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组合式沙发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258601发布日期:2019-11-29 16:34阅读:187来源:国知局
一种组合式沙发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沙发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它涉及一种组合式沙发。



背景技术:

沙发为一种装有软垫的多座位椅子,装有弹簧或厚泡沫塑料等的靠背椅,两边有扶手,是软件家具的一种。沙发已是许多家庭必需的家具,市场上销售的沙发一般有低背沙发、高背沙发和介于前两者之间的普通沙发三种。

目前,公开号为cn107684279a的中国实用新型专利公开了一种沙发包括本体,所述本体设有椅背部,所述椅背部内部缝接若干条支撑带。

上述中的现有技术方案存在以下缺陷:沙发的靠背不可调节,靠背始终保持一个倾斜角度,从而尝试久坐会导致使用者不舒服。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改变靠背倾斜角度的组合式沙发。

本实用新型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组合式沙发,包括多个沙发组件,每个所述沙发组件均包括底座、铰接于底座的靠背和调节靠背角度的调节结构,所述调节结构包括转动连接于底座的调节丝杠、螺纹连接于调节丝杠的调节块和铰接于调节块的连接杆,所述连接杆远离调节块的一端与靠背铰接,所述调节丝杠同轴连接有驱动其转动的第一锥齿轮,所述底座转动连接有调节轴,所述调节轴同轴固定连接有与第一锥齿轮啮合的第二锥齿轮,所述调节轴一端穿过底座的侧壁并且其端面开设有六边形的凹槽。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利用与六边形的凹槽适配的内六角扳手带动调节轴转动带动第二锥齿轮转动,第二锥齿轮带动第一锥齿轮转动,第一锥齿轮带动调节丝杠转动,调节丝杠转动驱动调节块水平滑移,调节块水平移动通过连接杆带动靠背转动,进而达到了改变靠背倾斜角度的目的。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靠背的铰接点位于其靠下一端,所述连接杆远离滑块的一端铰接于靠背下端面。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使连接杆位于靠下的一端,减少连接杆对底座平整度的影响,使使用者做在沙发上时更加舒适。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调节轴两端均穿过底座的侧壁,所述调节轴包括转动连接于底座的外转轴和径向滑动连接于外转轴内的六边形内转轴。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内转轴相对于外转轴轴向滑移使,会在调节轴的一端形成六边形的凹槽,另一端将插接与另一个沙发组件的外转轴内,从而实现了沙发组件的调节轴之间的联动,可以同时控制多个靠背的倾斜角度。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调节轴通过花键连接有驱动盘,所述驱动盘轴向滑移调节轴,所述调节轴靠近第二锥齿轮的端面周向开设有卡块,所述第二锥齿轮开设有与卡块适配的卡槽。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只需要调节单个沙发组件的的靠背时,使该沙发组件的驱动盘轴向移动从而使卡块与卡槽适配,然后转动调节轴,使其带动第二锥齿轮转动,进而可以调节该沙发组件靠背的倾斜角度,而其余的沙发组件的卡块和插槽不插接,进而当调节轴转动时不会带动该沙发组件的第二锥齿轮转动。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驱动盘内同轴设置有连通有电源的线圈,所述第二锥齿轮端面同轴固定连接有永磁铁,所述永磁铁的磁极为第二锥齿轮中心轴线方向的两端。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只需要调节单个沙发组件的靠背时,使该沙发组件的线圈通电,使线圈产生的磁场与永磁铁产生的磁极相反,从而在磁力的作用下驱动盘轴向移动并且使卡块与卡槽适配。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卡槽的宽度大于卡块的宽度。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使开块更加方便的卡至与卡槽内。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两个相邻所述沙发组件之间通过卡接组件连接,所述卡接组件包括两个卡接件,所述卡接件水平的两端固定连接于底座的侧壁,所述卡接件水平方向的中间位置向远离底座方向弯曲,所述卡接件竖直方向的侧壁固定连接插块,同一卡接组件的两个卡接件的插块分别位于其上下两端。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将沙发组件装配时,将一个卡接件的插块插接与另一卡接块与底座之间的缝隙中。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底座上缝合有坐垫,所述靠背缝合有靠垫。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将坐垫和底座固定,将靠垫与靠背固定,从而避免了坐垫和靠垫的滑移,增加使用者的舒适度。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其一,利用与六边形的凹槽适配的内六角扳手带动调节轴转动带动第二锥齿轮转动,第二锥齿轮带动第一锥齿轮转动,第一锥齿轮带动调节丝杠转动,调节丝杠转动驱动调节块水平滑移,调节块水平移动通过连接杆带动靠背转动,进而达到了改变靠背倾斜角度的目的;

其二,当内转轴相对于外转轴轴向滑移使,会在调节轴的一端形成六边形的凹槽,另一端将插接与另一个沙发组件的外转轴内,从而实现了沙发组件的调节轴之间的联动,可以同时控制多个靠背的倾斜角度。

其三,利用线圈控制驱动盘的轴向滑移,只需要调节单个沙发组件的靠背时,使该沙发组件的线圈通电,使线圈产生的磁场与永磁铁产生的磁极相反,从而在磁力的作用下驱动盘轴向移动并且使卡块与卡槽适配。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施例的立体图;

图2为本实施例用于展示卡接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施例用于展示调节结构的剖面图;

