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连续性水果压汁装置及其使用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7725785发布日期:2019-05-22 02:30阅读:383来源:国知局
一种连续性水果压汁装置及其使用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水果压汁装置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连续性水果压汁装置及其使用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现在人们普遍比较注重生活质量,尤其在和个人健康密切相关的饮食方面更加注重,对于日常生活中经常饮用的果汁类饮料也不例外,为保证所饮用的果汁类饮料的口感,通常人们比较喜欢喝鲜榨的果汁,鲜榨的果汁不但口感好、而且喝起来比较的健康。为保证能够喝到新鲜的果汁,通常是采用压榨机直接对水果进行挤压压榨,压榨机的关键是压榨结构,现有技术中的压榨结构通常是利用机械转动力将水果直接切片嚼碎,压榨出的果汁往往是果肉和果汁的混合物,对于一些只想喝果汁的人,还需要对压榨出的果汁进行过滤,操作麻烦。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连续性水果压汁装置及其使用方法,解决了传统技术操作麻烦且不能满足用户多方面需求的技术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连续性水果压汁装置,包括:

压汁筒,其上端对称具有两加料口,下端具有一出料口;

驱动轴,其可竖向转动的设于压汁筒筒内,其一端延伸至压汁筒外,在驱动轴的轴臂上紧固套设有一驱动齿轮,且在驱动轴的轴臂上还轴向开设有位于驱动齿轮下方的螺旋槽;

支撑轴,其数量设为两个,分别可竖向转动的设于驱动轴的两侧,两支撑轴上分别紧固套设有一与驱动齿轮啮合传动的从动齿轮;

连接臂,其数量设为两个,两连接臂的端部分别可转动的连接在两从动齿轮上,且两连接臂远离从动齿轮的端部分别可转动的连接有两个可沿压汁筒内壁左右滑动的放料框;

套块,其活动套设在驱动轴的轴臂上,其内壁开设有滚珠安装槽,在滚珠安装槽内安装有可沿螺旋槽槽壁滚动的滚珠;

固定杆,其数量设为两个,两固定杆分别沿水平方向固设于出料口的内边缘两侧,两固定杆的杆臂上分别套设有一能够往复摆动的挤压板;

固定柱,其数量设为八个,八固定柱固定分布在两套块以及两挤压板上;

传动臂,其数量设为四个,每传动臂的两端分别转动连接有一固定柱;

集料筒,其可拆卸地设在压汁筒的下端,用于收集出料口流出的汁,在集料筒内腔可拆卸地设有一过滤网。

作为本发明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压汁筒的内壁开设有两个分别与两挤压板相配合的定位槽。

作为本发明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集料筒正面开设有供取水果残渣的窗口。

作为本发明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驱动轴延伸至压汁筒外的一端固连有一能够带动驱动轴往复转动的旋转机构。

本发明还公开了一种连续性水果压汁装置的使用方法,使用步骤依次如下:

s1:首先待压汁水果由加料口加入,然后通过旋转机构带动驱动轴转动,由驱动轴转动同步带动螺旋槽转动,螺旋槽的转动并经滚珠沿螺旋槽的槽壁滚动的过程,使得套块进行上下往复运动,由套块上下往复运动并经固定柱和传动臂的传动,使得挤压板以固定杆为圆心进行往复摆动;

s2:当驱动轴首次转动一百八十度后,套块向上移动至最高点,继而此时两个挤压板的上部向两侧打开,从而位于放料框下方的待压汁水果将滑落至挤压板和定位槽之间,随着驱动轴再次转动一百八十度后,套块向下移动至最低点,继而两个挤压板对待压汁水果进行挤压压汁;

s3:在s1、s2中,当完成一次挤压压汁后,随着两个挤压板的再次打开,被挤压后的待压汁水果将由出料口落入至集料筒内并位于过滤网的上表面,便于将被挤压后的待压汁水果取出;

s4:在s2中,驱动轴首次转动一百八十度的过程中同步带动了驱动齿轮转动,由驱动齿轮的转动同步带动了两从动齿轮转动,继而经连接臂的传动,使得两个放料框向相对方向移动,此时放料框的框口不再与加料口的口壁相互对齐,进而待压汁水果被隔挡住,当驱动轴再次转动一百八十度后,放料框返回至初始位置,使得放料框的框口再次与加料口的口壁相互对齐,进而下个待压汁水果将滑落至放料框的下方以待下一次的挤压压汁。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本技术方案通过驱动轴转动同步带动螺旋槽转动,螺旋槽的转动并经滚珠沿螺旋槽的槽壁滚动的过程,使得套块进行上下往复运动,由套块上下往复运动并经固定柱和传动臂的传动,使得挤压板以固定杆为圆心进行往复摆动对待压汁水果进行挤压压汁,再通过放料框沿压汁筒内壁左右滑动以实现了间歇放料的效果,相比较现有技术,本技术方案不仅操作简便,同时对于只想喝果汁的人群,通过过滤网即可实现,全方位的满足了用户的需求。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结构的正面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局部结构的俯视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图1中a-a处结构的剖视图;

