个梯阶设置有两条导轨,但本发明并不限于这种方式,也可以在一条导轨安装两个梯阶。例如,如图7所示,也可以在前脚120l设置一个导轨(未图示)与沿着导轨在上下方向上移动的滑动支柱126。梯阶140u的前端部通过设置于滑动支柱126的铆钉148u可转动地安装于滑动支柱126。梯阶140d的前端部通过设置于滑动支柱126的铆钉148d可转动地安装于滑动支柱126。此外,在滑动支柱126形成有沿滑动支柱126的长边方向(上下方向)延伸的狭缝126s,铆钉148d能够沿着狭缝126s在上下方向上滑行移动。由此,梯阶140d的前端部也能够沿着滑动支柱126的狭缝126s滑行移动。
48.在滑动支柱126设置有狭缝126s,因此梯阶140d的前端部能够与滑动支柱126一起向上方滑行移动,并且,进一步能够沿着狭缝126s向上方滑行移动。由此,假设即使在梯阶140d比梯阶140u长的情况下,也能够吸收两个梯阶的长度之差。由此,能够将梯阶140u、140d收纳于前脚120l及后脚130l的内部空间。此外,虽省略图示,但相对于与前脚120l及后脚130l在左右方向上相对的前脚及后脚,也能够采用同样的结构。
49.在上述实施方式中,顶板10具有相互连结的两个顶板(第一顶板10f与第二顶板10b)。然而,本发明并不限于这种方式,顶板也可以具有相互连结的三个以上的顶板。
50.作为一个例子,如图8的(a)、(b)所示,顶板110也可以具有三个顶板(第一顶板110f、第二顶板110c、第三顶板110b)。第一顶板110f配置在第二顶板110c的前方。第二顶板110c配置在第三顶板110b的前方。即,第二顶板110c在前后方向上位于第一顶板110f与第三顶板110b之间。另外,如图8的(a)所示,第一顶板110f、第二顶板110c、第三顶板110b均具有大致

字的截面形状。第一顶板110f与第二顶板110c通过合页111a连结,第二顶板110c与第三顶板110b通过合页111b连结。如图8的(b)所示,第一顶板110f能够以重叠在第二顶板110c的上侧的方式以合页111a为中心进行转动。另外,第三顶板110b能够以重叠在第一顶板110f的上侧的方式以合页111b为中心进行转动。此时,收纳于第三顶板110b的下侧的前脚20l与后脚30l位于比第一顶板110f及第二顶板110c靠前方。通过像这样折叠顶板,能够将折叠式脚踏板折叠为小型,因此易于搬运。
51.作为其他例子,如图9的(a)、(b)所示,顶板210也可以具有三个顶板(第一顶板
210f、第二顶板210c、第三顶板210b)。第一顶板210f配置在第二顶板210c的前方。第二顶板210c配置在第三顶板210b的前方。即,第二顶板210c在前后方向上位于第一顶板210f与第三顶板210b之间。另外,如图9的(a)所示,第一顶板210f、第二顶板210c、第三顶板210b均具有大致略

字的截面形状。第一顶板210f与第二顶板210c通过合页211a连结,第二顶板210c与第三顶板210b通过合页211b连结。如图9的(b)所示,第一顶板210f能够以重叠在第二顶板210c的上侧的方式以合页211a为中心进行转动。另外,第三顶板210b能够以重叠在第一顶板210f的上侧的方式以合页211b为中心进行转动。此时,收纳于第三顶板210b的下侧的前脚20l与后脚30l位于第一顶板210f及第二顶板110c的上方。通过像这样折叠顶板,能够将折叠式脚踏板折叠为小型,因此易于搬运。
52.此外,上述的实施方式及其变更方式也能够适当组合。例如,也能够将图7所示那样的具有滑动支柱126的前脚120l的结构与图8的(a)、(b)及图9的(a)、(b)所示那样的具有三个以上的顶板的结构组合。
53.本发明所涉及的折叠式脚踏板的形状、材质等并未被特别地限定,可适当进行变更。例如,折叠式脚凳可以是铁制,也可以是铝制。也可以不必由金属材料形成,例如,也能够由木材、塑料等非金属材料形成。另外,还能够将金属材料与非金属材料适当组合。
54.附图标记说明
[0055]1…
折叠式脚踏板;10

顶板;20

前脚;30

后脚;41、42

梯阶。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