图4为本实施例用于展示调节轴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1、沙发组件;2、卡接组件;3、底座;4、靠背;5、调节结构;6、坐垫;7、靠垫;8、卡接件;10、插块;11、调节丝杠;12、调节块;13、连接杆;14、第一锥齿轮;15、调节轴;16、第二锥齿轮;17、凹槽;18、外转轴;19、内转轴;20、驱动盘;21、卡块;22、卡槽。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一种组合式沙发,如图1所示,包括三个并排设置的沙发组件1,两个相邻沙发组件1之间通过卡接组件2连接。每个沙发组件1均包括底座3、铰接于底座3的靠背4和调节靠背4角度的调节结构5。底座3上缝合有坐垫6,靠背4缝合有靠垫7,将坐垫6和底座3固定,将靠垫7与靠背4固定,从而避免了坐垫6和靠垫7的滑移,增加使用者的舒适度。

如图2所示,卡接组件2包括两个卡接件8,卡接件8水平的两端固定连接于底座3的侧壁,卡接件8水平方向的中间位置向远离底座3方向弯曲从而卡接件8与底座3侧壁之间形成缝隙。卡接件8竖直方向的侧壁固定连接有插块10,同一卡接组件2的两个卡接件8的插块10分别位于其上下两端,将沙发组件1装配时,将一个卡接件8的插块10插接与另一卡接块与底座3之间的缝隙中。

如图3所示,调节结构5包括转动连接于底座3的调节丝杠11、螺纹连接于调节丝杠11的调节块12和铰接于调节块12的连接杆13。连接杆13远离调节块12的一端与靠背4下端面铰接,转动调节丝杠11,从而沿着调节丝杠11的轴向驱动调节块12滑移,调节块12水平移动通过连接杆13带动靠背4转动,进而达到了改变靠背4倾斜角度的目的。调节丝杠11同轴固定连接有驱动其转动的第一锥齿轮14,底座3转动连接有调节轴15,调节轴15同轴连接有与第一锥齿轮14啮合的第二锥齿轮16,调节轴15一端穿过底座3的侧壁并且其端面开设有六边形的凹槽17。利用与六边形的凹槽17适配的内六角扳手带动调节轴15转动带动第二锥齿轮16转动,第二锥齿轮16带动第一锥齿轮14转动,第一锥齿轮14带动调节丝杠11转动,进行实现了改变靠背4倾斜角度的目的。

如图3和图4所示,调节轴15两端均穿过底座3的侧壁,调节轴15包括转动连接于底座3的外转轴18和径向滑动连接于外转轴18内的六边形内转轴19。当内转轴19相对于外转轴18轴向滑移使,会在调节轴15的一端形成六边形的凹槽17,另一端将插接于另一个沙发组件1的外转轴18内,从而实现了沙发组件1的调节轴15之间的联动,可以同时控制多个靠背4的倾斜角度。

如图4所示,外转轴18外侧侧壁周向开设有花键,外转轴18同轴套设有驱动盘20,驱动盘20内壁开设有与花键适配的键槽,外转轴18通过花键带动驱动盘20转动,驱动盘20轴向滑移连接有外转轴18。驱动盘20靠近第二锥齿轮16的端面周向开设有卡块21,第二锥齿轮16开设有与卡块21适配的卡槽22,卡槽22的宽度大于卡块21的宽度。只需要调节单个沙发组件1的的靠背4时,使该沙发组件1的驱动盘20轴向移动从而使卡块21与卡槽22适配,然后转动调节轴15,使其带动第二锥齿轮16转动,进而可以调节该沙发组件1靠背4的倾斜角度,而其余的沙发组件1的卡块21和插槽不插接,进而当调节轴15转动时不会带动该沙发组件1的第二锥齿轮16转动。

驱动盘20内同轴设置有连通有电源的线圈(图中未示出),第二锥齿轮16端面同轴固定连接有永磁铁(图中未示出),永磁铁的磁极为第二锥齿轮16中心轴线方向的两端。只需要调节单个沙发组件1的靠背4时,使该沙发组件1的线圈通电,使线圈产生的磁场与永磁铁产生的磁极相反,从而在磁力的作用下驱动盘20轴向移动并且使卡块21与卡槽22适配。此时转动调节轴15便可以控制该沙发组件1的靠背4的倾斜角度。

本实施例的实施原理为:需要调节靠背4的倾斜角度时,利用内六角扳手推动内转轴19,使内转轴19相对于外转轴18轴向滑移,会在调节轴15的一端形成六边形的凹槽17,另一端将插接与另一个沙发组件1的外转轴18内,从而实现了沙发组件1的调节轴15之间的联动。使线圈通电,使线圈产生的磁场与永磁铁产生的磁极相反,从而在磁力的作用下驱动盘20轴向移动并且使卡块21与卡槽22适配。调节轴15转动带动第二锥齿轮16转动,第二锥齿轮16带动第一锥齿轮14转动,第一锥齿轮14带动调节丝杠11转动,转动调节丝杠,从而沿着调节丝杠的轴向驱动调节块12滑移,调节块12水平移动通过连接杆13带动靠背4转动,进而达到了改变靠背4倾斜角度的目的。

本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的解释,其并不是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在阅读完本说明书后可以根据需要对本实施例做出没有创造性贡献的修改,但只要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内都受到专利法的保护。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