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锅和制作火锅的模具以及火锅的制作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8030929发布日期:2019-06-28 22:39阅读:493来源:国知局
火锅和制作火锅的模具以及火锅的制作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属于餐具食品加工领域,特别涉及火锅、制作火锅的模具、使用这种模具制作火锅的方法。



背景技术:

目前的炭火锅的烟囱都是和锅体为分体结构,烟囱焊接固定在锅体上,有焊缝不美观,并且有焊缝不容易打磨光亮,如果过度打磨则会出现漏点,焊缝处还容易开焊,如果开焊损坏或者出现漏点也不容易维修。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是针对炭火锅的烟囱和锅体需要焊接固定而产生的各种问题,提供火锅、制作火锅的模具、使用这种模具制作火锅的方法,本火锅的烟囱和锅体为一次成型的整体结构,并且针对目前没有制作这种一次成型的整体式火锅的模具而同时提供制作这种火锅的模具和使用这种模具制作出这种一体式火锅的制作方法。

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火锅,包括锅体。

锅体中部烟道上有和锅体为一次成型的整体结构的烟囱。

在锅体的内底部卡设有滤网。

锅体的上开口设有平板盖,烟囱上出口处设有烧烤箅子。

制作火锅的模具,包括反拉伸模具和多组拉伸模具。

每组拉伸模具均包括拉伸凸模和拉伸凹模,拉伸凸模为柱体形状,拉伸凹模为环形。

反拉伸模具,包括反拉伸凸模和反拉伸凹模。

反拉伸凸模有向下一体延伸的反拉伸凸模同轴圆环体。反拉伸凹模为环形。

每组拉伸凸模和拉伸凹模之间设有各组对应的压边圈。

反拉伸凸模和反拉伸凹模之间设有反拉伸压边圈,反拉伸凹模圆孔轴向上设有芯体。

多组拉伸模具可为三组。

还包括整形模具,整形模具包括整形凸模和整形凹模。

整形凸模有向下一体延伸的整形凸模同轴圆环体。

整形凹模有中心凸起,中心凸起外侧有整形凹模同轴圆环槽。

还包括冲孔模具。

火锅的制作方法:包括下列步骤:

1)依次使用每组拉伸模具的拉伸凸模伸入到对应的拉伸凹模圆孔内拉伸对应道次的坯料的同向同轴凸起,至将坯料拉伸到制作出轴向的成型凸起。

2)使用反拉伸凸模的反拉伸凸模同轴圆环体对应反拉伸凹模的圆孔,共同对成型凸起进行反拉伸,形成锅体和烟囱。

3)整形。

4)在烟囱上端冲孔。

用三组拉伸模具,进行三次同向拉伸,根据需要在对应的步骤进行退火处理。

其优点在于:

本火锅的烟囱和锅体为一次成型的整体式结构,采用整体拉伸成型工艺,没有焊缝,更加美观,内部容易打磨光亮,不会出现打磨漏点,没有焊缝开裂的问题,还具有多种功能,一锅多能,煮、炖、煎、烧。具有高效节能,坚固耐用,功能齐全,造型美观的优点。适用于宾馆、饭店、食堂及家庭,前景十分广阔。

附图说明

图1为本火锅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火锅设置在底座上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第一次拉伸模具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第二次拉伸模具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第三次拉伸模具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反拉伸模具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整形模具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冲孔模具的结构示意图。

图9为加工流程图。

图10为现有的火锅,烟囱和锅体有焊缝。

锅体1、烟道2、烟囱3、滤网4、平板盖5、烧烤箅子6、底座7、炭箅子8、清灰口9、第一凸模10、第一凹模11、第一压边圈12、坯料13、第一压边圈支架14、第一次凸起15、第二凸模16、第二凹模17、第二压边圈18、第二次凸起19、第三凸模20、第三凹模21、第三压边圈22、反拉伸凸模23、反拉伸凹模24、反拉伸压边圈25、反拉伸凸模同轴圆环体26、内翻边27、芯体28、整形凹模29、整形凸模30、焊缝31、整形凹模同轴圆环槽32、冲孔凸模33、冲孔凹模34、冲孔凸起35、成型凸起36。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火锅,包括锅体1,锅体1中部烟道2上有和锅体1为一次成型的整体结构的烟囱3。

在锅体1的内底部卡设有套设在烟囱3上的滤网4。

设置滤网4的作用是,在吃火锅时候,需要放置火锅底料,例如鱼肉、虾、花椒粒、枸杞粒、葱姜蒜等,在水中翻滚,容易和食材一起被夹出来,设置一个滤网4,可以让块状底料不在火锅汤中大范围翻滚,不会被吃到,也不影响底料对火锅汤的调味。