图4为螺旋槽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0-压汁筒;11-定位槽;20-驱动轴;21-螺旋槽;30-驱动齿轮;40-支撑轴;50-从动齿轮;60-连接臂;70-放料框;80-套块;81-滚珠安装槽;90-滚珠;100-固定杆;110-挤压板;120-固定柱;130-传动臂;140-集料筒;150-待压汁水果;160-过滤网。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需要说明,本发明实施例中所有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后…)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如附图所示)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另外,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发明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参照图1、图2、图3、图4,一种连续性水果压汁装置,包括:压汁筒10、驱动轴20、支撑轴40、连接臂60、套块80、固定杆100、固定柱120、传动臂130、集料筒140,压汁筒10上端对称具有两加料口,下端具有一出料口,驱动轴20可竖向转动的设于压汁筒10筒内,其一端延伸至压汁筒10外,在驱动轴20的轴臂上紧固套设有一驱动齿轮30,且在驱动轴20的轴臂上还轴向开设有位于驱动齿轮30下方的螺旋槽21,支撑轴40数量设为两个,分别可竖向转动的设于驱动轴20的两侧,两支撑轴40上分别紧固套设有一与驱动齿轮30啮合传动的从动齿轮50,连接臂60数量设为两个,两连接臂60的端部分别可转动的连接在两从动齿轮50上,且两连接臂60远离从动齿轮50的端部分别可转动的连接有两个可沿压汁筒10内壁左右滑动的放料框70,套块80活动套设在驱动轴20的轴臂上,其内壁开设有滚珠安装槽81,在滚珠安装槽81内安装有可沿螺旋槽21槽壁滚动的滚珠90,固定杆100数量设为两个,两固定杆100分别沿水平方向固设于出料口的内边缘两侧,两固定杆100的杆臂上分别套设有一能够往复摆动的挤压板110,固定柱120数量设为八个,八固定柱120固定分布在两套块80以及两挤压板110上,传动臂130数量设为四个,每传动臂130的两端分别转动连接有一固定柱120,集料筒140可拆卸地设在压汁筒10的下端,用于收集出料口流出的汁,在集料筒140内腔可拆卸地设有一过滤网160。

参照图1,所述压汁筒10的内壁开设有两个分别与两挤压板110相配合的定位槽11,通过定位槽11使得在挤压板110对待压汁水果150进行挤压压汁的过程中,使得待压汁水果150不会乱动,进而可以充分的对待压汁水果150进行挤压压汁。

优选地,所述集料筒140正面开设有供取水果残渣的窗口。

优选地,所述驱动轴20延伸至压汁筒10外的一端固连有一能够带动驱动轴20往复转动的旋转机构,在这里,旋转机构可以为正反电机,也可以为旋转气缸,只要以基本相同的技术手段,实现基本相同的技术效果,都在本发明专利权的保护范围之内。

本发明还公开了一种连续性水果压汁装置的使用方法,使用步骤依次如下:

s1:首先待压汁水果160由加料口加入,然后通过旋转机构带动驱动轴20转动,由驱动轴20转动同步带动螺旋槽21转动,螺旋槽21的转动并经滚珠90沿螺旋槽21的槽壁滚动的过程,使得套块80进行上下往复运动,由套块80上下往复运动并经固定柱120和传动臂130的传动,使得挤压板110以固定杆100为圆心进行往复摆动;

s2:当驱动轴20首次转动一百八十度后,套块80向上移动至最高点,继而此时两个挤压板110的上部向两侧打开,从而位于放料框70下方的待压汁水果160将滑落至挤压板110和定位槽11之间,随着驱动轴20再次转动一百八十度后,套块80向下移动至最低点,继而两个挤压板110对待压汁水果160进行挤压压汁;

s3:在s1、s2中,当完成一次挤压压汁后,随着两个挤压板110的再次打开,被挤压后的待压汁水果160将由出料口落入至集料筒140内并位于过滤网160的上表面,由集料筒140正面开设的窗口将被挤压后的待压汁水果150取出;

s4:在s2中,驱动轴20首次转动一百八十度的过程中同步带动了驱动齿轮30转动,由驱动齿轮30的转动同步带动了两从动齿轮50转动,继而经连接臂60的传动,使得两个放料框70向相对方向移动,此时放料框70的框口不再与加料口的口壁相互对齐,进而待压汁水果160被隔挡住,当驱动轴20再次转动一百八十度后,放料框70返回至初始位置,使得放料框70的框口再次与加料口的口壁相互对齐,进而下个待压汁水果160将滑落至放料框70的下方以待下一次的挤压压汁。

以上对本发明的较佳实施进行了具体说明,当然,本发明还可以采用与上述实施方式不同的形式,熟悉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违背本发明精神的前提下所作的等同的变换或相应的改动,都应该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