滤网4摆设在锅体1底部即可,不用时候可以拿出来。

锅体1的上开口设有平板盖5,可以在平板盖5(有气孔)上煎制食品,例如煎肉。

烟囱3上出口处设有烧烤箅子6。

可以在烧烤箅子6上烤制一些食品,例如烤土豆片。烧烤箅子6摆设在在烟囱2上出口即可,不用时候可以拿掉。

平板盖5和烧烤箅子6可都为紫铜质,导热速度快。

上述结构可以实现一锅多能。

本火锅设置在底座7上,底座7内有炭箅子8,底座7还有清灰口9。

实施例2

制作火锅的模具和使用此模具制作火锅的方法:

使用的模具分为拉伸模具、反向拉伸模具,整形模具和冲孔模具。

拉伸模具分为三组拉伸模具。每组拉伸模具均包括拉伸凸模和拉伸凹模,拉伸凸模为柱体形状,拉伸凹模为环形,每组拉伸凸模和拉伸凹模之间还可以设有对应的压边圈。使用适当组数的拉伸模具将坯料13拉伸到制作出轴向的成型凸起36。

准备圆板状的紫铜质坯料13。

1、第一次拉伸模具。

第一次拉伸模具,包括第一凸模10、第一凹模11和第一压边圈12。

第一凸模10为圆柱体形,下端头为圆平面。

第一凹模11为圆环形。

第一压边圈12为圆环形。

第一凸模10设置在压力机的动模侧,第一凹模11设置在压力机定模侧上,第一压边圈12通过第一压边圈支架14固定在压力机的固定位置上。

第一凹模11和第一压边圈12(位于上方)之间设有坯料13。

第一次拉伸制作方法为:

第一凸模10下端头向下进入第一压边圈12的圆环孔,压到坯料13,继续向下,进入第一凹模11的圆环孔,对坯料13进行向下的第一次拉伸。

在坯料13的圆心轴向形成了向下的第一次凸起15。如流程图10所示。

2、第二次拉伸模具。

第二次拉伸模具,包括第二凸模16、第二凹模17和第二压边圈18。

第二凸模16为圆柱体形(直径小于第一凸模10),下端头为圆平面。

第二凹模17为圆环形。

第二压边圈18为圆环形。

第二凸模16设置在压力机的动模侧,第二凹模17设置在压力机定模侧上,第二压边圈18通过第二压边圈支架固定在压力机的固定位置上。

第二凹模17和第二压边圈18(位于上方)之间设有拉伸过一次的坯料13,第一次凸起15向下设置。

第二次拉伸制作方法为:

第二凸模16下端头向下进入第二压边圈18的圆环孔,压到拉伸过一次的坯料13,继续向下,进入第二凹模17的圆环孔,对拉伸过一次的坯料13进行同向的第二次拉伸。

在坯料13的圆心轴向向下形成了更大的第二次凸起19。如流程图10所示。

3、经过前两道拉伸处理,坯料13的塑性降低,需要进行一次退火处理,对拉伸两次的坯料13进行退火处理,温度300℃,保温1h,然后投入冷水中冷却。

4、第三次拉伸模具。

第三次拉伸模具,包括第三凸模20、第三凹模21和第三压边圈22。

第三凸模20为轴向空心的圆柱体形(直径小于第二凸模16),下端头有向下缩小的圆平面。空心可以减少重量。

第三凹模21为圆环形。

第三压边圈22为圆环形。

第三凸模20设置在压力机的动模侧,第三凹模21设置在压力机定模侧上,第三压边圈22通过第三压边圈支架固定在压力机的固定位置上。

第三凹模21和第三压边圈22(位于上方)之间设有拉伸过两次的坯料13,第二次凸起19向下设置的。

第三次拉伸制作方法为:

第三凸模20下端头向下进入第三压边圈22的圆环孔,压到拉伸过两次的坯料13,继续向下,进入第三凹模21的圆环孔,对拉伸过两次的坯料13进行同向的第三次拉伸。

在坯料13的圆心轴向形成了比第二次拉伸更大的成型凸起36。如流程图10所示。

此次拉伸以后,可以对坯料13边缘进行一次切圆形。

5、反拉伸模具。

反拉伸模具,包括反拉伸凸模23、反拉伸凹模24、芯体28和反拉伸压边圈25。

反拉伸凸模23为上部为圆柱体形状,中部有轴向孔(可以减轻重量),有向下一体延伸的反拉伸凸模同轴圆环体26,反拉伸凸模同轴圆环体26向下边缘逐渐变薄。

反拉伸凹模24为圆环形。

芯体28为圆锥体形状,上尖端为平面。

反拉伸压边圈25为圆环形。

反拉伸凹模24和反拉伸压边圈25之间有定位的对应凸起和凹陷。凸起位于反拉伸压边圈25下表面。

反拉伸凸模23设置在压力机的动模侧,反拉伸凹模24设置在压力机定模侧上,芯体28设置在压力机定模侧上,位于反拉伸凹模24中心轴向上,尖端朝上,反拉伸压边圈25通过反拉伸压边圈支架固定在压力机的固定位置上。

反拉伸凹模24和反拉伸压边圈25(位于上方)之间设有拉伸过三次的坯料13,成型凸起36向上设置。

反拉伸制作过程:

反拉伸凸模23下端反拉伸凸模同轴圆环体26向下进入反拉伸压边圈25,压到拉伸过三次的坯料13,继续向下,进入反拉伸凹模24的圆环孔,对拉伸过三次的坯料13进行反向拉伸,成型凸起36中心向下压在芯体28上尖端。

在坯料13的圆心轴向形成了与前三次拉伸反向的锅体1,锅体1中心保留了部分成型凸起36压在芯体28上尖端,即为烟囱3。如流程图10所示。

6、整形模具。

整形模具包括整形凸模30(为了节约材料,可以使用步骤5中的反拉伸凸模23)和整形凹模29。

整形凸模30为上部为圆柱体形状,有向下一体延伸的整形凸模同轴圆环体,整形凸模同轴圆环体向下边缘逐渐变薄。中部有轴向孔,可以减轻重量。

整形凹模29为圆柱体形状,主截面为w形,中心凸起对应烟囱3内表面的位置,中心凸起外侧有对应锅体1外表面的整形凹模同轴圆环槽32。

整形凸模30设置在压力机的动模侧,整形凹模29设置在压力机定模侧上。

整形凸模30和整形凹模29之间设有拉伸过四次的坯料13,烟囱3向上设置。

整形制作过程:

整形凸模30下端整形凸模同轴圆环体向下进入整形凹模29的整形凹模同轴圆环槽32,对拉伸过四次的坯料13进行进一步整形成火锅的形状。如流程图10所示。

7、冲孔模具。

冲孔模具,包括冲孔凸模33和冲孔凹模34。

冲孔凸模33为圆柱体形,下端头有冲孔凸起35。

冲孔凹模34为圆环形。

冲孔凸模33设置在压力机的动模侧,冲孔凹模34设置在压力机定模侧.

冲孔凸模33和冲孔凹模34之间设有拉伸过四次,并经过整形的坯料13。

制作过程:

冲孔凸模33位于烟囱3上方,冲孔凹模34位于烟囱3下方。

冲孔凸模33下端冲孔凸起35向下冲压烟囱3顶端,再进入冲孔凹模34,在烟囱3顶端冲出烟囱2上出口。由于冲孔凹模34内圆孔的上倒角,同时也制作出烟囱2上出口的内翻边27。如流程图10所示。切除边缘全部余量。

8、使用橡胶涨形模具进行涨形。此为已知技术,故不重复叙述。

上述的加工制作过程中需要注意:模具的刚度和硬度需要满足要求,否则容易出现模具变形而引起压边力不均,硬度不够而导致模具损坏,通常选用cr12材料经过淬火制作凸凹模具。

后一道工序的压边圈和凹模应该注意和前一道半成品的形状和尺寸相对应,使得压边圈的四周材料均匀的压在凹模面上以防止起皱。

首次拉伸凹模圆环孔的圆角半径(r1)大些,以后各次逐渐减少。凹模圆环孔圆角半径根据毛坯13的相对厚度,根据100t/d计算得到(t为毛坯13初始厚度,d为毛坯13初始直径)可得r2=0.7r1,r3=0.7r2,以此类推。第一次拉伸单边间隙e=1.2t。

凸模圆角半径,应当等于或略小于凹模圆环孔半径。

选择压边圈时,根据100t/d可以计算得到,当100t/d<1.5,则使用压边圈,否则可以不使用压边圈,压边圈外圆圆角半径等于对应的凹模圆环孔圆角半径。

烟囱2上出口内翻边设计:一般可取单边间隙e=0.85t。预冲孔直径d,翻边高度为h,d=d-2(h-0.43r-0.72t)。拉伸润滑剂可以采用雕牌软皂:水=1:10(质量比制成)。上述的工艺注意事项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本说明书中所记载模具形状和加工方法按照工艺技术手册自行确定调整实施。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